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
他在缅甸都待不下去的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
一,清朝大兵压境,统一之势已成,朱由榔的南明政权被迫西撤,已经丧失出海口。
第二,孙可望降清,使得内部虚实全部暴露。
第三,朱由榔不过是是南明政权的傀儡,实际权力已被架空,基本上毫无作为,仅作为手下实力派征集军马钱粮等招牌而已。
第四,叛臣吴三桂对其生存空间的打压,使其毫无喘息之机。
第五,澳大利亚是在1770年,由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的。随后英国宣布占有这片土地,用来流放犯人。
而永历皇帝出生于1623年,驾崩于1662年,此时澳大利亚都没被世界发现,永历皇帝压根就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一块地方。
就算永历皇帝知道了澳大利亚这个地方,想在那建立政权,也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因为太远,永历政权只有河船没有海船,当然可以购买远洋商人的商船运送,但没有航线,没有地图,九死一生。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
这个脑洞实在大得不是一点点,永历皇帝在缅甸都待不住,何来在澳大利亚建祚延续明朝。
澳大利亚是七大洲之中面积最小的一个,而且也是近现代以来最晚真正与世界其他有人长住大洲相融的一个。虽然澳洲距离亚洲的马来群岛距离非常近,但在古代却并不为亚洲其他族群所知晓。在欧洲人发现之前,澳洲已有人类活动,其本土居民就是如今的澳洲土著。
关于澳洲土著的祖先从何而来一直众说纷纭,而最主流的说法就是,他们是在四万多年前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渡过帝汶海等海域前往澳洲定居的。澳洲土著的体貌特征与南亚东南沿海还有东南亚的尼格利陀人非常类似。虽然澳洲的土著居民可能来自于东南亚,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在东南亚的古代相关文献之中,并没有过澳洲的任何记录。
古代的中原王朝海外贸易兴盛,尤其是宋朝时期,对于东南亚各地的风土之类的记载也非常多,甚至是说“龙涎屿”之类疑似是传说地名也被记录下来,偏偏对于澳洲这块南方大陆没有只言片语。郑和下西洋时代,东南亚是必经之地,但郑和船队也没有前去爪哇岛更东部更南部的海域,而是一直向西,并未有抵达澳洲的记载。
明朝初期,曾经在苏门答腊岛的北部建立有旧港宣慰司,这是当时明朝驻小西洋最高的机构。旧港宣慰司的辖制范围包括了今天几乎整个马六甲海峡两岸,但与明朝的其他地区不同,这里实际上就是个羁縻之地。明朝对其约束的能力还不如奴儿干都司等地,最多算是名义上的“大明之地”,只在郑和下西洋时代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永乐之后,明朝开始全面收缩,尤其是宣宗时期海上航运越来越少,郑和下西洋活动也被停止,虽然之后也有隆庆开关等,但整体来说明朝还是在施行海禁。原本游弋于各个海域的中原船队最终不断减少,明朝对于海洋的影响力也大幅削弱,明朝中后期明朝的海上实力,已局限于自家的近海范围,对远洋已无能为力。
何况在中原的传统文化之中,以华夏为天下之中,除此之外的地方,即便是受到中原文明很大影响仍旧被视为外夷,就像是日本与朝鲜半岛地区。历朝历代的建立者,从来都将定鼎中原视为正统,就算失去了江山也不肯前去蛮夷之地重新开拓,这也是古代数千年的传统。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是,除澳洲土著之外最先发现并登陆澳洲的,是荷兰人,1606年即明朝万历年间,荷兰人威廉姆·简士登陆澳洲。但由于当时其登陆的是澳洲的北部,几乎都是不毛之地,所以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内澳洲都没有受到欧洲的重视。
万历时期,西方的传教士在明朝,开始绘制出包含美洲与澳洲的新的世界地图,虽然轮廓比例等于如今的相差甚远,但已基本初具雏形。可以说,明朝中晚期的中原人,应该已知道了澳洲大陆的存在,但这么一块蛮荒之地,连当时的欧洲人都看不上,更何况是中原人。
古代很长时间内,中原地区一直都是整个东方最繁荣、最适合农耕的地区,除此之外的地方中原人都是瞧不上的。虽然唐宋时期开始,东南沿海便有民众移居东南亚各地,但那也是迫于无奈,而且人数并不那么多。即便是越南、暹罗这些发展得已相当不错的地方,要跟当时的中原比起来也是云泥之别,根本没法比。
崇祯帝自缢明灭之后,残存的南明在清朝的连续打击与自身的内乱中,实力不断削弱,至永历帝时期早已经无力回天。澳大利亚与明朝之间隔着偌大的东南亚地区,且不说明朝对澳大利亚当时知之甚少,就算是知道,也不可能前去。就算当时的永历帝准备在中原之外的地方绵延明朝,首先选的也是东南亚地区,怎么都轮不到澳大利亚。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
同学们好,我是晚来风!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我来告诉你们真相!
首先,当时在战乱危急的情况下,可能考虑不了那么全面,我们现在看好像可以随便跑,但是也未必会去澳大利亚啊,而且他们知不知道有澳大利亚这个地方?一个即将败亡的小朝廷,这不是有序的战略撤退,这是大逃亡,所以在陆地上跑还是比较方便一些,海上情况太复杂了!虽然前辈郑和下西洋已经探路了,但是想远航的条件还是太苛刻了,永历没有那个条件和实力!
其次,按照当时的逃亡路线,永历已经被逼到了云南西部了,要想绕过吴三桂的围堵折到海上也不现实,只能陆路继续往西比较现实!
所有,他没有机会跑到澳大利亚!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
明朝的永历皇帝朱由榔(1623—1662),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饱尝人间的辛酸苦辣,最后惨死于叛臣吴三桂之手。题主的问题是:为何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笔者认为原因有五:
第一,清朝大兵压境,统一之势已成,朱由榔的南明政权被迫西撤,无力抵达出就近的出海口(或者说海上出路已被封锁)。
第二,朱由榔的南明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其所依靠的大西军余部孙可望与李定国不和,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南明未来的生存发展上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再加上后期孙可望降清,使得内部虚实全部暴露。
第三,朱由榔不过是是南明政权的傀儡,实际权力已被架空,基本上毫无作为,仅作为手下实力派征集军马钱粮等招牌而已,类似三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
第四,叛臣吴三桂对其生存空间的打压,使其毫无喘息之机。吴三桂为了实现独霸西南的愿望,出兵西南,步步紧逼,即使是把朱由榔逼至缅甸清廷决意放弃之时,仍然咬住不放,陈兵缅邦威逼其主,缅邦国主莽达无力抗衡,为求自保被迫献出永历皇帝朱由榔。
第五,远在东南的郑成功只求自保,没有对大西军的军事行动进行有效的策应,使得南明王朝独立支撑危局,疲于应付,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第六,永历帝朱由榔懦弱无能,无力扛起中兴南明的重任,无法实现反清复明的大志。
综上所述,永历皇帝朱由榔是朱明王朝的一个悲情角色,即使有机会流亡澳大利亚建国,又有谁会支持他呢?且不说漂洋过海如何的不易,成功的把握如何渺茫。值得肯定的是,纵然最终失败了,仅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令后人无限敬仰。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去澳大利亚建立明朝?
那时候有澳大利亚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