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因为是小公司,所以要判断的话,要建立在事实上,不能臆想,因为这个时候,老板没有那么大的格局。所以,应该从产品市场空间,盈利模式和公司固有特性(基因)以及公司所在的城市去判断。
公司特性(基因),首先是这个种子是优良的种子1、一个好听的名字很奇怪吗?你想想,成功的公司,哪个名字不好听,比如,小米,腾讯,阿里巴巴,再比如老干妈,哪个不让你影响深刻。
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是老板对公司发展的重视,这样的老板,公司对他而言,不是纯粹的做生意,公司亏了就解散,而是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撑下去,因为公司就是他的儿女。
这个绝对不是封建,即使是封建,我们也要宁可信其有。
2、公司老板的分配机制,舍得钱去慰劳员工吗公司花钱,主要就是市场和人才。
愿意把钱花在市场端口和员工端口的公司老板,我认为是具有可以做大的基因的。
市场不投入,想要有回报是不可能的,员工都不赚钱的公司,员工是做不起来的。没有好的分配机制,不愿意分配,员工哪里来的创新和落地的意愿和能力?
员工愿意跟着老板,忠诚的首要核心是员工有饭吃,而且吃的还算好。
公司的商品在市场上有大的空间,公司的盈利模式。这个好理解,我们可以看一些投资机构,他们投资公司就是看潜力,这个潜力就包括商品,盈利空间和盈利模式。
也就是说,商品有很大市场需求,然后公司又有一个不错的赚钱的方式,这个方式和商品结合起来,别人是很难模仿的。
举个例子,你是做陶瓷的,想想看,你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喜欢陶瓷的人,就那么些,注定了市场是个小众市场,你做大的唯一机会,就是做到行业第一,要么你就跨界营销。
公司所在的地理环境(城市),地理环境代表大文化属性。从概率上来说,大公司,知名公司基本都在大城市,这个得承认吧。
因为大城市的固有资源是小城市无法比拟的,这个资源就包括政治资源。为什么美国的大公司多,为什么日本的诺贝尔奖多,其实都是地理环境的关系,地理环境就是大文化属性。
举个不太适宜的例子:凤姐,大家都知道吗?这个人怎样,我今天不谈,但是,有一点,我比较认可。她曾经说过,她一定要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因为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机会,所以,她选择在上海,然后选择在每月纽约。其实,这个都是她小脑袋里面的想法。
【写在最后】所有的判断都需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不在于说,而在于做。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面对九死一生的创业,想要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人说是商业模式,有人觉得是老板的为人和格局,有人认为是创业团队的强弱,有人判断是资金的多少和资本的实力,有人认为选择的行业很重要,还有一些认为产品的核心技术壁垒很重要。
其实,这一些都是很必须的,但并不是最必要的根本。
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本质,是基于市场的需求到底有多少。
这个市场的需求足够大,公司才有做大的可能,如果市场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相对饱和的,那么企业的成长空间就是有限的。
很多创业的失败,并不是缺乏团队、缺乏人脉、缺乏资金,本质上是缺乏市场,你认为市场有需求,但实际上市场没有需求。
判断老板未来能否做大的首要也是最重要标准,是风口。
做一只风口上的猪创业成功的本质,在于风口,而风口其实代表的是行业,是社会需求。
很多人误解了风口的意义,认为风口就是当下热点,于是开始追逐热点。
其实,风口的本质,是大面积、大范围的真实需求。
为什么美团没能顺利的把团购做大,而把外卖做大了,因为市场的需求。
为什么拼多多作为电商平台,卖的最好的居然是水果,也是因为市场的需求。
决定企业发展下限的,其实是那些核心技术和壁垒,决定企业发展上限的,就是市场规模和需求。
举个例子,你在一家学校门口开了一个奶茶铺,原本这里周围没有奶茶铺。
你觉得学生放学应该都会来买奶茶喝,但事实是并没有。
其实奶茶的味道都大差不差,那么如果没有人来买,本质原因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们并不喜欢喝奶茶,市场没有需求。
但如果学校附近本身就有一家奶茶铺,而且每天排队人满为患,这时候你也开一家,只要价格和味道都大差不差,那么一定也会生意兴隆。
需求是要靠市场来验证的,它可以被激发出来,但绝不可能无中生有。
做一只风口上的猪,并不是让你到处找风口,而是要借助一个行业的红利期,也就是需求旺盛期,迅速的把自己做大做强。
在我们国家,最大的红利就是人口红利,所以做大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服务于大众的。
比如食品饮料消费,比如汽车,比如住房,比如手机,比如聊天,比如消费支付,比如银行,比如餐饮,又比如外卖、快递。
服务大众的需求,解决大众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风口。
核心壁垒,企业发展的护城河选对行业之后,所有的猪都开始飞,但行业毕竟是有竞争的,风口不会永远存在。
就好像我们用了微信,就很少再用QQ,习惯了支付宝支付,就比较少用微信支付,习惯了天猫,就很少用京东。
市场的竞争早晚会到来,经历粗犷的发展后,就是一场核心技术壁垒的比拼。
同质化的产品一定存在,能做到寡头垄断的企业非常的少,所以企业的核心壁垒就晓得非常重要。
之前提到的创业者思维、商业模式、核心业务团队、核心技术等等,都有可能会成为一家企业的护城河,决定了企业在竞争中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一家创业公司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做大,在做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考验这些决定企业壁垒的关键因素了。
不同行业的核心壁垒不同,有一些企业主要靠人才,有一些靠数据,有一些靠技术研发能力,有一些靠商业模式,有一些靠渠道推广能力,当然还有老板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
每一家能够生存且壮大的公司,一定都是有独特的核心壁垒做保障的。
老板本身只是众多维度中,相对最重要的一个而已。
团队的能力再怎么强,市场需求再怎么旺盛,老板的终究是掌舵人,一旦方向偏离,将会越走越远。
老板本身,决定了企业的走向,团队的执行力决定了效率,企业的产品技术决定了发展的下限,用户的需求决定了发展的上限。
所谓的核心壁垒,并不单一指其中一个,因为从上至下,很多方面,都是不可复制的。
或者说,创业的成功,之所以九死一生,是因为缺一不可。
千万别搞错了做生意和开公司很多企业之所以做不大,本质上因为老板的想法是做生意,而非开公司。
有一些餐厅,它可以开成百年老字号,生意兴隆,收入丰厚,但是只此一家,因为老板在做生意。
有一些餐厅,它可以全国开连锁,甚至上市,每一家店可能赚的都不多,但总体体量很大,这叫做开公司。
有一些人,掌握了上游下游,做起了中间商,这叫做生意,有一些人,撮合了上游下游,中间提供了信息化服务,这叫做平台公司。
做生意和开公司,看上去有些雷同,其实差距还挺大。
一家公司要做大,本质上需要找到业务模式的可复制性,然后进行标准化、效率化运作,才有可能起规模。
很多人说,考察企业的老板,要考察人品,考察履历,出生背景等等,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成功的老板,一定要懂创业,懂商业竞争,懂怎么开公司,懂如何运营,而不是怎么做生意,怎么赚差价。
老板的人品固然重要,但德才兼备才有可能做大做强,否则,有德的人那么多,创业成功的老板为什么那么少。
在公司很小的时候,我们作为投资人,要多去考察市场的前景和需求,然后考察企业老板对于市场未来的判断是否符合预期,商业模式是否有可行性和可复制性。
只有当这些都成立的情况下,才是考察公司的产品定位,核心技术壁垒,核心团队的能力等等。
至于老板的人品什么的,只能说日久见人心,商业场上先做事,后做人。
对于一些创业投资,建议普通的非专业人群,不要过多的去参与,投资一个不了解的行业,听创业企业一面之词,大多钱扔进去,一样是九死一生。
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做投资,才是正道。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如果你想有更好的职业未来,那请听老鬼下面的真话,虽然让你不舒服,但对你有百利而无一害!1、奉劝您别费这个劲!更别找理由说明自己思考这种问题多有价值!2、你个人不行、没有实力,老板做的大不大关你屁事!难道你想搭顺风车?3、当员工的,还想着拥有“比老板更高的站位来预测老板的未来发展”的能力?你想多了!
一、你想通过判断老板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决定是否一直跟随下去?——跑偏了!一些人自认为思考这种问题非常有必要,认为自己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拥有了这种能力,就能够决定自己是否长期服务于一家企业,从而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很好的平台。——“道理”上来看,好像无懈可击哦!
可在思考这种问题之前,是否应该思考一些更前提性的问题呢?——
- 没有哪个优秀的老板会让没本事的人搭顺风车!老板要想做大做强,需要的时有能力的团队成员!
- 没有实力、能力傍身,那些能够做大做强的老板,凭什么要给你机会,凭什么要让你一直跟着?
- 动不动思考老板能否做大做强?是否应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能力、潜力、学习力、适应能力?不思考这些?难道你指望靠拍马屁?又或者你自认为自己很厉害,优秀的老板一定会重用你,一定会让你一直跟随?
那些内心里琢磨这种问题的人,能够找出无数条让人无可辩驳的理由来证明自己提出这种问题多有价值、多有意义,而且那些理由一定能噎死人,让人无可辩驳。但请理性、冷静的思考一下,这种问题真的有价值吗?!
二、“做大、做强”这种说法,简直可以用不可理喻来形容了!可以用毫无参考价值可言!老板躲到什么样的企业规模、效益才算“做大、做强”呢?你内心里树立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呢?一个城市的第一名算不算?一个区域的头部品牌,算不算呢?一个省的前几名算不算呢?!
说句难听的话:多数人一辈子、几辈子都赶不上一个所谓的“小老板”的企业规模与收入!有些在本地一般般的企业,里面的中高层的收入也是让多数打工者羡慕无比的!老鬼一位好友的企业年营业额大概一个亿,他的几位中高层下属,年收入最少的也不低于五十万了。您还别觉着50万自己看不起、看不上,这是多数职场人望尘莫及的!老鬼这位朋友的企业,在我们这里,根本不算什么“大、强”的企业啊!能够跟着这样的老板,已经算是不错了。他所有的员工的收入在我们当地也算是中上等了!
难道你指望自己所在的企业能够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企业?好像不现实吧!能否跟随那样的老板,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运气的......你所在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决定了企业可能的潜在发展规模哦!
三、说的难听一点:很多时候老板本人都无法准确判断自己的未来,更别提你一个基层打工者了!企业经营的好坏,未来发展的情况,绝对不单单是以老板个人能力、素质、为人处世等等作为前提的!一家企业经营的成功与否,影响因素多了去了!科技发展、异业冲击、运气、时机、管理能力、企业所在地区整体状况、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整合.......太多因素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作用。请不要机械的给这些因素做权重、重要性的排序!说不准哪个因素就有可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啊!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真有可能让某个行业的大品牌轰然倒塌的!又或者,在这个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异常危机公关处理的失误、瑕疵,都有可能导致一家企业出现重大危机!
四、不要认为只有思考高大上的问题才显得自己多有水平儿!接地气一点儿,思考对自己更有价值的问题才是正道!例如,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对你的帮助会更大:
- 这个老板的综合素养如何,在这家企业工作会不会因为诚信问题而让身为员工的你面临各种可能性较大的损失;
- 这家企业给自己的薪酬待遇,是否与自己所输出的价值相吻合,自己是否得到了价值的回报;
- 这家企业能否给自己的学习、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空间,自己在这里还有没有获得发展的机会?
- 个人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学习、提升、改变?以更快的速度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公关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人脉构建能力......
身为草根的你、我,应该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企业是以创造利润作为最核心目标的机构,企业必然需要那些能力、实力相对较强的人!不要拿那些小人、拍马屁之人在这里和老鬼理论,因为那不是职场的全部!又或者,你有本事的话,也可以去做小人!老鬼不拦着!
不要挣着三五千的工资,却替人家那些月入三五万、三五十万的老板操心!更别以为自己站的比老板们更高、更远,妄想具备了预测这些老板未来的能力?......即使过去你对几家企业的发展判断的很准,也别觉着自多牛、多自豪......别人的好坏,对你有毛关系?......、
以上供参考。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公司很小的时候,想判断未来是否能做大,其实在老板日常的工作细节和态度上就能略知一二。
成功人的身上,大多有一些共性的品质,也是事情能成的一个特质,总结了一些身边创业很成功的老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暴发户有,但是做大做强,就不是靠机会的了。
细节一:舍得分钱舍得之道,就在于有舍有得,很多做大做强的老板,共赢才会互惠互利,才会有人帮衬,互相借力发展。
对内,员工有奔头也就有动力,愿意共同打拼;对外,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细节二:善于结交多方朋友商场的朋友,不在于困难的时候能拉你一把,更在于扩大思路和眼界,也许一个信息,一场饭局,就会获得一次具有翻身逆袭的机会。
而这些机会,从来不是,用的时候才能有,一定在日常的维护,大家的友好共处后的顺其自然,也就是所谓的“圈子文化”,大家抱团发展。
细节三:个人有过人的特长不排除有人靠幸运,由此乘风破浪,但是能不能走得远,那一定是和个人有关,依附于别人或是看天吃饭的人,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一两次机会之后,没有自己的突破,能走多远,不得而知。
而那些个人有过人特长的创业者,则是别人给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关键点就在于他知道怎么撬,如何撬,听别人的么?别人为啥要告诉你?
这些特长因人而异,有性格上的、有情商上的、也有技能智商上的,这些不是天生,而是积累,也是未来成事的铺垫。
细节四:有自己决策态度中庸之道下,即便小的创业公司,没有自己坚定的决策态度,难免被外界带偏,不管是下属的溜须奉承也好,或是外界各种风口之下,是否要踩也好,没有自己的判断,和态度,很难坚持初心。
没有了初心,随风摇荡,看啥赚钱都想去插一脚,也不综合考虑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下,也许能分得一块蛋糕,但是这只能称得上叫投机性“赚钱”。
对于未来能做大做强的“事业,有时更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打磨”和沉淀。
细节五:多维度的抗风险能力有些老板创业之初,就会布局一些多元化的后备补充业务,来做自己的止损渠道,轻装上阵,有进有退。
因为为了完成原始积累,初期多半生存需要多于发展需要,相比孤注一掷的押宝型创业者,心理压力会相对小一些,路走得也会相对稳。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END-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说说我的经历。
15年被一个老板打电话打了几次要去去聊聊,最后我还是去跟他聊了下。
见到人的时候吓我一跳,这人穿着一双好多年没换的拖鞋,一条很合身的沙滩裤配上一件T恤,胡子没刮头发卷卷的,头皮屑很多,他比我高(186左右),没想到这人居然是老板。
进去一个小房间,一张小桌子两人坐下就开始聊,这一聊就是三个小时,聊了很多话题。走的时候他亲自送我去电梯。当时他的公司也就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里面大部分是开发人员和一些电话销售,加起来二十来个吧。最后我选择加入他的公司。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没架子,特别随和,邋遢。
目标坚定
老板的目标特别明确也特别坚定,不会因为市场变化或者团队的声音以及部分客户反馈的问题而改变自己的初心。他坚定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而且从长远来看我们可以盈利可以成为市场的一部分。我们当时认为这老板固执,但是后来我们私下交流,只是我们没看到他看到的高度而已。他要做的事情,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下来的决定,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他。
眼光长远
看得到市场未来五年的变化。当时市场都在抱大腿的时候我们没有抱大腿,我们还是坚持我们可以养活整个公司并且能够盈利(bat找过我们好多次)。我不需要站队,靠自己可以活下去。我不需要外部力量来改变我的初心。于是我们只做自己的产品,周边能够挣钱甚至当时可以挣到很多钱的业务,找合作伙伴来一起做。我当时不明白,后来老板跟我说的一句话。现在我们不要树敌,我们需要把机会给到周边的合作伙伴,我现在能看到挣钱但是都是短暂的。说完后直到我有一次谈合作的时候,才深刻领域到老板这个里面的深层含义,我对他非常敬佩和佩服。回看,他的判断正确的,现在从这些领域挣到了钱,还没树敌。
看中人
人很关键,最初200人以内的人吧,都要经过老板面试,老板不认可的人进不来。有一次我招人,老板跟我说,只看第一个标准。1、诚实。如果你能够明确感受到他是诚实的,就可以进来。2、有明显的优缺点。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确定的人,也可以。3、专业能力,这个放最后。刚开始进来的人,大家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责任,公司起来非常快。后来我招人也就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进来的人都还不错。
关心员工舍得给
真的是希望员工家庭生活搞好来。只要你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立马帮助你。我听说有一位员工,家人生病借了15万,老板立马转到过去(后来这个员工没还)。工资还不错,不过只要你去提,都会立马跟你加,因为他知道他招的人,能提出加工资,肯定是有委屈或者有困难。我记得这方面,他说的最常的一句话,有什么困难你就找我。工资从来不拖欠,哪怕有一次财务晚发一天,都被骂了。哪怕公司没钱,他都会银行贷款发工资下来。担心我们外面吃的不好不卫生,自己请阿姨来煮给我们吃。导致我们个个都胖了不少。
懂技术产品
目前市面上我没看到过有这么好的产品(当时我的认知)。他这么多年坚持做最好的产品,这一点一直没变,每天就是关在办公室,讨论这讨论那。他从不去外面社交,也不出现在公众场合,也不喝酒(公司也没有酒文化)。做产品也是一丝不苟的,我做产品也是从他身上学的。他自己在这个城市只有一个公司,啥也没有。我叫他去打篮球,可以立马当下身边的事,跟我一起抱着篮球去打。
0125更新
几年前我离开了这家公司,很不舍吧,但是必须的离开;期间会找老板请教些事情,看看他的想法是怎样,然后我再决定,以及关注老东家的产品。
目前产品涉及到的行业产品很多,拿手的和不拿手的都做,最后不知道哪个是拿手的,每个行业也基本上都沉淀不来行业的标杆客户,这点我不是非常理解老板的想法,也可能是我没有老板维度想吧。要做大,成为这个某行业的领头,从我目前的认知来看,好难。
之前我负责的行业,几年过去了,产品更新基本上没啥变化,之前的几个大客户也走了,各地的标杆客户也没推进下去,导致没有沉淀出行业拿得出手的客户,产品阶层一直处于小客户转来转去。有几次跟前同事聊到这些,特别想回去,继续把这个行业干好,很有信心干好这个行业,不然怎么能说我们在行业里面已经站稳脚跟了呢。(冷静~~~)
——评论里面有猜公司,猜我是谁(如果你知道我是谁,就私信我吧,那我肯定也认识你,哈哈)
——公司小的时候,老板能够顾得来,大了老板很多事情顾不来,逐渐就会发生一些变化
——确实找过,不想被收,后来市场变化就大了,大众行业基本上被他们收割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做大做强?
公司很小的时候,怎么判断未来老板是否能够做大做强?
谢邀
这个话题有点意思,揣摩一个小公司的发展前途也算是工作之余的一种乐趣;一个人生探索,也是自己人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的某种需要。该问题看似复杂,其实也应该是很简单的,从下面几个方面就能比较清楚的看出,即使小公司没有实现你的预期,也还是蛮有意思的。
一、要看小公司老板的格局
看小公司老板的格局,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①小公司老板应该有长远的大眼光,基本上能够扑捉市场信息的走向(含政策);②有做长期事业的思想准备,处处能透露出整体事业布局;③拥有自己的个人人格魅力,员工都很乐意的团结他的周围;④具有一定的领导艺术,能够使员工很容易的形成自律精神;⑤对员工掏钱包的动作,就像对情人掏钱包的动作一样,而实际上可以做到好钢都用到刀刃上。
二、要看小公司的价值取舍
一个小公司的价值取舍,也会决定它是否能够走得更远或做得更大的决定因素。在众多的价值取舍中,以创造出“价值”作为价值观,应该更容易做大、做强。
因为它推崇的是价值,而价值本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得到的,它是一个公司的长期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积累而形成,一旦形成了“价值”,说明你的小公司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就是牢固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成为了小公司做大做强的资本。否则,你不会走得太远,更不可能做大做强。
再说“价值”一般市场都会普遍认可与接受,就像我们有些人疯狂的去国外抢购“马桶盖”一样,因为那个“马桶盖”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它更具备了“价值”。当你把产品做到了有“价值”的时候,市场一定也会给予你最大的肯定、认同以及接受,也会形成疯狂的认购。
另外,以“价值”作为价值观,更容易让公司员工获得工作热情,热情——产出——肯定——更热情——更产出——更肯定。使企业运行也可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这样才能使公司经久不衰。
三、要看小公司业务的主流
要看小公司的主流业务,是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
朝阳产业,就不用多说了,只要按部就班,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创新,做好有效的市场策划就能够做大做强;
如果是夕阳产业,这个就要看老板的发展思路了。因为老板目前只有这个方面的资源,也就只好依耐这个资源来挖取小公司的第一桶金,完成小公司的原始积累,然后再求发展,做大做强。做事业的老板一般都会在作员工动员的时候,来描述公司发展的前景,你可依靠老板的描述,作出一定的判断,一般都有可以凭感受感觉得出来。
四、要看小公司推崇的企业文化
从公司推崇的企业文化也能够判定个八、九不离十,做事业的老板一般都会选择“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以人为本的的管理理念很容易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的企业文化。
在他的企业文化里面,老板不会是一个人面对市场,而是企业整体的团队拧成一股绳来面对市场;老板不会是一个简单产品的推销员,而是企业“价值”的优秀传递手。
老板和员工毫无忌惮的在市场中拼搏,而公司此时就是市场的坚强后盾,因为公司会自律地、不断地从自身的各个构面创造出价值,源源不断地、有效地传递给社会或市场。
我非常欣赏“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与手机开发部负责人在打开手机后盖的那段精彩对话。大概意思是。乔布斯说:“手机后盖打开后,里面的制作不够完美”。负责人说:“手机后盖里面不会有人看”,乔布斯紧接着说:“我会看”!因为在乔布斯认为,他卖的不是一部手机,而是传递给人的是一种“价值”,故“苹果”受到了人们的爱戴。
综上所述,一个小公司能不能够做大做强是可以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和日常工作中的点滴判断出来的。就像老年人常说的“孩子是可以三岁看大”一样。你说呢?
个人观点,不到之处请指正。我是【昔日的港湾】职场领域创作者,有对此观点感兴趣的师友们可关注我或在下面留言点评。谢谢大家!
我们生产的产品是“价值”
- 照片来自于手机自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