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流,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职业教育得不到尊重,根源是职业蓝领的社会地位不高,在传统观念里,三教九流皆为下品。但是,随着蓝领技工的市场价格提高,走职业教育之路也是一种趋势,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最新的教育导向是,在中考阶段完成学生的职业分化,50%上高中、考大学,将来成为白领;50%上职业学院,将来成为蓝领。所以,未来职业教育是前景广阔而光明的。

【一】从宏观面看,广义的职业教育是下一个万亿级蓝海。

一是市场空间巨大。狭义的职业教育,主要指对受教育者实施可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广义的职业教育还应该外延到职中教育,包括个人和企业在员工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涵盖思维、技术、技能、心理、人际、沟通以及规划、副业、考试甚至理财、兴趣爱好等所有的素质和能力教育,单单一个狭义的职业教育,到2025年市场的规模就会突破13000亿元,广义的职业教育市场将达到2万亿以上的超重量级市场。

二是面临加速腾飞的时代风口。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新政策让学生在高中前开始分流,将有接近一半的学生分流到职业教育的轨道上,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国家要求所有学生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时代潮流和就业趋势。国家必将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三是职业教育企业迎来商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鼓励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吸纳政府以外的其他利益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建设,要充分调动地方性企业、其他非政府组织以及相关专家的积极性,共同发展职业教育。这就给当下的职业教育企业带来巨大商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从微观面看,职业教育面临转型升级。

一是从人才端来看,高端人才“用工荒”。自2012年起,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下降,并呈现连年下跌的态势;人才需求出现结构化矛盾,大量通用职业逐步被机械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替代,高端人才“用工荒”愈演愈烈。2020年的职场报告显示,职场人均跳槽周期逐年缩短,35岁以下白领的平均跳槽周期从23个月降低到20个月,跨行业、迈过职业技能和资质门槛的求职也推高了职业教育行业的需求。

二是从产业升级角度来看,职场人出现“本领恐慌”。国家提出鲜明的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我国产业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生转变,推动了很多新岗位的出现,也对企业及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创造出更多空间。

三是从个人需求来看,职业技能必须不断升级迭代。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迭代,知识在升级,倒逼所有职场人都面临着“不断学习、终生学习”的挑战,那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你不更新你的知识,你不升级你的技能,不但无法提职加薪,甚至随时会被淘汰。比如,技术人员要学习编程工具,行政人员要学习在线工具,营销人员要学习视频传播,工薪族要学习理财知识,打工人要学习副业技能,等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淘汰你,连声招呼都不打。

【三】从市场层面看,职业教育需求“井喷”。

职业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2021年3月某报告显示,职业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受疫情影响略降至2000亿,但线上培训则实现27%的突破性发展,预计2021年线上线下两种职业教育模式实现同步增长,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

职业教育行业需求旺盛。从今年6月起,职业教育需求全面复苏、强势反弹,8月行业的搜索量日均可达1000万+的同比增长9%。从设备终端来看,移动端的检索量占比70%,PC端则占比30%,和整体大盘差别不大。

在线教育持续增长、前景广阔。“招录考试”和“职业资格”两类培训,因在线学习的灵活性,备受人们青睐。“专业技能”和“学历提升”,原来以线下集中授课为主,去年疫情原因催生出在线学习的旺盛需求,课程线上化、视频化、直播化趋势明显,如果在多元、定制和互动方面进行深耕,这一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

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万亿蓝海,波澜壮阔。近日,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又给这片蓝海吹起了东风、鼓足了风帆。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线教育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

中考分流,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职业教育的春天一定会来。

一是国家加大职业院校人财物的投入。

二是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一切待遇,特别是让高级技工待遇成为人人向往的特殊群体,成为劳动者的明星标兵。

三是转变全社会,特别是家长对职业院校的认识。当我们国家都认为职业教育才是教育核心,职业学校十之占七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家,大国工匠,行行业业的标兵,方方面面人才出现“井喷”之时,中华民族便迎来了伟大复兴。

中考分流,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导致家长教育焦虑最主要原因就是中考分流。高中升学率只有50%,试问那个家长愿意让自己孩子14、5岁初中毕业就进技校,成为社会最底层?[what][what][what][what][what]

中考分流,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中考分流”与“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根本不是一回事。

中考分流,自新中国成立起一直存在,不是现在才有。以上海为例,1994年前,义务教育普及率和按时毕结业率达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专,技校,职校)也达到98%。那时,普职比3:7,普通高中招生数只占30%,而70%是中专,技校及职校。加上普通高中毕业可升入大学的是50%,所以,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最高可达到15—20%。同龄人中,中专、技术、职校人占70%。而在其他地方,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任务尚未完成,按时毕结业率还很低,大量初中生辍学率极高于,持别是女生。因此,初中毕业要上高中的生源不多的,优秀学生第一选择往往是中师,幼师,护士学校,农校或警察学校等中专或技职校。所以那时在上海等大城市以外地区的普通高中想读,总可以考上。而城市,大城市绝不是。1995年起,城市中初中毕业生大增(生育高峰和入学高峰),同时也为了提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决定化五年时间,使普职比5:5,这在生源几乎增加一倍的情况下,把3:7变成5:5,问谁扩充了?谁压缩了(规模)?过了25年,普通高中入学率一直在50一60%左右波动。而中专技校职校实际上一直在30%左右。然而大学扩招,普高升学率可达80%左右,三校生也可以参加春季高考,使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左右。这样推测,普高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约40%,职校,成教与自考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约15%,相当于1994年前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是伟大的进步与机遇。职教的春天,在于它自身的价值与社会贡献,不在于分流。从分流总体比例而言,在经济发达地区在1994年起其规模被压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才有普职比大体相当一说,而误认为国家才重视职教。

中考分流,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你14、5的时候在干什么?

中考分流,职业教育的春天来了吗?

我是70末的一批,那个时候考高中更难,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考上高中的就两三个!那个时候的升学压力更大,县里也有职业高中,但几年职中下来,学到一点皮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难学懂,后来参加工作了边打工边积累经验,比学校学的时候更深动更扎实!现在的教育花的时间太长了!有的职业,根本就不需要花那么长的学校学习时间,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勤工俭学,边打工边学习,那样会更刻苦更努力的学习!现在的学生娃娃,衣食无忧,抽烟喝酒恶习样样有!在职业学校里大部分都是混时间,养骨头,所以说,现在的职业教育不改变教育模式的话,春天是不会来的,职业教育也在中国推行了几十年了。要来的话,早就来了!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一个孩子的形为习惯,品德素质,是父母亲的教育分不开的。再说现在的企业,视劳动法为白纸,流行九九六,两班倒,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减少了,现在的高房价,高医疗,高教育花费,职业健康得不到保障,让劳动者根本就无法安心工作,所以说光凭国家政策,职业学校的努力是不行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综合的工程,缺一不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