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刷下简历都有好多人联系,现在投简历都很少接到电话,35岁真是职场分水岭吗?

在国内职场,35岁确实是一道职场分水岭,这是毫无疑问的。具体到个人,是向上走,还是向下走,有多种主客观因素,不能简单的写鸡汤文。为什么与两年前相比,求职难度大了呢?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员,求职难度更大呢?

第一,求职者难,核心因素是供求关系改变了,供大于求的状况更加严重。每年新增大学生接近1000万,很多实体经济要么衰落,要么迁移到东南亚国家,需求减少,供应增大,求职当然越来越难了。

第二,经营结构发生变化,迭代加快,人才需求出现结构性矛盾,对新知识新技能需求增大,对传统技术和陈旧知识需求大幅减少。传统行业的落寞,大学里所学的知识还是陈旧的,新技术新行业新职业大量崛起,需要的是新知识。新知识的人才,招不到,就招年轻人,因为年轻人可以转型学习新技能,35岁以上的人才,转型难,新行业不想要。

第三,人力资源成本的上升,导致企业寻求低成本的年轻人。35岁以上的人才,如果是通用技能,人工成本高于年轻人,这是一定的。所以,企业要吃人工成本最低的那一段,用人也要用成本的年龄段。35岁的人,对薪酬要求高,25岁的人,期望值低。同样的岗位,25岁的人给3000元工资就能接受。35岁的人没有4000是不干的。

第四,那么,为什么在网上刷简历比以前求职难了呢?因为在网上投简历的,大多数都是通用技能,有水平有实力的35岁以上的人才,基本都被猎头挖走了。以上已经分析了,企业通用人才的需求减少,供应增多,造成网上求职困难度加大。真正有实力的人,照样供不应求。

第五,社会需求的结构性转型。比如,我们单位35岁以上的高级技能,到市场上没人要。这些人才,以前也辉煌过,手艺过硬。为什么社会上不需要了呢?很简单啊,社会转行了。比如,修理BP机的高级技师早就失业了,因为BP机都淘汰了。我们的高级电工,高级焊工,曾经都拿过大奖的人才,市场上无人问津。这是因为电焊机器人,已经取代了人工操作。

所以,这是时代的问题,与求职者关联度不大,注定是痛苦的转型时代,注定一大批人被时代所淘汰,这是客观规律,无人能够阻挡。作为个体,终身学习,及时转型,才能在社会上寻求立足之地,抱怨企业这是没有用的。那么,具体你自己,发现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学习新技能,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另一方面也不要高不成低不就,先降格以求,先找到吃饭的地方,再加速学习提升自己,重新创造机会。这才是王道吧。

【注】职场火锅,二十年企业高管,经历丰富,阅人无数。欢迎你到职场火锅主页付费问答或私信入口,与火锅哥一对一进行专业而深度地交流吧。

两年前,刷下简历都有好多人联系,现在投简历都很少接到电话,35岁真是职场分水岭吗?

现在国家对互联网行业监控很严,很多小公司都倒闭了,而每年的毕业生那么多,造成岗位少,人才多,所以大龄程序就业很难。我们单位的cto,从来不招大龄程序,只要年龄达到35岁,他根本就不会招来面试,而我今年37了,也是唯一一个被招来的大龄程序,当然我是用了一些技巧。年前我上家单位裁员,年后找工作时我疯狂投简历,只有两家小公司邀请面试,我这次要的期望工资与之前一样,但这两家公司都觉得高,达不到要求。再之后我就没收到面试通知。后来我在简历上把年龄改了,就有公司打电话约我面试,最初我们谈的很好,基本也差不多了,但后来问我年龄,得知我的真实年龄后就叫我回去了,但总算得到了一次面试机会。后来我果断没有写年龄,只写了最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让HR以为我有三五年工作经验,年龄也不会很大,就又有公司约我面试。有机会面试,第一步就算成功了,面试时我们谈的很好,我最近几年的工作内容正好与这家公司相符,谈工资时我对待遇还降低了很多。虽然面试时他们也知道了我年龄大了,但见我能胜任工作,而且待遇也不高,公司觉得很划算,就录用了我。除了我之外,凡是收到年龄到35的都没约过面试。我在这里工作时也在找新机会,几个月后,我又找到了新机会,待遇很满意,我果断跳槽。所以年龄大了,就要想一些技巧了,但不代表年龄大了就没机会。

两年前,刷下简历都有好多人联系,现在投简历都很少接到电话,35岁真是职场分水岭吗?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现在公司都喜欢年轻人,年轻人负担小,又有激情、又有活力,还能加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资开始的时候不用那么高,公司可以节约很多成本,从简历就可以看出要求年龄在20岁到28岁左右,如果研究生或者博士生年龄可以放款一些,在年龄上要求很严。

第二:三十五岁很多单位一般在原则上是不要的,除非你有特长,正好适合这个工作,否则是不要的,因为在这个年龄大多数都结婚了,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论体力或者精力都赶不上年轻人,晚上有时候还加不了班,事情也多,所以,在这个年龄真是个尴尬的年龄。

第三: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在提高,应该年龄再放宽一点,三十五岁的人,虽然体力赶不上年轻人,但是经验还是可以的,久经沙场的人,什么样的事情都碰见过,所以在公司里工作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不可能一无是处,还有一些职位就需要经验丰富的人,不需要新手,所以,三十五岁的人也是有好处的。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

两年前,刷下简历都有好多人联系,现在投简历都很少接到电话,35岁真是职场分水岭吗?

现实

上次,在微博上刷,看到一个段子:

“10个招聘信息,有8个都说招35岁以下,其余2个说只招应届毕业生。”虽然说这是一个段子,但是很真实啊!企业要么招聘35岁以下,要么招聘毕业生,那么,35岁就尴尬了,没人要,这个年纪的人到底招惹谁了?

上网一查,还真的有一个有趣的定律,叫做“35岁定律”。它的意思是指:

在职场上,都有一个约定成俗的潜意识,明白35岁是一个人的分水岭。

从两个维度去看:

一、这个阶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既有房贷,又有车贷,伤不起又输不起。

二、这个阶段的人,无论在能力、认识、体力上都远不及年轻人,而且他们沉浸在职场多年,早已缺少了激情和活力。

这就衍生出35岁危机,这已成为了职场上的大概率事件,我们梳理这种现象的成因,找到病灶的源头,才是根本。

原因

根据"生涯理论”,职场发展的路线大抵是沿着上升——维持——衰退的曲线行走。由于个人的境遇的差别和行业环境的差别,发展周期的划分并不是刻板不变的。

综合来说,在职场上35岁之前大多数都是属于上升期,从35岁开始则进入一个相对平稳的维持期。

1、如果,35岁的你还没有进入到中高管理层,那么,你只能在基层上跟年轻人抢饭碗,但年轻人又具备活力和激情,这点就很容易被比下去,你就会有一种挫败感。

2、如果,35岁的你刚刚有了起色,感觉自己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你反而会有成就感。

我们所说的35岁危机,只是针对第一种情况: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有疑惑,如果你是第一种情况的35岁中年人,社会对这类人如此苛刻,难道35岁就只能死守现在的岗位不离职,或者创业做小生意吗?

我认为,并不用这样悲观。

建议

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淘宝招聘老年人体验师”的新闻?话说,阿里巴巴开出年薪40万招聘产品体验员,要求年龄60岁以上,学历不限、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圈子、最好是老年人团体生活中的意见领袖。

这并不是虚假新闻,而是真实发生的。60岁还有可以重回社会?甚至还能获得40万年薪?这是正好处于30多40岁的中年人想也不敢想的事。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实,社会不是淘汰一帮35岁左右的中年人,而是在淘汰一帮不紧跟时代发展,不会终身学习的人而已。

作为35岁的中年人,我们要如何做?

1、尽量在职期间,要争取有黄金项目的加持。

怎么说?我以我同学的案例说明一下。

我的同学是会计专业的,在每个行业里,都会有它的关注点。而我的同事就看中了某个项目,于是她申请加入到这个公司,以她多年的经验以及知识,她顺利入到公司,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她还是不在乎,她只看中如果能参与这个项目,带来的价值比工资还要大。

由于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她自然也拥有了一个很好的背书,让这个黄金项目替她加持。走到哪里,都不怕。

因此,我建议,一定要在行业里找到能为自己背书的项目并参与其中,增加个人IP。

2、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断放大优势。

每个人都有他的优势和劣势。但很遗憾,很多人都真的不太清楚自己的弱势在哪里,又不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导致了哪里有风口就往哪里钻,职业发展路线很混乱。

因此,我建议,找准自己的优势,并持之以恒去做好它,我们都说10000小时定律,做一件事,如果能坚持1周,就养成了习惯,如果能坚持1年,就是成为达人,如果能长期坚持,就称为了行业领袖。

3、做事踏实,有始有终,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这个听起来很虚,但是很真实。试想一下,一个人在职场,如果没有得到别人的信任,你的声誉何来?你的人脉如何维护?别少看“信任”二字,它能带给你无限的可能。

归根到底,你要踏实做事,有始有终,帮老板把问题解决好,树立自己的品牌,成为老板心中不可替代的人。

总结

所谓的“35岁中年危机”,其实是职场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从来都不是人生的低谷或者高峰,而是中场整理。关键是看你以什么姿态去面对这个年纪的自己。

【欢迎关注】羊仔的职场之路,职场无小事,处处大道理,每天分享一点点,每次进步一点点。

两年前,刷下简历都有好多人联系,现在投简历都很少接到电话,35岁真是职场分水岭吗?

这个问法存在两个误区:

一、简历接到电话少,和有没有超过35岁,关联性不大。

原因有以下:

1.你简历做得不够好,没能一眼让别人看出你的能力。

这样的话,你可以在设计简历上下点功夫。简历尽量不要太花哨,只要做点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就可以了。

2.你是否认真看待投简历这件事。

第一种情况,如果仍然有工作做,投简历只是试试看的态度,那么效果就不会太好。

第二种情况,你虽然没有工作,但是投简历,也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的时候投几个,然后就在那坐等别人来联系你。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你真正的想找工作,那么就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你不仅要在网上投简历,还要去跑各种招聘会。

另外,如果你想更精准的话,去广撒网。

注意这里的广撒网不是漫无目的的,还是让你先确定好地区和领域,然后去网上找出所有相关的企业,然后挨个打电话和拜访。

这时,千万不要怕被拒绝。和工作比起来,面子真的一钱不值。

所以,只要你有毅力,脸皮狗厚,机会说不定就在某个角落里等着你呢。

3.你的能力如何?

如果你的能力不错,有过硬的技术或者其他方面的能力。那么,你的简历一定会非常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的,联系电话自然不会少。

二、35岁并不是职业的分水岭

一个人要想职业有所发展和年龄关系不大。主要还是要看个人能力。能力强的人即使到了退休年龄也一样不受限。

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同事,都退休好几年了,还被多家单位抢着要。

为啥?主要就是她的水平高,做每一件事都特别认真负责。遇到不会的问题,她也积极去学习,直到搞懂为止。

再往远看,人类很多学术大家,他们的工作来都没有受到年龄的限制。

如伟大的物理学、宇宙学家霍金,他一生都在为全人类的事业做贡献。他的职业生涯从来不受年龄的限制,他也从来没有因为年龄的问题而停止研究的脚步。

所以,投简历收到电话少,和年龄没有关系。而且年龄也从来都不是职业的限制。关键是你的能力是否足够强,你找工作的态度是否足够端正。

两年前,刷下简历都有好多人联系,现在投简历都很少接到电话,35岁真是职场分水岭吗?

来凑个热闹,说说业内的观点。

这个问题要分开看,刷简历没有回应,是有很多原因的,包括简历的质量,选择岗位的匹配程度,采取的投递渠道质量,本身的素质(包括年龄这项)等等,所以不能单纯的把两年前刷简历有很多人联系,现在刷没人联系了,就说明年纪的原因,要一一来看的。

首先,从简历的质量,随着年龄,经验,经历的变化,对应的岗位也会调整,所以这个也要跟得上,不能多年一个简历走天下,要根据岗位要求变。

其次,从岗位匹配来看,投递选择的岗位是不是适合,投之前也要看清楚,并且了解一下这个招聘信息是否真的活跃,还是僵尸岗位。

还有,渠道的质量,随着时间变化,很多传统招聘渠道都已经过时,又有新的渠道涌现,比如之前大家依赖的是什么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现在这个网站活跃率开始急剧下降,没什么人关注了,尤其是互联网行业,基本放弃了这个,所以活跃的企业也变少了,就应该更换一下渠道了。

最后,个人水平素质有没有增加,除了年龄大了,头衔有没有提升,学历有没有丰富,如果只是年龄增加,其他没有变化也可能说明在退步。尤其是所谓的35岁临界点,更是意味着可选的工作机会更少了,很多都是给小年轻人的机会,其他更高级的岗位需要有能力的35岁以上大叔,如能力没到,年纪到了,那就是减分项,甚至是阻碍。

所以,对于自己的找工作进度和现状,要系统的去看,不能单纯认为年龄变化影响的。这样才会更加彻底改善。

欢迎关注@HR那些事儿 ,更多职场感悟,管理经验交流和求职指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