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在事业单位混日子,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该怎么办?

26岁,没房没车没女朋友,在事业单位混日子,干标准化,聘用制,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想改变又不知道从何入手。请各位大神们指教一二,聘用制

先讲讲当年明月吧,他在政府部门秘书处工作,主要是写材料,此人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不参加应酬。按道理说,有铁饭碗,收入不错,安安稳稳也是一辈子。他不甘心,把所有业余时间都集中起来干一件事,就是写成了“明朝那些事儿”,一年版税4000万元,取得了事业和创作的双丰收。

回到你的具体问题上,你在事业单位“混”日子,还感到迷茫和没有方向?你不是迷茫,也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混”懒了。一个事业编,就把你“废”成这样了?其实,你完全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在工作上不断精进,要么,在其他特长上精进,让自己充实,赚更多的钱,解决好成家立业的基本问题。同时,打造你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所以,首先送一句特别实在的“名言”:

你可以在体制内,但要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

没有能力,仅仅凭着一股热血就离开体制的人,往往不是疯子,就是傻子。真正成熟的职场人,利用体制的优势,打造自己可进可退的能力,要么不飞,要么就一飞冲天。

有几点务实的建议:

第一,任何时候都要扔掉“混”这个字。

不知道题主是什么城市里的事业编,月薪5千多,标准化工作,平常的日子可以“闲出鸟来”。于是,拿着这份不高不低的工资,干着这份不咸不淡的工作,一看到头的人生。大家都这样,一杯茶一张报,迷迷瞪瞪又一天。

老同志还给你算账,这么清闲,月月还有五千多,福利也不错,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待遇比退休企业员工要高很多。如果算时薪,你现在的工作相当于私企的3万月薪。你一想,也对啊,于是开始心安理得的“混”日子起来。真的,一晃,就是一辈子。

第二,利用清闲,集中精力在职业上精进。

事业单位,在很多人眼里就是养老的地方,说明事业单位确实很难出高层次人才。但这也是一个误区,事业单位的群体很大,很多人都做到了很高的职位,也干出了很大的事业。混日子的人,说明上升通道狭窄,大家爬不上去,所以,绝望了,才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比如,你说你干标准化,这项工作看似很枯燥无味,但照样能干好啊。全国还有标准化委员会呢,都是一些专家学者,难道这项工作不是一项事业?

我原来有一位同学,大学一毕业就进了标准委,那叫一个舒服。我们都去了生产一线,看见他就像进了天堂。我们还是一线当实习生呢,人家就陪着标准专家天南海北地开研讨会。后来,他觉得这份工作太清闲太养人,辞职走了。

接我同学的人,人家利用这种清闲,整理标准,掌握规律,写了不少论文,后来提升到了某个层级的标准委当秘书长,职级很高,事业、金钱、地位、清闲,都有了。反观我那位辞职的同学,混得还不如不辞职呢。

所以,利用清闲,你钻研你的业务啊,在标准化这项工作上精进,成为专家型大师,也是事业的成功啊。比如,沈从文是文学大师,但他有一段时间专门研究“服饰”,不是也成就了另一番事业吗?你把标准化工作研究到国际上,是不是也是一项很大的事业呢?

第三,利用清闲,两条腿走路,发展你离开体制的能力。有人把清闲的事业编工作当做“宝贝”:

一是可以托底保底,每月都有五千多的现金流,保持生活质量。

二是每月领工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有了现金流,退休有保障,生老病死有人管,心里就没有焦虑感,增强了安全感。

三是利用清闲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当年明月研究明史,写出了畅销书,实现财富自由。比如,一些做电商的,等事业做大了,可以辞职开公司了。再比如,做自媒体的,做的月入十万百万的,想辞职就辞职,不想辞职就挂着事业编,继续发展自己的副业。

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等你翅膀硬了,具备展翅高飞的时候,你就辞职飞走吧。如果觉得翅膀不过硬,那么,就继续“混”着,不断精进自己,直到自己有本事飞走。如果实在飞不动,那么就继续老老实实做你的本职工作。不提倡凭借一腔热血就辞职,毕竟你还有家庭和老人,具备条件之后再折腾也不晚。

26岁,在事业单位混日子,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该怎么办?

百灵鸟认为:26岁的年轻事业单位员工,本应该大展宏图,造福人民,却在单位混日子,心灵迷茫,着实不应该。你的未来大有可为,但是,现在亟需改变你自己。

作为一个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人,结合我的经历,跟你谈谈该如何改变自己,让自己的未来发展更好。

一、知足常乐,正确认识现实。

相比于我,你的条件,真的是非常优越。我26岁的时候,刚刚参加工作满一年,工资只有2800元,而你却能拿到5000元的高工资。这个工资水平,即使工作7年的我,依然没有能够达到。可见,你的工资是多么的高。

自2009年开始,事业单位开始改革,全面推行了聘用制度,由用人单位与员工签订聘用合同。但是,实行聘用制度,并不代表你不是国家和单位的正式职工,更不代表你是临时工。聘用制对员工的岗位、职责、待遇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你仍是一名国家正式干部职工。

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你从事标准化工作,相对应该是专业性强的工作,但是也不会是很累的工作,能够混的日子,都不是什么累的工作。否则,哪有时间谈混。相比于我,我们在乡镇工作,经常进村入户,白加黑、五加二的加班是经常,乡镇干部什么都得做,什么都得会,每天都很充实。

因此,能够在这样一家既轻松、工资又高的事业单位工作,真的非常的好。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感恩单位,知足常乐,用感恩的心对待工作,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

二、摆正心态,端正工作态度。

作为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们,对未来充满着担忧。我们为买房买车担忧,为娶妻生子担忧,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日常生活担忧,为自己的工作担忧,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我们也曾迷茫,未来的我们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我们的人生道路在哪里?

这些都是初入职场的我们常有的心态。该如何克服这些不良思想呢?

一是放平心态。作为一名国家干部,混日子、熬日子的思想不能有,拿着国家给的工资,就要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我们要摆正心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戒骄戒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工作,将自己的迷茫和无知抛之脑后,轻装上阵,重新开始工作。

二是树立目标。目标就像远方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我们要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目标,或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或是追求家庭和美的生活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能实现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就有了方向, 有了动力。

三是牢记初心。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份为民造福、为民谋利的工作,我们要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和高超能力,为普通群众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牢记初心,继续前行。

三、踏实工作,努力拼搏进取。

作为年轻人,未来的路很长,成长空间很大。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改变现状的消极状态,做一个积极有为的青年。

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也是你这样的心态,无所事事,一脸懵懂,甚至有辞职创业的想法。后来,经过自己的思想斗争,我最终作出了改变,让自己适应了工作。

首先,改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我开始脚踏实地的工作,克服混日子思想,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将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做好,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我都严格要求自己,竭尽全力的去完成好每一件工作,力争做到最优做好。

其次,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自己空闲时间较多的优势,我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学习,既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最后,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思想认识总是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我们要正眼看世界,多看看身边的榜样人物和先进人物,跟他们学习。要有理想思维,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非常羡慕26岁的年轻人,知识渊博,能力超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消极沉浮的状态不会太久,希望你可以早日摆脱心理羁绊,改变自己,踏上人生的阳关大道。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是职场百灵鸟,专注职场领域,喜欢聊聊职场的经验,喜欢谈谈公务员那些事。欢迎关注我,欢迎讨论沟通!我的评论区,始终有你一席之地!

26岁,在事业单位混日子,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该怎么办?

当你不主动把自己炒掉的时候,总有一天,企业会主动把你炒掉。

耗职场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你吃亏!

有很多员工,钻尽脑子想从公司得到点什么,例如上班的时候,做事能少点就少点,这样自己就赚了,毕竟以做最少的事赚了最多的钱。这是很多人的职场发展经济逻辑。但其实亏的是你自己!你亏在哪里?接下来为你进行分析:

(1)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是在为自己打工(职业成长账,你亏)

人生最怕一个"混"字!抱着混的心态,看似偷巧、轻松、没压力,然而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混掉了激情,混失了口碑,到头来混得黄粱梦美一场空!优秀的人,总能把任何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只要他们一天在岗位上,就不会虚度。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因为你从事一份工作的所有习惯、思维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你下一份工作。假如你对这份工作,采用敷衍了事、拖延等态度对待,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这种习惯,那么下一份工作你也依然会采用敷衍了事、拖延的态度。而且,你用这种态度对待工作,对你的工作经验积累和能力提升没有一点作用。

耗着,什么都不做,看似感觉轻松,却无法获得你职业的长期发展,而这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你无所事事,错失了最好的经验积累机会。假如你现在是专员的岗位,你出来找工作依然只能找专员的岗位,很有可能你的水平永远都在专员的水平,那你的工资肯定不会大涨。但是如果你能够通过努力,做到主管的岗位,也许你得到的比你失去的要多得多(长期下去)。也许你可以舒舒服服过几年,但你可以舒舒服服过一辈子吗?所以混下去这笔账,你是亏得很厉害!

(2)你不主动改变,总有一天被改变(掌控命运帐,你亏)

几年前,我曾经在一次演讲培训中遇到一位公务员。

在那次培训中,我是自己交了钱去学习的。所以我学得很认真,但是那位公务员却在课堂上倒头就睡。

待他醒来,我开玩笑地说:“还有人花钱来睡觉啊!”

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又不是我花钱,都是单位要求我来的,我对这些课没有兴趣。”

原来又是一位被逼学习的人。我开玩笑说:“单位福利真好!不学习以后万一离开体制了怎么办?”

他一听,说:“我单位挺稳定的,而且领导很看重我,我不会离开体制,不用怕!”

俗话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一个不愿学习的人,你永远别奢望他改变。

那次培训之后,全班同学建了微信群。

他时不时会在群里聊聊天,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也许在他看来,稳定、舒适、无忧无虑,确实是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群里发了一个消息,说自己失业了。

我觉得纳闷,公务员怎么失业了。于是我决定亲自问问他。一问才知道,原来他单位改制,精简人员,很不幸,他被裁掉了。他从多年的稳定生活,一下掉到了竞争激烈的深渊,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活下去的机会。

你不主动改变,终有一天,你会被改变,那时,你就失去了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掌控权。

这个世界没有一成不变的稳定,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国家也鼓励公务员单位接轨市场经济,连医生、大学老师,都要去行政化,当你竞争力不足的时候,你迟早有一天会被变化的洪流冲掉。

面对变化的环境,唯有接受变化,主动求变,让自己变得强大,你才不会惧怕变化。

(3)轻松是小利,发展才是大头(长远发展账,你亏)

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不会贪图稳定、轻松、没压力。因为这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平庸。假如自己不能够在公司有所发展,或者觉得领导不够认可自己,你应该想下自己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是自己不够厉害还是自己做事出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适合自己的出路,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世界上最愚蠢的投资,就是用自己的时间,去投资那些所谓的稳定和轻松。

有些稳定和轻松,不会让你过得更好,只会毁掉你!

毕淑敏说,“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当自己在虚度的时候,做一个敢于炒掉自己的人,也许这些改变会让你感到阵痛与不安,但你会发现,当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的时候,你的生命因此而变得豁然开朗了。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把心思花在自己的成长上而不是轻松无压力上,也许有一天,你就不会再有这种“混”的想法了!到了这一天,你才真正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26岁,在事业单位混日子,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该怎么办?

合同制,也是现实,但混不行,要么走,要么好好干,才能对自己负责

26岁,在事业单位混日子,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该怎么办?

看到这个问题,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经历。

本人也是一名月薪五六千的公务员,也曾经历迷茫的痛苦。那段时间,每天下班之后大把的时间却无处可用。用来娱乐吧,感觉没有意义;用来挣钱吧,又找不到门路。于是每天都是闷闷不乐。

但是,与我的迷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边的很多同事却自我感觉良好。

他们那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拿着五千块钱心满意足自我陶醉的样子,时时让我感到自己是个异类。

我曾向一些关系不错的同事诉说自己的烦恼:钱不够花,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还房贷,内心很焦虑。他们给我的反馈大多是:你想太多了。

慢慢地,我不再轻易吐露自己的苦闷,因为我发现,我们不是一种人。

人各有志,我无权评价他们这种安于现状的状态是好是坏。我只知道,年纪轻轻地便企图“安享青年”,并不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

同时,结合同事的反应,我也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为什么我会迷茫和焦虑,而同事却自我感觉良好呢?

最终,我发现,但凡迷茫者,基本离不开这两点原因:

1.能力撑不起欲望;2.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

一、迷茫原因之一:能力撑不起欲望

我个人的迷茫和焦虑,正是源于欲望太多,同时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比如想挣更多的钱,却没有挣大钱的能力。

而同事之所以能安于现状,不是因为他们能力更强,而是因为他们的欲望没那么多。虽然每个月只有五六千收入,但是他们觉得在小地方有这样的收入已经很好了,反而幸福感比较强。

对于这种情况,若想走出迷茫,要么提升能力,要么降低欲望,直到欲望和能力能够达到一个平衡值。

而对大多数职场人来说,很多欲望是无可避免的刚需,也是责任心的体现。比如:想有自己的房子,想让家人过得更好,这并不是什么过分的浮夸的要求。相反地,当一个人连最起码的进取心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取得进步呢?

因此,当欲望难以调整的时候,要想缓解迷茫焦虑,只能提升能力。

提升能力至少有两种方向。

001 在本职工作上找到突破口

根据工作经验,结合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以及对所从事行业的展望,如果你认为在本职工作上加倍付出,可以换得更好的发展,那就认真干好本职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

当然,既然做出这种选择,就不能急功近利。你必须清晰地意识到,提升能力必然有一个过程,而且过程的长短与专注度和每天所花的时间有关。

想在本职工作上找到突破口,你的目标不能只是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而是超出预期地完成目标,努力把工作做出特色和亮点,让自己脱颖而出。

002 本职工作做保底,同时在其他方向上寻找可能性

如果你认为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发展前景,而同时又没有辞职的勇气。那我建议你把本职工作作为保底,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其他可能性。

你可以在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学习其他技能、培养其他兴趣。现如今流行的“斜杠青年”,指的就是那些身兼多种技能的人才,他们兴趣广泛且乐于学习和尝试,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本职工作就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一名老师,他正是利用业务时间创业并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对我本人来说,目前正在利用下班之后的时间学习、锻炼写作能力。因为作为一名体制内人员,个人认为在体制内发展空间有限,而身背贷款的巨大压力让我不敢轻易辞职。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至于让自己陷入孤注一掷的境地。

总之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把时间放在你决定重点发展的方向上。日积月累,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是一定会增大成功的概率!

二、迷茫原因之二:对工作没有兴趣001 “没兴趣”可能是大脑的借口

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这可能是最普遍的自欺欺人。

“不喜欢”做一件事的理由太多了,而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因为不擅长。但事实是,很多重要的、有意义的事,都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

有人说:“所谓的上进,就是让自己过的不那么舒服”。于是,便有了“走出舒适区”这句火遍全网的话。

我们的大脑天生喜欢简单,人的天性就是喜欢选择容易的事情。能不动脑最好不动脑,能少动脑的最好少动脑。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大脑欺骗而不自知。

当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脑会释放出一个信号,暗示你赶紧放弃。

而放弃需要合理的理由,于是“不喜欢某行业”、“对这件事没兴趣”,这样的借口可以信手拈来,然后放弃就会变的心安理得。毕竟“不喜欢”没有什么丢人的,这是兴趣取向,与懦弱无能没有关系。

002 当心陷入“不喜欢—不擅长”的怪圈

中国有句人尽皆知的老话:万事开头难。

进入一个新行业,开始一段新征程,遇到困难,几乎是必然的。

在困难面前,很多人放弃的真正原因便刺裸裸地呈现了出来: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因为害怕困难!不是因为没兴趣,只是因为懦弱!

如果遇到困难就产生厌烦,以“不喜欢”、“没兴趣”这样的理由逃避,那么我们很难真正地做好一项工作。

这其中存在一个怪圈:

因为不擅长,所以不喜欢,不尝试;而不尝试,不努力就永远不可能擅长,永远也不会喜欢。如此一来,陷入“不擅长—不喜欢—不尝试—不擅长”的恶性循环中,就像一个魔咒,难以突围。

003 “万事开头难”的这道坎,几乎无人能够绕开

事实上,“万事开头难”的过程,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

01 选择容易的事,只是权宜之计

现实生活中,为了逃避困难,很多人会选择一些门槛相对低的行业。殊不知,持续待在一个没有任何挑战的环境中做着重复的工作,很容易陷入平庸和无聊,久而久之,迷茫的痛苦会再次袭来。

就连我那些曾经自我感觉良好的同事,现在也越来越焦虑:工作中找不到自我价值,而随着娶妻生子,生活的压力却越来越大。

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能够产生“心流”的条件之一,就是:不断遇到障碍,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跨过障碍的能力,保持障碍在可控的范围内。

可见,最好的成长状态一定是一直在路上。遇到困难不可怕,它会刺激你不断地提升能力,进而保持困难在可控的范围内,这是产生“心流”的必要条件。

02 瓶颈之后,又是新的开头

即使你起初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行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也难免会遇到瓶颈期。

“职场天花板”就是这么来的。

瓶颈之前,是了无新意的工作内容,很难再泛起波澜;瓶颈之后,是另一片天地,而那片天地对你来说是完全陌生和崭新的,相当于另一个“开头”。

每一个开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每一次挑战都伴随着一定的困难。

所以,“万事开头难”的这道坎,无人能够绕开。最好的状态,就是在每一次遇到阻碍时,勇敢亮剑!

三、总结

综上,我们要明白如下几点。

一,迷茫不可怕,它证明你还有进取之心,关键是不要陷于迷茫而止步不前。

二,要弄清迷茫的原因。基本是如下两点:

1.能力撑不起欲望;2.做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的。

三,提升能力的途径有两种:1.在本职工作上发力;2.在本职工作外寻找其他可能性。

四,“不喜欢”、“没兴趣”往往是因为不擅长。万事开头难,起初的不擅长几乎是必然的。

职场就是个“升级打怪”的过程。“打怪”必然伴随着阵痛,但是不“打怪”,就不可能升级;不“打怪”,就很容易陷入迷茫和焦虑。

消除迷茫,你需要遇神杀神,遇怪打怪的亮剑精神!

26岁,在事业单位混日子,月入五千多,感觉迷茫和没有方向该怎么办?

中西部地区的事业单位正式在编人员月入不可能有5000+,你一个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月入超过五千,说明你不在中西部地区,而是在东部发达地区。东部地区普遍房价物价比较高,生活支出较多,面对较大的生存压力,有一定的迷茫和困惑很正常。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岗位的人,赚再多的钱,都会有他的迷茫和烦恼,很多都是阶段性的,熬过了很多事情自然而然顺了,熬不过,就会出现徘徊、奔波甚至低谷。出现这种情况,自我调节很重要。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说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是想在体制内继续待着,还是想去体制外闯闯;是留在大城市,还是以后会转战小城市;是想从事本职工作,还是希望有机会突破自己干点其他的;是想当白领,还是最后想当老板,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做个规划。规划好了,有了目标和方向,就坚定地朝着目标走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只有这样,你才不会觉得迷茫。否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迟早会陷入空虚无助的境地。

其次,你可以选择两个方向突破自己。思路其实很清晰:一是选择继续留在体制。这是你的优势,毕竟你在事业单位已经干了,有了工作经验和基础,现在没有编制你可以尝试考个编制,长远来看这对你自己也有利。临时工终归是临时工,不长远。二是辞职去企业,选择你想做的行业尝试突破,只要能力足够吃得起苦,迟早能混出名堂,未尝不是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客观来说风险比较大,毕竟外面有能力的人太多,竞争压力也大,走出去能不能干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很难说。在这一方面,你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否则不建议轻易尝试出走体制。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