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成功后发现待遇差,还去上班吗?

作为老人事,经常遇到员工“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面试时“充满期待”,工作几天后就“垂头丧气”。这种“反差现象”,的确也是一个职场常见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上班不上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主观心理,得不到的最美,得到了就厌烦。

如果是一家正规公司,在大型的招聘会上,对薪酬待遇宣传方面,一般比较保守,不会夸大其词,但也不会故意压低,实在不方面向市场公开透露太多的,有时候会安排一次小型见面会,会介绍他们的“薪酬福利包”。

实在绕不过去,也会说一句,薪酬福利,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和职位晋升而增长,具体增长到多少也要视个人努力情况。正规公司会给HR留一定的余地,故意保守,招不到优秀人才,说的太满,可能导致“落差”。

在薪酬福利待遇等方面,在面试期间,求职者一般得不到准确的数字和答案。比如,逢年过节分什么福利,这是弹性的,谁能说清楚?再说,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的绩效,都会造成个体性的差异。你能说张三和李四,就必须一模一样吗?假设张三在一个好领导手下,敢于争取利益、敢于争取福利,张三的实惠就比李四的多。

正因为薪酬福利包,往往是一个空泛的概念,招聘人员把许多福利因素会加进去,造成了薪酬福利包显得有点高。求职者一听以为这就是工资性收入,比如,招聘人员说,转正后一年收入福利总和大约人均20万。结果一入职,拿到手工资才5000元。落差大不大?这家公司实行季度奖、半年补贴集中发放机制,有的新人当时就炸锅了,没等到季度奖就辞职了。还有的一看季度奖才3000元,也炸毛了,你不知道的是新人起步都偏低的。

还有一种就是典型的“得到即失去”心态。求职前,憧憬这家公司,进来后,就提不起劲了。没意思,知名公司也就这个样子,与自己的期望值和梦想值相比,落差太大。进而在薪酬上挑理。薪酬水平,本来就是差异性的,你非要“比高不比低”,非要跟同学比,而且只比那些高薪的。两个心态叠加,期望落差,薪酬落差,导致辞职。

第二,招聘“欺骗”,造成“吃亏上当”的客观后果。

招聘环节中,薪酬福利是一个敏感而关键的问题。社招,在面议薪酬环节,会介绍一个基本的状况。这里面有三种情况:

一是央企、国企、体制内单位,相对比较保守,薪酬福利包会干货一些,隐形福利,比如:取暖费、独生子女费、文体运动费,以及内部政策房,等这种好事,一般不会告诉你,因为这些福利是弹性的,可能上一批“赶上了分房”,这一批就“赶不上”。

二是外企、知名企业,相对比较客观,会给你介绍比较详细的岗位晋升和薪酬晋升的机制,让你大体能看出你转正多少钱、提升到主办多少钱、提升到主管多少钱,相对比较清晰,预期与现实,也差不多。

三是其他企业,基本都有点夸大其词了。说起薪酬包,估计连卫生间的卫生纸都折算进你的福利了。有的招聘官干脆就是满嘴跑火车。其实,就是忽悠优秀人才上当,反正把你招进来再说,先把“羊”赶进“圈”里,留下几只算几只。这些招聘官说话都会留有“后门”的,就是为了应对求职者事后质疑。你问他“说好的月薪2万5呢?”他会说,“你要达到什么绩效才能拿到啊?”你一个新人,绩效指标能上天吗?

第三,是不是走人,要看具体什么情况?

一是正规公司、正规录取程序,刚入职感觉“有点落差”,实属正常。如果感觉薪酬待遇不如招聘时得到的信息,可能有自己理解有误的地方。比如,薪酬福利包,可能是会按照平均绩效奖金进行折算的。你刚入职绩效奖金或其他补贴福利低于平均值非常正常,如果没有故意坑你的情况,建议你还是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慢慢体会,会得到答案的。

二是正规公司、正规录取程序,你要分清楚,你是与用人主体签订劳动合同,还是与第三方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比如,你高兴高兴被央企录取了,却不知道你只是劳务派遣身份,你的薪酬福利会差一大截呢。可是你已经入坑了,想抽身已经错过了秋招。

三是正规的公司,薪酬福利稍微有点吹牛,这也是正常的。招聘人员谁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夸大一点“颜值”,才能吸引帅小伙啊。只要落差不是很大,工作也不错,公司比较正规,还是踏踏实实起做好工作,争取逐步提高收益。

四是完全被忽悠了,一顿猛吹两万五,实际到手两千五。你的学历、专业、岗位,与这个收入差距太大,与市场上同样岗位薪酬中位数相比都差距太大,这是被骗了,抓紧走人,不要浪费时间,拖得越长,你损失越大。

第四,如何正确走人?

一是面试录取后,你根据协议上的价格或者你通过内部人士打听的可靠的薪酬标准,如果落差很大,证明是“骗子”。不要再去报到了,反手一个电话反映,不要让更多的人受骗。

二是见习期、试用期,发现上当受骗,这个期间,双方都可以一拍两散。你口头、书面辞职就可以了。

三是你已经签了劳动合同,越早辞职越主动,不涉及赔偿或赔偿金额很少,你宁愿不要那点补偿,也要早点脱身,寻找一个靠谱工作,比什么都强。

面试成功后发现待遇差,还去上班吗?

先就业,再择业。

老板与员工的思维差异就是:老板的想法是干多少活付多少钱,员工的想法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

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没有错,只不过是所站的角度不同而已。

人都是自私的,每个人的思考和想法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能够换位思考的人在这个社会上是智者的思维,将来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面试成功发现待遇差,是否去上班?这个问题依我看没有什么好纠结的。

我的答案是先去上班。

为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入职正式开始工作,你不清楚这里的工作性质和劳动强度,你不清楚工作是不是适合你,你不清楚你的能力是否胜任岗位需求,你更不清楚你未来的职业发展怎么样,等等,总之一切都是未知数。

既然一切都未可知,那么就先入职,干着再说,边干边熟悉了解,边干边学习。

为什么每一家单位对新入职的人都有一段试用期,这段时间就是给新人学习熟悉的机会。试用期工资都是不高的,因为这段时间是新入职者对工作环境和自己工作的熟悉、了解和学习阶段,这个期间的工作是上不了手的,所创造的价值一定不高,那么工资低是必然的了。

等到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了解和学习的过程,入职者适应了新的环境,工作也能上手了,工资收入一定会就上去了。

太多的人在找工作时把薪资待遇放到第一选择去考量,其实这是本末倒置的不明智之举。找工作首先要了解清楚这个工作是否适合我?或者是否是我的专长?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管理是否规范?团队氛围如何?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等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再谈薪酬待遇。按照这样的路径作出的选择,那么入职后稳定性就比较高,未来的发展也不会差。

那些把薪资待遇作为首要选择的求职者,要么从一开始就很难找到就业,要么干不久就离职了,要么就是痛苦的坚持着,没有多大发展后劲。因为老板把你未来的发展空间都提前给你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祝工作顺利!

面试成功后发现待遇差,还去上班吗?

面试成功说明企业和个人还是比较匹配的,但如果遇到offer发出来却发现薪资福利较差,那就要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份工作,从这份工作中你能不能收获什么?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还是去上班,因为毕竟至少已经口头达成一致了不能轻易失信于人,那去了之后做什么呢?

首先,做好骑驴找马的准备。虽然这家公司薪资低福利差,但毕竟也是一份工作,如果直接不去上班而是继续找工作,你不能确定下一份工作什么时候找到,所以为了避免失业焦虑症,尽量还是有一份工作在手,至少吃饭不愁了,心理也不会有无业游民的荒凉感。

那么,你可以边工作边找找其他适合的岗位,如果需要面试就去参加,但一定注意点对现在工作的影响,如果你暂时还不想丢掉饭碗的话。

找到合适的,薪资福利满意的工作后你可以向现在的单位正式提出辞职,按照正常的离职手续办理离职即可。



其次,如果你入职了这家公司,势必要学习一点别人的长处,哪怕是长长见识也好,方便为以后得工作做参考,因为阅历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你说都不打算在这里干了,能发现什么长处,满眼都是不好的地方,反正就是看不顺眼,这就是你不对了,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都有它做的好的地方,如果你没做到过,必然可以拿来主义用于以后得工作中,要善于用发现美的眼睛来看待走进自己生活里的一切。

遇到这样的事情,确实很尴尬,很糟心,那么怎样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找工作时避免这种情况呢?

1.做好求职的充分准备。充分的意思是你要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这家你想入职的公司,查一查它的企业文化,它的职位薪资和工作内容自己其他人对这家公司的评价,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自己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不必强求自己必须在哪一家公司上班,找到最适合的而不是看起来最好的,不要盲目的就去投递简历参加面试,也许这家公司只是有一个光鲜亮丽外表而已。

2.学习面试时的薪资谈判技巧。你去一家公司面试,必然有谈薪的阶段,那么你可以全面了解这家公司的薪资结构,薪资是否宽带,应聘岗位的薪酬上下限,就可以判断出你的最终薪酬水平和你需要工作多少年才会升职,而了解清楚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怎么谈才可以让自己的薪酬福利高一些,自己的价值,自己可以为公司带来的价值,该市场平均薪酬水平中位线在哪?了解清楚,做到知己知彼才有可能谈判成功。

所以,当发现面试都结束了,才发现工资太低了,只能说明你没有把这份工作看的很重要。如果是你面对心仪的姑娘时,你必然会很重视,必然会多方面观察,主动去追求,希望能跟她在一起,找工作也一样,只有你把它看的很重要,用心去“追求”它,它才有可能给你满意的答案。

其实作为年轻人来说,找工作不必纠结在工资上,要能看的更远,也许努力之后,这份工作带给你的也许更多。

希望每个人找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欢工资又高的工作。

职场小心思,专注于分享职场经验,技能知识,成长干货,正能量。欢迎关注我,持续更新。

面试成功后发现待遇差,还去上班吗?

感谢有机会回答问题。茉莉最近也遇到这个情况,昨天才和人事经理讨论这个问题,所以这里有很大的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我们能一起进步。

作为求职者的角度

肯定是不要去了。

因为后面的日子就是浪费时间,例如茉莉曾经进入了一个公司,当时总经理的承诺是很美好的,说可以尽快转正,就是承诺了试用期大概一个月就可以,然后又说到时薪酬可以调整,总而言之就各种哄入职,当时茉莉看着那个也是一个国企,觉得应该诚信可靠,做了一个月觉得很不对,就是以为挨了一个月会有效果,结果连劳动合同都还没有签,人事经理的说法是,因为劳动合同要重新重新排版,所以重新印刷,所以就还不能回来签,这,这个也有点儿戏,况且,可以早点和茉莉说。

连续加班一个月,就是晚上要加班到十点多,这边厢说可以打车回家,那边拿着发票没人说可以报销。茉莉想想,及时止损吧,再耗下去没有什么好结果。当时因为还没过试用期,合同都没有签,当然可以走啊。三天就走掉了,很开心。

所以这里和楼主说,你都还没有去上班,现在变卦是很正常的。

作为公司的角度

昨天和人事经理聊过这个问题。我们隔壁的部门,有个女孩子,入职了三天后就不做了。对于她本人来说没有什么问题,试用期还没有过,本来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也不大。但是刚好碰到我们年度中旬的人员调整,编制要重新报,导致当时我们差点失去了这个编制,因为少了一个人,这个坑也差点要放弃。

所以因为工作已经开始布置,这样的离职,会导致用人单位有很多的变化,所以从公司的角度来说 ,人事经理或者其他人,都会很难开展工作,起码会遇到阻碍。

所以从两个角度来说,开始就觉得不合适,就不要去了,免得后面更多事情。

面试成功后发现待遇差,还去上班吗?

一可以讨价还价,二要了解公司加薪频次怎么样,三司是否能让自己增加更多资本,比如某方面的成长。

面试成功后发现待遇差,还去上班吗?

我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面试的时候,公司说的天花乱坠,让自己觉得人生充满希望,身体充满了能量,后来跟同学一说,同学说在那家公司工作过,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后来我是这样做的:

第一:那个公司一定不会上班的了,毕竟人生有的时候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

第二:也不能说不去就不去的,在职场还是要有职业素养的,我就跟他们面试人员,打了一个电话,说自己再考虑考虑,想再多看看,他们人事自然明白什么意思了。

第三:后面我再去面试别的公司之前都会先在企业官网或招聘网站先了解一下想要去面试的企业,如果他们说的跟写的不一样,自己就会多问一些问题,心里就知道什么情况。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启发。

欢迎关注《萌萌职场分享中心》,以后多多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