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拼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想把过去老家的人弄来当管理,大家觉得如何?

中国人到哪里都用自己人,在国内如此,在海外唐人街或华人公司更是如此。就连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不也照样用自己儿女吗?比如,华某为还不是用任的女儿;王某林以后也要用自己的儿子。香港的大企业哪个不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有发展好的,也有发展不好的,关键看老板的管理体制和驾驭能力。

第一,你是小工厂,仍处于创业阶段,用家人来帮忙,这是合情合理的,还没有到要实行现代管理制度的时候。再说,你开工厂了,让自己家乡人来沾光,这份心也是好的。许多地区的人,都有这个抱团的文化。比如,用亲属管采购、管财务、管人事、管考核,比较放心。用家人,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对小工厂发展是有好的。如果家人真的很认真敬业,确实让老板省不少心。

第二,即使是小工厂,用家人也要正常管理。用家人的心,但不要用家人的情。你对家人有情,员工就会有意见,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这一点,你一定要与家人约法三章,讲清道理和制度,让家人在公事上公事公办,配合共同管理好公司。如果家人违规,你要当众处罚家人,安抚员工,给全体员工做出姿态,私下里要说服家人,顾全大局。

第三,如果你的小工厂发展越来越大 ,越来越国际化,你依然可以用你的家人,但前提是家人必须有这个能力。有能力有忠诚的家人,为什么不能用?当然能用。但家人的能力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你一定要安排好家人,让家人支持你,交出权力。前提是你必须分配好利益,否则,出内鬼最多的原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好。

在深圳拼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想把过去老家的人弄来当管理,大家觉得如何?

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问题。到底应该不应该让亲戚参与企业管理呢?有人说行,有人说万万不可。其实,行不行,关键看自己对企业的掌控力!

一个初创企业,创业初期都喜欢用亲戚,因为跟自己一条心,吃苦耐劳,没有怨言,有利于企业发展。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弊端就会暴露出来。企业成功了,自己也挣钱了,职务也随之提高了,很多人的心思也就开始活泛起来。特别是,自己一年挣二十万,老板一年挣两千万,很多亲戚就会心理不平衡,然后企业就会出现内斗,甚至有的企业会因此伤筋动骨。

我认识一个老板,他的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总经理是自己的一个堂弟,农民出身,文化不高,创业初期就跟着他。老板给他配备专车,年薪30万,这对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来说,待遇不算低。可是他的堂弟并不知足,总认为老板应该给他一定的股份。后来老板的儿子从国外留学回来,老板想尽早培养儿子接班,没想到遭到堂弟的抵制。老板一看,有点生气了,企业是我的,你得摆正自己的位置啊。于是就让堂弟回家休息一段时间。谁承想,堂弟根深叶茂,已经偷偷拉拢了很多人。堂弟离职后,鼓动中层集体辞职,向老板逼宫。老板一看,堂弟已经尾大不掉,为了不引起公司动荡,只好又把他请了回来。儿子接班的事,也暂时搁置。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争权内斗的例子。作为一个老板,如果你对自己的控制能力有足够的自信,初期可以用亲戚,但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效仿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否则,就会出现亲戚做大,跟公司分庭抗礼,甚至扯旗造反,另立山头,跟公司展开竞争。没办法,这就是人性!当一个人面对巨大利益诱惑的时候,亲戚不值一文。

曾经有个企业家说过:“坑你最狠的,往往就是那些亲戚!”。这话还是有道理的。

阅后如果喜欢,不妨关注和点赞一下,谢谢

在深圳拼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想把过去老家的人弄来当管理,大家觉得如何?

完全可以。把几个自己信得过的人来干。我舅舅是开厂的。2012年开始开的。从一个加他自己加老板娘10个人开始。干到去年加管理加员工一起190多个人。我家有4个人在他厂里干。我姨家有三个人在厂里干。我舅妈家有三个人在他厂里干。财政大权老板娘手里。大型采购老板手里,剩下的大大小小事物比如收发货哦,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就我们几个搞定。亲戚就是亲戚。总比外人强。就打一个特别简单的比例。扫地阿姨。如果叫自己家里人扫…能卖废铁的能捡起来回收利用。绝对不会给你浪费。别人就不一样,一扫把全部扫走到垃圾堆里去了。还有平时说话。一般叫外面人家下班了谁会帮你干?自己人就不一样了。一个电话打过去马上来了,不管早上还是晚上。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我是江西老表小张。喜欢小张的记得帮小张点个关注,谢谢。

在深圳拼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想把过去老家的人弄来当管理,大家觉得如何?

本人曾在两家家族企业工作过,希望从一个外聘员工的视界给题主一点参考。

公司一:先说背景。老板没受过什么教育,自己很小的时候在工厂做学徒工,有一定经验后以及机缘巧合,他自己开了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产型企业。采购是他亲哥哥,还有一个哥哥据说是做管理的,后来老板请了个香港人过来管理,就没看到他的人影。食堂由亲嫂子负责。生产部的所有管理层都是他从老家一手带出来的,基本同姓。生产线上的员工,有点技术含量的工种也是他老乡。

从这个组织架构看,尽管老板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也没有管理经验,但他懂得在核心位置配备自己人,所以公司在起步阶段还能处于良性循环中。

后来老板想发展,开始外聘管理人员。前面说过请了个香港人过来做管理,后来离职,我撞进去时都没有人跟我做交接。我傻傻地干了前任的活却没有前任的权限,很多工作无法推进。比如只要是触碰到家族群体利益的事项,基本是寸步难行,外聘的管理层反而更好沟通,理解并懂得配合各部门的工作。前面说过有个曾做管理又消失的老板的亲哥,香港前任离职后他又出现了,不懂基本的礼貌及尊重,曾在我办公室因为某件事没和我谈妥跟我拍桌子,老板在隔壁当没听到。实在是心累,待了半年,我也离职了。我离开不久,听说公司也倒闭了。

公司二、一样的背景,老板也是学徒工出身。我撞进去的时机比上面那家公司稍好点,属于发展阶段,有三家分公司。同样,我应聘的是普通岗位,由于老板娘生孩子去了她的很多工作就安排我接手。公司生产线员工大部分是老板家乡人,一部分是学校对口来实习的人员。

这个老板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舍得为员工花钱,每年支出的培训费都是几十万。他擅于给员工机会,只要你有能力,公司就愿意花钱培养你,哪怕你只是一个生产线员工,因此公司很多中层管理人员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有了这个前提,我做的工作相对来说好推进多了,各部门都超级配合。真正难配合的其实是那帮跟老板“打天下”的兄弟,他们是各分公司老总,表面笑嘻嘻应承,背地里不按方案配合执行。老板知道情况后给我派了个超级圆滑的负责公司销售的老总(也是陪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之一)来兼我的老大,一切难搞的人我全扔给他去协调,后来我的工作做得超级顺手。不过因为个人原因我最后还是离职了,老板打了好几次电话让我回去,我生娃了让我抱娃过去说要给娃一个大红包。再后来,老板的公司发展到全国都有分公司,在深圳某个区花了几个亿买了一块地皮自建了几栋办公楼,目前正在筹备上市的事项。

请不请家里人来做管理,其实主要看题主怎么界定自己公司目前的发展阶段。起步阶段,确实需要贴心的家里人帮自己守好一些关键岗位,同时需要这个人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否则就会起反作用。发展阶段,还是外聘管理层来得比较妥当。我一直认为,老板的格局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希望我的答案对题主有帮助。

在深圳拼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想把过去老家的人弄来当管理,大家觉得如何?

本人出发点正确,你认为那些亲朋大家相互熟悉,做起事来你自已也不用操心,可你没有想时间久了,亲朋之间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相互排斥,勾心斗角,到那时你骑虎难下!

你十年拼搏也不容易,劝你不要变为家族企业而心累!

在深圳拼了十年,终于有了自己的工厂,想把过去老家的人弄来当管理,大家觉得如何?

掌握几个原则就可以,否则害人害己。总体来说,掌握好这些原则的几率不大!

1、不积威,也不积善。

企业管理中,领导对下属积威积善都是在积祸。

你的本意是想帮助老家人,但不知道潜意识里你是不是在施善。

有能力就想帮助身边人,这是美德。但如果是出于施善的目的,那就很危险。

老家人到了你公司,就不再是老家人,而是你的员工。

对员工施善,就是降低底线,放弃原则。一旦你想提高底线、坚守原则,那么员工看到的可不是底线和原则,而是“你变了”!

遇到君子还好,遇到小人,绝对是祸患。

2、择人而用,人尽其才

你想用老家人来做管理,不外乎是想解决信任问题。自己人用得放心。

但是忠诚的人如果不会做事,还不如用不忠诚的人,给他贪小便宜的机会,把事做好就行。

再说了,如果你没有制度保障,今天对你忠诚的老家人,明天受利诱惑是否还忠诚,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能否把事做好才是择人的标准。

如果老家人真有那么一两个适合做管理,那你运气太好了。

更多的情况是:老家人能当好骨干员工就很不错了。

3、一视同仁

这点几乎无解。

你把老家人放中层管理岗位,所有的中层都会说:来了个副总,现在只是过渡。

你把老家人放基层,所有的基层员工也会说:这是以后的头(或者说是老板的眼线),我在他面前说话要注意点。

你无意之中把员工分成了两类:老家人和非老家人。

原本大家都是非老家人,一视同仁相对简单,现在分成两类人,稍有偏颇,都会被放大。

举例来说:老家的亲人来厂里看望你,你招待时叫上老家人的员工还是不叫?叫上,别的员工说你只跟老家人亲近;不叫,老家人说你无情。很纠结吧?

你就算做到了一视同仁,感觉自己被亏欠的员工都会认为你没做到。

如果你因此对老家人要求严格,对老家人又是一种不公平。

4、老家人的意识观念提高

在你手下打工的老家人能否摆正自己的位置?

他们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处理自己跟你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吗?

总结:我不认为以上几个原则能处理好,太难了,别没事找事。

如果真有那么一两个不错的人,带到公司慢慢培养,也还不错。但是请坚守以上原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