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最狂的话有哪些?
大家好,我是紫陌,谢邀解答。说到三国,可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的浓重而又精彩的一笔,而喜欢看三国相关的历史的朋友也有很多,今天就来看一下三国之中,那些:“嚣张到不可一世的狂言”!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句来源:《三国志》,在中平六年,也就是公元189年。当时的情况是,董卓专权,打算拉拢曹操入伙。而曹操不愿与董卓合作,于是更名改姓向东方逃走。
根据《三国志》裴注的引记,曹操在这次逃亡的过程中曾经路过以前的朋友吕伯奢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杂记》载曰:
“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就是这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以及后来《三国演义》中杜撰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来源。
小结:
也就是因为这句言语,把曹操牢牢的钉在耻辱柱上。
《三国演义》记载后晋恒温评价说:
“两句言语,叫万代人骂道是;虽不流芳百世,亦可遗臭万年。”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概念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第一句话的人指的是吕伯奢,而第二句却是“天下人”,误杀一人和误杀天下人性质是不同的。
后人对曹操的贬义看法很多也是源于此话开始。可见此话之狂!
曹操: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此句出自两汉曹操的《述志令》中: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意思就是: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
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
此文于曹操作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操五十六岁的时候。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整个北方,但是孙权据有江东,刘备盘踞蜀汉,军事上两家联盟抗曹,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
小结:
这种背景之下,曹操发布此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借机表达本志,反击朝野上下的毁谤之议。
此句不但嚣张霸气,而且十分富有文采风流!
董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此句来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回,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
东汉末年少帝、献帝时权臣,凉州军阀。于灵帝末年的十常侍之乱时受大将军何进之召率军进京,旋即掌控朝中大权。
董卓进了京城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决心换个皇帝,皇帝自己立的,以后自然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董卓是这么打算的。当然了阻力自然是非常多的,叫群臣来开会,董卓宣布“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不敢出声,丁原跳出来反对了,接下来董卓说出了一句狂言:
‘顺我者生,逆我者死!于是用剑斩杀了丁原。
意思就是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
小结:
董卓极有野心,但却缺少经世之才。董卓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最终也被司徒王允设计挑拨,被吕布杀死。
董卓的这句话生动的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
吕布: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此句来源: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孙坚率军杀奔汜水关时,吕布请战,在董卓面前说了这句话。
《三国演义》第五回:温侯吕布挺身出曰:
“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无忧矣!”
意思就是:我看关外那些诸侯,就像草芥一样。我愿意率领精兵强将,把他们的脑袋都砍下来,挂在城门上。
小结:
虽说最后没能如愿,后有三英战吕布,但是吕布的战力是不可否认,此言也是相当目中无人,唯我独尊。
吕布: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此句来源:《三英战吕布》,在《三国演义》中虎牢关下群雄汇聚讨伐国贼董卓,董卓派义子吕布为先锋。
两军阵前,吕布身着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手持方天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真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大喝一声
“吕布在此,谁人前来送死!”
之后幽州公孙瓒拿着铁槊准备去迎战,三回合都不到公孙瓒就招架不住了,赶紧拨马往回跑。
小结:
此句之后便有了三英战吕布,三英就是:刘备、关羽、张飞。虎牢关前,神将天威。桃园三英,兄弟扬名。三英战吕布,共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而此句也是霸气无比,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
关羽: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当时处于官渡之战前夕,袁绍大将颜良已经斩杀了吕布旧将宋宪和魏续,甚至还打败了曹操帐下大将徐晃,这实在是让曹操军心有些动摇。
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
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
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操曰:“未可轻视。”
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当时的关羽还呆在曹营中,为了报答曹操,关羽请战,当曹操问,你是否能够战胜颜良文丑之时,关羽说出了“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之言。
意思是:颜良在我这里就像是在头上插一根草正在卖身,性命明码标价,等我去取。表示关羽看不上颜良。
小结:
关羽此话:“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可见霸气无比!
关羽: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此句来源: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这句话是关羽面对鲁肃邀请,单刀赴会时说的。
关平谏曰:“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寄托也。”
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之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之时的事。鲁肃为了讨回荆州,请关羽过江赴宴,以便逼迫关羽交还荆州,谁知,关羽只带十余人,驾一叶小舟过江。关羽赴宴,面对鲁肃的逼问和江东众将及刀斧手埋伏,关羽毫不惧怕,针锋相对,最后全身而退。
其实在这场单刀赴会之中,鲁肃和关羽都是英雄。
小结:
但《三国演义》中,将此事加工成了鸿门宴,让关羽说出此语,成为众人仰慕之英雄,把鲁肃形象丑化了许多。在《三国志·吴志》中原文为:
“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是没有说此嚣张狂妄之语。
但是此话可见嚣张至极,把整个江东看成鼠辈,一个单刀赴会,犹如无人之境。
王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此句出自《三国演义》,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
王朗向主公放出一句狂言,称:
“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
这个意思就不用怎么释义了,王朗的这牛皮吹的,要用一段话,就能让诸葛亮就投降,蜀国就能退兵。可笑至极。
小结:
可是最终呢,被诸葛亮一通言语后,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死于马下。
但是单纯这句话来看,可谓是最嚣张的,好歹关羽、吕布等人还是靠武力说话的,而王朗只用语言就能致胜,此话可见狂妄之极!
可谓:兵马出西秦,雄才敌万人。轻摇三寸舌,骂死老奸臣。
结语:在三国时期,不管是的谋士还是良将,牛人是很多的,虽然很多但是对比一些狂言还是不得不认输啊!
例如:
邢道荣所说:“说出吾名,吓汝一跳!”
结果被赵云一枪就刺死了。邢道荣为《三国演义》虚构人物,为零陵太守刘度手下武将。第五十二回。
东汉末年名士祢衡:
“荀攸可使看坟守墓,程昱可使关门闭户,郭嘉可使白词念赋,许褚可使牧牛放马...其余皆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可见其狂妄自大,最后被江夏太守黄祖所杀,终年26岁。
可见三国之中的狂言比比皆是,可见一斑!大家还知道三国之中还有哪些狂言吗?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历史紫陌阁,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您一起探讨更多的历史问题。
三国中,最狂的话有哪些?
曹丞相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剿灭黄巾军、消灭袁绍袁术,又打败了刘表之后,曹操又说出了“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话语,足可见曹操之狂。
诸葛丞相:“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蝼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曹操的大军在自己眼里根本不算什么,我一挥挥手就全都灭了,真是狂妄啊。不过还好曹操没有听到,要是被他听到,估计会气的咬牙!
你想一想,似乎整个三国时期也只有诸葛亮有这样的魄力和能力说出这句话了!
周瑜说: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都督一直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
其实周瑜的才干不在诸葛之下,
能够硬刚曹操,足见周瑜的狂傲!
关二爷说:“虎女安肯嫁犬子”、“江东尽皆鼠辈”
东吴使者,向关羽求亲之时,关羽当着使者的面辱骂孙权。
这分明是不把东吴的一国之主看在眼里,足以见关羽之狂妄。
不过关羽的狂妄也是源自于自己的实力。不过二爷也最终为自己的话,埋了单,老命丢在了临沮,死于东吴将领之手。正是因为自己的狂妄,才导致了后来的兵败身亡。
张飞: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
张飞怒目圆睁,吼出来牛气冲天,无人敢应战。长坂坡之战,
张翼德大喝一声吓死夏侯杰,一人抵挡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你说狂不狂!
吕布:“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愿提虎狼之师,尽斩其首,悬于都门”
古人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吕布在当时的武将地位,暂且不说吕布的人品如何,单单是武艺一项名列三国武将榜第一是毫无悬念的。说出这么狂的话,根本不把十八路诸侯放在眼里!
赵云:吾乃常山赵子龙也。
这是三国最低调却又是最霸气的一句话。试想一下当时的场景:
长坂坡之战,赵子龙孤身一人,深陷于敌军,七进七出血战曹军,终于将阿斗救出。冲出曹军的包围圈之后,大声回答曹军:吾乃常山赵子龙也,简直是威震敌胆,一战成名。你说狂不狂?
刘备: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当时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被杀,刘备不仅仅是丢了荆州,更是丢掉了半个国家,更何况二弟被东吴所杀。于是刘备想要复仇,许多人都阻拦,包括赵云,这个时候刘备就说出:“朕不为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在刘备眼里,也许江山真的很牛X,但是在他的内心情感深处,兄弟情义更重要。
刘备果然是践行了自己的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欢迎大家补充讨论!
三国中,最狂的话有哪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中,最狂的话有哪些?
《三国演义》留下了太多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和经典片段,其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也许是名将之间的巅峰对决,也可能是决胜千里的计谋和策略,除了这些之外,其实演义里有些人说过的话也会让人难以忘怀,这些话有的让人伤感,有的让人缅怀,当然也有的听上去狂妄不羁,实际上其中有一些却是不乏道理,今天就说一说演义中最狂傲的八句话:其中赵云说了一句,曹操说了两句,关羽说了三句。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这是曹操行刺董卓未成逃亡途中和陈宫夜宿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家时,因为误判杀了吕伯奢全家,被陈宫质问后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坐实了后世曹操奸雄的艺术形象,同时也使得曹操错失一位一流的谋士陈宫。
“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
其实正史中曹操说的是“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比这个还要霸气和狂傲一点,事实上曹操真没说错,汉献帝还在的时候袁术就敢称帝了,没有曹操四处征战,不说“几人称帝”,“几人称王”那是一定的。
“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关羽
公元200年的白马之战,关羽还没到40岁,正是他武力的巅峰时期,关羽这话狂傲中带着自信,而且说到做到真的是在万军中斩杀颜良而回,这也是三国唯一的一次万军中斩杀敌方大将,关羽凭此战成就无上威名。
“虎女焉嫁权子”——关羽
关羽的这句话狂是有点狂,傲也有点傲,但却真的是不合时宜,无论怎么说和孙权对等的是刘备而不是关羽,双方当时还是盟友,即便孙权为儿子求娶关羽之女有可能是没安好心,但是关羽大可不必如此恶语相向,这相当于狠狠的打了孙权一巴掌,得不偿失啊!
“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关羽
襄樊之战关羽闻知庞德抬棺和他决战,并且口口声声说“大王何重视关某也?吾料此去,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惹得关羽大怒说出了这番话,这话很狂,我只能说关羽真的是太骄傲了。
“吾昔在当阳长坂时,单枪匹马,觑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今有军有将,又何惧哉!”——赵云
赵云有狂傲的资本,毕竟当初长坂坡七进七出曹军大营,杀敌将五十余名突围而出一战成名;不过在当时的情形下赵云说出这番话却不是自鸣得意,而是为了鼓舞麾下将士士气,打消部下畏敌之心,为计退曹军创造了条件。
“谁敢杀我!”——魏延
诸葛亮已死,魏延认为蜀汉军中已经无人可以制衡自己,魏延说出此话不仅狂傲而且信心十足,原本是没错,蜀汉无人是魏延对手,可是诸葛亮棋高一着早已埋下马岱这颗棋子在关键时刻将魏延斩于马下。
“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韩馥
在华雄连杀诸侯联军几员大将之后,韩馥还能说出此话,说明他对上将潘凤的武力应该还是放心和认可的,只是他高估了潘凤,低估了华雄,此话也成为后世经典的打脸之金句。
至于邢道荣的“说出吾名,吓汝一跳!”这个演义中并没有提到,就不说了。
三国中,最狂的话有哪些?
三国演义从小说到电视,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以下为个人觉得狂傲的几句话。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关羽:“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
“虎女焉嫁权子”。
“天下英雄,闻吾之名,无不畏服”。
张飞:“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一战”
魏延:“谁敢杀我!”
韩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本句关二爷比稍微逊色。
赵云:“吾乃常山赵子龙”。狂但是很低调。
狂需要看个人的心境,能成就人的辉煌,也能毁掉一个人。
三国中,最狂的话有哪些?
董卓,天下事在我,废立皇帝我说了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