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按正史《三国志》记载,“二乔”本应该叫“二桥”,是庐江桥公的两个女儿。兴平元年(194年),十九岁的孙策,奉袁术之命,攻打庐江太守陆康。庐江被攻克后,桥公罹难,一对如花似玉的女儿被孙策和周瑜得到:
“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二乔国色天香,闻名于世,孙策为此得意洋洋地地对周瑜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虽说是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嘴脸,可细想一下,乱世之下,两个柔弱的大美女,被两位大英雄掳掠,总比流落街头,被群狼环伺要强百倍吧。
弱肉强食的年代,家里藏个宝贝未必是好事,盯上的人太多,谁敢说桥公罹难,就跟两个宝贝女儿太漂亮没关系?
据《三国演义》说,连远在北方的曹操都垂涎二乔的美色,特地修筑了“铜雀台”,提前布局“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的夕阳红生活。
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曹操提前在铜雀台内设置了“二桥”。铜雀台南有“金虎台”,北有“冰井台”,三台之间以两座悬廊式浮桥连接,此为“二桥”。
曹操的邪心被诸葛亮识破,他对大兵压境,依然犹豫不决的周瑜说: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先生啊,你要不要一起去铜雀台坐坐?
按理来说,周瑜应该赏诸葛亮俩耳光。赤壁之战时,二乔都已经年界三十,对古人来说,这个年龄的女人已经是昨日黄花,你这么说岂不是找抽?但是,谁都知道曹阿瞒有个令人作呕的癖好,他专门盯着已婚妇女,以占有他人妻为乐。
这事不由周瑜不信,所以他怒了,所以孙刘结盟,赤壁之战爆发。
曹操有喜欢妇女的癖好,后人有挖掘名人隐私的乐趣,从此铜雀台与二乔的不解之缘,一千多年来越传越活灵活现,越传越活色生香,光是相关的诗歌,就可以出一本专辑。最著名的当属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曹操看到这些传闻,会生气地说:俺老曹是高尚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你们这些腌臜泼才,如此污蔑本王,卑鄙下流!
其实曹操发怒是有理由的,后人们附会编造的能力太强,老百姓就当饭后谈资,不辨真假传播。细看一下,铜雀台建造前后的时间排序,一切就能明了:铜雀台跟江东二乔,没有一毛钱关系!
铜雀台建造于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为何建造铜雀台呢?这事要从官渡大战后说起。
官渡大战后,袁绍一败涂地,202年袁绍在悲愤之中病逝。204年,曹操发动统一北方的军事行动,一举攻克北方重镇邺城。205年,袁绍长子袁谭兵败被杀,207年,曹操征乌桓,袁尚、袁熙被公孙康斩杀,献首级于曹操。
至此,袁氏的北方基地全部落入曹操囊中,奠定了曹魏政权基础。就在拿下邺城后,曹操立刻迫不及待地下令迁都邺城,并改邺城为临漳,大肆营建新都城。铜雀台以及金虎台、冰井台,合称三台,就是在那个背景下开始营建,并于建安十五年完工。
由此可见,曹操营建铜雀台,是在定都临漳的大前提下展开。许都本不适合做都城,因为当时客观条件限制,只能因陋就简以许都做临时都城,迁都是早晚的事。很明显,迁都临漳是曹操以冀州为大本营,营建北方基地的政治考量。
作为都城,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宫城设施,这就是铜雀台营建的理由。那么,这里面会不会有曹操“挟私念”的成分呢?
我们不大清楚二乔究竟美到什么程度,名气究竟大到什么程度,所以也无法断定,曹操是否真的垂涎二乔。有一点可以肯定,《三国志》里面,没有曹操与二乔的交集,所以,所谓二乔之美的“不良后果”,肯定是浮夸。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赤壁之战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两年后铜雀台才落成,就在铜雀台落成的当年,周瑜染病去世。也就是说,周瑜根本没看到,铜雀台落成后,曹操举行重大典礼,一群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更没看到曹植的那首《登台赋》: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肚子坏水”,把“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激怒了周瑜。
其实赤壁大战时,铜雀台还在修建中,根本没有曹植的《登台赋》,罗贯中玩了个小“穿越”戏弄读者。
后人猜测,罗贯中这个写法,很可能是受了杜牧的《赤壁》影响。本来杜牧的意思仅仅是说:假如没有那场突如其来的东风,周瑜再牛叉,也断然胜不了曹阿瞒。要不是东风这个偶然因素,江东必破,包括孙权、周瑜这些东吴权贵们,必然落得生死灯灭,家属被罚入曹操宫中的下场。
所谓“锁二乔”,只是诗歌借喻的手法,而不是实指。但是“二乔”的杀伤力太大,愣被罗贯中改成了实指。这一改,可谓化腐朽为神奇,趣味性顿生,又与杜牧的诗遥相呼应,后人又不断附会,于是我们迷茫了。
心有不甘地追问一下:曹操真的没对二乔动过心思?
首先这个想法就过于那个了。史书中根本没有二乔相貌的描写,既然当初孙策当初拿二乔说事,很可能二乔确实美,但你要说美到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证据。二人在历史上留个名字都没留下,也没什么具体事迹,都是后人搅得她们灵魂不安。
所以,曹操很可能根本都不知道二乔的存在。
就算曹操知道二乔,曹操也不可能馋成那样。曹操这个人确实好色,好色到到了不论对方身份,不管世俗道德的地步。但那是送到了曹操眼前,他可能会对一个虚无缥缈的传说那么迷恋吗?
假如曹操因为传言,痴迷到为此修建铜雀台,那就不是曹操了。任何一个位高权重,不缺女人的权贵,都不会对虚无的女人痴迷如此,只有没有那些特权的老百姓,才会对此眼馋不已。
所以,别觊觎二乔了,洗洗睡吧!
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后世多认为,曹操修建铜雀台意在“锁二乔”,有觊觎二乔美色之心,这是有原因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起来讨论、归纳一下原因。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二乔”,二乔是什么人?二乔,就是大乔和小乔,一母同胞的姐妹,她们是汉末乔太公的两个女儿。长相貌美,天姿国色,闭月羞花。这二乔之美,我们现在一般都认为,大小乔可以与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等齐肩媲美,毫不逊色。
大乔嫁了吴主孙策,小乔嫁了大都督周瑜。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两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美女配英雄,以美女小乔来齐衬周公瑾,妙不可言。
其二,我们看一下主角曹操,一代枭雄曹操自己有“案底”,他有特殊爱好。曹操这个人有“品味”,审美也有自己的独特一套,因为这个爱好,他的妻妾多是已婚妇女
接理说,就曹操这样的雄主,在当时,他海选几个妙龄少女也不算什么难事,指不定有多少人求之不得呢!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们简单看一下曹操的妻妾们。
杜夫人,原是吕布部将的妻子;
尹夫人,原是汉灵帝大将军何进的儿媳妇;
邹氏,这个就更有意思了,曹操在征讨张绣时,竟然看中了张绣的婶子邹氏,而因此,张绣反悔不降,曹操的第一武将典韦,以及曹操的爱子曹昂均战死于此役。这个代价太夸张了!
第三,曹操修建铜雀台与曹植《铜雀台赋》。(一)铜雀台,曹操修建铜雀台的目的何在?
罗贯中《三国演义》上讲,曹操建好铜雀台后,先是兴志勃勃地帅领一班文武做了两件事:一是比武射箭,二是各自赋诗。做了一番演讲,表态,激励群臣。
同时,铜雀台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楼阁亭台广置美女,曹操与众人一起娱乐,饮酒作赋。曹操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就是在这儿接见了她,谈诗赋,论家长。
(二)曹植《铜雀台赋》。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这是七步成诗的天纵才子曹植曹子建《铜雀台赋》中的几句。“揽二乔于东南”,这句话很有意思,现在一般分析,认为“乔”通“桥”,曹操的儿子曹植写这句,也不过就是讲的桥,铜雀台前的两架桥,并没有其他意思;可是呢,后世的许多诗人词人都视为“二乔”就是大乔和小乔两位美女,并有许多“锁二乔”的字句、作品。
这样,后世认为曹操建铜雀台是为了“锁二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四,诸葛亮舌战群儒,激周瑜。为抗衡强曹,以图孙刘联兵,三分天下,诸葛亮东下东吴,去游说孙权。
东吴大都督周输周公瑾,其实也是个抗战派,苦于无援,实力不济。
诸葛亮先是舌战群儒,摸了下东吴的底细,觉得有机会,周瑜可以争取,于是夜探周公瑾,给他心上浇点油,烧把大火。
怎么刺激他呢?拿他老婆小乔说事儿!
甭管是真是假,就是扑风捉影,也要这样讲。鲁迅先生评说“诸葛近妖”,确实妖,妖娆哈哈!
诸葛孔明正襟微坐,一本正经地对周瑜讲了这样一番话:“山人我最近听说曹阿瞒建了个铜雀台,而且还扬言,他要兵马南下,把你老婆小乔抢去,置放到铜雀台供他玩赏。”
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
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吃瓜群众能不有想法嘛!
其五,认为曹操觊觎二乔美色的,不仅仅是现在的我们,其实是自古就有。铜雀台与二乔,是汉末三国时代的故事。可是,认为曹操建台觊觎二乔的美色,从唐到宋,从明到清,就从未停过。这个故事,正好是才子诗人们的好素材。我们来试举几个例子。
唐代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宋代魏了翁:试问伊谁若是班,二乔铜雀锁孱颜。
明代高启: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二乔虽好犹知节,日供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清代周支良:何期月暗来双凤,疑是春深锁二乔。
所以,后世许多人都认为,曹操贪恋美色,觊觎二乔,他建铜雀台就是为了“锁二乔”,把大小乔抢来置于该台,据为己有。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铜雀台是曹操于官渡击败袁绍并消灭了其残余势力后,营建新都邺城时,在城外修建的一处高台建筑。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邺城镇,原名香菜营乡。
铜雀台因台上铸有一人多高的铜雀而得名,是曹操议事、饮宴、休息的场所,自然也会有很多的美女在这里服侍曹操。其子曹植曾奉命作《铜雀台赋》其中有:“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语句。
后曹操率兵南下,意欲一统天下。刘备派诸葛亮首前往东吴商讨联合抗曹,诸葛亮用激将之法,将曹植《铜雀台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曲解为曹操欲夺占江东美女大乔和小乔。而大乔是孙策之妻、孙权之嫂,小乔又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妻子。
周瑜闻言大怒,誓与曹操不共戴天,于是孙刘联盟结成,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其实,古代乔与桥通用,在铜雀台的东南也确有两座小桥。何况,即使曹植知道他父亲曹操想抢夺江东美女,他在作赋时写在里面,也有不敬之意。
唐朝大诗人杜牧在《赤壁》中,也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仅凭曹植的《铜雀台赋》就判断曹操筑台是为了“二乔”,不免牵强,但如果曹操南下扫平了孙刘,铜雀春深是可能锁二乔的。
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野史中说曹操兴建铜雀台,只是为了将东吴大小乔收容在其中,大有英雄为美人不顾江山的意思。不过众所周知曹操是个枭雄,枭雄怎么会如此儿女情长,所以曹操建铜雀台肯定不会是为了女人。
铜雀台据说铜雀台有十丈高,这几乎达到了几十米高度,而且在高台之上,曹操还建有五层的高楼,远而望之,铜雀台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超高建筑。再加上曹操还在铜雀台造了个一丈五高的大铜雀,因此这座挺拔的建筑物就有铜雀台的称呼。在三国时期,铜是堪比黄金的贵金属,也就是说铜雀台中的那个大铜雀就是个奢侈不能再奢侈的装饰品了。似乎也有些印证了,铜雀台是曹操兴建的奢华后宫。
由来但仔细一想,就会觉得这事有点不对,自古帝王的后宫都是建在深宫之中,为的就是阻断后宫女人与外界的联系。虽然铜雀台很高大,以及奢侈,但曹操真想收藏个别美人,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甚至可以建个更加富丽堂皇又守备森严的后院,何必大张旗鼓弄个高台,难道爬楼梯就能锁得住美人?
有种说法,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成为北方霸主。他曾经看到一道金光,随后就有人挖出一个铜雀送他,也许这些不寻常之事都是在暗示曹操将成为真主,所以曹操兴建铜雀台是种政治上宣誓霸权的行为。而且因为铜雀台的高度,让曹操可以站在上面俯瞰台下练兵,尤其是水战,更是一目了然。要知道曹操是一心统一天下,打败东吴的孙权,就是曹操完成霸业的阻碍之一。因此铜雀台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练兵之用。
大小乔之说当然也有两种说法,曹操南下打东吴,就是为了美人大小乔,毕竟曹操有爱人妻的癖好,而大小乔又是三国时期顶级美人,所以铜雀台就成为曹操为大小乔而建。谁也不知道曹操是不是真的非常仰慕大小乔,毕竟英雄都爱美人,更何况是绝世美人。但就算曹操再怎么喜欢大小乔,想要打了胜仗把她们带回北方,那也得先打赢了之后,才给美人修建爱巢呀。不然万一美人不喜欢,曹操这花大价钱弄得奢华建筑物,不就失去讨美人欢心了吗?
要是曹操不介意大小乔的想法,那大小乔在曹操心中分量也不高,不高的女人值得曹操这么大动干戈吗?所以铜雀台有政治意义,有军事作用,可能也有附加风月功能,但一定不是曹操专门为了大小乔而修建的。
【点击关注笑看风云在际,了解更多古今中外史实】
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因为杜牧那首诗太出名了: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而杜牧知道则是由于诸葛亮害怕周瑜放弃抵抗而撒的一个谎言:
诸葛亮说:退曹只需要将大、小乔送给曹操就行了,曹操就是听说江南这两个美女才下江南的,还为她们建了一个铜雀台。
杜牧未必就相信这件事,只是诗人的浪漫主义挥洒罢了
为什么后世多认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因为他觊觎“二乔”?
关于曹操的铜雀台撩妹事件,不但网上沸沸扬扬,在当时的三国更是闹的鸡犬不宁。事实的真相如何?始终缺乏实锤。诸葛亮在东吴公开喷曹操,不论有没有证据确实让孙权周瑜颜面扫地。东吴人杰地灵,才高者比比皆是,对诸葛亮的狗血恐怕早已领悟。
三国鼎立,攻伐此起彼伏,每个集团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发展不择手段。首先东吴在曹刘之间的站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面对强大的曹操,东吴真的没有拉拢利诱嘛?周瑜在三国之中的风格可谓争强好胜,为成功不择手段。与其说刘备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倒不如说周瑜也是刘备同道中人。周瑜是个事业型的人,事业永远大于爱情。
曹操筑铜雀台,并赋其上,到底东吴对曹操做过什么?曹操会直言不讳地空穴来风嘛?这是与曹操当时的社会地位不符的。三国盖论曹操的不良嗜好,不爱淑女爱人妻。三国志中记载,鲁肃曾三次见曹操,是否东吴为谋求发展投其所好呢?坊间传出,曹操暗恋二乔由来已久,二乔未嫁时,其父乔太公曾默许曹操二乔共嫁之。乔太公哪里人?梁国雎阳人,雎阳位居何处?今河南商丘市也。曹操家乡亳州距商丘不足百里,可以说二乔与曹操属于乡邻。
曹操出身豪门,年轻时立志报国。【乔家有女初长成,大乔十五妹十三。孟德有缘入乔府,英雄气概惊乔公。仰天默念天助我,但愿二女嫁曹操……】。这是乔太公当年有感而作。曹操在大乔十五岁那年的三月初三晚上,二人乔家桃园挑灯赏花时,【那年曹操正年少,灯下美人共花桃,低声语,可想要?大乔羞进桃花里,弱弱笑,莫待无花空折枝,带上俺妹子】。
在曹操家乡,谁都知道二乔是曹操的人了,古人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乔唯一的合法婚约是共嫁曹操,这是乔太公之命。可惜乱世多磨,雎阳城破,曹操的初恋轮为他人之妻。曹操一生的遗憾就是在自己忙于创业时失去了心爱的未婚妻,他之所以后来爱他人妻,也是当年受过伤害的报复心理。二乔被迫嫁给孙策和周瑜,过的并不幸福,她们心中始终爱着初恋曹操,孙策早死,大乔更加思念曹操,姐妹二人常常抱头痛哭,哪怕死了也强如这样在痛苦中活着,这些周瑜都一清二楚,只是周瑜城府深奥,知道有曹操心爱的女人在东吴,会给东吴的安全带来保障。后来鲁肃见曹操,也是有归还二乔之意。
铜雀台赋没有凭空捏造,曹操要揽二乔也是坦坦荡荡。大乔在孙策死后给曹操信签99封,曹操因为患上头风,作品【我心,那99封信签】可惜没能完成。现摘录大乔其中一封片段如下【操哥,知妹日日如年否?桃园那年,若知一别即成永别,妾愿死你面前也不想过着今天的苟且,忆君别,妾无风雨也无情,操无归期乔唯瘦,哥何曾想过乔妹千般思念万般苦?妹唯存一念,不能为你妻,此生为君鬼…………我在这里等着你回来看那桃花开,我的操】。周瑜死后,曹操实在不忍姐妹二人孤夜难眠,终于答应东吴的条件接回二乔,此事关系东吴声誉,没有载入正史。曹操在银雀山为二乔建银雀阁,宛若皇宫,曹操晚年居于银雀阁,二乔为曹操各生一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