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战功显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祖坟却被挖?
用“汗马功劳”来形容郭子仪,太过苍白了!郭子仪两次再造大唐,李家的皇位,就是郭子仪给的。可实际上,在不世功勋的背后,郭子仪饱受猜忌,不断受到排挤打击。郭子仪为了国家大业,忍辱负重,连祖坟被挖,都不能报仇!
郭子仪祖坟被挖事件郭子仪祖坟被挖事件,发生在他领兵征讨吐蕃期间。当时郭子仪位居中书令、朔方节度使兼邠州、宁州、庆州三镇节度使,官居宰辅,手握四州兵马,绝对是帝国第一人。
此时,郭子仪已经度过了唐代宗,对他的信任危机,那是谁这么大胆,干出挖人祖坟的缺德事?而且挖的是帝国最德高望重、权势最盛的郭子仪家的坟?
史书对这件事的记载有点差异,按《旧唐书》的说法是:“盗发子仪父墓,捕盗未获。人以鱼朝恩素恶子仪,疑其使之。”盗挖者不知道是谁,怀疑是鱼朝恩所为。按《新唐书》的说法是:“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就是鱼朝恩所为。
事情发生后,气氛异常紧张,郭子仪归朝,“议者虑其构变,公卿忧之。”所有大臣都怕得要命。为啥?掘人祖坟这种缺德事,受害人肯定不会轻饶,正常情况下,郭子仪利用手中的兵权,直接领兵进入长安城,也不算意外的事,那时候,可能就是一场国家巨变!
阉宦鱼朝恩掘坟事件,是不是鱼朝恩所为,是个悬案,即使鱼朝恩背黑锅,也是他活该!
鱼朝恩这个阉宦,坏事做绝,多次陷害郭子仪。要不是这个缺东西的家伙使坏,郭子仪收复两京根本没那么艰难,也正是这家伙的陷害,郭子仪两次被贬。
至于鱼朝恩为什么陷害郭子仪,说白了就是在能人面前,他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星光太暗淡,自卑的心理受不了,总想着取代郭子仪,自己当一回圣明的指挥官。偏偏每次他一插手,战局就变得很糟糕。
挖坟事件,传言鱼朝恩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泄愤,二是迷信,觉得郭家祖坟挡了他的官运。阴险小人的招数,防不胜防,上不了台面的事,也只有这样的人干得出来,也完全可以干的出来。假如说《新唐书》篡改了历史,我觉得改得好!
郭子仪为何不复仇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郭子仪回朝,没吵没闹,他孤身一人觐见皇帝,放声大哭。他说,都怪我带兵的时候,不能管束士兵挖人家的坟,结果我自己遭了报应!
祖坟被掘,不去寻仇,反而自责!郭子仪的举动,让鱼朝恩松了一口气,让唐代宗也松了一口气,也让满朝的大臣们放心了,一场大灾祸躲过去了?
什么灾祸?当然是国家大乱的灾祸!至于吗?当然,如果郭子仪追究责任,灾祸不可避免!
原因就是,即便明知作恶的是鱼朝恩,唐代宗也不能替郭子仪做主,不是不想,是得罪不起鱼朝恩!
此时的鱼朝恩位居郑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手握神策军,明面上是皇帝的保镖,实际上完全控制了皇帝的生死!都是唐代宗自作孽,活生生把这个阉宦,养成一只害人的大老虎,把自己圈禁在虎口边,哪敢多说一句话!
这时候,指望唐代宗替郭子仪做主纯属妄想,不被逼着害郭子仪就不错了。假如郭子仪发难,结局只有一个,鱼朝恩假天子之名,胁迫郭子仪就范,郭子仪要么乖乖就范,要么起兵造反!
这就是满朝“惊恐”的原因!
郭子仪为了国家安危,迫不得已,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他委曲求全,以自责己过的方式,化解了一场惊天危机。
鱼朝恩的祸,郭子仪的福我们没必要为这件事扼腕痛惜,鱼朝恩终究恶人恶报,不得善终。
大历五年,宰相元载设计,买通了鱼朝恩的两个心腹,将鱼朝恩骗入密室,将他当场绞杀!
郭子仪平定吐蕃后,年老归隐,他八子七婿,满门恩宠,一直活到八十四岁,寿终正寝。一个功高盖主的权臣,最后被后人誉为“五福”老人,世间罕见!
郭子仪战功显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祖坟却被挖?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慌忙逃往蜀地,太子李亨逐北上灵武称帝,此后宦官鱼朝恩得到重用。于此同时,郭子仪等武将也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堪称首功。然而,郭子仪显赫的军功却刺激到了太监鱼朝恩,其先后数次诋毁郭子仪,甚至数度陷朝廷于危难,由于始终无法扳倒郭子仪,鱼朝恩便泄愤似得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
鱼朝恩与郭子仪之间的恩怨,皆因鱼朝恩嫉妒郭子仪战功而起安史之乱爆发后,眼看长安不保,唐玄宗李隆基便带着杨贵妃等人出逃蜀地,后在马嵬驿发生兵变,此后唐肃宗李亨北上灵武称帝,遥奉李隆基为太上皇,在召集兵马平叛的同时,一直侍奉在李亨左右的李辅国、鱼朝恩等宦官开始得到重用。
△唐肃宗李亨
鱼朝恩先是被委派为李光进的监军,后又被任命为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与李辅国经常伴随唐肃宗李亨左右不同,鱼朝恩得到重用之后长期在军中任职,这也是其迫切需要军功,并忌恨郭子仪战功的源头。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年)八月,在郭子仪、李光弼等武将赶到灵武之后,唐军开始对叛军展开反攻,然而在宰相房琯率军在陈涛大败之后,唐军损失大半,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唐肃宗只能依靠郭子仪的朔方军。此后,郭子仪先是平定河曲,继而克复两京,到至德二载(757)十二月时,河东、河西、河南等地大多已被收复,郭子仪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郭子仪
乾元元年(758年),朝廷开始向叛军大本营河北地区发动进攻,唐肃宗诏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九大节度使合力讨伐安庆绪,然而唐肃宗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为这二十多万大军(后增至60万)设立元帅,反而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黜陟使”,成为这路大军的实际统率。这是鱼朝恩第一次统率大军,但也是他和郭子仪恩怨的开端。
面对朝廷的大举进攻,安庆绪一再败退,最终被围于相州。乾元二年(759年)二月,史思明从范阳率军南下救助安庆绪,攻下魏州后自封“大圣燕王”。李光弼等人建议分兵攻击魏州,阻止史思明的援军,然而却遭到了鱼朝恩的反对,他认为朝廷大军占尽优势,已经是胜券在握,故而并不愿意手下的节度使们染指指挥权。
△围邺之战(相州之战)示意图
结果,在鱼朝恩的干预下,朝廷六十万大军因互不统属、部署混乱,在相州遭遇兵败。郭子仪退守河阳后,唐肃宗为了确保洛阳安全,任命郭子仪为东都留守,东京畿、山南东道、河南等道行营元帅。然而,鱼朝恩本就嫉妒郭子仪的战功,此时为了推卸兵败责任,逐将相州之败的责任推到了郭子仪身上,并在肃宗面前进谗言,导致郭子仪被解除职务,召还京师。
郭子仪战功越大、鱼朝恩忌恨越深,诋毁不成便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正月,唐肃宗任命郭子仪为为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但仍让其留守长安。同年九月,在百官的一直要求下,郭子仪被任命为诸道兵马都统,命其率英武、威远等军以及河东、河西诸军攻取邠宁、朔方、大同、横野,然后再取范阳。结果,因为鱼朝恩的阻挠破坏,郭子仪最终未能成行。
△鱼朝恩
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兵败邙山,史思明随后率军再度攻陷洛阳。次年,即宝应元年(762年),唐肃宗李亨驾崩,唐代宗李豫继位为帝,是为唐代宗。唐代宗继位后,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会集诸道节度使及回纥兵十余万于陕州,打算以郭子仪为副帅,以进讨史思明,收复洛阳,结果又因为鱼朝恩、程元振的谗言而未能成行。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十月,吐蕃进犯泾州,不久逼近京师,由于程元振隐瞒军情,再加上之前唐代宗猜忌将领,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来瑱又被谗杀,结果导致京师没有防御力量,外军又不敢轻易入关勤王,唐代宗无奈之下逃往陕州,长安竟然再度沦陷。此时,雍王李适和郭子仪虽然均被启用,奈何长安附近大乱,两人根本无法及时召集军队。反倒是鱼朝恩率领驻陕州军及神策军奉迎唐代宗,结果护驾有功,唐代宗对鱼朝恩更为宠信,被任命为天下军容处置宣慰使,专典神策军。
这次立功,使得鱼朝恩顿时飘飘然不知所以,结果还没等他高兴多久,收拢军队后的郭子仪便收复了长安,重返长安的唐代宗逐赐郭子仪铁券,并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这令鱼朝恩再度愤恨无比。
由于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唐代宗也认识到了郭子仪的重要性,鱼朝恩眼看无法扳倒郭子仪,逐泄愤似得派人挖了郭子仪的祖坟。然而,心系社稷的郭子仪在外患迭起的情况下,不愿再引起内患,不仅没有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说“臣掌管军队,不能禁止士兵盗墓,这是上天对我的惩罚,不是人祸”。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宰相元载密奏请杀鱼朝恩,鱼朝恩最终被缢杀。
郭子仪战功显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祖坟却被挖?
谢邀,祖坟被挖这件事情估计谁听了都得火大,有什么事情有本事正面较量,别藏着掖着,挖祖坟真的是小人才敢干的事情,这件事情郭子仪就遇到了,他战功赫赫而且为人谦逊,为什么会被挖祖坟呢?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了,他就是与郭子仪同一时期的大太监鱼朝恩了。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他与李光弼合力实现了“大唐中兴”可以负责任的说,没有这二人,大唐估计早就亡国了。郭子仪在打仗方面的确是一个好手,而且他为人低调,从来不依照自己的功劳瞧不起或者打压别人,但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还是遭到了小人(鱼朝恩)。
鱼朝恩原本就是一条“咸鱼”,却碰上了一个好时机一飞冲天唐朝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安史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长安城,玄宗等人只得逃亡蜀地,玄宗的倒台已经是“铁定”的事情了。鱼朝恩此时各种讨好后来的唐肃宗李亨,时间一长李恒觉得鱼朝恩对他特别好,以至于他不信身边的大臣,只信任鱼朝恩一人。
后来的唐肃宗成为皇帝之后,这个鱼朝恩也迎来了人生巅峰,甚至还被授予军权,此时的他逐渐目中无人,四处打压功臣不说,有时候就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典型的“小人得志”。
即使是谦逊的郭子仪,也被他羞辱了郭子仪这个人到底有多低调,在祖坟被挖还知道幕后指使的情况之下也没有动怒。
郭子仪战功累累,时间一长自然遭到了小人鱼朝恩的嫉贤妒能。于是他出了一个损招就是派人把郭子仪的祖坟给挖了。鱼朝恩的心理已经彻底的变态了。此时的郭子仪还在前线浴血奋战。你说这件事谁忍得了。估计换作另一个人早就起兵造反了。
但是郭子仪选择了忍耐。满朝文武都知道谁是幕后主使,同样也包括郭子仪。他的反应大大出乎所有朝臣的意料。他说:“可能是自己没有用尽全力打败叛军,而且没有管辖好士兵导致人民群众受到了灾难,使得他受到了老天的惩罚。”就连鱼朝恩这个小人此刻也羞得无话可说。
表面上看起来郭子仪是一个“怂包”,但正是凭借着一点和他的谦逊待人,使得郭子仪得以善终。我们想一想,假如他脑子一热,带兵造反,那他的行为和暗示叛军有什么区别呢?这不就正中了小人鱼朝恩的下怀了吗,而且此时的鱼朝恩权倾朝野,还有着皇帝这个大靠山,要是起兵反抗我觉得只有死路一条。
好在人在做天在看,大太监鱼朝恩终于被代宗等亲信所杀,也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郭子仪战功显赫,立下汗马功劳,为何祖坟却被挖?
想知道为什么郭子仪的祖坟会被挖,就得知道挖他祖坟的是什么人,他就是唐朝中期的大太监鱼朝恩。
鱼朝恩是在“马嵬坡兵变”之后发迹的,他跟随李亨北上朔方,拥立李亨为帝,从此咸鱼翻身,一飞冲天。
鱼朝恩被封赏的头衔很多,曾历任三宫检责使、左监门卫将军,主管内侍省,同时兼任神策军使,统率朝廷禁卫军。他最为位高权重的职位,是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监察朝廷所有军队,相当于行使皇上的权利。鱼朝恩开了宦官监军的先河。可谓是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监军使权利。
鱼朝恩可谓是只手遮天,一个人有了权利之后自然而然就会自负,就看不起别人,而这时候,屡立战功的郭子仪就成为了他嫉妒的对象,屡次陷害不成,就偷偷派人动手挖了郭子仪的祖坟。
郭子仪知道以后,虽然明面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但实际上也是为了国难当头,国家不可内乱,所以没有再追究下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