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为什么国家还能运转,没有奸臣作乱?
万历十四年,大概从十月左右,万历皇帝开始他罢朝之旅。作为皇帝,本应该正襟危坐地处理朝政,上朝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万历则不然,皇帝富有四海,想做什么当然是他自己做主,上不上朝也得看心情。
明代的官员不同,所谓“文死谏、武死战”中的文官就是那么执着,皇帝不务正事,官员有权力插手,管你什么九五之尊,只要做得不对,就得骂你。时任礼部主事的卢洪春上疏道:
“陛下自九月望后,连日免朝,前日又诏头眩体虚,暂罢朝讲。陛下春秋鼎盛,诸症皆非所宜有。不宜有而有之,上伤圣母之心,下骇臣民之听,而又因以废祖宗大典,臣不知陛下何以自安也。”
皇帝从九月之后一直没有上朝,前几天又说头晕眼花,把经筵也取消了。陛下正是壮年,这些病症是不该有的。如果不该有的病症却有了,这会伤了太后的心,也可能歪曲了外界的视听,陛下还能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卢洪春从仁义道德再到皇帝的私生活,统统数落了一遍,实在让万历皇帝忍无可忍。
卢洪春被罢官打屁股是不可避免的,而万历罢朝从此持续了近30年,这么长的时间,为何国家仍能正常运转?
万历牢牢掌握皇权
世袭制保证皇帝能接班,但能不能一直当皇帝,那就得靠皇帝自己了。篡权夺位本就屡见不鲜,哪怕华夏正统的大明朝对此也多有堤防。在万历即位的前十年,朝廷有张居正坐镇,因为万历皇帝比较小,也只能听之任之。
张居正在职期间,不仅是朝廷大臣,就连李太后都对其言听计从,一方面,张居正的水平很高,皇帝都对其恭敬有礼,另一方面,一位大臣,做到如此地步,这无疑也是对皇权的威胁。好在张居正是一位为国为民的正臣,否则国家就可能面临危机。
宦官可以掌握大权,但宦官的权力出自皇权,且不能随意出入皇宫,所以只要皇帝下旨,可以轻松干掉宦官。万历很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在张居正去世后,他要马上从新掌握皇权,要想在众多势力中脱颖而出,就算皇帝也要费尽心思。
就好比统兵的将领,要想在军中立足,必须有相应的军功和威望,也就是得有人支持你,如果没有人支持,皇帝也得倒台。张居正去世后,被压制的官员们终于可以喘口气,随后如雪花般的弹劾奏章飞到了万历桌案前。
反复思虑之下,万历决定借此废掉张居正的功绩,同样也除掉了很多张居正的党羽。史料记载:
“诚等尽发其诸子兄弟藏,得黄金万两,白金十余万两。其长子礼部主事敬修不胜刑,自诬服寄三十万金于省吾、篆及傅作舟等,寻自缢死。”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黄金一万两,白银十万两,长子被逼自尽,其家属也是死走逃亡。后经大臣商议,才给张居正家人留了一条活路,而张居正的势力在朝廷之上已荡然无存。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万历的手腕,该出手时就出手,坚决而果断,没有拖泥带水,这明显是政治家才有的做派。
不上朝是万历的自由,而在一定程度上说,万历不管事是不可能的,大多军国大事,全是出自万历的命令。
国有正臣,对奸邪有一定震慑作用
除了皇帝问题,就得说说大臣的事情了,从内阁设立之日起,文官的力量就在逐步加强,一度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所以皇帝经常要选用宦官来制衡文官。
皇帝长时间不上朝,甚至连大臣都不见,那么皇宫内外传递消息那个人至关重要,这个人就是宦官,那个时候没有微信没有手机,要想证明消息的准确性很难,所以宦官可以占据一席之地,甚至能和内阁分庭抗礼。
冯保是张居正的內宫助手,对张居正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万历亲政之后,则很快被扳倒。帮助万历解决冯保的是一名叫做张鲸的宦官,冯保倒台后,张鲸掌控东厂,这应该也是万历的安排。
万历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也重用了部分宦官,但由于冯保的的关系,他对宦官的信任度也打了部分折扣。
史料记载:
“鲸性刚果,帝倚任之。其在东厂兼掌内府供用库印,颇为时相所惮。”
张鲸性格果决,万历很器重,在掌管东厂的同时负责机要印章,就连内阁首辅都对其忌惮三分。
宦官中并非没有善类,只是太少了,张鲸同样属于奸邪一党,他在任期间,多次收受贿赂、专权营私,和其同党做了不少坏事。而万历对此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源于张鲸曾帮助万历除掉冯保,皇帝装糊涂,大臣可不糊涂,给事中陈尚象、吴文梓、杨文焕等多次上奏,要求严办张鲸。
正是大臣们对奸邪的零容忍,才遏制了其发展壮大,万历朝不是没有奸邪,一方面皇帝有所忌讳,另一方面大臣太过强势,奸佞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很小,无法愉快地生长。
万历多次要护着张鲸,无奈大臣的攻势太猛,张鲸也无法加以重用,只得被万历抛弃。万历朝的文官还是很有点骨气的,不论面对皇帝还是奸佞,都义无反顾地谏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皇帝怠政也有其负面影响
万历皇帝的政治手腕很高明,一度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但怠政就是怠政,整日待在内宫,也不上朝,必定比不了那些勤政的帝王。甚至万历连内阁辅臣都很少见,只让宦官传递旨意,这必定会出错,也会耽误很多军国大事。
女真部族崛起的时候,万历为何没有提前察觉,这不能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到李成梁身上吧,假如万历勤政奋勉,很有可能在努尔哈赤发迹前就消灭他,国运就会因此改变。
再说万历的立太子问题,从朱常洛出生到最后被立为太子,折腾了十五年时间,万历也为这个太子和大臣争了十五年。说朱常洛窝囊也好无能也罢,那是万历无法预测的,但他和大臣们争斗的这十几年,却耽误了很多事。
大臣们一波一波地上疏,皇帝一波波的罢免,搞得官员都没了,谁来负责国家正常运转,快成了无政府地界。到万历三十年,南京和北京,尚书缺了三个,侍郎少了十个,地方巡抚少了三个,对此万历不闻不问,也没有官员顶替,就这么耗着。
这样的结果则是政府空转,公文没人审批,政事延误,随之而来的还有党争不断,文官内部派系林立,这是亡国的先兆。
哪怕你万历水平再高,国家被搞成这副德行,难道你没有责任吗?萨尔浒一战,明军就被打废了,胆怯的遮羞布才被人揭开。如果只看过程的话,万历还有三大征撑门面,看结果的话就真的无法直视了。
明朝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为什么国家还能运转,没有奸臣作乱?
1586年,一个年仅24岁的皇帝传了一道谕旨,“朕一时头晕眼黑,力乏不兴,特此告假!”
然后,就此开始了休假,一休就休了28年,一直休到了死,如此漫长的假期,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了。
这个皇帝叫万历皇帝,也叫明神宗,金庸评价他为“神宗,神宗,真是神的很,神经得很!”
《明史》更是直截了地评价“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说万历皇帝是导致大明灭亡的罪魁祸首。
这个说法或许有失偏颇,明朝灭亡是多方因素导致的结果,不能归咎于一人,但万历皇帝死后仅仅24年,大明就轰然倒塌了。
要说万历皇帝没有责任,怕是谁都不会相信的,谁让他28年不上班呢?这消极的工作态度?屎盆子不往他身上扣,往谁身上扣啊?
那么问题来了,万历皇帝这28年干嘛去了?有人说,万历皇帝得了可怕的疾病,面貌扭曲,腿部残疾,羞于见人;有人说,万历皇帝被宦官杀害了,真正的统治者的是宦官;还有人说,万历皇帝抽鸦片上了瘾,已经不成人样了,哪有心思治理朝政。
真的是这样吗?
实则不然!
万历皇帝活得好好的,他只是不喜欢朝堂之上闹哄哄的环境。
万历皇帝在龙椅上端坐,下面的大臣吵成了一锅粥,不自觉地分成了正反两方,不知是谁先吐了一口唾沫,然后另一方用唾沫还击,随后双方开始唾沫大战,唾沫星飘到了万历皇帝的脸上,万历赶忙躲避。
后来,唾沫大战停止了,开始了武斗,用脚踢,用牙咬,撕衣服,薅头发,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打起架来十分肖勇。
万历气急败坏,大怒道:“你们继续打吧,我走了!李公公,你做个裁判,谁打赢了,到时候重赏一百俩!打死的自认倒霉!”
万历“哼”的一声拂袖而去!
第二天,万历皇帝就发了一道谕旨,请了无限期的假,今后不上朝了,有事你们写折子,由太监递上来,我批阅完成之后,你们去完成好了!
“我想静静!”
万历皇帝变成了宅男!这一宅就宅到了死,他绝对是古今中外第一宅男了!
几百年来,咱们都误会他了!万历皇帝宅在宫里,并非啥都不干,否则万历三大征怎么打的呀?
明朝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为什么国家还能运转,没有奸臣作乱?
一般情况下,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勤于政事,精明能干的是大有人在,在此就不再多举例子了,当然也从不乏有昏庸无能的帝王,对于那些昏庸无能的帝王历史总是那么相似——不过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的结果都是爆发农民起义,或是发生叛乱,有能者居之。然而明朝它就不是"一般人"!
当然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仍然能正常运转并不是因为它就不是""一般人"而是得益于明朝所开创的政治制度的特殊之处,和明朝各个政府部门的相互牵制配合,才使得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家仍然能正常运转,政局稳定。如下图所示:
具体原因分析:
1.明太祖朱元璋晚年为了子孙后代政局稳定清理权臣——胡惟庸,蓝玉等人。改革中央官制——废宰相,六部直属御前。结束了中国封建时期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丞相制度,使得大权尽归皇帝所有,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内阁的设立:说的名字是好听——内阁,其实就是一群秘书,只负责帮助皇帝处理政务,至于决策什么的想都不用想,明朝内阁的设立经过了多为帝王才最终确立内阁,内阁最初由大学时和翰林院的官员们担任,经过后来发展内阁成员的官职大都比较低,但是他们兼任的官职普遍较高,明英宗时期皇帝岁数比较小由“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辅政,开始实行严格的票拟制度,批红制度,所谓票拟就是由内阁首辅提出建议,注意仅仅是提建议至于皇帝听或不听那就另当别论了,而批红呢则是提过建议的文件交由司礼监批红,皇帝在司礼监批红之后由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盖章。政务即处理完毕。
3.综述:明朝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仍然能够使得国家正常运转得益于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六部直属御前,内阁,和票拟,批红制度的有效实施,而内阁成员仅仅是处理政事,至于宦官则更是依附于皇帝而生,离开了皇帝什么都没有,这些官员其本质上就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一个秘书团体,其生死荣辱皆系于皇帝,一具圣旨能让其荣耀无比同样一具圣旨亦能让其所有的荣耀都付之东流。
以上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谢谢!
明朝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为什么国家还能运转,没有奸臣作乱?
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为什么国家还能正常运转,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国家政治体制健全,皇帝不出面,国家依然能够正常运转。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是一个制度狂人,由于他是从穷苦百姓一步步刀头舔血走到皇帝宝座上的,他甚至制度的威力。因此上位后,对于国家各项制度,老朱那真可谓是执着,不管是什么,都喜欢制定一定的制度来进行约束。
所以万历年间的国家体制实质上已经很健全了,很多事内阁就可以处理,并不需要皇帝亲力亲为。
二、万历不上朝,不代表就不管朝政了。不上朝和不理朝政是两回事。至于为什么历史上万历不喜欢上朝,其实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万历有腿疾,所以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正是因为如此,万历才会选择不上朝。
但是要注意的是,万历不上朝是真的,但不上朝并非是不理朝政。万历年间,万历虽然不上朝,但是每天早朝过后他都会把几个首辅大臣叫到内殿来向自己汇报工作。
所以说,尽管万历皇帝不上朝,但国家大事依然是由他做主的,既如此国家又怎么会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