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么选妃?怎么验证处子之身?

在中国的历史上,贞节观念和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自始至终伴随着中国古代社会,到了汉代,有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女戒》,《女诫》强调:“男有再娶之义,女无二适之文”。由此来看,中国男人的处女情结是很重的,一方面,男子以占有女子的处女身作为一大乐事;另一方面,在男人们看来,女子在婚前失去贞操,不论什么原因,都会被冠以“婊子”的称号。究其原因, “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根源。而作为万万人之上的皇帝,更是把这种传统发挥的淋漓尽致。

皇帝选妃有着相当严格的标准,入选对象不仅仅要出身名门,漂亮,还要在生理上没有任何瑕疵,如不能有口臭、腋臭等等,而且验明女子的贞操,也就是是不是处女之身。采取的方法很多,如滴血验:清人采衡子《虫鸣漫录》中载道:“某家女偶与邻少聚语,族伯遇之.......伯训以男女有别应自避嫌。次日,偕伯母晨妆,对镜故插酒庛令指破,滴血水中,凝如珠,佯诧曰:血入水不散何也。伯母曰:汝女身,应如是。女笑之,盖以释前嫌耳。”原来古代中国人还相信“处女之血,滴入水中不散,而凝如珠”。如喷嚏风:先将茵草烧成灰再搅成粉末状,然后在马桶里放几块砖头或其它具有一定高度的东西放在马桶里,目的是相当于让马桶的底部适当抬高,将草灰摊平放在砖头上面,由专人查验是否平整,再让候选女子脱了短裤坐到马桶上,此时有人拿胡椒粉或者鼻烟壶放到女的鼻子处让其闻,目的是要让她打喷嚏,打一次喷嚏站起来有人验证草灰是否有变化,如果草灰有象被气流冲击而形成坑的则说明已非处女,底下漏气了,如果没有再依前次方法继续,连续几次后都没有变化的那么说明该女是纯正处女。又如守宫砂:晋朝《博物志》中记载:如果用朱砂喂养壁虎,壁虎全身会变赤。吃满七斤朱砂后,把壁虎捣烂并千捣万杵,然后用其点染处女的肢体,颜色不会消褪。只有在发生房事后,其颜色才会变淡消褪,是以称其为“守宫砂”等等。

古代怎么选妃?怎么验证处子之身?

作为古代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们的婚姻大事自然是极为庄重的,而为了给皇帝挑选一个“合格”的后妃,往往有着一套复杂且严格的流程。下面,我们就以明朝和清朝为例,来看看古代是如何进行选妃的。

明朝选妃

根据明朝祖制“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这个为皇帝挑选配偶的过程被俗称为“选秀”。纪昀在《明懿安皇后外传》中记载了明熹宗的一次选妃,我们通过这次记载,来看看明朝是如何进行“选秀”的:

选秀时,先派遣内监到全国选取十三岁至十六岁未婚女子共5000人,负责选秀的内监在看中某家女子后,会先付一定的银钱作为聘礼,然后令其父母在规定时间将其送往京师。

第一项:太监进行体态检查

第一天,每百人为一组,按照年龄进行排序,由太监目测平定,高矮胖瘦略有不足者落选。

第二天,未被淘汰者仍然百人一组,由太监检查五官、发、肤、颈、背,但凡有一点不合格的便被淘汰。然后再由每人自报年龄、籍贯用来检查声音,弱声音浑浊、嗓音粗浊、言谈不清或应对慌张的便被淘汰。

第三天,由内监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先是拿尺量女子的手足,然后让她们行走数十步,对那些腕稍短、趾稍巨,或者举止稍轻躁者加以淘汰。

第二项:深入考察

通过初选的女子,便由年长的宫女引入内宫,进行更深层次的考察。

首先,稳婆会将她们依次引入觅食,通过探其乳、嗅其腋、扪其肌理等方式,再次从中筛选出三百人。

侥幸过关的三百人就此进入试用期,需要在宫中生活一个多月,根据其性情、作风、智愚与贤惠及帝王的喜好,再选出“秀色夺人,聪慧压众”的五十人为妃嫔。

第三项:最终选拔

再过上一段时间,由太后或太皇太后挨个召见这50人,分别与其交谈,考察其书法、绘画、诗词、算术等内容,从中再选出三位最优者。

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河南开封的张氏被定为皇后,王氏和段氏则被选为妃。

清朝选妃

清朝宫廷选秀,与明朝又有不同,首先其必须是血统纯正的官员女子,用来保持满洲贵族的尊严和特权。因而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到宫女,全部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

清朝选秀三年一次,由户部行文八旗各都统衙门、直隶各省驻防八旗及外任旗员,将适龄备选女子呈报备案。未经选秀者不允许自行嫁娶,一旦私相嫁聘,自都统、参领、佐领及本人父母族长,都要受到处罚。

第一次挑选:到了选秀之时,先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资料,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上报至都统,再由户部汇总后上奏皇帝,由皇帝选定选秀日期。然后,户部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根据秀女名册,由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族长及本人父母或亲伯叔父母兄弟之妻,亲自带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门,依次排列,由户部交内监引阅。

第二次挑选:参加选秀的女子在神武门下车后,由太监引入宫中,通常在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进行选拔。选拔时五六人一排,由皇帝或太后选阅,如果有被看中者,就留下她的名牌,这被称作留牌子;如果没有被选中,就撂牌子。然后,留牌子的秀女再定期复选,复选而未留者,也称为撂牌子。

第三次挑选:经过两次选拔而最终晋级者,同样面临两种命运:一是赐予皇室王公或宗室之家;二是留在皇宫之中,侍奉皇帝左右,称为后妃候选人。而一旦成为后妃的候选人,手续则更为复杂,初次“引阅”之后,还要屡屡“复看”,有“记名”的,这是被选中留牌子的;有“上记名”的,这是皇帝亲自选中留牌子的。最后,还要经过“留宫住宿”进行考察,在留宫住宿的秀女中选定数人,其余的都撂牌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