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如果渡过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条件吗?

石达开刚提出入川计划时,如能尽快进入四川,他是大有可为的。

可是,1863年,即便他渡过大渡河,也没有生存条件了。

石达开选择去四川发展,是明智的。

石达开明确提出以入川为目的,是在1859年初的南安会议。

当时,石达开和他的将领们选择以四川为根据地,是明智的。

1、清军在四川的统治力量一直十分薄弱,即使在康乾盛世时,也不例外。

大清对四川的总督更换得很勤。尤其在咸丰年间,几乎每年都要换一个总督。有时更换得太快了,新任总督还没到任就被换了!

2、当时的四川,是完富之地。盐、铁、粮都十分充足,有充足的资源支撑太平军发展。

3、该地民众的反清倾向十分严重。从川东十三家到吴三桂,从彝民起义到保路运动,有清一代,大规模的反清运动,四川从来不缺席。

因此,此时石达开选择四川为发展方向,是明智的。如果他们能尽快入川,是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的。

低效的大清政府,留下了一段时间窗口,但石达开未把握住。

宝庆会战,石达开失利,退入广西,耽搁了时间。

而大清也掌握到了石达开入川的企图,紧急加强四川防务。

逆贼窜扰数省,所至糜烂,若再令扰及蜀中,则不独财赋之区悉遭蹂躏,且势踞两湖上游,荆襄等处皆为震动,即陕西亦需设防,大局将不可问——咸丰。

可是,由于大清政府的低效,四川督帅长期互相攻讦、推诿,防务一直没有起色!

1859年冬,云南得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以几千人入川,很快发展到二、三十万大军,离成都仅七十里地,声势浩大!

可以说,石达开如果抓紧时间入川,其发展条件将非常有利!

可惜,石达开没有抓紧时间入川,而是在广西无所作为,甚至他本人也产生了归隐之意,深失众望!

最终,石达开部人心涣散,20万大军东归!

从1860年秋到1861年秋,石达开部仅有万余人,无力把握这个机遇!

等到石达开1862年再次企图入川时,形势已经逆转。

清朝调骆秉章为四川总督,从各处调军入川。其中,不乏原本要用于安庆战场的湘军部队。

此后,骆秉章消灭了李蓝起义的主力,并调集军队入川,严防石达开入川。

兵力虽大,指挥虽强,但战力已弱小

有一种观点认为:石达开如果能渡过大渡河,将一马平川、直取成都,打开四川局面。

从地图上看,确实如此,过了大渡河后,石达开确实能直接威胁成都。

从历史上看,也是如此,外来者一旦突破险阻,进入四川盆地,成都一般是守不住的。

从兵力上看,更是如此。1861年秋,石达开吸纳了大成国等其他反清力量后,兵力重新达到10万余人!而尽管大清加强了在四川的防务,但多是1万、几千的四处调兵,总兵力并不强。

10余万人,加上石达开的将略,似乎图川依然可能!

我认为:即使石达开成功渡过大渡河,也不可能获得立足之机。

事实上,在石达开四次入川作战中,其用兵依然老道、灵活,在涪州、叙府、横江,石达开数次以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出了良好的入川时机。

不过,新吸纳的部队,战斗力并不强,在清军的攻击下,屡战屡败。

不独如此,即使在云南、贵州地区运动时,遵义、毕节,石达开军也攻坚不克。

太平军既然攻坚、打援能力都如此薄弱,对方又不是刘禅之流,石达开即便进入四川盆地,又如何能攻取成都呢?

因此,我认为:石达开即便过了大渡河,即便能进入盆地、联络义军余部、躲过围剿,最多也只能退回山区。

石达开败局已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石达开如果不入川,在云南、贵州发展,将是更好的选择。

对此,我也不认同。

诚然,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反清情绪高涨。

可是,石达开军此时的军纪很成问题!

对于石达开在云贵地区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石达开在当地团结少数民族,得到了拥戴;

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石达开多有扰民,遭到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反抗。

两种观点,都有证据确凿的史料。

我认为:两种观点,都非杜撰。石达开一直有抚民之能,这点毋庸置疑,他性格豪爽、擅长结交,得到拥护不算怪事。

但同时,石达开的军队皆是新军,军纪不严,出现扰民,也是难以避免!

要想执行好民族政策,不仅需要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也需要全军指战员严明的纪律。

因此,石达开即便有心在云贵发展,由于其部队的松散与自身治军不严,他很难有效执行良好的民族政策,在云贵打开局面。

总的来说,就石达开个人而言,我认为他在广西期间的消沉,使他失去众将拥护,大军悉数散去。这使他已经失去了入川发展的绝佳时机。

同时,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由于整个太平天国运动进入败亡期,尽管石达开以其威望和个人魅力重新组建了一支大军,但他哪还有时间整顿、发展出一支优秀、有纪律的军队!

因此,即便他能以杰出的军事才能渡过大渡河,他也已避免不了覆灭的命运!

石达开如果渡过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条件吗?

石达开1863年率军从冕宁小路经大桥埸来到大渡河边的紫打地(即安顺场),三米宽的石板街道中间一条深达十公分的鸡公车槽沟,街上居民也仅有几百人。

和七十多年后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样的时间、地点,形势,面对四川的局势,两宫太后决定派曾经坚守长沙,炮火打死萧朝贵的骆秉章任督川总督,骆总督也算是当时的有名封疆大吏,他在成都指挥重庆镇总兵唐友耕,雅州(现在雅安市)知府蔡步钟率八千兵勇守大渡河对岸,又收买当地番族士司王应元,彝族土司岭承恩助攻太平军,答应"破贼之后,所有资财,悉听收取"。

(上图,太平军实际上夾在藏、彝族土司中间)

太平军和72年后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样,同时抢渡大渡河与松林河⋯

现在是同治三年,四川境内早已闹得天翻地覆,原来云南昭通的兰大顺、李永和在咸丰九年(1859)暴发起义,同样从大渡河入川,围攻四面环山的雅安府七天七夜,从此转战川中各地,人数达到三十万。

此时,在中南地区打转转的石达开,应兰、李之邀,决定冲出包围,目标一一四川,攻击前进!此时的川军己被兰、李打得慌乱不堪,恰遇太平军战神又来攻击,雅州知府深知义军的悍勇,早就同时准备了二匹良马待命,一旦石部过河,立即标回雅州苍坪山下的府邸。

石达开重金收买藏彝土司,把所有老弱病残安置在山上,集中精简后的二万多精锐,连夜渡过大渡河,在下坪集中后,部队买下当地全部布匹、鞋帽,骡马,大车,同时派出广西桂北地区的老兄弟,因为他们的口音与川话差不多,去联系尚在苦战的兰大顺,要兰派员到雅安的天全县联系。(骆秉章画像)

此时四川官兵正与兰太顺义军及部分入川的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余部合作。

1863年夏收季节,石达开部精锐全部沿着当年七擒孟获的地区,沿着大山小路,疾速前进到天全一座教堂,等待兰大顺的代表。

此时的四川,当朝庭得知石达开渡过大渡河向雅安进发时,満朝文武満腹心事,已经风头十足的李鸿章根本不敢自告奋勇入川,他与石达开交手无数次,可谓是知根知底!心中甚至暗喜,朝庭己经无人可派了,只能让骆秉章那个倚老卖老的湖南佬去顶住!但是,当情报传来说石达开部的所有军服己抛弃黄色,改为短褂,大腰裤,白长布裹头,穿草鞋,再也不打什么天国翼王军旗了,曾国藩和李中堂顿时神情一紧,嘉庆年间白莲教的幽灵也许要在大巴山出现。

李鸿章明白,四川一失,封建割据的局面也许不远了!

石达开如果渡过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条件吗?

应该是没有!石达开出走天京,又没有另立大旗,其命运就已注定——死路一条。石达开出走天京时,其实很多太平天国的将士是跟随他的。但是一段时间后,因为名不正言不顺,大家觉得跟随石达开难以建功立业,很大的一部分又纷纷回到洪秀全的阵营。很大的打击了石达开部的士气和整体实力。原因就是石达开不另立招牌,让大伙都觉得还是洪秀全为正统,更有革命前途。石达开以残部入川,即便顺利渡过大渡河前景也不容乐观。明末张献忠几乎横扫四川,拥有全境。结局也不免兵败身死。更何况石达开区区数万之众。

以我个人的设想,石达开出走天京之时只有两条路能够保全身家性命。一是马上向清廷投降,反戈向洪秀全以致命一击。以石达开的名望和身份。必能得到清廷所倚重。战后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实在难以估量,至少也不至于身死灭族。二是,联系外国列强势力达成同盟,许以列强更多的在华利益,与清廷、洪秀全形成三方鼎立之势,假以时日,再寻求适当时机一统华夏。但历史无法假设,已成定局。无论成败石达开在历史上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行为无疑是值得敬佩的。卖国求荣或者投身于自己当初拼死反抗的封建势力,石达开应该是不屑去做的。

石达开如果渡过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条件吗?

清朝末年,轰轰烈烈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失败不是某一个领导人的责任,也不是敌人的力量太过强大,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它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内讧!严重的内讧葬送了起义的大好前程。

在太平天国的整个历史时期,涌现出许多悲壮的故事,其中石达开率领十几万太平军精锐负气出走,并最终殒命大渡河畔这一段,可以说是可惜又可叹!那么,假设当年石达开顺利的度过了大渡河,又会是什么样的情形?他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吗?小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按当时的情况来看,即使石达开度过了大渡河,等待他的仍然是覆灭的命运,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具体原因如下:

一、石达开是将才,但不是帅才,他懂得带兵打仗却不擅长凝聚人心,这是他致命的弱点!

他从天京出走之时,手下拥兵十几万,都是太平军的精锐,他们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悍,但是由于石达开没有像杨秀清那样开阔的军事战略眼光和清晰的战略目标,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闯,一番乱打下来,四处碰壁,军队数量越打越少,自己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久而久之,很多人都对他的指挥能力有了质疑。甚至于有的将领带领自己的人马悄悄的脱离了他。导致他的数十万人马逐渐的在减少。而他却毫无补救的办法!

二、部队整体战斗力有限,尤其不擅长于打攻坚战,长期处于到处流浪,居无定所的境地,没有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后勤供给和休养生息的稳定的根据地。 当初,太平军起义之时战略目标明确,迅速离开贫困地区,集中力量占领富庶之地,所以太平军力量越来越壮大,而石达开活动的那些地方都是贫穷之地,想去富庶的大城市却没有打下来的能力。所以,后勤没有保障,失去了持续作战的能力,岂能不败?

三、四川地区清朝和太平军双方军事力量对比悬殊。 石达开是太平军后期为数不多的活着的重要将领,能够剿灭他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会对太平军造成很大打击。所以,石达开率部出走,清军一路穷追不舍,不断打击其有生力量。特别是石达开进入四川以后,清军调集重兵围剿,在兵力上已经形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再加上石达开的战术指挥失误频频,最终难逃全军覆灭的命运!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石达开如果渡过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条件吗?

谢谢邀请!

石达开若过了大渡河就可进入川西北地区,那里有最合适打游击的地理环境,可以边打游击边重新壮大。然后遂步向大西北的川陕、陕、甘、宁发展。西北地区沟壑纵横,地广,是最利于打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地方,历史上的一些工农起义军都是从这里发迹的。这样的地理环境,是诱敌深入,各𠆤歼灭敌人的好战场。经过万里转战,部队需要补充人员、物质。在军事上,暂时处于弱势不必怕!仗可以从小到大的打。逐步重新壮大。再者,清军经过多年和太平军的作战,夲身元气也有所损伤。此时也不箅太强,石达开可避其锋芒,在作战中可集中局部的绝对优势兵力,先拣弱小、分散和孤立之敌打,只要取得几次﹤哪怕规模不大>胜刮,振奋军心,再加有西北乃至山西的物产,加上如建立起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正确的军事指挥系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完全可以坚持下去的,也有东山再起的可能。

说句不逊的话,在那种混乱的年代,万不得已,占山为王都有条件生存下去的!

石达开如果渡过大渡河,他有生存的条件吗?

石达开过了大渡河也无法生存手下人没有得到好处跑的差不多了清廷疯狗也疯狂镇压悲情英雄石达开虽然失败了但他永远活在民众心中他是少有的完美英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