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
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这是个让人烦恼、无趣且很不好笑的问题,我在从医过程也碰过不少这样的事情,让我哭笑不得。下面和大家聊下我记忆很深的二位病人的故事。
1、十二指肠乳头癌十多年都没事,是不是误诊了?第一位病人,是一位十二指肠乳头癌的病人,术前病人已经通过消化内镜取活检,病理确诊了是十二指肠乳头癌。然后由消化内科转到我们普外科做手术治疗,我为病人顺利完成了胰十二指肠根治术治疗,术后病理进一步确诊系十二指肠乳头癌。术后病人病情顺利出院,出院后先后用中药治疗了二年左右,此后,就一直随访。这位病人是位特殊的病人,她年轻漂亮,是我们当地非常大的一家KTV的妈咪,当时手术时才24岁,手术后回老家XX省休息了半年,身体恢复得非常好,自觉身体也没什么异样,就又回到她以前工作的KTV继续工作了,后来在我工作的城市结婚生子了,十多年过去了,一次我科室护士长和她的朋友及她相聚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她举杯感谢以前住院期间的,护士长对她的帮助。她同桌的几位朋友,也想起她以前的事情,都纷纷表示不相信,她作为癌症病人,做了这么大的手术,可以活到现在,在酒桌上议论起来,甚至有不怀好意的人,还叫病人回医院来找医生麻烦,说什么肯定是误诊了。幸亏病人明事理,并且也是先确诊了是癌症才手术,并有术后也得到了证实。才后来没来找我麻烦。
2、很多大医院都说不能保肛的直肠癌,是不是以前他们医院误诊了。第二位病人是发生在2006年10月的事情,他是一位低位溃疡型直肠癌病人,术前距有肛门只有4CM,并且全并有直肠黑斑病,肠管水肿明显。他的女儿是我们当地最大一家酒楼的人事部经理,人脉非常广。来我院之前,病人也和朋友到很多医院看过,都说没办法保肛。到我院后,当时我也是年少无知,俗话说无知者无畏,当时我就对病人打包票说可以保肛治疗,可想而知,病人听到后欣喜若狂,当即要求住院,3天后在我科做了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术中的情况让我今生难忘,在我取出标本,做直肠吻合时,灾难降临了,我用进口的吻合器吻合后的肠管,一边因组织水肿近1/3自行破裂了。当时我就头大了,感觉头皮都炸开了。这是我做第一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前夸下海口,如果不成功,意谓着什么?我都不敢想象!很快我就冷静下来,扩大下腹横切口,一针一线将破裂的吻合口吻全起来,然后放置好引流并用腹膜置吻合口于腹膜外,手术结束前还放置好肛管减压治疗。尽管如此,术后第三天,病人还是肠瘘了,大量的肠内容物从引流管引出,后来经过我精心冲洗引流,病人差不多一个月瘘口愈合,保肛手术终于成功了。出院后,病人先后来医院做规范的术后化疗治疗。到现在病人已经超过13年了。这位病人第11年一次朋友聚会时,还有一位当时和他去其他医院看病的朋友说是不是医院误诊了,如果是癌症,记得其他大医院当时都说不能保肛,如果勉强保肛效果也不好。现在十多年,怎么可能还好好的?幸亏病人癌症是确诊无误,并且当时病理标本检查还发现有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目前医院标本病理切片还保存良好,搞不好碰到不明事理的人,我还真有理说不清了。不过肠瘘发生后的病人,是否会因为吻合口周围的炎症反应,而降低吻合口周围癌复发的机会,我一直有疑问,至今我还在跟踪调查这类病人的肿瘤复发情况。
这二例病人的真实经历,至今让我还是心有余悸,病人朋友或其他医院同行的不当说法,有时让作为主刀医生的我们外科同行,有时真的很烦恼!
为什么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
给大家说过真实个例。
我一朋友,10多年前因癌症住院治疗后回到家中用中药调理。经过几年的坚持,他竟然逐渐的恢复了体能,恢复了健康。虽然当年放化疗的一些无法恢复的后遗症依然还在影响着他,但他已经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有些人看到他现在的状态,还怀疑他是不是被误诊了?但很多人表现出来的还是敬佩,毕竟从癌症圈中挺过来的人少之又少,像他这样能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那就更少的。
他为人耿直,性格开朗,也不讳疾忌医。只要有人提到癌症治疗的问题,他都会毫不隐藏的说出自己的这段让他备受煎熬的往事,以他的亲身经历鼓励着其他病友,也同情着后来的“癌友”们。
在一次闲聊中他告诉我,他很理解有人问他是不是被误诊这个问题。他说在一般眼中,得了癌症就得死,不死的就是被误诊了,这个能理解。他说癌症这两个字,不是人人都承受得起的、都能安然处之的。他说得了癌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癌症吓倒、吓晕、吓的六神无主、吓的失去主见。这是需要极大的理智去面对,需要强大的定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得有坚强的毅力去承受手术及放、化疗对身体催残,并咬紧牙关挺过来的。“活过来真的不易”,这是他的口头禅。
他是自己首先拿到检查结果的,如他不说谁也不会知道他得了癌症。但他在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的妻子、父母。他说他自己的身体已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了,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的,所以得告诉他们,虽然残酷,但是必须的。他说刚开始他自己也不相信会得癌症,从心底拒绝接受。但随着另一家专业医院CT对病灶的定位、活检报告的确诊,他才不得不承认自己病了,且病的不轻,明白自己成了另类。
他当时的反应就是得马上治疗,不能耽误时间,得在最短时间内把病情控制下来,让自己有活下去的机会,而没有丝毫的惊慌。随后他力保身体的营养以应对治疗过程中对体能的消耗及忍受病痛折磨,坚持挺过了医生的“治疗方案”全程。作完整个治疗时他已是虚弱得尤如婴儿般,就是一个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要了他的小命的。回到家在迷茫、痛苦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补气活血,扶正抗癌”的最基本的中医理念,选择中医治疗,并坚持服用了三年的中药后,身体状况已逐渐好转。直到现在他都还注重着食疗保健,过着“另类”的生活习惯。
他说他忍受的这些痛苦,承受的心理压力包括家人都知之甚少,更不说外人了。外人看到你又活崩乱跳的生活着,又能挣钱养家时,就怀疑你之前的病情的真假了,觉得得了癌症都没有死,反而又还健康了,是不是医院给误诊弄错了?他说,说这话的人得出这个结论是从你的现在的表象来判断的,而没有知了你背后曾经的痛苦和过程,这就是别人认为你是被误诊的原因。
10多年就有报道说:一个健康人,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60万元的重大疾病保险金,弄假成了癌症病人。但经过“治疗”后,他就真的成了一名“不可治愈”的病人了。后来东窗事发,不仅退了款,还负了法律责任。
不知大家对这个回答还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为什么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
其实治疗结束,身体恢复,回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是每个癌症患者及家属乃至其主治医生最欣慰的事情。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癌症误诊,我想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多癌症治疗的认识不够充分。
我之前的一个同事牙龈癌,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做的手术,因为分期早,做完手术后没有放化疗直接回来上班,一直到现在都很好。
另外一个朋友,乳腺癌骨转移,先化疗再手术,然后复发,在行靶向治疗……目前已经是抗癌后的第11年,情况很好,也已经回到原工作岗位上。
目前癌症已经被WHO列入慢性病行列,很多患者在接受规律治疗后不仅能生活自理,还可以回到原单位承担之前的工作,这是医疗技术发展的结果!而疾病诊断也不仅仅是依靠医生经验进行主观臆断,往往还需要借助多项实验室检查。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回归到原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想医生背上“误诊”的骂名,也是心甘情愿的。
为什么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
“是癌治不好,治好不是癌”。这种观点曾经影响了不少普通民众对于癌症的认知。诸如此类的误区还包括:“癌症病人一多半都是被吓死的”,“肿瘤病人千万不能化疗,越化死得越快”,“某某病人得了肿瘤一不手术,二不化疗,找了某位高人,瘤子治没了”,“肿瘤病人最后都是人财两空,得了肿瘤就别治了”……等等,不一而足。
根据权威统计数据,我们国家全部恶性肿瘤总体治愈率在30%左右,并且在农村和大城市还存在较大差别和不均衡现象。而发达国家的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60%,显然,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和很长的路要走。
实际上,随着医学的进步,新的疗法、药物的不断涌现和治疗模式的改进,目前很多肿瘤例如一期的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经过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五年无病生存率(接近治愈率)已经超过80%,甚至是90%。即便是晚期肿瘤,大部分病人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举个例子,十年前,国外权威的肿瘤诊疗指南记载,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治疗的自然生存期是六个月,以化疗为主的治疗可以提高2个月的生存,1年生存率25-35%,这个疗效确实不尽如人意。而今天,通过新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的运用,相当一部分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得到成倍甚至几倍的提升,有的生生把晚期肿瘤活成了像高血压、冠心病那样的“慢性病”,与瘤共存。在我们身边,这类“超期服役”的患者也比比皆是。他们甚至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去买菜、上班、旅游…
肿瘤病人治疗的初级目标是控制病情,早期患者争取治愈,进展期患者力争延长生存;终极目标是让患者康复后融入正常的社交和生活。要实现这个目标,唯有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眼中要有光,选择正确的方向;心中要有热,燃起抗争的力量。如此一路走来,我们会发现战胜肿瘤并非遥不可及。
为什么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
确实会有这种情况,癌症病人恢复健康,回到工作和生活中之后,有的人认为,是不是误诊了,癌症病人怎么可能恢复健康,还可以上班?这是真的癌症吗?
我要告诉各位,这是大家的误区,癌症并不是无药可救,癌症也可以治疗好,而且可以活的好好的,与正常人没有两样。如果他自己不说,很多人压根都不知道,他曾经患过癌症。
癌症的诊断非常严肃,出错的概率非常小诊断癌症是需要非常谨慎的,除了需要根据病史,查体和辅助检查,还需要发现癌细胞,也就是医生在显微镜下看见癌细胞了,这样才能100%的诊断癌症。所以,癌症诊断之前,都需要取到病理,只有病理诊断才是金标准。例如,诊断肠癌要做肠镜,胃癌要做胃镜,肺癌要做纤维支气管镜或者穿刺活检,乳腺癌需要穿刺活检或者整个肿物切除活检等等。诊断肿瘤出错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小的,需要层层把关。
早期癌症治愈率高癌症早期癌症的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因为早期癌症没有转移,只需要手术切除就可以了,而且不需要放化疗。早期癌症做完手术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患者就已经完全恢复健康了,可以正常的工作和上班。
如果是癌症的中期,术后需要做放疗或者化疗,做完放化疗,如果身体恢复良好,也是可以上班的。尽早回归工作和学习,可以转移注意力,与人交际和交谈,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还能够促进身体恢复。只要不过度劳累,癌症患者是可以上班的,而且鼓励尽早回归社会。
为什么癌症病人恢复了健康并回到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后,别人会认为是误诊?
要我来看,这是个好事呀,这说明医生的治疗有效,患者的恢复良好。哪怕是误解,医生也更想达到这种“误诊”。题主没有详细描述问题,那么就我经历过的一些小事来跟大家叨咕叨咕。
真实的小故事在刚开始做胃肠镜的时候,老师对我们给患者下的诊断是十分关注的,尤其是一些比较重的诊断,格外严格。
记得一次我给一个中年男性做胃镜,看到他的胃窦部及大弯呈典型的萎缩性胃炎的表现,便在之后写报告的时候写上了相应的诊断。顺路经过的老师看了之后问我,有没有给让患者吹口气(查幽门螺旋杆菌)?有没有取一块病理?在得到我否定的答复后,他建议我把诊断改为:考虑慢性萎缩性胃炎,复查后确诊。
老师事后说道,萎缩性胃炎因为无法恢复,是将伴随患者一辈子的负担,同时还是癌前病变,下诊断前一定要证据充足!
我后来如实地给患者解释了为何要如此诊断,为何要再进行后续的检查,他表示理解,但我还是为我考虑不周跟患者表示了歉意。
关于疾病的诊断关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理论上需要:
1.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2.镜下表现如何
3.病理诊断(这是最重要的,金标准)
那么如果是诊断一个癌症,只能是更加严谨,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才能谨慎的作出诊断,毕竟是关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相信大多数医生在做如此诊断时,一定是有了充分的证据才会下次结论,误诊的概率很小。
可临床治愈的癌症楼上很多的专家老师们都科普了,现在很多的癌症和癌前病变都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比如说胃早癌、早期的甲状腺癌、乳腺癌等),临床治愈了代表跟正常人几乎无异,生活质量高。所以,这一件好事,是医生们都追求达到的效果,只是不要用这样一种阴谋论说出来就更好啦。
欢迎关注五号医生吴昊,
在这里你会得到细致耐心的健康知识科普和专业深入的健康领域分析。
众里寻它千百度,还不如听我来叨咕叨咕~
希望你们岁月静好,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