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期的太平天国,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之间的合作有哪些胜笔和败笔?
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李秀成双剑合璧,一度支撑起了太平天国复兴的希望。
可是,最终,两把宝剑渐行渐远,终究用一波失败,葬送了彼此,和他们的共同事业。
姗姗来迟的合作李秀成、陈玉成,两人出自用一乡同一村,两人自小就交好。(李秀成自己说的,我觉得很诧异,李秀成大了十几岁呀!)
可是,两人在参加太平军后,却很长时间没有并肩作战的机会。
最初的并肩作战,是在太平军东征镇江期间。
不过,当时两人虽已名列丞相,但东征战场有杨秀清、石达开、秦日纲等大佬话事,他们跟着干就是,彼此难以有主动的作战商议。危急时刻,自发合作,扭转战局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渐处下风。
苦守桐城的李秀成想到了自己的老乡,向石达开提出请求:希望陈玉成率军来皖北支援。
石达开也决心集中力量在皖北战场打开局面,便答应了李秀成的请求,派陈玉成入皖北。
1857年1月,陈玉成率军抵达枞阳。李秀成喜出望外,冒险赶赴陈玉成营中。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位老乡对形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扭转战局的合作思路:
1、李秀成率军坚守桐城,吸引清军主力;
2、陈玉成率军在外线作战,先打通天京粮道;
3、陈玉成回师东进,截断桐城清军粮道后,再与李秀成里外合应,解桐城之围。
会罢,二人各自依约行事,先是打下巢湖,让天京的洪天王吃上饭,又里外合应,解桐城之围,一举扭转皖北战局!推广经验,号令三军石达开出走后,太平军在各处都实力不足,全面被动。
更要命的是:李秀成迟迟解不开天京之围,陈玉成在安徽也苦战无果,而湘军即将大举入皖,太平天国几乎没有翻身之机了。
坐镇天京的李秀成知道这样不行,跑到安徽,又来找老乡了。这一次,只靠两位老乡是不行了,要扭转局面,一定要集中众人之力!
1857年11月,还是枞阳。在李秀成、陈玉成的倡议下,韦俊、吴如孝、黄文金等各处将领纷纷云集,一起商讨联合作战方案。
这次会议达成一致:所有军队,分为东西两路,统一行动!先一起在皖北稳定局势,再回头解天京之围!
这次会议方案上报天京后,洪秀全就此重建了全军指挥系统,天京事变后太平军缺乏统一指挥,各自为战的局面暂时得以改观!珠联璧合,短暂复兴此后,在陈玉成、李秀成的统一指挥下,太平军连续取胜,开启了一段复兴之路。
皖北,各军一路横扫,攻克庐州。在湘军进犯前,获取了宝贵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随后,大家一路回天京,二破江北大营!
接着,回师安徽,三河镇,陈玉成与敌大战,李秀成闻炮主动加入,歼湘军悍将李续宾部!再次转身,大军回师天京,二破江南大营,天京之围得解!
接着,太平军横扫苏南,破苏州,开疆拓土!
太平军声势复震,曾国藩哀叹:此贼竟无能平之理!
双剑的裂痕,二郎河之败三河镇大捷后,裂痕开始出现。
陈玉成想乘胜追击,找到李秀成。李秀成当即表示反对:部队连续作战,需要休整!
陈玉成懒得争论,单独追击,结果,在二郎河被鲍超击败。三河镇大捷后的胜势大打折扣。“要乘胜追击,还是稍作休整”,只是纯粹的技术问题,不算什么大问题。二人在过往的会议中,想来遇到过不少次。
可是,为何这次,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呢?
看来,两人都清楚:他们的分歧,绝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
此时,随着两人实力的增强,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重点方向。陈玉成,长期经营安徽,自然希望大军在安徽乘胜追击!李秀成,在天京战场活动较多,此时,自然倾向集中力量,破江南大营,进去富庶的苏南!
技术问题,好办。利益问题,就说难办了!裂痕,开始了。
苏南:辉煌背后的裂痕二郎河之战后,二人的合作越来越差!
二破江南大营后,大家开会,达成一致:先下苏南,以一个月为期,一个月后,回师安徽,解安庆之围!
会罢,大家各自行动。
一个月后,陈玉成收拾军队,准备按约回安庆时,发现:没人搭理他,所有人都红了眼,去抢富庶的苏南!事实上,当时,李秀成已经攻克苏州,取苏南的战事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依约解了安庆之围再回来,苏南依然好打!
可是,肥肉就在前面,大伙都饿急了,大家都顾不得那么多,继续向东,一路猛攻!
等到大家回过神来,已经过了5个月了。清军已经重重围困安庆,反客为主,解安庆之围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
表面辉煌的战果背后,是愈发明显的裂痕!诡异的行军:彻底决裂错过了最佳时机,但安庆之围还是要解的。
大家再次达成一致:陈玉成在北,李秀成在南,大家分进合击,约定1861年3月会攻武昌,围魏救赵!
放鸽子,是习惯!
陈玉成如期到了武昌。李秀成呢?6月才来!
其实:李秀成2月就已经在江西晃荡了,他完全赶得急!可是,老李却在江西晃荡了4个月!
陈玉成走了呀?回吧!回去的路上,李秀成又在江西待了3个月!得知安庆失守后,带着新招大军回攻浙江。
李秀成的这段诡异行军,连曾国藩们都摸不清头脑。李秀成被俘后,赵烈文还特意跑来问李秀成:你咋不救安庆呀!李秀成在支支吾吾半天后,回答:那时我得了苏州,还没得杭州,好像鸟没有翅膀!
信任的破灭,宁死不相往来安庆失守后,陈玉成退守庐州,岌岌可危。扛不住了,到处找人帮忙!
他一口一口地叫陈坤书叔叔,简直要跪舔了。
没奈何,明知危险,还去找苗沛霖!
可是,就是没找过李秀成!
值得注意的是:陈玉成“跪舔”的陈坤书,虽是李秀成大将,但此时已经和李秀成闹翻了!
看来,陈玉成,死,也不想再去找李秀成了!李秀成、陈玉成,他们在危急之中,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可是,当他们在胜利中逐渐做大后,却因为各自的利益,渐行渐远,各怀鬼胎,用一连串失败的合作,送太平天国,也送他们自己,走上了失败的道路!
在后期的太平天国,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之间的合作有哪些胜笔和败笔?
谢谢邀请!
点评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四次合作:三次大胜,一次大败而国运颓丧
在太平天国后期,成为太平天国双臂的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有不少合作,但是他们的合作从大胜到大败,大胜主要是由于同心同德,大败主要是由于洪秀全的权术制衡和两人的各自私心。这里永宣讲说他们之间影响最大的四次合作,三胜一败。
其一、枞阳会议,共破清军江北大营
1858年夏,陈玉成初掌太平军帅印,和李秀成一起主导太平天国的全盘军事行动。他们在安徽枞阳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陈玉成军队从潜山经舒城攻庐州,李秀成军队从全椒进兵滁州,两路会师合击盘踞在浦口的清朝江北大营,打通天京与江北的交通。进军计划很精简,这些青年将领们的执行力也是杠杠的。戮力同心效率高,攻下浦口后,陈玉成率主力直奔江北大营正面猛攻,李秀成绕到江北大营的背后踹营,前后夹击,清军大乱,江北大营就这般被陈玉成和李秀成端掉了。
其二、三河镇大捷
1858年九月,陈玉成和李秀成刚端了江北大营不久,李续宾带着万余湘军直扑安徽三河镇,进攻太平军。陈玉成和李秀成两人继续密切合作,一起应战李续宾,果然,此战大胜,湘军近6000人经三河镇血战,全军覆灭,主将李续宾自杀,随军的曾国华(曾国藩之弟)也战死。
其三,两人封王,携手破清军江南大营
1859年夏秋时期,为了表彰陈玉成和李秀成这一年多力挽危局,连战连捷的功劳,洪秀全分别封他们而英王和忠王。但是洪秀全又担心再出现杨秀清这样的威胁,于是同时有意开始分化他们,让他们相互牵制。陈玉成和李秀成各自也有了私心,开始心照不宣地扩张和经营各自的封地。其中,英王陈玉成逐渐占据安徽之地,以安庆为大本营,但是面对着湘军日益锋利的攻势。李秀成率领部下主力攻占了浙江杭州,开始计划争夺苏浙为自己的根据地。此时,天京被清军江南大营围死,洪秀全急得向热锅上的蚂蚁,接二连三诏令李秀成和陈玉成救援。陈玉成不得不放弃安徽的一些重要城池,抽调走精锐回天京施救,李秀成就只好从杭州出发,两军会合后收复了天京的重要城隘浦口,然后乘势进攻清军江南大营,到1860年春,终于踏平了江南大营。
其四,安庆之战,失败的合作,导致陈玉成败死
陈玉成和李秀成在携手破清军江南大营时,其合作开始出现吃力。因为缺乏整体战略布局,各自都有各自区域的攻防布置,洪秀全一道金牌令箭,他们就得打乱或者放弃各自的计划,这样就导致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所以两人对洪秀全也是有意见但是毫无办法。同时彼此也有了怨言,如攻破江南大营后,陈玉成部将黄文金抢占了苏州常熟,李秀成非常恼火,因为那是他的地盘,为这事情两王差点火拼了。这也使两人接下来更加注重自己的地盘,扩充实力,各占一方,好不相干。
果然,1860年夏,等陈玉成收拾完清军江南大营,再回到自己的地盘安徽时,发现安徽战局恶化,湘军趁带他主力救天京去了后,疯狂反攻,关隘城池尽丢,自己的大本营安庆被曾国荃死死地围住了。于是没办法只好通过干王洪仁玕主持,让李秀成和陈玉成再来一次合作,救援安庆。
三人制定了一个围魏救赵的军事计划,李秀成和陈玉成去奔袭湘军的后方武昌,迫使曾国荃的湘军回去救援,这样安庆之围就解了。
但是计划失败了,陈玉成认真按照计划沿长江北岸攻到了武昌城附近,但是李秀成沿长江南岸并没有全力将军,而是趁机招兵买马,搜集粮饷。后面陈玉成因为外国人干涉无法攻打武昌,只好回军安庆,和湘军打阵地战、攻坚战。而李秀成也不管他,只顾自己满载而归,经营苏浙地盘。就这样,最终陈玉成丢了安庆,随后败死。这次合作是非常失败的,也导致太平天国的双臂折断其一。
最后综合来看,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两人的合作看似不差,还有三胜一败,但是那一次失败是致命的,对于陈玉成而言更不用说,对于太平天国也是后果极其严重,安庆一丢,陈玉成一死,太平天国败迹已露。当然,对于李秀成,虽然让自己成了最大的实力派,再无人可以匹敌他,但是他也将是独木难支,在一个创业团队,私心太重者最后会是害人害己,一起玩完。
欢迎关注永宣论史!
在后期的太平天国,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之间的合作有哪些胜笔和败笔?
一场震惊世人的“天京事变”,几乎让太平天国分崩离析,虽最终稳定了朝中的局势,但此后也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这时,有两个燃起的新星,逐渐升起,才让濒临崩溃的太平天国得以转危为安。这二人不是别人,正是李秀成和陈玉成二人。
李秀成和陈玉成都是广西藤县人,而且私底下也是私交甚好,后来又一起参军入伍,从小兵做起,更是相辅相成,一路披肩斩棘,所以才赢得了一次次的作战胜利,从而最终得以崭露头角。
但随着二者地位不断地攀升,彼此之间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如李昭寿和伟俊二人的事情,就是很好的牵动引子。毕竟官场如战场,彼此之间的利益纠纷,也很容易出现矛盾,从而逐渐地产生了巨大的隔阂,正因如此,彼此的关系才会渐行渐远。
随着二人的矛盾加深,彼此之间也不再如过往一样的默契合作,而是各留心思,明争暗斗,让本以稍微缓和的局势,再次陷入到了被动当中。从而在湘军的强势攻击下,最终全面失守,成为了阶下囚。
在后期的太平天国,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之间的合作有哪些胜笔和败笔?
由于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烈,太平天国在天京城内发生内讧,洪秀清、韦昌辉、泰曰纲等一批名将被杀,石达开率数万大軍離京东出走,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軍事形势不断恶化,湖北拫据地全部䘮失,在江西所控制的地区也大部份丢失。洪秀全起用的年轻将领陈玉成、李秀成英勇善战,才使恶化的军事形势没有发展到崩溃的地步,但已从战略进攻被迫𨍭入战略防御。1858年初,清軍复建江比大营和江南大营,天京再度被囲,陈玉成首先攻占了庐州,率队南下与李秀成协同作战,取得二破江北大营的胜利,并一度占领杨卅等地。1860年初,太平军陈玉成、李秀成发起总攻,解救京囲,清军溃败,太平军二度攻占江南大营。但形势急轉直下,曽国潘集中水师四千余人進攻安庆,三度打败陈、李的反攻,于1861年5月占领了安庆。陈玉成在安庆失守后退守卢卅,陈玉成在一次军事行动中被清军计擒,解送清营后遇害。安庆的失守,太平军西部防线随之瓦解?清军又在东线开辟新战场,使东京处于清军东、西两线的夾击之中。1964年的7月清军曽国潘调兵遗将,调动湘軍7万余人,分兵多路,准备对天京进行包囲,李鸿章也从上海出发,率领淮軍四万,一路攻克苏州、无锡,左宗棠自江西出发攻入浙江,几路大軍的目标都向天京进发,而李秀成的太平軍(此時洪秀全已病逝)兵源已愈来愈少,诸多因素,大势已去……,1964年的7月,天京城终被淸軍击破,也标志太平天国已彻底失败灭亡。历時14年。(谢邀)
在后期的太平天国,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个人之间的合作有哪些胜笔和败笔?
李秀成自幼家境贫苦,幼年时经常食不果腹坚苦度日,李秀成有个舅舅是私塾先生,因此在舅舅帮忙下李秀成有了进入私塾接收教育的机会。正是在私塾的这段经历对李秀成的性格影响很大!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起义,李秀成加入了太平军由于他作战坚强果断,机智敏锐!很快从一名士兵升级为年轻将领,天京变乱时李秀成、陈玉成浴苦撑危局攻陷江南、江北大营取得了三河大捷。随后建立苏福省、天浙省,公元1854年陈玉成率领西征军进攻武昌,遭遇清军顽强抵抗久未攻下,陈玉成苦战数日最终城破!次年太平军在九江、湖口,完败湘军水师。陈玉成奉命率部挺进湖北攻取武汉!之后陈玉成与李秀成会和救瓜洲克扬州攻取江南大营,因陈玉成、李秀成战功卓越被封为英王,李秀成封为忠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