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杨秀清攻打南昌,九十五天打不下,城墙都炸塌了为何就是打不进去?
南昌攻防战,是太平军西征时期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此战中,太平军选帅失误,打法老套,而清军江忠源临危而出,力挽狂澜。
回顾此战,让我们感受江忠源那勇挑重担的豪情和料敌于先的谋略。
南昌危在旦夕,江忠源挺身而出1853年5月,太平军开始西征。
清军防御薄弱,太平军迅速扫荡各处。安庆等地闻风而下,西征军兵锋直逼南昌!此时,南昌乱成一团。早先,南昌城内还有3000清军和2000团练。按理说,5000人守城,和7、8000太平军还是有一打的。
可是,团练头目听说太平军到来,吓得跑了,2000团练一哄而散!
南昌城内,清朝官员紧急开会。看来看去,大家都不是太平军的对手,省城又不能丢,大家决议邀请名将江忠源前来主持大局!此时,江忠源的职位是湖北按察使,他正在准备去支援江南大营。此时,他接到了支援南昌的指令后,率1300人进入南昌支援!
江西巡抚张芾职位远高于江忠源,但深感自己兵略不济,一切事务全部委托江忠源!
防御布局江忠源主事后,进行了紧急动员,南昌城内的兵力增加到了5000多人。
随后,江忠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名将光环”,频繁各处求援!张亮基、骆秉章,甚至江南大营,都纷纷调拨援军前来支援。
到8月底时,城内外援军达到了18000多人!表面上,外围有一大堆援军,但从广西一路和太平军干过来的江忠源非常清楚:那1万多人都靠不住,得靠自己!
江忠源积极进行了防务准备:
1、拆除城外建筑。
在守早期的长沙之战中,由于清军没有及时拆除城外建筑,城外建筑一度成为了攻城太平军的掩蔽。
江忠源毫不手软,积极拆除城外建筑,其中,除了民房外,也有一些名胜古迹被拆除。
2、加修城防。
除了对破败的城墙进行修补外,江忠源还在城内加修了一些土墙,甚至在重点地区加修了月城。这样,即便太平军通过穴地爆破能炸塌城墙,清军依然可以依托土墙、月城进行防御!
3、控制江面。
太平军此时拥有水师之利,他们往往能利用江河之便往来运兵,集中对情军各据点各个击破!因此,江忠源在江边修筑营垒、炮台,并在可能的登陆口埋伏了数百精锐,以防止太平军攻城部队与水师配合攻击。
可以说,江忠源与太平军作战的丰富经验,使他早早就算好了太平军的进攻套路,提前做好了工作,就等着太平军来了!
壮烈的先锋战!太平军抵达南昌,士气正锐,准备直接进攻!
此时的南昌城内,大部分人都未经战阵,难免恐慌!
没有信心的部队靠不住!江忠源决心依靠那精锐楚勇,提振士气!
因此,他挑选了400名精锐,主动出城作战!太平军中,曾天养,人称“飞将军”,也是一位黄忠式的勇将!他率领2000精锐奋勇杀出!
王牌对王牌!楚勇以一打五,好不畏惧,双方往来厮杀,难解难分!
太平军渐渐抵抗不住,但毕竟是精锐作战,一旦认怂,后面的仗不好打!于是,赖汉英伏兵800,令曾天养退军。楚勇以为取胜,趁势追击,不料陷入埋伏,全军覆没!
尽管这宝贵的400楚勇全军覆没,但此战杀伤太平军千余人,气贯长虹!自此,清军守城部队坚定了信心;太平军也意识到楚勇的骁勇,也放弃了直接进攻的计划,改为土攻!
土攻:赖汉英不是江忠源的对手!前面说过,江忠源早料到太平军会土攻,早早做好了准备!
此时,江忠源采取了4道保障,坚决抵抗太平军:
1、听瓮法。这是当初守长沙时学会的,拿着水翁来听,发现太平军地道动静后,马上派人提前破坏!
2、棉花法。如果第一招有漏洞,一旦太平军炸开了口子,该快速堵上口子呢?
城上储存棉花被和水缸。一旦城墙被炸开,清军就把打湿的棉花仍然下去!这样,轻轻松松,棉花就能起到沙包的效果,重新阻塞城墙!
3、巡逻法。
楚勇四处巡逻,发现警情,立刻围上去补救!4、月城法。在太平军可能猛攻的德胜门,令人修筑月城。
而对面的赖汉英,却不是一个将才。
他完全按照江忠源所期待的,猛攻德胜门!
一根筋的赖汉英先后三次炸开城墙,但都被楚勇赶走!赖汉英打仗不行就算了,这个阶段,还和石祥祯发生了矛盾,双方彼此不配合,官司一直打到了杨秀清那里!
退兵太平军攻城攻不下,不过,运气还不错,当时外围的清军援军,要么习惯了出工不出力,要么还未成熟。
当时,罗泽南带来的湘军,与太平军打粮部队遭遇,被击败!罗泽南的这支湘军,后来冒出了湘军半数以上的将才,是主要精锐之一,此时,却连太平军打粮的部队都打不过,湘军的崛起,还需时日!9月下旬,南昌进入多雨季节,太平军挖掘的地道都被淹没,难以作业。无奈之下,太平军撤离南昌!
此战,太平军未攻下南昌,主要还在于指挥官选择失误:赖汉英,洪秀全的小舅子,确实非将帅之才!他只能按照杨秀清过去整理的一些作战原则中规中矩作战,所有一切部署,均被江忠源早早猜中!而他又无协调之才,与将领关系紧张,反不能同心协力!
杨秀清实在受不了赖汉英,果断换帅,以石达开前来主持工作。老赖,被调去删书局,帮洪天王一起删改书籍去了。如果不是南昌之败,西征军可能不会这么早换帅,今后损失可能更大,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对清军来说,江忠源无疑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杰出。他既能死打硬拼,又能料敌于先,这样的人才,实在太难得了!
就顶层设计来说,此战,也体现了双方在战略探索期的迷茫。此时,清军集中精锐于江南、江北答应,继续围困天京,上游防务十分空虚,显然,他们依然紧紧只是把太平军当成占据一两个据点的流寇,依然对于太平天国以“开疆拓土”的方式进行战争缺乏准备;而且,南昌城外,齐集的万余大军居然在南昌之战期间依然坐观,这可都还是当时素质较高的部队呀!看来,大清军队,此时依然处于极端混乱、低效的阶段!这不是一个江忠源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太平军,既要北伐,又要西征,却都不敢投入充分力量,所占据地区也及得及弃,没有根据地建设,依然是一副流动习气。显然,此时的杨秀清,对于北伐和西征,除了调动清军、获取粮草供给之外,其战略意图还在摸索阶段!尽管如此,此战中,江忠源勇挑重担的勇气和料敌于先的将略,依然足以令人铭记!
太平军杨秀清攻打南昌,九十五天打不下,城墙都炸塌了为何就是打不进去?
太平军没那么强悍
早期取胜的原因:
1、清廷不信任汉人,只任用八旗,绿营兵都很少用
2、长毛的军力之所以强盛,更多是因为裹挟着老百姓
3、长毛闹事的区域,没有重兵布防,尤其一鸦以后,重点布防沿海
太平军杨秀清攻打南昌,九十五天打不下,城墙都炸塌了为何就是打不进去?
在太平天国处于早期阶段的时候,曾经有过很多比较失败的战役,比如说杨秀清叫洪秀全的小舅子赖汉英率领七八千太平军去攻打南昌一战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当时太平军最开始阶段在兵力上明显占据优势,但是却始终无法攻入南昌城。
这场战争持续了95天,南昌城的城墙都被炸塌了,为何太平军始终还是无法攻入南昌呢?实际上这背后的原因说复杂也算挺复杂的,下边我就详细来和大家讲一讲吧。
太平军将领赖汉英能力太差这场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洪秀全的小舅子赖汉英能力不足绝对是首当其冲的,他本身就没有多少作战经验,上了战场之后更是一脸懵,要战术没有战术,要谋略没有什么谋略,随机应变更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赖汉英因为没有什么军事才能,所以在战场上只能生搬硬套一些平时杨秀清总结的战争经验,这些战争经验在实战当中,总是需要随机应变的,奈何赖汉英全然不知,生搬硬套之后就直接使用,以至于所有战略都被清军首领江忠源识破。
赖汉英想要采用太平军最擅长的土攻,结果江忠源对太平军的作战套路了如指掌,赖汉英没有丝毫改变,完全按照江忠源所期待那样一步步走下去,因此就算大炮炸塌了城墙,一样于事无补,江忠源早有准备,迅速就采用棉花加水的方式将其填充起来,赖汉英想要攻入南昌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不仅军事能力不足,赖汉英还有些自大,一开始阶段,赖汉英还有一个搭档石祥祯,石祥祯也算有点军事才能,至少可以保证太平军和清军的战争中不会损失太惨,可是赖汉英十分自负,丝毫不愿意听取石祥祯的建议,两人不断发生争执,最终不欢而散,各自为营,各打各的,谁也不愿意听取对方建议。
两人不断争执,还直接闹到了杨秀清那里,可想而知这场战争还怎么打下去呢,清军虽然内部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至少清军在江忠源的带领下也算是一致对外,而太平军不仅需要面对清军的军事力量,还要抽时间处理内部将领之间的矛盾,处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就算是太平军始终保持兵力优势,想要取胜也很难,更可况太平军这次面对的对手还不简单。
也就是因为赖汉英的能力严重存在问题,在这次战争失败之后,就被杨秀清换了,让石达开代替赖汉英,因此后来的很多战役,才开始取得胜利,不过这当然也并不代表石达开的军事能力很强,因为石达开在那些胜利战役中,大多都是按照杨秀清的布局去实施的,他也就算得上是一个将才而非帅才。
清军首领江忠源经验丰富且随机应变江忠源这个人,在清军中算是一个和太平军作战经验比较丰富的将领了,在曾国藩的湘军还没有彻底强大起来的时候,江忠源就是和太平军对战的老将了,因此他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对太平军一贯的打法也是比较了解熟悉的。
杨秀清的战略布局,江忠源也多有领会,在这场战争中这一点是取胜的关键,再加上江忠源还能够做到随机应变,那就更加厉害了,所以太平军想要攻入南昌,还是颇有难度的,下边我就对江忠源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详细分析一下。
说江忠源经验丰富,是因为在面对赖汉英的各种进攻时,江忠源早已经有所准备,比如江忠源提前就安排清军建筑了月城或者加固了城墙,还把城门外的那些建筑拆掉,让太平军没有藏身之处,这样清军就更容易收拾太平军了。
这些都是江忠源经验丰富的最佳体现,也就是靠着丰富的经验,江忠源才能够有这样的未雨绸缪之举,要不然太平军一旦轰炸起来,城墙被炸塌了,自然就很难抵御太平军了,好在早有准备,才能做到遇事不慌。
也是因为江忠源的经验丰富,他更加明白一场战争中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以往清军在和太平军的战争中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清军士气低落,这一点是当时清军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包括这次太平军攻打南昌,清军一样有这样的行为,在太平军才刚刚抵达南昌之际,清军听闻太平军人多势众,就被吓跑了很多,要是现在江忠源不把士气提升的话,估计清军很难取得战争胜利。
为了鼓舞士气,江忠源安排了一个先锋队去和太平军作战,先锋队的首领就是楚勇,其勇猛无畏,就算是面对太平军中的飞将军曾天养,楚勇也还是视死如归,他带着400精锐,出城和曾天养的2000士兵作战,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了,但是却打出了清军的气势,鼓舞了清军,让接下来的战争进行得更加顺利。
要说江忠源随机应变,则是对清军的战略部署以及请求支援方面了,清军最开始拥有5000左右士兵,可是一听到太平军来临,就有2000左右逃跑了,这个时候江忠源没有因此乱了阵脚,而是迅速进行紧急动员,将兵力补充到了5000人左右,勉强可以和太平军一决高下。
此后,江忠源继续向周围的将领寻求支援,比如骆秉章等人的支援,就是在江忠源的求助下前来的,有了各方将领的支援,江忠源的清军从原本的5000人增加到18000余人,这个时候清军在人数上,已经明显占据优势地位了。
正是有了江忠源这些随机应变的操作和战略布局,最终清军才能够在抵御95天之后,勉强战胜了太平军,虽然这次南昌之战,清军以胜利结束,可是清军的战斗中存在的各种缺陷,其实也一览无余,为后来节节败退埋下伏笔,也为曾国藩湘军的崛起奠定基础。
结语整体来说,太平军攻打南昌的这场战争,打得并不算多么精彩,清军的胜利虽然有着江忠源军事才能的加持原因,但是主要原因不是清军战斗力有多强,而是太平军这次的将领没有选对,赖汉英不是一个将帅之才,同时还心胸狭隘,因此太平军才会溃败!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太平军杨秀清攻打南昌,九十五天打不下,城墙都炸塌了为何就是打不进去?
此理在于,一个民族,在危难的时候,有那么一两个人那么一两群人那么百分之二十的人,为国为民而战,则国之幸民之幸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