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不全怪杨秀清大意,“诛杨”事件的策划、实施,堪称“超级阴谋家”的神奇之作。而这个超级阴谋策划大师,却很少被人提及。

今天我们不谈事件复杂的前因后果,只一起回顾一下“诛杨”过程,从中,也许我们能得到一些启示。

诸王外出后,杨秀清掌握天京,获得“虚假的安全感”

“天京事变”前,杨秀清调石达开到湖北救援武昌,调韦昌辉到江西主持局面,秦日纲驻扎丹阳,此时,整个天京,基本都是杨秀清的部队。

太平天国初期法令严明,外地各军不得调令,不得擅自变更驻防地,更不能无故入天京。

天京尽是自己人,杨秀清当然有安全感。

可以说,即使杨秀清感到他与洪秀全关系日益紧张,也有理由认为是此时自己是非常安全的。

被杨秀清漏算的“超级阴谋大师”

可是,此时,在他的东王府中,一个三十多岁倍受东王信任的“超级阴谋家”,正在筹划着对东王的致命一击!

这个阴谋大师,正是此时被洋人称为太平天国“第八号人物”的陈承瑢。

陈承瑢,广西藤县人,陈玉成的叔叔,身材短小精悍,虽读书不多,但谋略过人。

由于“砸孔庙”,太平军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支持,因此,太平军长期“武强文弱”——能打的人很多,有谋略的人很稀缺。因此,谋略过人的陈承瑢很快脱颖而出。

陈承瑢先是担任天王洪秀全的侍卫官,后被东王调去东王府协助办理出谋划策。陈承瑢谋略过人,深得杨秀清信任。到此时,已经是佐天侯,是“朝内百官之首”。

陈承瑢,是极少的一个,同时被天王和东王信任的人物。士可杀,不可辱。怀恨在心的陈承瑢。

尽管被东王引为心腹,可是,陈承瑢却对东王极为愤恨,处心积虑想除掉东王。

这要从名字酷炫无比的“牧马人事件”说起。

当时,杨秀清的哥哥路过秦日纲的府邸时,秦日纲的马夫可能在开小差,没有依太平天国的礼仪致敬。结果,杨秀清的哥哥当场鞭打“牧马人”,并移交给当时负责处理相关事件的黄玉琨(石达开的岳父)处理。

黄玉琨认为所犯过错已经被鞭打过了,没有再追加处罚。

结果,杨秀清的哥哥不满意,闹到东王那里。东王为哥哥出气,判处“牧马人”五马分尸。

秦日纲和陈承瑢(二人私交非常好,因此陈帮秦出头说话)出面为“牧马人”求情,遭到了杨秀清的斥责。二人索性“辞职”抗议。

辞职?造反事业还有什么辞职的?杨秀清火大了。不但继续五马分尸“牧马人”,还分别给秦日纲、陈承瑢、黄玉琨处以杖责!

在这个事件中,秦日纲和陈承瑢“死党”的关系已经展现得非常充分。而杨秀清此后依然以陈承瑢为心腹,可见,杨秀清并没有对韦昌辉(秦日纲与韦昌辉私交也甚好)、秦日纲有足够的戒备之心。

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三人的小团体,没有引起杨秀清的警觉。“阴谋大师”的杰作

“诛杨行动”,堪称古今阴谋的典范。

第一步:“告密”,获取天王“诛杨”授权

陈承瑢“告密”,密报洪秀全:杨秀清正准备除掉天王!

此时,洪秀全虽然对杨秀清权势过重忧虑不已,但并没有下定决心立即“诛杨”。此前,韦昌辉等人就曾建议过“诛杨”,都被洪拒绝。可见,洪秀全对于“诛杨”尚未下定决心。

可以说,正因为陈承瑢的“告密”,使洪秀全下定了决心。他立刻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等人入天京“保驾”。

第二步:盗用东王名义,放韦昌辉入天京

由于天王长期不过问政事,此时天京完全被杨秀清掌握。如果没有适当的策划,“诛杨”行动可能跟当年汉献帝的“衣带诏”事件一样败露。

此时,天京内外都到处是布防(部队中都有东王心腹)。韦昌辉、秦日纲不得批准,连天京城门都摸不着。

陈承瑢利用自己在东王府“传宣上达”的职务之便,巧妙安排,使得韦昌辉、秦日纲3000人马一路进入天京,整个过程中,不但没有遭到驻防部队的为难,也没有引起东王心腹怀疑!

第三步:诈开府门,血洗东王府。

进了天京,就算到了东王府门口,想杀进去也不简单!

在“天京事变”后期,韦昌辉曾经攻打天王府,结果打不下来。当时东王府据说比天王府不遑多让,附近全部是东王人马。靠硬攻,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陈承瑢亲自出面,诈称天王急事与东王相商,守门人见是陈承瑢也不多怀疑,打开东王府门。韦昌辉等人迅速一拥而入,“血洗东王府”,连婴儿也不放过,全部屠杀殆尽!

杨秀清被诛杀后,太平天国再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在中央从容调度,支撑局面了。

第四步:以天王名义欺骗东王党羽,斩草除根。

除掉杨秀清后,本来应该停止杀戮,安抚人心了。可是,韦昌辉等人又担心遭到报复,急欲斩草除根。

可是,东王党羽2万多人,可不是那么好杀的!

“阴谋家”陈承瑢又开始了大师级表演。他以天王名义对东王余党的精锐下达旨意:韦昌辉、秦日纲滥杀无辜,现在天王要对他们处分,希望你们一起来天王府附近的礼堂“观刑”。

东王余党见是天王要对仇人用刑,自然都来“观刑”。由于在天王府附近的礼堂,因此,依制度,都不许携带武器。

“观刑”中,确实杖责了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可是,因为刑法过轻,众人不服。

陈承瑢表示,还有刑罚。要求这些人先进各个房间休息。(这个部分是小编自己脑补,不然小编无法理解这些人在“观刑”完毕后会去各个房间休息)

突然,各种炸药被扔入房间,炸死无数。炸完后,韦昌辉部队冲入房间,屠杀幸存者。

这些人,本来都是一直追随太平军的老兵,他们中的许多人,此时承担着训练新兵的职责(西征许多新兵就由他们操练,因此当时新兵到老兵的转化速度非常快),可谓太平天国至关重要的战略力量。可惜,就这样死于阴谋家的屠杀!杨秀清被杀的两点启示:

1、不要轻易觉得自己“不可替代”而有虚假的安全感。

杨秀清,有理由认为自己不可替代。事实上,在他死后,不管石达开、李秀成如何才智卓绝,都替代不了杨秀清的作用。

或许,正因为这种虚假的安全感,让杨秀清认为洪秀全不至于不顾大局,对他除之后快吧!否则,怎么会把与天王、北王、燕王关系密切的陈承瑢引为心腹呢?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如此,当自己取得成绩后,总觉得自己不可替代。

可是,即使是王石这样一手带起公司的人,都曾差点被资本“除掉”;即使是创立苹果的乔布斯,也会“被自己创立的公司解雇”。人性的贪婪常常蛮横无理,觉得你碍事了,就会对你下手。即使你真的不可替代,他们也总自认为可以找到替代方案。

2、不要侮辱、恐吓别人。

也许,杨秀清认为,在杖责陈承瑢以后,又多加信任,可能会让对方感恩戴德吧!

可是,我们翻开历史书,受到杖责、恐吓的下属背叛、反水的事情是在不觉于史!

皇亲国戚的糜芳,被关羽杖责后献城投敌。

跟着岳飞的老兄弟王贵被杖责后,陷害岳飞!

如果这个人做得不好,你可以给予适当的出发,扣钱、降职,甚至结束合作关系都可以。但是,不要侮辱、恐吓别人。

士可杀不可辱,屈辱感、恐惧感都是一种难以忘却的情感。

你侮辱、恐吓过他以后,也许你觉得没事了,也许人家会记得一辈子!

但是,即使做好了一切,阴谋,依然让人防不胜防。幸亏今天,我们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工作和伙伴!远离价值观扭曲的工作和合作伙伴,扎扎实实地做事,才是最靠谱的选择。

祝各位都能在团结的氛围中生活、奋斗!

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杨秀清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却不是手段高明的阴谋家。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占领南京,建立小天堂,东王杨秀清可谓居功至伟。早在金田起义前,野心勃勃的杨秀清就通过假扮神灵附体,取得“代天父传言”的特权,自此凌驾于洪秀全之上,成为太平天国的实际控制人。杨秀清治军严谨,军法森严,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极强的军队。他指挥太平军冲出广西,进兵湖南,攻陷武昌,直下金陵,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但杨秀清的性格弱点也很明显,文化水平低,骄傲自满,目空一切。这些弱点导致他最终在洪秀全发动的“诛杨行动”中被杀身亡。

骄傲自满 不可一世

杨秀清是最早加入拜上帝教的信徒,是冯云山在紫荆山发展的普通教众之一,以种山烧炭为业,出身贫寒,颇具韬略,且野心勃勃。1847年底,冯云山被石人村团练头目王作新以毁坏寺庙,宣传妖书为名抓捕入狱,洪秀全避祸逃往广东,拜上帝教群龙元首,人心惶惶。

杨秀清趁机以广西一带流行的“降僮术”,假扮神灵附体,称自己是天父,传谕教众要万众一心,面对考验。此举稳定了人心,也使杨秀清在教中树立了威信。事后洪秀全、冯云山见杨秀清将教众治理妥帖,“天父传言”也处处维护洪秀全在教中的地位,便默认了这个“爹”。

杨秀清自此跻身领导层,他以卓越的军事才干召集教众,编入行伍,日夜操演,秘密筹划起义活动。金田起义后,杨秀清被任命为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东王九千岁等头衔,执掌军政大权,地位仅次于洪秀全之下。但实际上,就连洪秀全也不得不听命于杨秀清,因为杨还有一个“代天父传言”的特权足以压制他。长期处于一言九鼎之下的杨秀清逐渐自负起来,他不仅在其它天国领导面前肆无忌惮,随意责罚,甚至洪秀全犯下过错,他也借“天父”之口予以痛责。太平天国这种特有的“一国二主”格局,必然会导致内讧发生。

骄横跋扈 四面树敌

杨秀清不仅在军事上颇具才干,在识人用人方面也堪称目光如炬。太平天国最早的叛徒军帅周锡能就是杨秀清发现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应对,避免了太平天国的重大损失。

定都天京后,独揽军政大权的杨秀清,在众人的唯唯诺诺中逐渐丧失了应有的警惕性。动不动就搬出“天父”这个法宝来威慑朝臣,洪秀全等人对此是感怒而不敢言。女状元傅善祥被任命为东殿女薄书后,曾多次劝谏杨秀清收敛锋芒,韬光养晦,但杨秀清不听劝告,一意孤行,自以为是的认为没有人胆敢挑战他的权力和地位。杨秀清因为韦昌辉的父亲冲撞圣驾而仗责过北王,又因为燕王秦日纲的马夫没有对路过的叔父杨茂林下跪行礼,仗责过秦日纲、黄玉昆、陈承瑢等人。黄玉昆是翼王石达开的岳父,而韦、秦、陈三人正是日后“诛杨行动”的执行者。

麻痹大意 疏于防范

看到天国上下对自己完全服从,挨过打的韦昌辉事后处处讨好杨秀清,经常说“非四兄教导,小弟肚肠嫩,几不知此。”陈承瑢在被打过屁股之后也转变态度,刻意奉承,杨秀清一时高兴赏了个佐天侯的爵位给他,并收其为心腹,时常出入东王府中。

但韦昌辉内心深处对杨秀清的愤怒从未平息,他时常想起与杨秀清的大舅哥争夺房产而被自己五马分尸处死的哥哥,也想起代父受刑,仗责50军棍以至身不能起的耻辱,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让杨秀清加倍奉还。陈承瑢也一样,日思夜想的都是如何报仇。江南大营被攻破,形势一片大好的杨秀清恨不得杀掉那个整日呆在天王府内舞文弄墨,做打油诗的天王洪秀全,但也有顾虑,毕竟洪秀全是拜上帝教的精神领袖,一旦被除掉的话,拜上帝教的理论基础将不复存在,那套天父天兄天王的谎言将被揭穿,对大局来说极为不利。

因此,他退而求其次,以天父的名义逼洪秀全封自已为万岁,与天王平起平坐。洪秀全被迫答应,表示等到9月23日东王生日那天举行加封庆典。杨秀清虽然大意,但并糊涂,逼封万岁前已将石达开、韦昌辉、秦日纲派到各地督师,以免坏其好事。经常出入于东王府的陈承瑢向天王告密,说东王欲杀其夺位。惊恐不已的洪秀全至此下定决心,派人送密诏给石、韦、秦三人,令他们速带亲兵回京诛杨。早就等着这一刻报仇雪恨的韦、秦二人率领三千精锐连夜赶回天京,却因没有东王令牌,无法入城。

关键时刻,陈承瑢拿着天王令牌赶到,韦、秦二人这才进入城内,包围了东王府。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杨秀清及府内三千余人全部被杀。不得不说,洪秀全等人的保密工作确实很出色,里应外合的“诛杨行动”配合的天衣无缝,没出半点纰漏。毕竟这是场困兽犹斗之举,性命攸关,谁也不敢麻痹大意,假如这场行动中不是杨秀清被杀的话,那么洪秀全必将在不久之后人头落地。杨秀清至死都没有明白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的真正含义。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杨秀清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已经成功地架空了洪秀全,掌控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他也很聪明,政治敏锐性非常强(从杨秀清在洪秀全前往营救冯云山的权力真空期,突然自称自己是天父下凡来看,其政治嗅觉多么灵敏)。但是,这么敏锐的一个人,为什么竟然没有发现洪秀全已经给他布下了天罗地网,而且最后让韦昌辉对他、他的东王府,以及他的族人残杀两个月,竟然毫无还手之力呢?

(杨秀清剧照)

我觉得,杨秀清虽然政治嗅觉很灵敏,但是,还是因为他是从一个烧炭工干起来的,没有什么政治经验,政治手段不够老道的缘故。那么,他在哪些地方没有做到位呢?

第一,没有掌控卫戍部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卫戍部队是由韦昌辉掌控的。

京城的卫戍部队、皇宫的警卫部队和皇帝的贴身侍卫,这是三个层次安保系统。这三个安保系统,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来负责。如果不是皇帝掌权,是其他人掌权,他们也会非常重视这些部队。

吕后当年在去世前,就特备给诸吕交代,无论如何要掌控卫戍部队。她说,你们要是没把卫戍部队的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你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但是,当齐王刘襄举兵攻打长安的时候,诸吕却轻易就把卫戍部队交给了灌婴,这也直接导致最后诸吕的失败被杀。

但是杨秀清在夺权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这一点,没有把卫戍部队掌控在自己手中。同时,他又经常凌辱掌控卫戍部队的韦昌辉,让韦昌辉心生不满。这不是在自己的身边放定时炸弹吗?

(韦昌辉剧照)

第二,没有培植自己势力。

太平天国的的政治体制很怪,实行的是层次领导。文武大臣向北王韦昌辉汇报工作,北王韦昌辉向东王杨秀清汇报工作,东王杨秀清向天王洪秀全汇报工作。

杨秀清想要做大,他因此打断了这个链条,不向洪秀全汇报工作。凡事都是自己做主,自己发号施令。但是,他却并没有打破下面一个链条,把韦昌辉撇开。所谓“县官不如现管”,这样一来,文武百官都只知道韦昌辉,不知道杨秀清了。

杨秀清不但没有撇开韦昌辉,还没有培植起自己的势力。我们看看太平天国那些将领们,石达开、秦日纲、李秀成、陈玉成等等,有几个是杨秀清的人呢?似乎一个都没有。

杨秀清这个人,虽然能力不错,实际上比较薄情寡恩,不知道拉拢部下。以为就凭他是东王,就凭他是“天父”,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在秦日纲(他是燕王、天官正丞相,相当于文官之首)攻下江北大营,想回天京休整的时候,杨秀清却命令他立刻远赴驰援进攻江南大营。当时陈玉成、李秀成都站在秦日纲这边,但杨秀清坚决不同意。

诚然,杨秀清的主张是对的。但是,他却也得罪了秦日纲。最后,在天京事变中,秦日纲坚决地站在韦昌辉一边,和韦昌辉一起诛杀杨秀清。

(洪秀全剧照)

第三,过早暴露篡位野心。

杨秀清想要篡夺洪秀全的皇位,这也无可厚非。毕竟杨秀清能力很大,功劳很大。太平天国的江山,有一大半是他指挥打下来的。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必须韬光养晦,等待时机。时机成熟了,水到渠成了,才能实现篡位啊。

看看曹操。曹操想要夺取汉献帝的皇位,但是,他从始至终没有直接表露过。汉献帝几次想要刺杀曹操,曹操不但既往不咎,还高明地把自己女儿嫁给汉献帝。曹操这样做,让他赢得了一大帮世家大族及知识分子的支持。最后到他儿子的手上,汉献帝几乎是主动皇位让给他儿子,没有再做过任何过激的事情。

杨秀清的手段就太不高明了。他过早就暴露了要做大的野心,而且采用“天父”下凡的方式,让洪秀全跪倒在他面前。这样做,不仅洪秀全心生怨气,而且文武百官都看在眼里,对杨秀清不服。

可以说,杨秀清这种“打草惊蛇”的方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参考资料:《太平天国史》)

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太平天国的失败,很大原因离不开“天京事变”——内讧的发生。

洪秀全密旨杀杨秀青,酿成天京惨剧的发生。那么,杨秀清究竟是咎由自取、还是欺君罔上抑或祸乱朝纲呢?果真是如有人所说,他孤家寡人一个,众叛亲离,没有掌控天京城里的卫戍部队吗?又或者说是他没有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呢?

过去一直认为,杨秀清过于飞扬跋扈,逼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暴露了野心,以下犯上,犯了死罪,是自己找死,怨不得别人。但随着近年来国外历史的新证据不断被发现,杨秀清之死,又有了新版本,他其实完全是被洪秀全“冤”杀。

天国二号人物,需要掌控卫戍部队吗?

有人说,杨秀清之死,在于忽略了“一个培养,一手掌控”。即杨秀清既没有掌控卫戍部队,也没有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自然只有等死的结局。

这种观点其实非常牵强,大概率是想当然的结果。

要知道,杨秀清的部众在事变中被屠杀了两万多人,这可不是“族人”,而是从广西起事后,一路从金田打到天京城来的骨干力量,他们能征惯战,是有口皆碑的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被称为“老兄弟”的一支“广西狼兵”,他们的战力不用我说,谁都清楚,广西的桂军、川军和湘军都是能打硬仗的百战之兵。

所以,狼兵的战力是毋庸置疑的,而杨秀清作为地位仅次于洪秀全的三军“总司令”——东王,大权在握,已经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显赫的地位,在英国人著述的《天京游记》中有详细记载,出行的排场和规模已经可以和洪秀全比肩——仪仗太大了,这也是他后世被人广为诟病、被指责腐化堕落的一个重要证据。

此时的杨秀清若要和任何人一战,那都是分分钟的事——那都不是事哇!所以,杨秀清手里掌握着两万多“死士”,和掌握没掌握卫戍部队没有关系!

还有人说,他亏在没有自己的亲信,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秦日纲等都不是他的亲信,关键时候没人跟随他,以至于和洪秀全比,处于不对等的劣势地位。

这可能吗?想多了!杨秀清作为统帅,哪个敢公开不执行他的命令?就连秦日纲也是在打破江南大营后,准备执行杨秀清攻击江北大营命令的途中,被韦昌辉“截获”回京城执行洪秀全密令的!

我们在中学历史教科书学到的是,他是要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才被杀的,果真如此吗?

事实真相被揭开:杨秀清是被人“算计”了,死的冤枉。

过去,我也无数次质疑过,杨秀清作为教内一号人物,天国二号人物,在拜上帝教教派内,他是高于洪秀全的,他之下是天兄,萧朝贵,但已经战死。萧朝贵之下,然后才是天王。所以,太平天国全称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杨秀清可以借天父之名教训洪秀全,而洪秀全还只能“敢怒不敢言”,被揶揄一番肯定是有的,但上下级关系,洪秀全、杨秀清都是“门清”的!几次三番,三番几次,一次可以,经常这样洪秀全整个人撒也要逼疯了。所以,这种今天看似不可理喻、滑稽且以下犯上的做法,在当时环境下是正常的,但确确实实造成、加深了“洪杨”二人彼此的矛盾,这是毋庸置疑的。

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万岁的事,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但却让人存疑。杨秀清有必要作出这么幼稚的举动吗?!这可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普通人都能看清楚、想明白的问题,他真会不明白吗?

这一连串的疑问一直困扰我们,很久很久。

直到一个亲历天京事变的外国人,把自己所见以及过程讲述出来后,真相终于大白,我们也从此不再困惑——东王其实没那么幼稚。他是被人出卖了——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这个外国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可信度这么高?他究竟看到了什么?

“震惊!东王之死,竟然死于告密、挑唆之陷害设局中。”

作为太平天国的二号人物,杨秀清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人竟然设局陷害他,至死都不知道陷害他者何人,若知道了真相,或许要死不瞑目了!

而这个设局陷害他的不是普通人,而曾经是他的亲信人物。那就奇怪了,既然是亲信,会加害于他?

这个真相最后被一个爱尔兰人以口述历史的形式揭露出来。

1857年,《华北先驱周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披露了一件离奇事件,称天京事变为告密者所为。消息一出,如同一石瞬间激起千层浪!文章的作者并非知情人本人,而是根据知情人口述而披露出真相的!这个口述历史的人物不是别人,就是爱尔兰人,一个在太平天国效力的“洋兄弟”,伽能(也有翻译做,肯能的)。

据伽能讲述,他时为燕王秦日纲的部属,自己是天京事变的亲历者。经过他的讲述,我们还原了事件经过如下:东王手下亲信陈承镕,因为一件小事被东王杖责,怀恨在心。他在负责东王与天王之间的政务联络,以告密者的身份,向洪秀全捏造了杨秀清欲图谋逆篡位的诬陷事件,这让本就相互猜忌的洪杨二人之间,无疑是雪上加霜。本身洪杨矛盾就颇多,经过陈某人的煽风点火、添油加醋,让洪秀全立马动了杀心。他密令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和燕王秦日纲回京除叛逆。这才有了后来韦昌辉的大开杀戒,杀死杨秀清部属两万多人,可谓震惊天下!

这样看来,这个陈承镕就是个搬弄是非的小人呐!但天京事变后,作为告密者,陈承镕也没有逃脱被诛杀的命运,真是损人不利己,搬起石头最终砸了自己的脚!白白丢了自己性命!至此,整个事件的真相完全浮出水面。

所以,杨秀清被杀的真正原因,竟然就是一个叫陈承镕的小人,利用了洪杨之间的矛盾,为了个人的恩怨,公报私仇,设局陷害了杨秀清!这着实令人震惊!

由此,杨秀清被冤杀,不免让人倍生怜悯同情之心,令人惋惜之余,痛感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个能安邦定国之人才,实在得不偿失,代价巨大。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了警示,尤其是那些职业经理人们,给企业打工,老板器重你,你不能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啊,绝不能凌驾于老板之上,尤其是不要不切实际地拍胸脯,打包票,什么一年让公司上市呀,这些不切实际的牛皮少吹,还是务实地干!干出成绩来,老板还会亏待你?!不然,牛皮吹破了,就得卷起铺盖卷走人了。你说呢?

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洪秀全和杨秀清,一个是太平天国的一号人物,一个是二号人物。

这两个人的出身都不高,洪秀全是个教书匠,因为科举考试不能金榜题名,所以,对大清不满,开始砸了自己的饭碗,把有万民之师称号的孔子的像给捣毁了。

就这样洪秀全,开始走上了发展拜上帝教,反对清政府统治的道路。

杨秀清对比洪秀全就更差的多了,洪秀全至少还是一个读书人,虽然书读的不怎么样。但是,杨秀清是个烧炭工,他们家世代以烧炭为业。

不过,杨秀清有一项本领,洪秀全是比不了的。就是杨秀清的军事才能极其的高。从金田起义,到太平军顺利占领南京,可以说杨秀清的功劳,绝对是可排第一的。

当然了因为杨秀清的能征善战,让他迅速的成了军中,最有威望的人。

甚至在军队中 ,太平军只知道杨秀清这个人,不知道洪秀全的存在。

这也是杨秀清可以公然叫板洪秀全的主要原因。

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洪秀全自称万岁,杨秀清自称九千岁,他们两个的地位仅仅差一点而已。

而且在太平军占领南京之后,他们就一直是处于清军的包围之中,战火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期间所有的军政大权,都是抓在了杨秀清的手里。

作为太平军名义的老大洪秀全,他以为现在是自己的天下了,所以,就开始享受生活了。他给自己在南京化了一块十公里的土地,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宫殿。

宫殿建立好之后,他就开始享受自己的生活了。

皇帝一般在宫里都是有太监直接服侍的。但是,洪秀全不一样,他觉得皇帝太low了,所以,伺候他的能进入他的宫殿里的人,必须是女的。

洪秀全总共选了三千多个女人,日夜不断的在宫殿里伺候着他。

从农民起家的他,到现在的如此奢华,洪秀全真的是越来越飘了,吃的东西,用的东西那都是皇帝都比不上的。

皇帝的夜壶,肯定不能是黄金打造的吧,人家洪秀全的是。

夜壶尚且斗如此尊贵,就不要说其他的了。

这样的洪秀全,在军政大权一把抓的杨秀清看来,简直就是弱爆了,自此杨秀清也得出一个结论,洪秀全根本没有什么大志向。

所以,他压根就没有把洪秀全给放在眼里。

他看到洪秀全只要荣华富贵,只要金银财宝,只要美女美色......。这些东西对于杨秀清来说,根本威胁不到他的地位。

在杨秀清看来,只要洪秀全不给他争夺权力就行,就是在这种长期被洪秀全迷惑的情况下。

杨秀清放松了对洪秀全的警惕。

事实上洪秀全早就对杨秀清不满了,所以,他秘密的观察着杨秀清的一举一动。他还发现北王韦昌辉和杨秀清的矛盾很深。

虽然表面上韦昌辉对杨秀清言听计从,但是,事实上他早就恨死杨秀清的独裁统治了。这一点洪秀全也是感同身受。

所以,就在杨秀清放松警惕的时候,洪秀全让韦昌辉带领自己的人马,从淮北向南京杀来。

他们连夜赶到了东王杨秀清的宫殿,把杨秀清的宫殿给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杨秀清以及他的家人,再加上听从他调遣的两万人,全部都被韦昌辉给杀掉了。

所以杨秀清的死,是他自己放松警惕造成的。

还有一个就是,杨秀清太自大了,因为他是太平军里很重要的一个人。他以为太平军里不能没有他。

所以,是没有人敢对他这么重要的领导人下黑手的。平日里虽然他也和洪秀全有小摩擦,但是,大体上还说得过去。

所以,最终导致了危险向他靠近的时候,他竟然是浑然不知,最终,杨秀清只能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

杨秀清足智多谋,却为何对洪秀全的“诛杨行动”毫无察觉?

论才能,太平天国里杨秀清是数一数二的,洪秀全是天王,称万岁,杨秀清是正军师,封东王,称九千岁,实际上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革命政权基本掌握在杨秀清手中,类似于总理,洪秀全成了精神领袖,当然要下命令了,形式上还是要去洪秀全那里去“请旨”,洪秀全同意就好,如果不同意,杨秀清立马上演“天父下凡”来训斥洪秀全。

图为杨秀清塑像。

何为“天父下凡”?就是民间流传已久的“过阴”,也叫下阴,有地方称为摸瞎,道士、巫婆、术士等做法事时,用自己身体说些胡话,让外人看来是在沟通阴间鬼魂,得到一些答案,太平天国拜的是上帝教,称上帝为天父,而杨秀清会使用“过阴”来沟通天父,代为传话,其实这就是封建迷信,杨秀清借“天父下凡”来命令洪秀全,让其屈服,在天京事变之前,杨秀清巩固自己权力同时也确实达到了中央集权,太平天国一路斩杀,达到了顶峰。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1853年11月5日刊,南京的太平军首领和士兵们。

但杨秀清终究是贫农出生,策略非所长,性格又狂妄自大,农民骨子里的狭隘、自私在他身上显得淋漓尽致,杨秀清控制朝政后,他家的几兄弟杨元清、杨润清、杨转清都在朝廷为官,都是专横霸道的主,杨秀清觉得控制了洪秀全,扫清了障碍,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杨秀清的手段其实就是恐吓、辱骂,让对方害怕,对付洪秀全就是这样的,屡试不爽,他开始打压对他有威胁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用天父下凡辱骂恐吓韦昌辉,借牧马人事件让石达开、秦日纲屈服。

图为洪秀全亲拟诏书。

于是洪秀全非常听话,用“天父下凡”裹挟了洪秀全,承认功劳是杨秀清,承认杨秀清也能当万岁,杨秀清的子孙们也能当万岁,并宣布东王称万岁,定在8月17杨秀清生日那天举行万岁典礼,同时把韦昌辉调往江西,秦日纲调往丹阳,石达开正在南昌和曾国藩恶战,朝中无政敌,军队在自己手上,一切都在杨秀清的掌握之中,看似胜券在握的东王府,出了位叛贼。

图为杨秀清故乡,广西桂平市紫荆镇,此地故居仅存遗址。

这人是佐天侯陈承瑢,太平天国排名第九,此人曾是牧马人事件的受害者,为了保全自己而倒向杨秀清,成为内官首长,他觉得再不对杨秀清下手,等他当上万岁就来不及了,暗中密告洪秀全,于是洪秀全召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回京诛杨秀清。太平天国在外的军队没有诏令是不能随便回京的,杨秀清觉得无任何危险,而收到密令的三人,韦昌辉最果断,连夜带军队回京,陈承瑢大开城门,部队直捣东王府,直接屠杀干净,杨秀清在睡梦中身首异处,天亮后洪秀全下诏,杨秀清为东孽,窃国大盗,妄称万岁,已遭天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