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窃以为在三国中,此二人智略能挂一档,可惜跟错人了。

我有不同看法,田丰和沮授,都是杰出的谋士,可是,他们即使不跟从袁绍,也恐怕难以立得大业。而他们在袁绍手下,一味以为主公是“好谋无断”,却看不透袁绍到底在担心什么?自己应该如何让主公安心!

他们的老同事,在评价袁绍手下谋士时,曾提到“田丰刚而犯上”,虽然没有提到沮授,但我们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沮授他老人家也差不多是这种性格。而这种性格,后人多会投以爱怜之心,但实际上,在现实中,注定是会限制自己能力发挥的。

尤其是在袁绍手下,这种性格决定了他们的意见会大打折扣!

因为,田丰、沮授,忠则忠矣,却从来看不透袁绍最担心什么!

我们看看当时袁绍手下团体的派系。

袁绍手下的谋士团,主要分为两个大派系,颍川派和河北本地派。

田丰、沮授、审配、辛评、张合、高览都是属于河北本地派;而郭图、逢记、审配、淳于琼,加上原先在袁绍手下后来离开的郭嘉、荀彧,都是颍川派。

谋士、武将,都分派别,袁绍却以平时“圆滑”手段处理,倒置拉帮结派,分崩离析

袁绍出身汝南袁家,董卓之乱时被任命为渤海太守,这才和河北之地扯上关系。因此,对于河北之地来说,袁绍是一个外来者。这就注定了袁绍对河北派的态度是:不得罪,有戒心。这样的态度,决定了河北本地派,如果好言相悦,或许彼此合作愉快,如果“刚而犯上”,那么,就十分危险!

大约是袁家世代做官,事情越做越圆。因此,很多事情在两派之间游移不定。而正是这个游移不定,导致了袁绍的败亡。

1、迎立天子。

总体来说,河北本地派是希望迎立天子的。天子到河北,本地世族地位将大范围提高。而对于在本地根基不深的颍川派来说,则地位会相对下降。因此,在迎天子的事情上,双方争论不休。

袁绍曾经想立刘虞,难道他比汉献帝容易控制吗?

对于袁绍来说,他当然也不希望本地派系的实力大幅度提升了,因此,自然就不采纳河北派的主意了。

在汉献帝被西迁时,袁绍曾经想另立天子,难道他会因为“天子不好挟持,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这样的顾虑而放弃迎立天子吗?

当然不是!他是害怕本地势力做大,自己这个主公的地位相对下降!

兵是河北的,将是河北的,皇帝也是河北的。他这个外来“主公”····想一想这些河北谋士当初是怎么出卖韩馥的吧!不寒而栗!

2、对曹战争策略。

在对曹战争策略中,田丰、沮授,建议用“疲敌之计”,缓图之。郭图、逢记,主张主力决战,速战速决。

官渡平原之地,不便“出奇”,利于优势方压制对手,战场选择不算大错

从对外战争的角度看,各有道理,我等既非袁绍,就不替他操这个心了。

但是从对内的角度看,河北派希望拖垮对手,这样不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颍川派则不希望如此,快速决战,扩大地盘,自己在其他区域发展势力,制衡河北派。

袁绍呢?选择了决战,恐怕并非单单只是战略上不认同河北派的意见。

实际上,袁绍的惨败,并非是单纯的战略选择错误,毕竟,官渡之地开战,平原少河流丛林的区域,兵法“用奇”的空间很小,对优势方有利,战场选择不可谓大错。

都说曹公官渡出奇,如果没有袁家自己的内斗,如何出奇?

最后,还是败在在内部派系争斗上!颍川派的郭图让淳于琼掌管粮草,在粮草受袭后又建议河北派的张合高览攻打曹营,结果逼反二将,导致局势不可收拾!

3、立嗣之争。

立嗣,历来都是主公和臣子关系的一颗雷。即使到了曹操那里,也是如此。当曹操咨询

贾诩的时候。聪明的贾诩,也只能讳莫如深地拐弯抹角地发表意见。

到了袁绍这里呢?沮授直接、干脆地反对废长立幼!

要知道,当时,虽然沮授似乎没有像其他人深度选择自己的派别。但是,当时河北派是和长子袁谭一派的。这种情况下,你的直言不讳,只会让君主不相信你而已。

坦白来说,田丰、沮授,是袁绍相对信任的谋士,他们并没有立场鲜明地参与立嗣之争,也没有立场鲜明的拉帮结派。他们若有荀彧、贾诩的情商,好好引导主公,未必不能成事!可是,他们选择了“刚而犯上”!可惜!可惜!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谢谢邀请!..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人,东汉末年袁绍手下谋士。用计帮袁绍打败公孙瓒,平定了河北,被授予冀州别驾。曹操手下荀彧曾评价田丰为人刚直不阿。田丰曾多次给袁绍进谏,却不被采纳。官渡之战前,力劝阻袁绍不要攻打曹操,不要与曹操开战。袁绍不听,将他打入监狱。后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懊悔没有听田丰的话,这时逢纪却在袁绍面前朔田丰的不是,袁绍两田丰给杀了!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手下谋士。曾为韩馥手下。后来袁绍占领冀州,沮授再袁绍手下当谋士。给袁绍进言打击黑山军。并且让袁绍迎接在流亡中的汉献帝,袁绍犹豫没有听。结果被荀彧给曹操进言,曹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是,劝袁绍分兵攻打曹操,并要久战,拖垮曹操!袁绍不听。官渡之战袁绍兵败。沮授北曹操捕获。坚决不投降,后被曹操杀害! 田丰是刚而犯上,沮授有才,却不能被人所用。田丰与沮授的结果,只能说明袁绍刚愎自用,心胸狭窄,终不能与曹操相比,成为一方霸主。袁绍如果能够礼贤下士,认真听取沮授,田丰,包括许攸,他们中间任何一人的谋略,不至于官渡之战大败了!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沮授和田丰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谋士和内政型人才。但是以史为鉴认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三国顶级的谋士。评价理由也就是二人的悲哀之处在于下面三点:

一、没有识人之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前准备。比如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钟繇等人纷纷投奔曹操。

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人纷纷投靠袁绍。

除了陈宫投靠吕布,贾诩投靠张绣。三国前期的人才基本上都被曹操和袁绍瓜分了。

在这么多人才之中,以田丰、沮授为代表的袁绍谋士却缺少知人之明。

以郭嘉的故事举例,郭嘉在天下大乱之前,就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四处寻找明主。

郭嘉通过颍川派系的关系一度找到袁绍门下,但是通过郭嘉的近距离观察,袁绍并不是所谓的明主,于是郭嘉做出这样的决断后,迅速退出袁绍团队,去寻找其他人。

直到郭嘉遇到了曹操,才觉得曹操才算是当世英雄,为这样的人服务才不算埋没自己的才华。

所以说田丰和沮授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像郭嘉一样看出袁绍的本质,这就说明,田丰和沮授缺少识人之明。

二、不能让袁绍听从正确意见

袁家因为其四世三公的声望,袁绍袁术兄弟在当时是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麾下堪称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等都可以说是当世人杰,但是这几人之间勾心斗角极为激烈,袁绍也乐见部下分出派系有利于自己掌控。

这种人为的分裂不但不能让袁绍势力拧成一股绳,反而让谋士因为自己派系利益不能做出正确的谋划。

三、不能明哲保身

田丰和沮授作为顶级的谋士,不能改变袁绍麾下派系众多这一状况,屡次三番谏言都不能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甚至不能做到明哲保身。

田丰只能通过强谏、死谏这样的形式触怒袁绍被关起来。

沮授在官渡之战前后五次提出正确的意见但是袁绍死活不采纳。结果导致沮授被俘。沮授被俘后曹操也非常欣赏,想让他投降,但是沮授一心想回去接着帮助袁绍,曹操只能杀了他,成全沮授的忠义之名。

所以说,从《三国志》传记之中可以看出田丰、沮授的确是当时一流的谋士和人才;但是由于上面三点的原因,加上袁绍“外宽而内忌、多谋而少断”的性格,导致这二人不得重用,白瞎了二人的才华。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沮授与田丰二人是《三国演义》中的谋士。他们二人命运中有无数个相交点:同为袁绍帐下高参、同样所出计谋都没有被袁绍所采纳,结局都以悲剧结尾。

沮授、田丰跟随袁绍的时间并不算太短,也可以以”元老“自居。这二人的才智使得他们成为袁绍的重要智嚢。但是他们二人并不能算是三国中的顶级谋士。恒实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几条:

一、沮授、田丰无识人之明。时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英纷争。各位豪杰智者都在为以后的路寻找着方向。

沮授和田丰似乎是袁绍帐下少数有着战略眼光的谋士,只可惜他们二人是冀州的本土势力代表。故此为了维护自己身后集团的势力,而经常表现出偏执的性格,为此也一直受到袁绍的猜忌。

而沮授、田丰与袁绍,对袁绍的诸多领导能力的缺陷,不能通过自己的智谋云改变,只能通过激怒袁绍、一心赴死来正自己的名声。这一点来说,沮授与田丰就不算是顶级谋士。

二、袁绍兄弟家族号称四世三公,有很强的家世背景。 帐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就在这样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下,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之流为了集团、自己间的私利,而相互勾心斗角,内斗不休。这种人为的分裂不但不能让袁绍自己的势力拧成一股绳,反而更加分散无力了!

田丰,沮授参与内斗,能说是一个顶级谋士吗?

三、他们二人不知明哲保身的道理。想那田丰只能通过强谏、死谏这样的形式去触怒袁绍被关起来。以至于最后身死。

沮授更是在官渡之战中,前后五次提出建议给袁绍,无奈袁绍却死活不接纳。最终导致兵败,沮授被俘。可被俘后的沮授却一心想回去继续辅佐袁绍,而做为曹操而言,只能忍痛杀了沮授,成全沮授的忠义之名。

虽说他们二人有着”为人谋而不忠乎“汉末文人雅士的风骨。但是通过这两人的遭遇,也能看出这二人虽有一身的计谋与智才,但是摊上了主子袁绍“外宽而内忌、多谋而少断”的性格,这二人不得重用的遭遇也是必然的下场!

只能说沮授、田丰能列入高级谋士的队列中,但是离郭嘉、诸葛孔明等顶级谋士还差着一段距离。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两个家伙都有治国安邦之才,又有妒人拍人之好!虽有向主之心❤!却被庸才所用!导致一枉死,一变节!也令本初惨败!!也令孟德扬名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沮授是忠臣,如同汉初的田横,能够给主人带来敬贤的广告效应,田丰才是战略家,才学不亚于诸葛亮,可惜跟了袁绍,耽误了前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