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那么强大,为什么十五年就灭亡了?
强大的大秦帝国,为何短短十五年就灭亡了?分析三点原因如下:
- 对权力毫无节制的皇帝
- 不成熟的官僚制度体系
- 没有建立社会的精神统治秩序
一个人如果太顺了,难免会刚愎自用。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秦始皇过于自信,结果步子就迈大了。
秦始皇北伐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将大量的囚徒和百姓迁到帝国边境。另外,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还开凿运河和修路,每一项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图|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秦始皇每攻下一国就在咸阳仿造该国宫殿。秦始皇的宫殿,不仅在质量上空前绝后,在数量上,后世帝王也难以望其项背。
据统计,仅仅咸阳附近,秦始皇就修了二百七十座宫殿。这还不能令秦始皇满意,他又倾全国之力修了规模和奢华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阿房宫和秦始皇陵,作为他身前和身后的栖息之所。
(图 | 阿房宫的规模空前绝后)
秦始皇还修建驰道,也就是质量非常高的马路,有五十米宽,用层层的夯土垫实,简直就是古代的高速公路。这样的驰道修了五条,最长的一条是从咸阳到包头,长度约1500公里。
(图| 高速公路一样的秦驰道,又名秦直道)
为了寻得长生不死的仙药,秦始皇重金组织方士,出海寻仙。自己又先后五次全国巡游,所到之处都要修马路,建行宫。
在古代,这些事儿耗费的民力可不是一星半点儿。嬴政在位时期,每年服劳役的人都在二百万人以上,有数年征发的劳役超过三百万。
根据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估算统计,秦国统一后全国人口有2000万,去除一半儿的女性,在去除老幼病残和士兵,基本上全国所有的壮年男子都被秦始皇拉去当苦力了。
老幼病残也未必能够幸免,这么多工程,负责监督工程的官僚们也要吃喝拉撒,所以,养活他们的重任都落在了剩下的老幼病残身上。
因此,秦朝的人头税、田赋约是战国时期六国的二十倍,可以说,“天下富户尽亡”。
经过秦始皇这么折腾,秦国可以说几乎耗尽了国力。
不成熟的官僚制度体系在古代,有个爱折腾的皇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能够制约他的权力。
我们读历史都知道,中国大部分的朝代,皇帝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掌握在官僚系统中。之所以这么分配权力,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
皇帝是人,有可能是个贤君,也有可能是笨蛋。而官僚系统是由多人组成的,按照法律和制度的惯性运转,相对更加稳定。用官僚系统制衡皇权,能够保证国家不会出现大乱子。
明朝万历皇帝多年不上朝,国家也能正常运转,就是得益于这套官僚系统。这都是史学家在历史中,不断总结前朝得失,反复尝试来的。
(图| 秦始皇被后世树立为“暴政”的典范)
但是,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没有前车之鉴可供参考,他的官僚系统也是刚刚建立,还远不成熟。秦国能够统一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后在秦国不断完善的郡县制度。郡县制度把分封制下贵族的权力集中到了官僚体系中,秦国有了比六国强大的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力。(图|分封制和郡县制权力架构)
秦国统一六国后,对于自己先进的制度十分自信,也不再搞试点了,马上就推广到全国。我们知道,制度改革从来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步子迈大了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秦国就像一个崛起的企业,短时间内先后并购了六家大企业。秦国在并购完成后,肯定要将自己的制度和管理人员推广到六国。
这时候,有管理经验的人一定知道,之前六国的CEO和高层领导虽然都被秦国给干掉了,但是很多维持公司运转的中层、底层的干部,你秦国不可能一下子将这些人都开了,还得继续用他们。
因为,只有他们真正了解基层情况。但别忘了,他们都是之前各国老领导提拔的,对老领导还念一份旧情。短时间内,你无法消除他们对前任领导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对于空降到六国的领导(郡县的官员)来说,一上来就嘁哩喀嚓地一顿改革。将秦国的那套“轻罪重罚”、“连坐法”、全民劳役的制度搬来,谁不服就严刑峻法伺候。
秦国能够一时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够震慑住六国的人。但时间一长,一旦皇权的实力操不了整个国家这个大盘时,六国的旧情怀的力量就会涌现出来。
可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反秦大旗刚一树起,六国各地就马上掀起了燎原之火,各国的王室又都被拥立起来。
(图| 大泽乡起义)
当然,像项羽拥立的楚怀王熊心一样,各国的王,都是各路豪强用来招揽人马的工具。但,王室能够唤起各国人们的旧情怀,更是说明大秦在六国的制度改革不得人心。
秦始皇并不明白,在秦帝国缔造的这个刚性集权链条中,以利益为衔接的节点间,关系并不稳固。一旦权力的源头断裂,帝国的大厦也就随之崩塌了。
建立符合道德的精神秩序才是社会稳定的关键一个国家保持长期稳定,应该具备两个重要因素:
- 稳定的政治秩序
- 符合道德的精神秩序
稳定的政治秩序,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国家行政系统获得组织能力和组织效率的前提;而建立符合道德的精神秩序,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有效手段。
大秦以法家治国,那时法家的“法”,可不是我们现代社会的“法治”。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和术,都是为君主进行集权而服务的。(图| 法家的代表-秦相李斯)
简单的说,就是替君王一边用权谋之术逐利,一边用刑罚来巩固自己权力的边界。
秦国的这种“法”治,是依靠强大的武力才得以实现的。所以,“法”治的边际成本是巨大的。
被管理的是人,不是动物。人表面上可以服从你,内心却时刻保持抗拒,总有一天,在你暴露弱点的时候,给你致命一击。
因此,法家的法,解决政治秩序的问题还行,但解决不了人的精神秩序。
秦朝的失败证明,单独用法家治国是行不通的。以后的封建统治者,不得不寻找一种折中的方案:既要形成严格的封建集权,又要实现皇权对天下人的道德统治。
儒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登上历史舞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