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不能说其他人就与单雄信关系不好,只能说在正史里徐茂公是与单情谊最深的一个兄弟,而其他人则对单的情谊没有徐茂公那么深。

单雄信与徐茂公是同郡同乡人,是单雄信第一个兄弟,两人很早就相约同生共死,他们二人才是结拜的过命兄弟。

之后两人又一起参加了瓦岗军,没过多久李密也来了,使得瓦岗军越来越壮大,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但所谓的瓦岗一柱香结义,正史里好像并没有记载,他们其实只是单纯的起义军而已,除了单雄信与徐茂公,其他人还真不是所谓的以兄弟相称。

后来李密杀了翟让,让瓦岗军实力大减,又在与王世充作战时由于指挥失误,被杀的大败,单雄信投降王世充,王世充早就听闻单雄信勇猛,有飞将之名,于是拜其为大将军。

而由于李密败后降唐,徐谋公也就跟着投奔李唐了,两兄弟从此分事二主。

徐茂公与单雄信感情可谓相当深,在李世民打洛阳王世充时,单雄信曾单枪匹马直取李世民,差点杀了李世民,徐世勣出现制止,单雄信于是放过了李世民。虽说单雄信这次不一定能杀了李世民,但这绝对是一个绝佳机会,单雄信为了徐茂公放弃杀李世民的机会,这可以说把他与徐的兄弟情义,已放在了建功立业之上了。

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被抓,李世民将王世充手下被俘将领列出了一个名单,要将名单上面的人处死,单雄信就在列。也不知道单雄信为何这么招李世民讨厌,要知道单可以说是员猛将,但李世民甚至是没有给他投降的机会。

徐茂公也是哭着为单雄信求情,可是被李世民给坚决拒绝了。看到伤心欲绝的徐茂公,单雄信反而安慰起了他,与徐茂公说:“没关系,知道自己会死!”

此时的徐茂公知道单雄信的死已不可挽回,割下自己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表明没有忘记誓言,单雄信吃下后慷慨赴死。徐茂公则在单雄信死后,收留了他的家人,算帮兄弟最后一把。

徐茂公之所以会求情是因为两人的关系太好了,即使知道求了没有希望,也还是会去试试。

其他人虽然有的也是瓦岗军旧将比如秦琼、程咬金等人,但实在是不如徐茂公对单雄信那般情深。秦琼在正史上是张须陀旧将,后被李密打败后,投降瓦岗的,虽然与单雄信关系不错,但也远没有演义那么亲。秦琼是这样,剩下的程咬金等人与单雄信关系就更加浅了。

李世民对待被俘将领,多为宽容,而对王世充手下的被俘将领,还特地列出一个名单来杀,李世民这回是彻底下了杀心,局面已不可挽回。秦琼等人都看的很清楚,所以没有必要再去求了。而徐茂公当然也是知道单雄信必死了,但怎奈兄弟情太深了,他明知没有希望,还是会去一试。

徐茂公求情,李世民的态度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估计即使有想为单雄信求情的心,也已然没有必要了。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原因很简单,因为历史上的单雄信只有一个最亲密的好友,那就是同郡的徐世勣,也就是演义中的徐茂公,还是后来的大唐猛将李勣。其他的像秦琼、程咬金、王伯当、罗成等人,要么就是杜撰的不存在,要么就是基本上和单雄信没有什么过硬的关系,所以当然不会为他向李世民求情了。

演义中的单雄信被杀始末

民间有句俗语,那就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柱香”。桃园三结义大家都比较熟悉,当年刘关张三人结拜只因志趣相投、情真意切,后来纵使曹操以金钱、权利相诱也未能打垮关羽的忠义之心,关羽死后,刘备更是倾全国之力为兄弟报仇,足以证明三人确实是真情换真情的好兄弟。

但是相比而言瓦岗寨众兄弟之间的情义就让人觉得太过凉薄。就像单雄信虽然一生交友无数,身为七省绿林会总瓢把子,到最后却没有一个兄弟跟随自己,相反昔日的好友还都跑到了敌人李世民那里。

演义中的单雄信出场就是属于自带气场的那种人,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行走江湖极为仗义,单雄信外表雄壮,武器是一杆金顶枣阳槊。

单雄信在秦琼落难时,他对落难中的秦琼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当秦琼途中重病困在寺庙里,他就热情接待他,流泪道:“为朋友者,死若是替得吾兄,雄信不惜以身代兄。”秦琼要回家,单雄信暗暗送他三百两银子,又怕被他发觉,不肯接受,把银子打扁,放在铺盖里。秦琼被当作劫贼,至死人命,被关进监狱,他又千方百计替他周旋,免受重刑。

其实单雄信不光对秦琼很讲义气,对其他的人也很讲义气,但无奈的是,瓦岗寨覆灭后,很多人都投靠了李世民阵营里,而只有单雄信因为与李渊有杀兄之仇,还在阴险狡诈的王世充手里。正是因为与李家的杀兄之仇,也注定了他的结局不会很好。

后来单雄信终于逮到一个机会,在御果园遇到了游玩的李世民,单雄信直接杀向仇人之子,而就在李世民要挂的时候,徐茂公拉住了单雄信,单雄信这时候很失望,昔日的好兄弟阻止自己杀仇人。于是他和徐茂公割袍断义,但是李世民被后来出现的尉迟恭救走。

而之后王世充组织了五个军阀对抗唐朝,而罗成更是设下埋伏锁五龙,王世充大势已去,单雄信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然后众人都为单雄信求情,劝他投降李世民,但是单雄信心意已决,甘心赴死。

所以在主流的演义中,比如《隋史遗文》、《说唐全传》、《隋唐演义》中,众人都在为单雄信求情,甚至在《说唐》里面李世民都不舍得杀他,再三劝降他,可是是他甘心赴死,并且大骂李世民。可能在单雄信的心里他也知道李世民是英主,但是他单雄信是义字当头,怎么可能投降自己的敌人,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其实关于单雄信演义中的定位经历了很多次的变化,因为隋唐类的小说大致上分了两类,一种是以帝王为中心的,一种是以反隋的英雄为中心的。所以这两种类型的小说中单雄信的形象肯定也不一样。单雄信在唐朝和宋朝应该就是以勇猛战将的形象在小说中出现,到了元朝和明朝单雄信就被定位为小人,比如《大唐秦王词话》就把单雄信写成了反面人物,他被王世充设下“美人计”,招为附马,背叛了朋友,和王世充里应外合,拿下了瓦岗寨。

单雄信后来也随王世充降唐,李渊下令“果首示众”,单雄信向徐茂公求情,徐茂公都不理他,直接斩首。所以这时候的演义小说是没人给单雄信求情的。而到了明末,《隋史遗文》等小说出现后,单雄信又变成了义薄云天的小关羽,自然最后求情的人很多了。

历史上的单雄信被杀始末

正史中的单雄信根本不是什么九省绿林总瓢把子,也不是二贤庄的庄主,和秦琼也没有过硬的交情。

《旧唐书》记载,单雄信和徐世勣是同乡密友,两个人都很勇猛,单雄信善于使马槊,程咬金据说也使得这个东西,一种马上用的长矛。

大业九年(613年),韦城翟让因为犯了罪亡命到了瓦岗,聚齐了一群人宣布起义。单雄信和徐世勣一同去参加了翟让的瓦岗起义军。成为了翟让的得力干将。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密因为助杨玄感反隋失败,投奔了瓦岗军。李密这个人很有才能,进入瓦岗后,帮助瓦岗寨实力提升了一大截。随后翟让就在王伯当和徐世勣的劝说下,把大权交给了李密,李密从此自称魏公,封翟让为司徒,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世勣为右武侯大将军。

翟让让出了大权,他是个粗人,觉得没什么,可是手下人都觉得不行,还是得把李密的位置抢回来,翟让没有同意,但是这个事情被李密知道了。李密所以先下手为强,以宴请翟让为由,设计杀了翟让,同时还砍伤了翟让的心腹徐世勣。单雄信一看情况不妙,立马向李密磕头求饶,李密觉得他们都是猛将,所以没有杀他们。让单雄信和徐世勣统领翟让的兵马。

瓦岗寨失败后,徐世勣转投大唐,而单雄信投降了王世充。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单雄信率军出战直取李世民,多亏了徐世勣的出现制止了单雄信,使李世民幸免于难。

武德四年(621年),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单雄信等将领被大唐俘虏。《资治通鉴》中记载的是李世民下令将单雄信等人处死,这时候徐世勣向李世民求情,可是没有被允许,于是单雄信被砍头。而《旧唐书》中记载的是李渊下令杀死的单雄信,同样也是徐世勣求情无果。

但是单雄信被杀时,徐世勣亲自给他送行,说起为他求情失败的事情,单雄信有点失望,说我就知道你不能做到。徐世勣说,忠义难两全,并表示会在单雄信死后照顾单雄信的家人。并且徐世勣还割下自己的肉给单雄信吃,说没有忘记当年同生共死的誓言,单雄信很感动,随后被杀。

充既平,雄信将就戮,英公请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绩曰:‘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已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无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隋唐嘉话》

其实正史中单雄信被杀,只有徐世勣一个人求情也可以理解,毕竟历史不是演义,在历史上程咬金一直是李密的手下,而秦琼一开始还是隋朝的官员跟随来护儿镇压过瓦岗军,后来兵败不得已投降了李密。所以单雄信和秦琼等人属于瓦岗寨的不同阵营,他们不求情也正常。再说秦琼和单雄信接触的时间也没多久,后来秦琼就投靠了李世民,二人只能说认识而已,谈不上有交情。

至于李世民之所以不放过单雄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正史中的单雄信不像演义中那么忠义,他就是个墙头草,翟让被杀,他立马向李密磕头求饶,李密失败,他马上投王世充,王世充失败才被俘,这样的人李世民确实也不敢用。再说毕竟单雄信差点杀了李世民,李世民于公于私都不喜欢单雄信,杀了他也很正常。

综上所述,单雄信被杀时,确实只有徐世勣一个人向李世民求情。之所以很多人有这种疑问,都是受演义和电视剧的影响,都觉得单雄信和秦琼等人感情这么好,怎么会只有一个徐茂公为他求情呢?而事实上单雄信还是比较普通的,他哥根本不可能和唐公李渊有什么联系,李渊也不可能去杀他。秦琼也没卖过马,也没救过唐王李渊,更谈不上救命恩人。所以这就是正史,很多人喜欢演义小说,是因为正史太过枯燥无味,但是正史还是最接近现实的。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这问题算你问对人了,因为单雄信曾经救过徐茂公的命,而其他人不救是因为都知道单雄信必死。

作为跟东汉末年极为相似的隋末唐初,在这段时间内也是爆发了大量的优秀将领和谋士,单雄信和徐茂公就是其中代表。

虽然两人都曾结拜于瓦岗,但相比较徐茂公来说,单雄信的结局未免太过于凄惨,被秦王李世明当众斩首。

单雄信作为瓦岗寨的头号元老,而当时李世民手下还有不少刚投靠过去的瓦岗军,可最后在单雄信问斩的时候,却仅有徐茂公一人求情,这是为何?

一报还一报

徐茂公本是富商家庭,平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开棚施粥,救济穷人,只要是穷人,不管熟不熟,他都会救济。

在徐茂公成年后决定离开家乡做一番大事业,于是在离开家乡后接受了翟让的邀请,加入了瓦岗寨。

作为初期的元老之一,当时瓦岗军并不强大,但凭借着徐茂公的努力,瓦岗军终于做大做强。

只是在李密到来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当初李密正在逃亡,徐茂公就建议翟让把他接过来,这样以后招人名气更足一些。

只可惜李密不是一个任人唯亲的主,在瓦岗寨呆了一段时间后就联合一些士兵发动叛乱,在一次宴席中当中杀了翟让坐上了头号交椅。

原本李密对翟让旧部也就是徐茂公等人是想一并处决的心思,在徐茂公等人快要被李密处决的情况下,单雄信及时出现并为徐茂公求情。

原本单雄信也是翟让旧部,不过在李密造反成功后就立马归顺李密,从而得到了李密的信任。

李密最终听从单雄信的建议,将徐茂公留下并让他管理瓦岗军事务,徐茂公成功躲过一劫。

可以看出,如果没有单雄信的话,徐茂公在当时是必死无疑的局面,所以在单雄信有危险的时候,徐茂公也是第一个站出来,这也算是一报还一报了,如果徐茂公不站出来给单雄信求情那才奇怪。

说完了徐茂公的事情,我们来聊聊为何当时就徐茂公一个人站出来求情,按理说单雄信虽然多次易主,但朋友还是不少的,为何到关键时刻却无人帮忙呢?

其实这不能怪其他人,主要原因在李世民和单雄信身上,李世民是何人啊,当时想要篡位的秦王,想要篡位就必须需要能人,于是李世民一生都非常爱才。

就如大唐名相魏征,你觉得想象不到魏征曾是太子李建成的政客,这李建成可是李世民的死敌,李世民也是杀了他才成为皇帝,并且魏征还对李建成出主意,直接杀了李世民。

在这种种前提下,魏征最后的结局如何?得到李世民的大力信任和推崇,从这点就能看出,李世民是爱才的,尤其是有能力的人才。

而像单雄信这种人,应该得到李世民的大力招揽才对,但却遭到了李世民的诛杀,其他人也是明白单雄信是必死的局面,所以才没有出言相劝。

那么单雄信到底犯了什么事情呢?说出来你就知道了,处处死罪。

差点杀死李世民

单雄信得到王世充的赏识镇守洛阳城,这时候李世民派人来攻打,李世民也是亲征。

在这样的情况下,单雄信看准时期就立马冲了出去,目标就是乱军之中的李世民,这时候由于李世民身旁没有猛将,所以大概率是要被单雄信得手了。

在这关键时刻,徐茂公站出来挡在了李世民面前,再加上出言相劝,单雄信这才退去,李世民逃过一劫。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安能招降单雄信?也许你会觉得李世民连魏征都能用,为何不能用单雄信?看完下面这条你就知道了。

两人有世仇

李世民和单雄信没仇,但单雄信的哥哥跟李世民的父亲李渊有仇,李渊曾误杀了单雄信的亲哥哥。

作为以义字当头的好汉,面对这样的情况自然是忍不了,于是就一直对李世民怀恨在心,毕竟李渊太不常见了,父债子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也能解释清为何洛阳城外单雄信为何一定要取李世民性命的原因。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世民还敢养一个不定时炸弹吗?而如果杀了单雄信就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消除自己的心头之患,又能杀鸡儆猴让那些刚投靠的瓦岗军看看下场。

所以说当时不是没人愿意救单雄信,主要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单雄信必死,再去求情就没有那个必要了。

至于聪明的徐茂公自然也能看出其中内涵,但他还是去了,这是因为单雄信有恩于他,徐茂公自然要还,于是就出现了单雄信被斩,只有徐茂公一个人出来求情的局面。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就给文青点个关注或赞吧,感谢~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关于徐茂公为单雄信求情这段历史,我看很多人是傻傻分不清楚真实历史与演义中的故事,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今天将真实历史与演义结合起来对比一下,对这件事情进行一下说明,并不是徐茂公猫哭耗子假慈悲,而是他确实没有办法。

很多人也有疑问,单雄信与秦琼不是结拜兄弟么?为何只有徐茂公会去求情,那秦琼去哪里了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真实历史上的徐茂公求情

徐茂公与单雄信,相识很早,早在隋朝末年翟让占山为王,成立一群瓦岗寨英雄的时候,徐茂公就与单雄信认识了,换言之,当时徐茂公与单雄信是结拜过的兄弟,不过单雄信这个人对兄弟义气这件事情似乎不太重视。

结拜过的兄弟,应该生死与共的,奈何单雄信在李密将自己好兄弟翟让给灭口之后,单雄信居然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继续和李密为伍,徐茂公等人实在看不下去,就带着翟让的旧部离开了。

这个时候就有人建议李密把单雄信除掉,因为这个人有勇无谋,并且首鼠两端,与三国时期的吕布有得一拼,要是把这样的人留在身边,无疑就是留了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当时李密没有听从建议,果不其然,后来王世充带兵攻打李密的时候,单雄信迅速投靠了王世充,而徐茂公实在无法与之为伍,就去投靠李渊了,单雄信因为与李渊有过节,故而不愿意去投靠李渊。

从单雄信两次的行为来看,其实他确实有些类似于吕布,当年的瓦岗结拜之情,看来根本就靠不住啊。单雄信投靠王世充之后,与徐茂公有过一次正面接触,当时徐茂公和李世民一起去攻打王世充,结果李世民差点就被单雄信给杀了,幸亏徐茂公出现及时,才避免了一场危机。

这次之后,李世民对单雄信的勇猛有所领略,随后李世民第二次去攻打王世充,单雄信再次差点杀了李世民,又被尉迟恭援助,不仅救了李世民,还把单雄信给拿下带回军中。

单雄信被李世民俘虏之后,徐茂公三番五次劝诫单雄信投降,或许当时单雄信已经有了投降李唐的想法,可是随后李世民却表现出对单雄信必杀的决心,这可把徐茂公吓到了,徐茂公连忙找李世民求情放过单雄信一马,但是李世民觉得单雄信总是首鼠两端,这种人靠不住,必须杀掉,以绝后患。

当然,李世民要杀单雄信,除了觉得单雄信首鼠两端之外,还是有私人恩怨的,毕竟单雄信曾先后两次差点把李世民给杀了,让李世民也觉得有些丢脸,所以这种人怎么能留下来呢。

单雄信临别之际,徐茂公去送别他,单雄信怪罪徐茂公说:“我固知汝不办事!”徐茂公很是委屈,就对单雄信说:“我倒是不怕死,与你一起死也是好事,可是我已经将自己贡献给国家了,自古忠义两难全,再说了,要是我也死了,谁去照顾你的老婆孩子呢?”

吾不惜余生,与兄俱死;但既以此身许国,事无两遂。且吾死之后,谁复视兄之妻子乎?——《资治通鉴》

当然了,只是说一说,单雄信还是不相信徐茂公,所以徐茂公当着单雄信的面,直接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下来煮给单雄信吃,以表示自己对兄弟情的重视,单雄信死后,徐茂公也确实照顾好了单雄信的老婆与孩子。

从正史记载来看,单雄信在李唐的这些猛将中,也就只有徐茂公与他曾经是有过交集,并且感情最好的,至于其余的人,实际上并无交情,所以自然只有徐茂公一个人会去给单雄信求情。但是人们问题来了,秦琼去哪里了呢?

演义中的徐茂公求情

在演义当中,徐茂公是猫哭耗子假慈悲,为了把单雄信给除掉,徐茂公给李世民提出建议,说只要有秦琼在,一定会求情,想要杀掉单雄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把秦琼支走,因此把秦琼给弄去运粮草了,在处决单雄信的时候,秦琼不在身边,因此事情才得以顺利进行。

这个是演义中的故事,还编造除了罗成等人,要知道在真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罗成这样的人物,只有罗士信,并且李世民想要杀单雄信,岂能是秦琼能够阻止得了的,更加主要的是,秦琼与单雄信压根就没有什么交集,不可能是什么结拜兄弟啊。

真实历史上的秦琼早年是在来护儿部下的,后来成为张须陀部下,李密加入瓦岗军击杀了张须陀之后,秦琼归属了裴仁基,直到裴仁基投降瓦岗军后,秦琼才加入瓦岗军,这个时候瓦岗军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早已经并不是当年单雄信与徐茂公等人结拜的时候了,所以秦琼与单雄信,肯定是没有结拜兄弟的这层关系的。

后来瓦岗军也没有坚持多久,就被王世充给灭了,随即单雄信投靠王世充,秦琼则投靠了李渊,后来两人更没有机会拜把子了,因此真实历史上的单雄信与秦琼没有什么亲密的交情,秦琼也不会为他求情,所以自然也就只有徐茂公会求情了。

结语

真实的历史往往比小说要更加残酷而现实,没有那么多的兄弟情义,更多的只有残酷的政治以及生存法则,就算秦琼与单雄信关系好,李世民要杀单雄信,秦琼又能怎么样呢?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其余的人要是插足,不就是摆明了自找麻烦么?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什么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救情?这段历史故事比较復杂,并非如电视连续剧《隋唐英传》哪么简单,同時‘’英雄传‘’与史实有所不同。隋朝末年于文化及父子一:文一武专权,纵容杨广吃唱玩乐,不理政事的内忧,加上东北的高句丽连续进犯和全国各路英雄谋反叛逆,在此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二贤庄单雄信也聚集了十八条好汉小股集团谋逆造反,其中包刮:隋大将秦彝之子秦琼,幽州大将罗艺之子罗成,民间英雄:程咬金,徐茂公,王伯当,尤俊大,谢映登……等十八人,在贾家楼,义结兄弟,他们的武艺各有特长,都很了得,如当時的威称:秦家鞭,罗家枪,王家箭,程家斧都是出名的。后來人马不断壮大,二贤庄已住不下了,占领了瓦岗寨。在阵容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总要有个头,能起到组织领导作用,所以大家一致推拥程咬金为主称‘混世魔王’,秦琼为大将,王伯当为丞相,继续招兵买马,积草囤粮。。上面是电视剧所见的,但是历史上正真的瓦岗起义,大业七年(611年)东郡丰城(今河南滑县)人,翟让率众起兵,翟让勇敢有胆略,初任东郡法曹,触法当斩,于獄使救脱,遂与瓦岗,于单雄信,徐世勋等据瓦岗,众至万余人,其部下都是善使长枪的渔腊手,大业十二年(616年),王伯当带李密加入瓦岗军,翟让接受李宻建义,亲自攻下荥阳的门户金堤关和周边县,又在附近的大海寺设伏,歼灭了二万前来镇压瓦岗的隋军主力。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洛阳留守杨侗,派刘长恭,裴仁基带兵围剿起义军,隋军列阵十里,来势凶凶,翟让分军10队与之斗峙,并亲领将士攻隋营,隋军大乱,全线溃贩,刘长恭逃回东都洛阳,裴仁基投降。是年二月,翟让认为李宻有领导才能,把瓦岗军的领导权交给了李宻,李密任统军元帅,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设三司六卫,建立了瓦岗军政权。一一‘魏’,在隋朝将被起义军推翻的关键時刻,瓦岗军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李密设计杀害了翟让等重要将领,导至瓦岗军将卒离心,战斗力遭到极大削弱,大业十四年(618年)六月,李宻率军投降了隋朝杨侗,后又投唐,后来又因反唐被杀。。李密在隋未唐初的历史结束。下面交待隋炀帝杨广的丞相于文化及的结局。于文化及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后归化于鲜卑于文氏,其父于文述为北周当官,隋炀帝接位后,获任太仆少卿,后于文述临终托孤于炀帝,炀帝于是授化及右屯卫将军。。隋末天下大乱,炀帝留江都(现杨州)不愿北返。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于文化及和其弟智及煽动兵变,弑逆炀帝,打算拥立被软禁的炀帝弟废蜀王杨秀为帝,众人以为不行,杀炀帝七子,外戚忠心大臣一律被杀。最后拥炀帝之侄(杨浩)为帝,自称丞相,并且领兵西归,行至徐州船不通,抢夺民车,镇压司马德戡叛乱,北行占据东郡,欲占黎阳仓。越王杨侗在七贵(段达,王世充,元文都,韦津,王甫无逸,卢楚,郭文懿和赵长文)的拥立下继帝位于洛阳,招瓦岗军领袖李宻为太尉,讨伐化及,双方战于黎阳(今河南浚县北)化及屡败,领兵北走,以河北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南)为根据地,将士屡败归李密,化及叹日:人生固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九月于文化及废黜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夭寿‘’,不久毒杀秦王杨浩。。唐武德二年(619年),唐部将李神通攻讨于文化及,化及被迫东走聊城,二月被夏王窦建德所擒,以槛押解化及,于其子承基,承趾至襄国郡(今河北邢台县),一并斩杀。。下面再说瓦岗英雄的结局。由于李密的野心,谋杀了翟让,建国‘魏’,自称魏王,王伯当为丞相,秦琼为大元帅,李宻不过時局,使得瓦岗英雄大都数不满,二贤庄主单雄信第一个同李密闹翻出走,投奔了洛阳王王世充,并为王世充之婿。接着瓦岗英雄相继出走,徐茂公,尤俊达投奔大唐李世民部下,秦琼,罗成,程咬金也先后投靠王世充,其余英雄也各自,自寻出路,使得瓦岗塞自然瘫痪,乘下李密和王伯当投唐,由于王世充为人自私并看重王权,不够大义,而使瓦岗英雄认为不是久留之地,使秦,程,罗也分别投唐。王世充处只乘下女婿单雄信,当時的单雄信处境也很尴尬,一方面成了王世充女婿不仁离开,不做不义之人,另一方面同大唐李世民有深仇大恨,因李世民授命隋炀帝杀了他大哥和全家老小三百余口,因二种原因怎能投唐,但他也知道王世充的霸业靠已一人之力也是幻想,只好横下一条心同瓦岗兄弟割袍断义,以一命报答王世充收留之恩。闯唐营被擒,经瓦岗兄弟们苦劝投唐,他执意不从,唐秦王李世民爱才,也知道曾杀过他全家,也是各为其主,为了了结旧怨陈仇,秦王脆地担错,道歉,单雄信执意不从,其妻也劝投诚保妻小,但单雄信决意不从,情愿一死,不为仇人效劳,对不起全家三百多条生命,因此被斩,问题提出只有徐茂公为其救情并非是实,其实单雄信的性格太固执了,没有一点权变,这就是京剧中的《斩五龙》单雄信被斩,确实十分可惜,这种情仇性格,世上不并多见。(完)

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求情?

在隋唐演义的众位英雄榜上,在单田芳老先生说论评书里,无疑,单雄信可绝对是个有实力有能力不简单的人物。

单二爷不光是一身武艺功夫高强,还是掌握号令九省绿林好汉的总把头。老实说,在那种峰烟四起群雄逐鹿天下的时代里,拥有如此这般恐怖实力的江湖人物,都是任何一方势力想要尽力拉拢讨好并加以利用的对象。

所以说,单二哥的价值,拿现在人的眼光角度去看,他各方面综合影响力那绝对算得上是挑大梁独挡一面的领军人物。

也正是由于单二哥的综合实力恐怖存在,以致于最初举旗聚义瓦岗寨的大部分人马皆为单二哥所率绿林江湖英雄为主。

‘’义字当头‘’一呼百应,江湖草莽敢为人先。

老实说,单二哥的义气于家于江湖那都是没得话说!兄弟情仇瑕疵必报誓不罢休,什么叫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莫过如此,单二爷对老李家的仇恨那可是不死不休,历史上还真难再找象单二哥这号的人物,有种,有原则,宁死不屈!

从秦琼卖马,到单雄信的鼎力相助,正所谓江湖危难朋友义举,以单二哥的为人处世那是更没得说。

只可惜的是名利道途,到最后朋友兄弟各取所需,皆为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之举各奔前程也!

单二哥的执着,谁求情都是没有用的?徐茂公的求情,无非是,一来感恩当年投靠二贤庄时单二爷对他的照顾情同手足,二来希望从此解开单李两家的死结。但是,这有可能吗?

单二哥最终选择死亡,实乃丈夫之举,临刑前谁敬的酒都不喝,就是要让那些平日里满口兄弟义气的人永远心暗。唯独当年的混世魔王大老粗程咬金的酒必须得喝,因为那些人确实都不得好死,好端端的瓦岗大旗兄弟义举,到最后为争名夺利而四分五裂,短视无长久之计。

作鸟兽散的所谓江湖义气,最终害死了多少人?

最终都被程咬金程王爷敬进了酒里,三碗冲血,痛快!痛快!壮哉单二哥,从此梦矣!

嘿嘿!最后说,没死人常挂嘴边的朋友兄弟义气之举,到现在还剩下多少呢?

依我看,除了拉帮结派,最多还剩一个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