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托孤,为何不选择国舅爷吴懿却选择李严?
用两个字概括“制衡”。刘备托孤之所以没有选吴懿,还是怕吴懿的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那个没什么能力的阿斗儿子。
三国时期益州一直是派系争端不断,尤以益州派和东州派为主。刘璋时期,派系争端就一直让其头疼。雄主刘备入驻后,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东州派属外来势力,益州派属本地豪强势力,益州派实力是在东州派之上的,所以为了维持平衡刘备在托孤的时候,就只能选择一个东州派系的,而东州派系里有李严和吴懿为主,所以当时来看,刘备只能选他两了,而刘备又在里面选了李严,还是为了制衡和维持一个平衡!
吴懿在益州的影响力很大,当时刘备入驻西川时,正是看中了吴懿的家世,在益州的影响力,才取了吴懿之女为妻,而这也让吴懿的权势越来越大,毕竟成为了国舅爷了!
正是吴懿做了国舅爷,刘备在托孤时才会在两人之间把吴懿排除了。毕竟想起国舅爷,刘备肯定会想起东汉王朝的外戚干政,而他也知道阿斗并不是很有才能,若是把权力给了吴懿,本来权势就大,又成为了托孤大臣,那阿斗不得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了!
再说吴懿虽是国舅爷,但并不是太子刘禅的亲舅舅,难免会让吴懿更偏向自己的亲外甥刘理和刘永,废长立幼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刘备是怕了国舅爷吴懿。
如果立李严就不一样了,李严权力不算特别大,立了李严他身为东州派照样可以制衡益州派,而在派系内,他又可以制衡权势滔天的国舅爷吴懿,李严受托孤之命、知遇之恩,自然和诸葛亮一样以死相报,有了李严的制衡,吴懿外戚干政的可能性几乎就不存在了!
帝王心术真的是深不可测,刘备深谙制衡之术,在临死的选人之间,让蜀汉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选择李严、放弃吴懿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