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一句农村俗语,主要是人们对吃姜的一种经验总结。

生姜,我国一些地方只用来做菜的配料,而一些地方则是直接当菜佐饭,有的地方甚至用姜佐茶,并成为很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姜)

一、我国民间是如何吃姜的?

1、姜是炒菜的佐料。

用来做菜的配料,倒没有什么讲究,姜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去鱼肉的腥味。

比如,炖鱼放姜,鱼的腥味就可去掉一大部分,肉类去腥味,除了猪肉不提倡放姜外,民间说猪肉放姜,吃了会生“大麻风”,其实这种说法是吓唬人的,没有这回事,主要是猪味不重,放了姜倒是改变了其原味。

其它大部分的肉类都要放姜,比如鸡、鸭、鹅、牛肉、羊肉、兔肉等等。当然,有些地方习惯某种肉类的腥味,也有不放姜的。南方的血浆鸭和辣椒炒鸭,放姜的数量比较多。尤其是吃仔鸭,少不了仔姜,有的人吃不吃鸭肉无所谓,特别喜欢吃鸭肉中的仔姜。

2、姜既是炒菜佐料,又可当菜吃。

把姜当菜吃主要是吃辣椒和花椒的地方,也就是我国的长江流域和大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口味重,一般是“姜辣不分家”,有的地方夏天吃“三辣”,也就是将辣椒在火子里烧一下,然后与生姜、大蒜一起捣碎,做为一道美食,俗称擂钵辣椒。

这些喜吃辣的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食不离酸”。“酸” 就是坛子里泡的各种各样的酸菜,这些酸菜中自然也离不开“三辣”,即酸辣椒、酸姜、酸蒜头。酸“三辣”既可用来做炒菜的佐料,也可生吃,还可炒来吃。南方地区,尤其是山区,人们喜欢吃酸,主要是南方气候高温高湿,一是可以解闷开胃,二是冬天去湿,夏天解暑。

(佐料姜)

3、用盐姜用姜佐茶。

南方一些地方,如湖南、贵州、广西等地,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除了上茶外,还要端上一盘去皮切成片的生姜,俗称佐茶。也就是一边吃茶,一边吃姜。有的人家不纯是盐姜,用糖和醋泡过,称为糖醋姜,还有的是从坛子里取出的酸姜。

这些地方,有客上门,无茶不成礼,无姜不成茶,敬茶必有姜,茶不离姜,成为地方的一种风俗。民间这种风俗的形成,主要是为了驱寒去湿,与这地方湿气重有很大的关系。

4、农家用姜汤驱寒,用姜片外敷治病。

农村到田野里、山里干活,不免要遇到雨水的淋湿,特别是夏天的雨,来得快也去得快。被雨淋湿后,易患感冒。农村的传统预防办法,回家后喝碗姜汤,效果很好。

事实上,农村传统的预防感冒的姜汤,不仅只用姜熬汤,还有放一些四季葱(有的地方称为小葱),这样的效果更好。农村治疗一些受寒引起的小毛病,姜不仅是内服药,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外敷药。

(酸姜)

二、为什么在一天之中吃姜会有三种不同说法?

民间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又有俗语说:“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可见我国民间人们认为,吃姜对人的身体大有益处。

然而,任何事物“物极必反”,民间认为,吃姜不仅在一天里受时间限制,且不宜过量食用。农村有一句广泛流传的俗语:“早上吃姜赛过人参汤,晚上吃姜如吃砒霜。”说明了一天不同时间吃姜的好处与坏处。而“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则把人们在一天内吃姜的好坏分成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就更细一些,也说得更形象、明白一些。

1、早上人吃姜。

早上吃姜,是“人吃姜”,也就是说,吃了姜对人的身体有好处,才有早上吃姜赛过人参汤的说法,赛过人参汤并不是说补,是形容对身体有好处。中医认为是补气、解毒、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祛寒等作用;现在的医学认为吃姜的好处有:一是提高人体免疫力。二是有效的缓解关节和肌肉出现的疼痛感。三是有效的促进消化。

2、中午姜吃姜。

中午人们吃姜为“姜吃姜”,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吃姜的好处与吃姜的坏处相抵消,也就是说,中午吃姜对人的身体既没有好处,也没有什么坏处。不过一些农村老人常说,中午吃姜可祛寒,但易伤肝,有得必有失。这也是农村所谓的“姜吃姜”。

(盐姜)

3、晚上姜吃人。

这句话中的“姜吃人”,意思很明显,就是姜会伤害人的身体健康,所以民间才有“晚上吃姜如吃砒霜”,有害无益。按农村老人的说法,晚上吃姜对人的身体有“三伤”,即伤胃、伤肝、伤肺。因此,在农村,一般在吃晚饭时,姜不能当菜吃。

然而,把姜当佐茶喝的地方,往往就是在晚上吃姜。比如逢年过节时,家里来了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吃姜,一边闲聊。又比如,遇到白事,邻居和客人为去世的老人“守灵陪夜”,也少不了一边喝茶,一边吃姜。这个时候,人们早把“晚上吃姜如吃砒霜”这种说法抛到了九霄云外,但是,如果没有喝茶时,纯粹只吃姜,人们又记起了这句话来,加以制止。

吃姜除了一天内时间上的讲究外,农村老人还有一些说法。比如说,阴虚体质的人,也就是平时身体比较热的人不适合吃姜,吃姜的体质更虚。还有吃姜不能过量,过量了反而对身体不好。

农村俗语是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的生活总结,并以传统文化的形式流传下来,虽然有的不一定有科学性,但其中合理的说法,值得现在人们借鉴。

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更多农业养殖知识和种植技术,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三农知识。姜是我们经常吃的一种调味品,尤其是在做鱼的时候,放入适量的姜可以去腥味,还可以提鲜,姜也是家里做菜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之一,姜除了可以做菜以外,还是有别的用处,比如我们感冒的时候做上一碗姜汤可以有效的改善感冒的症状,姜可以发散去寒,化痰止咳,还可以解毒,一些人胃寒也可以用姜来调理,还有一点就是常用生姜洗头可以改善发质的问题,还对头皮有着很好的疗效,不过这些用途也是大家所知道,那么在农村里有老人会说了,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这些又是什么意思呢?在农村里对于一些老人所说的一些俗语和经验,也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结晶,对于农村说的的话我们也可以从中理解到一些话的真谛,比如说的早上人吃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在养生来说,有着早上吃姜赛过参汤的说法,意思是早上吃姜后,可以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主要是姜能宣发阳明精的阳气,早上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精之时,早上吃姜后,胃气得到改善,可以促进我们的消化系统,生姜也是属于辛温的食物,食用后可以促进血液的流通,还具有提神的效果。尤其早上的时候,我们吃早饭的时候,配上一碟泡姜咸菜,除了美味之外还可以养生。我们所说的中午姜吃姜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中午吃姜的话容易把肺伤。尤其中午天气是在一天中到达最顶峰的时候,然后中午的阳气也是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生姜是生发阳气的,所以午后不宜多吃生姜。中午10分,心经的气血最旺盛,此时吃姜会对身体内火旺的人来说是无疑是火上浇油,心火会烧得更旺。所以说中午也不易吃生姜。晚上姜吃姜什么意思呢?有一些老人说晚上吃姜胜过砒霜,其实对于晚上我们吃饭的时候,菜里都是放姜的,也没听说有中毒的现象发生,感觉对于晚上吃姜胜过砒霜这句话显然不太靠谱,其实晚上吃姜的意思是不利于睡眠,容易让人兴奋,还影响心脏的功能所以晚上不可以多吃姜,一般没有多大的害处,不过晚上喝酒吃姜的话,那就不好了,酒和姜通吃,可以造成中毒,然后对我们体内的器官是不好的,所以晚上菜里的姜是可以吃的,单独的喝酒配姜那就是大害!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全面还望大家补充,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头条号三农堂广讯,点赞太容易,点个关注更显真情🙏🏻🙏🏻🙏🏻

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对于农村饮食方面有很多的丰富性经验,而且有很多的风俗都是农村祖祖辈辈的老人总结了一些美食文化,或者是饮食的习惯,包括养生之道。尤其是对于吃姜有很多的学问,或者是有很深的学问,对于姜要吃好了能够养生,如果吃姜的时间不正确,能够伤害身体的健康。对于吃姜的方式方法确实有非常的高的学问,姜虽然作为一个调味品,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一个中药使用,比如说要感冒了熬点姜汤喝,就能可能把感冒治好,当然这就是对于伤感性的感冒,对于病毒性的感冒没有效果。将尤其对于胃不好的人,或者是产后的人,或者是风寒性的人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题主的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其实这是一句俗语,正好应了一句俗语就是“早上吃姜赛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将每天越吃得早越好,越吃得晚越不好。因为姜属于性温的食物,在早上人的胃比较寒,所以吃点姜可以暖暖胃,中午温度比较高吃点姜等于当饭吃了,晚上吃姜很显然一天的活动使得胃的温度比较高,导致了吃了姜使胃火上浇油。将在我国目前作为一种调味品,食用量非常的棒,但是吃姜一定要按照医学知识,合理的吃姜。在中医方面有一句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从这句俗语可以看出将对于人身体的调节确实有非常的好处,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时间才能用食用姜,因为将属于温辛的作物。尤其是夏天少吃姜,能够使得胃的温度增高,会使得胃不舒服,在冬天可以多食用姜。其实将不是成为精了,这是将作为一种温辛的食物,要根据气候来吃姜的多少,也要根据一天的时间来吃姜的多少,并不是晚上不可以吃姜,也不可能吃了姜就像吃了毒药一样,姜作为一种调味品,对于熬鱼等等去腥味非常的有效果。尤其是现在人民的生活环境好,家里都有空调,所以夏天也可以吃点酱,毕竟吹空调容易得到风寒病。“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早吃三片姜,胜过人参汤”,对于这些俗语大家一般都是非常的熟悉,所以将对人身体的健康非常有好处,常吃一点姜有益于健康,但是一般不要在晚上吃姜。总之,生姜作为一种中药材非常有暖胃的功能,根据人身体的温度以及饮食的习惯,吃姜的时候要早上吃姜最好,中午吃姜等于吃了青菜一样,对于晚上吃姜对身体确实有一定的伤害性。用一句比较形象的俗语来形容“下床生姜上床萝卜”,这就可以看出来什么时候吃姜是最好的时候。为了个人的身体健康方面来考虑,对于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一些俗语,的确有一定的道理,特别对于生姜这方面要早上吃姜,最好晚上别吃姜。

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古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生姜到底有哪些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说明:"生姜味辣具有治风寒感冒咳漱功效,生姜是药引子,许多中药配伍都缺少不了。农村老人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清晨起来洗漱后嘴里含生姜一片半小时左右,可起提神开胃活血活瘀作用,因为早晨气温低,精气不旺吃生姜有利于身体健康,我每天早晨起来总会吃几片生姜,没有风湿感冒咳漱现象。中午气温升高,因为生姜味辣,吃了极易上火,会引起肠胃不适,有损身体健康,中午姜吃姜就是火上加油的意思。那么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众所皆知晚上人体属于休眠,如果在睡前吃生姜,身体神经受到刺激,不能很好入睡,会对身体建康会带来危害。"晚吃生姜如砒霜",就是这个道理。入驻"三农"领域,关注农业、关爱农村、关心农民。欢迎大家留言关注!

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我读了几位网友的文章,很好,真长知识。我也聊一聊我的感谢,欢迎批评指导——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必定受苦寒。”中国农民勤劳善良,天天守着土地,一心为了家庭,沐风栉雨辛苦耕作,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他们多数不能读书识字,这些经验就用谚语的形式口口相传流传后代。例如天气预报谚语,耕作节气谚语,养生谚语……对于群众口传的谚语,经读书人搜集整理出版发行后,影响力更大。但谚语一般很短小,中国地域广大,生活经验会因地区而不同。所以,有些谚语。不好理解,或显示歧义也在所难免。

不过,据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我是北方人,过去南方人吃大米鱼虾喝茶叶水,而我们吃大豆高粱小麦小米红薯土豆喝白开水。现在打工潮波及南北,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会融合改变。再者,人们的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有关,淮河秦岭长江以南习惯上称“南方”,因多雨潮湿吃辣椒成为常态。而北方人多数怕太辣,北方干燥少雨,吃辣易“上火”。不过,我买菜,经常买些大葱、生姜、大蒜,家里常存不断。因为这些菜虽然用量不多,但作用很大,例如“生姜暖寒,大蒜消炎杀菌,大葱出味提鲜”,经常吃点身暖少病提精神。

特别是生姜,还是驱寒升温抗瘟疫的宝贝。小时候听故事:唐代名将秦琼秦叔宝仗义救唐王,而不受恩赐,唐王询问“恩公尊姓大名?”答曰“秦琼!”便扬马而去。唐王以为是“神人”救驾,只听说“琼”字,便认为是“贫穷”的“穷”,便修庙宇塑金身敬“穷神”,只敬得秦叔宝穷苦潦倒,只得“卖马养病”。一日因受苦寒感冒昏倒在地,被一老农一碗姜汤救活性命。故事真假很难考证,但民间流传《秦琼卖马》的故事却深深地刻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以后 感冒了,让妈妈熬碗姜汤,或者做一碗葱花香菜姜面条,喝后蒙上被子发发汗,避两天风就好了,根本不用买感冒药。如果感冒了不想耽误农活,村里农民医生不收钱的给你个单方———揉一把谷子(小米带皮的)用凉水冲下去,一喝就好。感冒严重的,用谷子加黑豆加生姜熬成水喝,能治重感冒。

这都是我小时候的亲身经历。

生姜确实是个好东西。只不过我早晚喝汤吃馍调各种生菜,不吃姜。只有中午炒菜时,先放生姜出味还不沾锅,然后按次序放菜放调料。

咱不爱聚众侃大山,只喜欢写点文字聊聊天,打发一点无聊的时光。欢迎友友们也谈谈你熟悉的优秀的民间谚语,写出来交流交流,以增加我们的人生经验。拜托了,谢谢!

农村老爹说“早上人吃姜,中午姜吃姜,晚上姜吃人”是什么意思?难道农村的姜成精了?

经常在网上查询吃姜对人的好处与坏处,大至是这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姜和蒜成为我们炒菜的主要调味品,不管荤菜素菜,丢几片老姜进去已成为习惯。

老一辈传下来的早上吃姜是人吃姜,中午吃姜是姜吃姜,晚上吃姜是姜吃人。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细细琢磨是有道理的。

早餐吃几片泡姜,有驱出体内寒气,杀死至病细菌,提升阳气等功效。

中午我们的血液循环达到高峰,阳气正是最盛之时,姜本是提阳之物,这个时候吃姜无锡是火上浇油。

晚上是我们休息时间,这时吃姜会让体内燥热俱升,引起失眠,甚至伤心肾。

温馨提示大家,吃姜需选择早上吃为佳。千万不能在午后,晚上吃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