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一、谁告诉你沐家有30万沐家军?不管在哪个朝代,军队始终是皇家的,连京师的常备军都未必有30万?你沐府只是替朱天子驻守云南的,真有?
你丫玄幻小说看多了吧。
二、沐家军为什么要救朱允文?就凭他是皇孙?正牌的大明天子?朱允文刻恩寡义到了极致,没有事先准备就削藩,几个削藩的叔叔被他折辱而死,兔死狐悲,朱棣装疯都未逃过一劫,无奈之下才靖难。这样的皇帝值得追随吗?
朱允文先拿亲叔叔开刀,万一削藩成功了,再拿沐家开刀怎么办?
三、沐家世代替大明天子驻守云南,不管哪个皇帝就任,祖宗规矩不会变,即便如此,只要是朱家子孙当皇帝,沐家的利益都不会改变,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跳进那潭泥潭,惹一身腥呢?
四、沐家的地盘在云南?云南在哪?怕是大家都清楚。但是靖难之役主要发生在什么地方?北京—河北—山东,再一路南下,当朱棣的大军打到南京的时候,大势已定,云南地处边陲,等他们知道消息,30万大军整装待发的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吧。
五、沐家作为大明的忠臣,世代镇守云南。虽然地位很高,但也只是代天子守边 是
一个臣子不奉天子诏,随意动用大量的军队,这是什么罪你知道吗?
不管在哪个朝代,军权都是一道红线,沐家要是敢动用军权,会引得皇帝的猜忌,不管是哪一方胜了,下一步都会对沐家动手。
总之,沐家没那么牛,没有30万军队,靖难战役不管谁胜,对他的结局都是一样的。
不知道我说得有理吗?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是朱标最忠实拥护者,但沐家不是。
沐英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
沐英的职位由长子沐春接手,沐春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袭封西平侯,接替沐英镇守云南。然后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沐春病逝。
由于沐春无后,由沐英次子沐晟承袭西平侯爵位。
此时的沐英之后的沐家最核心的利益是保持家族在云南地区的影响力,而不是去“靖难”。
实际上,朱元璋原想着是让义子沐英平定云南大政后,再派自己的儿子去摘果子的。所以洪武二十二年时,朱元璋令周王出镇云南,不久后又改成岷王出镇云南,理由“上以云南土旷民稀,必亲王往镇之,故命岷王必都焉。”
本来沐英作为朱元璋的义子,对亲王镇云南不怎么排斥,但不幸的是沐英在洪武二十五年死了,继任的是长子沐春,然后洪武二十六年岷王建邸云南。
此时的沐家在云南已深耕12年,对此时朱元璋安排来摘果子的岷王是相当不满,但架不住朱元璋腿粗,只得认命。更为要命的是朱元璋下令将沐家手中最精锐的云南左右二卫划归岷王护卫,由岷王指挥。
沐春被逼到墙角,上书向朱元璋讲道理——“前改云南左右二卫为护卫,盖此二卫官军久居云南,习于征战,若为护卫则不可调遣,宜仍其旧…………”
主要是借口云南还不太平,需要精锐部队四处征战。朱元璋一听有理,听了沐春的,并将其它战斗力差的部队改为亲王护卫。
建文帝上位,此时也是沐晟继任父兄的位置。沐晟此人军事素质不太优秀,但政治能力绝对一流,借着建文削藩,将岷王挤出云南。
“四月,前岷王梗护卫。梗所为凶悖,与西平侯构怨。帝降敕切责之,某其护卫……十一月,废岷王梗为庶人……。”
沐晟趁着建文时代,大力稳固沐家在云南的势力,并在建文与朱棣之间左右不站队。就这么苟到了朱棣上台。
朱棣一上来,就借朱元璋的名义恢复旧制,其中就包括将岷王送回云南,但朱棣不太放心这位弟弟,就叮嘱岷王“夫藩屏至重,贤弟宜慎出入,谨言节饮,庶诸夷有所瞻仰,而不负兄之所望。”
结果不出意外岷王与沐晟扛上了,作为哥哥朱棣自然是站在岷王一边,结果沐晟在边境搞起一大堆事情,搞的岷王被众多官员告状,说岷王”惊惑众心,激变夷人,又受命不朝京师。“朱棣只得收回岷王的部分权利,并安抚沐晟。
比如朱棣一共封了八个国公,分别是张玉、朱能、丘福、张辅、陈亨、姚广孝、徐增寿与沐晟。
前面六人是直接参入”靖难“的,可谓是帮朱棣立了大功,徐增寿是徐达的儿子,朱棣老婆的哥哥,徐增寿站在朱棣这边就是对朱棣最大的”正名“,必须要封国公。而沐晟黔国公是永乐四年封的,名义上是配合张辅打安南,实际上是安抚这名地头蛇别闹事(沐晟可没真正意义上站在朱棣这边)。
沐王府这个称号也是从沐晟这边起的,而在朱高炽登基后,岷王又被挤出云南,沐晟也被皇帝加封”太傅,铸征南将军印给之,世镇其地自是为定制。“
这才是沐氏世世镇守云南的开始。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沐家已经位极人臣,再选边站队想死啊。选对了,赏无可赏,总不能把皇位让给他,只能死了;选错了,事后清算还是死。保持观望,保住地盘,这是必修课。别说什么感情,权力面前没有感情。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你真是搞娱乐的,且不说沐英不去救,请问沐英是那一年去世?沐英生于1345年病逝于1392年,终年48岁,1392年是那一年?洪武朱元璋二十五年,朱元璋还活着呢,朱允文也不敢推出简单粗暴削藩政策,几个藩王谁敢造次?
再一个沐英手里没有30万大军,更没有沐家军,几万人马还是有的记住是节制,即使有30万人马,军权在朱元璋手里可以随意调动或者削减藩王兵力。除了年长几个藩王,后来朱元璋几个儿子成年就藩,分出几个藩王地盘和兵力,所以说节制兵马包括沐英,不存在沐家军。
按此逻辑沐英在朱元璋就在,那么不存在靖难之役,更没有朱允文操之过急,不成熟削藩新政,先拿自己亲叔叔开刀——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听信齐泰黄子澄等文臣不懂治国,削番且简单粗暴!朱允文讨伐朱棣不也是从调动各地藩王军队,还有明朝规定如果藩王造反,天下各藩王出兵共讨之,各地藩王在自己利益和生存选择时肯定观望,朱允文削藩对自己五个叔叔如此粗暴定罪没有理由借口,其它藩王都是观望不出兵那事就不好办了,沐英也得掂量一下,毕竟触犯自己利益和生存问题了。
假设沐英活着,朱允文对自己亲叔叔如此,削藩成功收拾掉叔叔,最后还不得同样方式收拾自己,不趟浑水节制几万人吗在云南天高皇帝远,每年吃着朝廷俸禄多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必删除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首先,这是朱家叔侄的斗争,无论输赢,都是朱明王朝,沐家还是大明的沐家。其次,沐家已经位极人臣,他不管救驾还是从龙,对他现在的地位并无多少增益,一旦失败,却会万劫不复,赢得少输得多。
靖难之役沐英的30万沐家军为何不救朱允炆?
沐英是朱标的忠实拥护者,为什么在朱棣夺权的时候,他不出手帮助朱允炆呢?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孩子,基本上是朱标一起长大的。后来因为战功分封到了云南,可是听闻朱标病逝的消息以后,他也因为激动过度而去世,那个时候他才四十八岁。江湖小晓生为您分析,沐家军为什么没有带兵勤王。
第一,沐英此刻已经去世,沐家军跟朱允炆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沐英跟朱标的关系确实非常好,沐英也是因为朱标的离去而病逝的,可见这两人绝对是生死之交。如果沐英当时还活着,没有理由不去救自己的侄子,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他手下虽然没有三十万大军,但是几万人马总是有的。不管有没有得到皇帝的诏令,沐英这点情分肯定是有的。可惜沐英已经去世了,而他的儿子沐晟继位以后,掌握了军权,可是他跟朱允炆之间,没有什么感情。他不会因为朱允炆遇难,而主动出征帮忙,他也没有这个义务。靠近朱允炆的将领实在是太多了,不缺他这一号。
第二,没有皇帝诏令,地方藩王不敢出兵。当时各地的藩王都在造反,属于烽烟四起的时候,如果没有皇帝的诏令,沐家军贸贸然出兵的结果,会让人觉得他们也参与到了造反当中。而且朱元璋在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藩王只能管理自己地方上的事务,不能越俎代庖。所以沐家军如果在这个时候走出了云南,那影响是非常差的,只会让老百姓们认为天下再次大乱了。这么一来大明王朝就会再次陷入烽烟之中,一旦战乱被平息以后,朱允炆也会秋后算账。就算是沐家军是来帮自己的,可是没有他的命令沐家军就能出动,这实在是太危险了。早早晚晚都会剿除沐家军的力量。
第三,老朱家内部的事情,他们外姓不好插手。说句老实话,朱棣和朱允炆之间的斗争,说到底都是家族内部的斗争。人家家里分家产的时候,你一个外人凭什么来干预呢?这干预以后的分寸是不是要掌握好了?他们毕竟是一家人,万一得罪了某一方,等他们和好了,是不是要联合起来对付自己呢?沐家军在云南是世代镇守的指责,他们已经很满足了,没有必要再掺和到皇权争夺战当中去了。对他们没有任何好处,朱允炆跟自己的部将们都说了,朱棣是自己的叔叔,大家打仗的时候千万不要伤害他。所以说叔侄俩随时都有可能复合,最后里外不是人的反倒是沐家了。
第四,山高水远,没有明确的消息,他们不敢贸然出兵。那个时候通讯能力还是非常落后的,南京那边的消息要想传到云南,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且沐家一个藩王也不好一直打听京城里的事情。所以消息就更加少了,而靖难之役所花费的时间也少的可怜,只有三年多时间而已。所以沐家并不能确定战况达到了哪一步,他们是异姓藩王,地位比较特殊。稍有不慎就会落得全家都被杀的下场,所以他们走的每一步都要非常小心,这一次也是一样,他们可不能听风就是雨,贸贸然出兵,这是对家族的不负责任。一旦走上那条路,可就没办法回头了。
第五,朱元璋时期杀的武将太多了,导致没人敢贸然出兵。不仅是沐家不敢出兵,天下绝大多数带兵的将领和诸侯都不敢出兵。一旦参与到战事中来,那就等着被秋后算账好了。不管你是不是功臣,下场都不会好,这是老朱家人的德性。当年朱允炆的爷爷朱元璋所杀的人还少吗?动不动就是几万人,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这些人都害怕了,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紧要关头,谁敢贸然出兵呢?所以不是沐家人不肯出兵帮助朱允炆,而是他们没有这个胆量。打输了自然要被朱棣给灭了,可是打胜了,也有被朱允炆秋后算账的可能。
总结: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为了子孙后代选择明哲保身。总的来说,沐家之所以不出兵,主要就是为了保住自己在云南的地位,保住沐家子孙未来的前程。出兵了可能里外不是人,也可能会被秋后算账。可是不出兵,静静地等待结果,他们手里总是有朱元璋当年赐给他们的世袭证书的。朱棣获胜以后,也没有因为他们不出手相助就撤了这本证书,所以可见沐家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不管谁来当皇帝,只要自己家族的利益能够得到保证,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