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六贼”是哪六个人?其中谁最祸国殃民?

北宋的六贼与其他朝代的奸臣不同,他们基本上没做什么对不起大宋朝,或者残害黎民的事情,他们中间以蔡京和童贯为代表,他们被处理的原因是导致与周边国家关系破裂,引发战争。

如果说冤枉,蔡京和童贯最寃。他们都是对金主战派,一直在与金国争利的过程中不留余力,可以说为大宋朝寸土必争。甚至使用了很多不太光彩的手段,最后引起金国的愤怒,两国关系破裂,兵戎相见后北宋溃不成军,根本无法和金国抗衡,于是转为和谈,但金国对北宋并不信任,而且对北宋的一些行为和政策表示非常不满。北宋皇帝只得把这一切都归罪于蔡京、童贯等人擅作主张,陷朝廷以不义。于是金人提出,必须处理童贯和蔡京等人才可以和谈,就这样,童贯和蔡京被贬,金国仍不满意,认为处理的太轻没有诚意,所以宋钦宗之后又杀了童贯,而蔡京在流放的路上死去,否则也可能被追杀。

杀童贯,流放蔡京,其实并不是宋钦宗本意,是被金人逼迫的,但为了给本国人一个交待,就说他们是奸臣,给他们安了六贼的称号。

童贯和蔡京绝对算不上什么道德典范,在宦海沉浮很多年,高层之间的勾心斗角是非常厉害的,两个人在这方面做的更加过分。在那个复杂环境下,基本没有任何人是纯白的,胜者王侯败者贼,打到了给你找点污点简直轻而易举。

说到这点有点打脸,很多人知道金国和南宋谈和条件是杀掉岳飞。很可惜这个说法到了明朝才出现,真假难辨。但在北宋,必须处理童贯和蔡京才可以和谈却有充足的史料证据。

如果能诚心悔罪,重启欢盟,可囚缚首先谋取平山童贯、詹度,并逆贼张觉、李石、卫甫、赵仁彦等来旨军前,谢天下罪········

天会四年润十一月十三日,完颜宗望给宋钦宗的一封书信列举了南宋罪人名单(干戾人札子)他们分别是;

童贯、蔡京、蔡攸(蔡京之子)、王黼、李纲、李弥大、刘耠、王安中、马扩、詹度、陈□、吴敏、徐处仁、折彦实、折可求、吕仲、张孝纯·····

童贯排在首位,蔡京父子紧随其后,而且在此前的一个札子里,完颜宗望竟然把李刚说成是蔡京一党,蔡京被贬后,钦宗曾启用李纲知枢密院,力主抗金,引起金国不满,在书信中将李纲说成是蔡京余党。表达宋钦宗只是把李纲外壬表示不满。

北宋“六贼”是哪六个人?其中谁最祸国殃民?

是朱勔,江苏苏州人。他和父亲两个人都是拍马屁的高手,拍着童贯的马屁上位,后来就开始拍徽宗的马屁。徽宗当时喜欢奇花异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进献,并逐年增加。政和年间,在苏州设应奉局,靡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号称“花石纲”。此役连年不绝,百姓备遭涂炭,中产之家全都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可谓一大奸贼。导致方腊起义

北宋“六贼”是哪六个人?其中谁最祸国殃民?

当然是“六贼”之首的蔡京了。

关于北宋“六贼”这个说法,最初出自当时的太学生陈东向皇帝的上书中。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国兵分两路,南下侵宋,一路攻太原,一路攻燕京,誓约在开封会师。十二月,东路军攻破燕京,西路军也攻到太原城下,势如破竹。作为宋朝当家人的宋徽宗赵佶,大难临头,却推责任,撂担子,在刚刚43岁的年富力强之时,匆匆传位于长子赵桓,自号“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当上了太上皇,休息去了。非但如此,宋徽宗还在开封军民加强防守、抵御金军之际,借口敬香还愿,南逃避难,忙忙似丧家之犬,毫无大国君主的担当。

皇帝如此,大臣可想而知。平日那些所谓“股肱之臣”,此时也利用各种理由,纷纷加入逃亡队伍,蔡攸、高俅,先后扈从。作为朝廷最高军事长官的领枢密院事童贯,更是荒诞到最基本的纪律都不遵守,宋钦宗受命于危难之时,安排童贯以领枢密院事留守东京,负责京城防务,童贯竟然拒绝受命,自个儿随宋徽宗一路南逃。

宋朝两百年基业,眼看就要毁于一旦。倾危之际,在汴京太学读书深造的太学生陈东,联合其他太学生,拜伏于宫阙下向宋钦宗上书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隙。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北宋“六贼”,他们分别是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童贯。

那么,这六贼中,谁最祸国殃民?或者说,谁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其实,这六贼中,人人都是奸臣,但没有一个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北宋亡于六贼误国之说,是从传统的“奸臣模式”而来,以为国之灭亡,无不是乱臣贼子之过,只要忠臣事主、奸臣倒台,国家就不会灭亡,当时民间所谓:“打破筒(童贯),泼了菜(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就是这种说法的“民谣版”。

然而,持此种论调,又是多么的可笑?北宋灭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内忧外患,比如官吏党争,比如武备松弛等等。但是,直接促成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竭泽而鱼的盘剥和荒淫无度的奢侈。

无论是让百姓民不聊生的花石纲之役,还是让丰盈的国库再度空虚的垒山造园、营建宫观,无不是满足皇帝宋徽宗的一己之私欲,宋徽宗的享受,是建立在国家机器为一个人的奢縻而运转,群臣百官在为一个人的享受而搜刮,全国无数生民百姓在为一个人的私欲艰苦劳作,其苛政可用刺血济饥、敲骨吸髓来概括。就这一点来说,宋徽宗才是真正葬送北宋王朝的罪魁祸首。

靖康元年底,金人铁蹄踏破汴京,宋微宗、宋钦宗成了阶下囚,被掳北去,北宋灭亡。

北宋“六贼”是哪六个人?其中谁最祸国殃民?

“北宋六贼”是民间对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合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个人贪赃枉法、横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

蔡京是北宋末响当当的“六贼”领头人物,腐败得一塌糊涂.六人互相勾结,排斥异己,民间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六贼”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所以说,蔡京对北宋国家的危害最大。

蔡京深知,宋徽宗是大宋最高领导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只要“摆平”宋徽宗,就能够摆平一切。徽宗即位不久,也想有所作为,有意恢复其父神宗的改革举措,于是蔡京打出辅佐徽宗“上述父兄之志”、恢复“新法”的旗号。

蔡京身为宰相,不仅不劝谏徽宗以国事为重,而是投其所好,听任他沉湎于各种爱好。在宫内,蔡京一直有固定的内线。蔡京可以随时获知宫中信息,把握徽宗心思,积极迎合;及时知晓政敌在徽宗面前诋毁自己的内容,以便尽早找到对策。

自其步入官场之始,他耳濡目染的就是神宗如何运用权术独大皇权,以及原本只是少数的变法派借助皇权的威力掌控权力,以权谋私从而形成北宋晚期的“权门”。再经历元祐、绍符以来的的政治纷争,对于权力欲极强的蔡京来说,给他留下的深刻经验和教训就是依赖皇权的重要性。

蔡京的觉悟就是,竭力服务的对象是手握皇权的皇帝本人,而不是国家,更不是广大百姓。徽宗朝以蔡京为代表的一干大臣的升迁贬退,本质上都是徽宗个人意志操纵。

蔡京有意识迎合宋徽宗的喜好,进一步放大其玩物丧志的心性。宋徽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但是作为一代君主,他是不合格的。蔡京精通书画,因此能够获得宋徽宗的好感。

提起北宋末年的权臣蔡京,世人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从北宋末年太学生将蔡京列为危害国家的“六贼”之首开始,蔡京的奸臣定位已经成型,始终没有改变。《水浒传》中,蔡京的反面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宋史》更是将蔡京直接列入《奸臣传》,说他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打击政敌不择手段;说他惑乱人主、结党营私,致使官风败坏、民不聊生;北宋虽然没有直接断送在他手里,但他却是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总而言之,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巨奸。

北宋“六贼”是哪六个人?其中谁最祸国殃民?

北宋“六贼”是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为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

“六贼”之名最早出于太学生陈东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书,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於后,李彦结怨於西北,朱勔结怨於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於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我觉得影响最大的是蔡京,对国家危害也最大,

蔡京为了自己权力欲望,在朝中培养自己的亲信,排除异己、打击政敌、结党营私,党同伐异,对北宋朝廷造成了极大的摧残,使得北宋朝廷全部被奸佞所占据,连重要的军权都掌握在童贯的手里。使得对金国的战争中,宋军有如草芥,形同虚设,最终导致了“靖康之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