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能打赢关羽?
从单挑上来讨论,谁能实打实地打败关羽?似乎没有任何人敢有这样的把握。我们只知道的是:有太多太多的战将梦寐以求的就是打败关羽。因为,打败关羽就意味着天下无敌了,就可以一战成名了,就可以睥睨群英了……
所以,想打败关羽的人犹如过江之鲫。但是除了蜀汉阵营的战友之外,我发现普天之下还有两个人从来没有打败关羽的想法和欲望。这两个人就是:吕布和张辽。
而最有可能打赢关羽的恰恰就只有这两个人。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原谅并加以批评和指正。
第一、张辽是关羽自认的“武功不在自己之下”的高手。既然他的武功不在关羽之下,那么就存在能够打赢关羽的机遇和概率。
首先,张辽是关羽的好友,是生死之交。所以,尽管两人大部分时间分别处在敌对阵营,但是他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开直接交锋。曹操和刘备也理解他们的交情,也给予了比较”人性化”的安排,让他们在战场上不至于狭路相逢。
有人肯定会疑惑不解:张辽既然没有和关羽交手,凭什么说张辽能够打赢关羽呢?原因就是:关羽曾亲口向张飞承认,张辽的武功修为不在自己之下。以关羽的高傲自负,能够信口开河说另外一个人比自己强吗?所以,既然关羽自己都承认了,我们就必须尽量去信以为真。
我们知道:这是关羽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直截了当地承认自己不如别人的。大家可以想想看,关羽为什么不承认许褚的武功修为不在自己之下呢?为什么不承认夏侯惇的武功修为不在自己之下呢?为什么不承认庞德的武功修为不在自己之下呢?为什么不承认颜良的武功修为不在自己之下呢?而单单是对张辽情有独钟、甘拜下风呢?
揆情度理,关羽有可能私下和张辽切磋过。因为他们是好朋友,他们的友谊天长地久;所以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候,不可能总是探讨人生哲理,探讨情感问题,探讨诗词歌赋,而一点不探讨武学吧?两个武学高手,交往的十几年的总角之交,成天来来往往地互相登门拜访,却对武学问题只字不提,这符合逻辑吗?
所以,关羽对张辽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反复地实践和频繁地交流得出的基本结论。张辽因为是关羽的好朋友,所以对胜负问题从不放在心上,也从不宣之于口。
这就是关羽和张辽的君子之交,虽然清淡如水却总是相互成人之美!
所以,张辽如果难以避免地和关羽一战,为了成全张辽;也为了体现自己的所言非虚,关羽有可能被张辽打败或者是关羽放水,故意诈败。
大家想想看,如果关羽打败了张辽,张飞会怎么看?张飞肯定会因此小看了关羽和张辽两个人。张飞会觉得:二哥原来是个瞎话篓子,难怪他会投降曹操;张辽也不过是个草包,我当初还没有跟他交手,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矛捅了他得了。
所以,关羽宁肯一败,也绝不会在小弟们面前威信扫地。这样张辽就有很大的机会可以打赢关羽了。
第二、吕布是《三国演义》中公认的第一高手,因此也是公认的能打赢关羽的人。但是,遗憾的是:吕布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打赢关羽。
因为,吕布从来没有想过去打赢任何一个人。打赢一个人是吕布的“家常便饭”,吕布早就吃腻了,吕布太孤独了。因为高处不胜寒啊!
秋色满园中,闲情立晚风。菊花含雨艳,枫叶醉霜红。
这首诗说的就是吕布。晚餐过后,吕布一人手持画戟,漫步园中;他腰悬长剑,鹰视狼顾,龙行虎步的伟岸英姿在飘落如霜的枫叶之中分外耀眼。
画戟翻飞,扫荡出吕布内心的孤独。他仰天长叹:
“谁能够打败我?为什么没有人来打败我?我的对手到底在哪里?环眼贼啊环眼贼,你为什么总是那么差之毫厘,就是不肯打败我?”“失败是什么滋味,失败以后再反败为胜是什么滋味?”吕布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却永远不会得到答案。
吕布在失魂落魄的情况下,对张飞一忍再忍、一让再让,张飞还是打不赢;吕布从貂蝉温暖的锦被中爬出,直取张飞,张飞还是打不赢。
张飞啊张飞,好个环眼贼,你叽叽喳喳的,怎么就是不赢一次啊?
吕布知道,关羽比张飞也强不多少,因此就没有必要去单挑关羽了。吕布要的是:有朝一日,能够遇到一个能打败自己的人,让自己体验一下不同的人生。
白门楼上,被捆绑得结结实实的吕布对关羽和张飞大失所望,也恨之入骨:如果,如果你们二位其中的任何一个,能切切实实地打败我一次,我还至于落到如此天地吗?
吕布死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关羽的死法跟他竟是十分的相似:都是死于无名小卒的暗算之手。
吕布能打赢关羽,却不想去打赢他。张辽和关羽交情很深,也不必一较高下。《三国演义》中还有几位炙手可热的大高手,是部分读者认为的可能打败关羽的,他们都是:
第一、赵云。
我认为巅峰时期的赵云不可能打败巅峰时期的关羽。因为他们各自巅峰时期的表现差距太大。关羽三刀砍了文丑,还暴击许褚和徐晃的联手。以这样的战绩,其实已经超过了吕布。吕布打跑公孙瓒也需要五六个回合以上,更别说是文丑了。
赵云巅峰期三十回合拿不下许褚。
文丑的武力值>许褚。证据是:徐晃二十回合自料不敌文丑;而颉颃许褚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三个回合,打败了比许褚厉害的文丑;赵云三十多回合,和许褚不分胜负。谁厉害,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第二、典韦。
更不可能。原因很简单,就是:典韦的武力值充其量=许褚。许褚+徐晃<关羽。所以,典韦<关羽是自然而然的。
第三、马超。
也不可能。证据有二:
1、马超拿不下许褚一人。
2、巅峰时期的马超拿不下处于底部期的张飞。张飞最多就是=关羽。
第四、黄忠。
关羽如果没有打败黄忠的把握,怎么会在黄忠落马的时候手下留情?要知道,关羽可是信誓旦旦地要拿下长沙的。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关羽趁黄忠落马,一刀斩杀也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情;何必还要婆婆妈妈地换马再战呢?关羽不就是为了光明正大地再打败一位超一流高手吗?
另外,黄忠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以后,韩玄鸣金收兵。书中明确指出,韩玄是担心黄忠有失;另外,韩玄反复催逼黄忠使用弓箭,也侧面暗示黄忠的刀法不如关羽,这才要黄忠扬长避短的。
第五、颜良。
颜良和文丑齐名,而且并肩作战多年,大家公认两人武力值在伯仲之间。徐晃的分别两次出战他们也予以确认。
关羽为了整个战役迅速取得胜利,没有跟颜良正式单挑,而是采取突袭战术,直接杀了颜良,导致了很多人振振有词地说关羽不敌颜良。后来,关羽以三合败文丑,挽回了自己的名誉。
第六、庞德。
他自己已经承认,自己无法战胜关羽,只好使用了暗箭伤人的手段。
第七、甘宁。
很多人说关羽害怕甘宁,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以甘宁的实力,想要打赢关羽,恐怕需要到月球上去吧?有人认为甘宁以咳嗽声吓退了关羽,这其实有点无理取闹了。甘宁故意咳嗽,其实就是以“实者实之”的战术,提醒关羽,以避免两家的冲突进一步升级。
好了,经过盘点,我们发现:能够以单挑打败巅峰时期关羽的人根本没有。关羽因为性格原因加上名气太大、责任太重,以至于成为众矢之的;造成了很多人大声疾呼要生擒关羽、要打掉关羽三十多年的名声,这其实也符合世态炎凉。
我们再看从军事上看谁能够打赢关羽。
关羽早期跟随刘备属于经常失败的,但是他不是军事主官,因为不能作为他军事能力的佐证。关羽独立领兵的几次战斗有:
第一次、作为刘备的先头部队,打败了车胄,为刘备夺取徐州立下首功。
这一战,关羽指挥张飞,两人斩杀车胄,智取徐州。我们看《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公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
云长曰:“我有一计,立杀车胄。乘夜扮作曹军到徐州,引车胄出迎,袭而杀之。”飞然其言。
这样,他们顺利夺取了徐州。
第二次、带五百校刀手攻取了长沙。
第三次、关羽大败曹仁,把曹仁打得龟缩于樊城之中,不敢出来。
第四次、大败于禁,水淹七军,擒杀庞德。
最后,关羽被曹魏和东吴两国联合绞杀了。有人说关羽对于丢失荆州应该负主要责任。我觉得这样定性会使关羽蒙受不白之冤。
我们看看当时的战场态势:
曹魏出动了司马懿、满宠两位顶级谋士;曹仁、于禁、张辽(姗姗来迟)、徐晃、庞德五位良将级别的大将。
东吴则孙权亲自参加;四大都督,有吕蒙、陆逊两人参加主导;江表十二虎臣级别的除了黄盖、董袭、陈武已死没能参加,其他九位只有甘宁因病缺席、程普、凌统留守没有参加,其他的七人:韩当、周泰、朱然(相当于十二虎臣)、潘璋、徐盛、蒋钦、丁奉全部到位。请问,换了任何人能挡得住这样的阵势吗?要知道,诸葛亮历次北伐都是先联合东吴,才出兵的,他也没有取得水淹七军、打得曹魏要迁都,这样的辉煌战绩。
以上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希望能为关羽的实力阐述来一个正本清源。即便是大家有不同意见,也不希望因为我的阐述起到了治丝益棼的负面作用。毕竟我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因为学识有限,请各位谅解。大家如有其他的真知灼见,欢迎给予点评!三国谁能打赢关羽?
刘备骗他、张飞欺他、曹操瞧不起他,但他才是最有可能打赢关羽的人!
关羽
说起关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武圣,是三国最强悍的男人,受到众人的崇敬。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看就是个超级猛人,跟随刘备后,关羽终于有机会展露身手了,最终于汜水关之战中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自此,关羽算是在诸侯之间打响了名声,谁也没想到,打得众诸侯哭爹喊娘的华雄,竟然会被关羽轻松斩杀,大家都不敢再小觑关羽了,曹操甚至还开始结交关羽,想要将关羽收为己用。
关羽在汜水关和虎牢关的表现,给曹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即便曹操和刘备翻脸,却仍然不愿意对关羽痛下杀手,而是委曲求全,搞出个约法三章,想要彻底收服关羽的心。不过关羽是出了名的忠义,虽然曹操待他极好,但他的心早就和刘备绑定在了一起,所以在斩颜良诛文丑以后,关羽自认为已经给曹操报过恩了,坚决的离开了曹操!
颜良文丑是袁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关羽轻松斩杀此二人,令曹营众将乃至天下之人震惊,自此关羽的战斗力得到了天下众人的认可,提起关羽,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典型的例子就是刘备去会见周瑜时,周瑜想要对刘备动歪心思,结果看到勇猛的关羽,顿时汗流浃背,不敢命伏兵动手,足见关羽的威压是多么的厉害,连周瑜这种久经战阵的人都受不了!
纵观三国演义,关羽在单挑过程中只有过一次败绩,那就是被徐晃击退,而这一次战败,乃是因为关羽刚刚经历过刮骨疗伤的手术,右臂少力,所以关羽此败也是情有可原的!
原文:言讫,挥大斧直取关公。公大怒,亦挥刀迎之。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关平恐公有失,火急鸣金,公拨马回寨。
事实上,虽然此战中关羽落于下风了,但这是因为关羽战力未在巅峰,毕竟伤筋动骨一百天!当年土山之战,关羽战力尚在巅峰,许褚和徐晃二人联手,都被关羽击败了,可见徐晃的战斗力是根本比不上关羽的!而且徐晃曾对关羽说过“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说明在曹营的时候,关羽是指点过徐晃的武功的,也就是说关羽的战斗力是肯定强于徐晃的,不然不可能去指点徐晃武功,关羽败于徐晃,乃是事出有因!
关羽一生,除了败给徐晃一次,最多就是和被人打平,从来没有战败,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在三国中,根本没有人能够打赢关羽呢?
事实上,在整个三国中,可以明确击败关羽的人,只有一个!这个人,刘备骗过、张飞欺负过、曹操瞧不起过,但他才是最有可能打赢关羽的人!这人便是吕布!
刘备骗他
吕布原本是丁原的手下,后来受到董卓的蛊惑,诛杀了丁原,投入了董卓的麾下。再后来,他又被王允的美人计给骗了,为了和董卓抢貂蝉,竟然杀掉了董卓,自毁前程。虽然董卓遭到众人唾弃,是祸乱汉室之人,但对于吕布来说,其实董卓对他不错,董卓活着对他的好处更多。可吕布已经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受到了王允的诱骗,犯下了大错。董卓死后,虽然吕布被封为温侯,但他并没有获得大权,王允甚至不愿意听从吕布的建议,赦免西凉军,最终逼反了李傕郭汜,导致长安被攻陷。
长安陷落,吕布只能进入中原,寻求生存。期间他四处辗转,到处碰壁,最终来到了刘备的徐州。虽然刘备表面上做得非常好,表示愿意接纳吕布,但私下里他却也纵容张飞侮辱吕布,甚至还用曹操的书信吓唬吕布,说曹操让他杀了吕布,搞得吕布提心吊胆,最终铤而走险,袭取了徐州!
夺取徐州后,吕布并没有侮辱、诛杀刘备的家属,反而是派兵保护他们,可见吕布其实并不想和刘备彻底撕破脸,他还想和刘备联手,只不过他想做老大,要刘备做小弟而已。而刘备这边呢,也是心胸开阔,为了能够在这乱世生存,他只能假意同吕布和好。
在此期间,吕布和刘备之间保持了一种微妙的和平,刘备胸有大志,不断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以图东山再起,不过他对吕布,却表现得一如既往的恭敬,搞得吕布认为刘备真的臣服于他了,不仅不再骚扰刘备,而且还出兵帮助刘备平息了和袁术之间的争端,辕门射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段时间。
吕布觉得自己从未伤害过刘备的家人,且对刘备有辕门射戟之恩,所以刘备应该真心实意地臣服他,结果张飞转头就抢了吕布的战马,于是吕布愤怒了,感觉刘备欺骗了他,出兵攻刘备,最终将刘备彻底的逼到了曹操阵营。面对曹操和刘备的联手,吕布不是对手,最终被捉到了白门楼。就在白门楼上,吕布一边请求刘备帮他说说好话,一边主动向曹操请降,在他看来,这两套操作下去,他虽然丢失了徐州,但肯定是用不着死了。结果曹操那边被他打动了,刘备这边却欺骗了他!
原文: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
可以看到,在白门楼上,确实是刘备坑了吕布,原本曹操都犹豫到底要不要杀吕布了,结果刘备一句话直接断送了吕布的生路。事实上,在本文看来,自从吕布偷袭了徐州后,刘备其实就一直怀恨在心,之前他唯唯诺诺的样子都是装出来欺骗吕布的,他巴不得吕布早点死,只有吕布傻乎乎的以为刘备是个真正的好人!
张飞欺他
张飞虽然武功不如吕布,但他欺负吕布的事情却是人尽皆知!虎牢关下,当着天下众诸侯的面,张飞喊出了“三姓家奴”的名字,搞得吕布颜面尽失。之后吕布落难,投奔刘备,张飞又是数次侮辱吕布,痛骂吕布,甚至扬言杀掉吕布,搞得吕布非常狼狈。事实上,就张飞所表现出的战斗力,他根本就杀不了吕布,他之所以屡次对吕布喊打喊杀,纯粹就是恶心吕布!
张飞如此欺负吕布,但吕布却并未真正的撕破脸,偷袭徐州时,吕布都打进了城内,张飞才醉醺醺的起身,这是个击杀张飞的好时机,结果吕布并未动手,任由张飞离去,这其实就是吕布故意放张飞一马。哪知道张飞根本不领情,后面又多次挑衅,即便抢了吕布战马,仍然没有丝毫悔意,最终打破了吕布心中仅存的幻想!
曹操瞧不起他
曹操对吕布的瞧不起,体现在方方面面。当吕布袭击濮阳后,曹操率军救援,程昱曾建议曹操小心吕布的伏击,结果曹操直接放言吕布有勇无谋,根本不担心伏击,最终击败吕布。
在军事上曹操瞧不起吕布,在为人的品性上曹操也瞧不起吕布。虽然曹操曾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可他也同时看不上吕布。在和陈宫的对话中,曹操就曾说过这么一番话。
原文:宫曰:“汝心术不正,吾故弃汝!”操曰:“吾心不正,公又奈何独事吕布?”
曹操这话的意思就是你陈宫说我心术不正,干嘛去辅助吕布,吕布比我还心术不正呢。从曹操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真的看不上吕布,吕布在他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而已,好打得很!
刘备骗吕布、张飞欺吕布、曹操瞧不起吕布,但这并不意味着吕布是好惹的,并不意味着吕布无能,相反,吕布的战力天下第一,他是最有可能击败关羽之人!
虎牢关下,张飞和吕布单挑五十回合后,虽然原文写的是不分胜负,但是我们从关羽的行动来看,张飞很可能快要落于下风了!
原文: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
大家可以想一下,关羽是多么高傲的人,他这一辈子,何曾与张飞联手对战过其他人?除了吕布,谁还有这种殊荣?张飞若不是落于下风了,关羽何必要当着天下众人的面去破坏单挑规则,以二打一?很明显,要是张飞再继续打下去,不仅仅会战败,而且会有性命之忧,这迫使关羽摒弃一切规则,上场助阵。
而关羽上场和张飞联手后,又是三十回合拿不下吕布,逼得刘备亲自上场,要集合三兄弟之力,才能打败吕布,足见吕布是多么的强悍!单从此战来看,关羽+张飞可平吕布,关羽+张飞+刘备可胜吕布,很明显关羽的武力是要低于吕布的!而且我们从后续吕布和关羽在徐州的碰面可以看出,关羽对吕布其实是颇为忌惮的,可见关羽确实并非吕布的对手,普天之下,也就只有吕布可以击败关羽了!
结语
刘备骗他、张飞欺他、曹操瞧不起他,但他是最有可能打赢关羽的人!这个人便是吕布,吕布战力强悍,虎牢关下关羽张飞联手都无法击败他,最终还是刘备亲自上场助阵,才力压吕布,击败吕布,可见关羽若是单挑遇上吕布,根本落不了好,只有吕布有能力击败关羽!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三国谁能打赢关羽?
从正史记载上看,三国中谁都不是关羽的对手。关羽能被称为武圣人,并不是后代吹捧出来的,而是关羽靠着自己的实力打出来的。正史上关羽被称为万人敌,有万夫不当之勇。根据《三国志》记载,颜良作为袁绍前锋部队的统帅在白马和曹操对阵,曹操派遣张辽和关羽去作战。关羽看到了颜良的位置所在,策马冲锋上去,在敌军中杀死了颜良,砍下他的头回到曹操的阵营中。袁绍军队里面,没有一个人敢抵挡关羽。仔细翻阅《三国志》就会发现,整个三国中只有这一次临阵斩将的战绩。
如果按照《三国演义》来评价的话,能够打败关羽的人也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吕布。虽然有的人提出了一吕二赵三典韦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经不起推敲。典韦和许褚打成平手,许褚战徐晃的时候只能战平,徐晃战颜良二十回合败北,关羽一刀斩杀颜良于马下。在颜良叫阵的时候,曹操也认为只有关羽才能够斩杀颜良,自己的武将们都不行,这其中就包括了许褚。许褚既然不能对付颜良,肯定也不是关羽的对手,典韦自然也不行。
赵云曾经和文丑打成平手,文丑和关羽交手三个回合,就心怯想要逃走,随后被关羽追上杀死。赵云斩杀的都是无名小将居多,论真实战斗力最多和张飞差不多。张飞的武艺确实比较高,凭借着勇猛可以勉强和吕布打平。在书中有很多地方直接写明了张飞武功不如关羽,在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为了激起张飞的斗志,曾经说:马超无人能敌,只有找关羽来才行。这样来看关羽的武艺肯定要高于张飞,不然诸葛亮也不会搬出来关羽来刺激张飞。
后来关羽想要找马超的麻烦,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告诉关羽:马超这个人武艺高强,只能和张飞打成平手,肯定不是你的对手。关羽看完之后很高兴,从这封信来看,张飞肯定不是关羽的对手。不然诸葛亮写这么一封信,关羽肯定要生气。
关羽战平过三个人。第一个是纪灵,纪灵是袁术的大将,在袁术战败的时候被张飞斩杀。因为纪灵是败军逃跑,这次击杀不能算是凭借真本事。第二个是黄忠,黄忠的体力不如关羽,如果打的时间长了,黄忠恐怕要被消耗死。黄忠如果不马失前蹄,恐怕也会中了关羽的拖刀计而死。第三个是庞德,那时候的关羽年龄大了,已经伤病缠身,战斗力不如年轻的时候很正常。后来关羽还被徐晃击败了,这时期关羽伤病缠身,战斗力不能有效地发挥,不能说徐晃就比关羽强。
虽然关羽没有和吕布单挑过,但是从很多细节都能发现吕布要强于关羽。吕布在面对关羽和张飞的夹击的时候,依然游刃有余,武功肯定要在关羽和张飞之上。吕布在对付纪灵的时候,一把就抓过来,《三国演义》描述他像抓小孩一样把纪灵拎过来。从这两点看,《三国演义》中关羽应该不是吕布的对手。
关羽被称为武圣人,看来也是名副其实,正史上无人能敌,小说中也能排名第二,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万人敌。
三国谁能打赢关羽?
在三国谁能打得赢关羽?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里所指的是作为军事将领的关羽而不是武林高手关羽。
武林高手过招,属于江湖传说,史书里找不到依据,会陷入谁说都有理、谁说又都没理的状态。
有了清晰的界定,答案也就清晰了。根据笔者对包括《三国志》在内的所有关于关羽的第一手史料的全面梳理,关羽亲自参加的战役和战斗大约有15场,战绩是4胜、1平、10败。
谁能打赢关羽,归纳一下这些败仗就行了,这10场败仗分别如下:
一、征袁术之战:196年刘备受陶谦之托接管徐州,袁术不服,马上发兵来打,刘备率关羽前往迎战,由于吕布偷袭刘备后方,刘备、关羽大败。
二、回击下沛之战:196年吕布偷袭徐州得手,刘备、关羽仓促回军,与吕布战于下邳,不敌,刘备、关羽只得向吕布投降。
三、小沛之战:196年袁术派纪灵率数万人马进攻小沛,刘备、关羽、张飞不敌,向吕布求援,吕布辕门射戟为刘备解围。
四、第二次小沛之战:198年吕布率兵进攻小沛,刘备、关羽、张飞不敌,刘备等人后投奔前来支援的曹操。
五、徐州之战:200年刘备、关羽等设法脱离曹操,到徐州后起兵反对曹操,曹操冒险亲自率队出击,刘备、张飞败走,关羽来不及逃走,投降曹操。
六、汝南之战:200年官渡之战期间,刘备、关羽等奉袁绍之命联络汝南郡黄巾军余部,在曹操后方起事,曹操派曹仁率虎豹骑征讨,刘备、关羽等败走。
七、益阳之战:215年坐镇荆州的关羽与吕蒙、鲁肃等争夺荆州,吕蒙连夺数城,双方于益阳城外举行单刀会,关羽让步,割湘水以东的3个郡给孙吴。
八、樊城攻防战:219年关羽率兵北伐,初期一路顺风,俘于禁、庞德,曹操派徐晃前来支援,徐晃指挥各路曹军与关羽周旋,连夺关羽2处重要营垒,化解了樊城之围。
九、麦城之战:219年关羽自樊城前线撤退,试图夺回被吕蒙偷袭占领的南郡,但未能取胜,最终被困于麦城,关羽假意投降,之后设法突围。
十、临沮决石之战:219年关羽向荆州西北方向突围,在决石被吴将潘璋的部下俘虏,之后被杀于附近的临沮。
上面仅是史料有明确记载的战例,想必关羽参加过的战斗还有不少,打过的败仗也更多一些,不过这里只说有依据的这10场。
以上10场败仗,刘备指挥的有6场,关羽亲自指挥的有4场,打败过刘备、关羽的人分别是袁术、吕布、纪灵、曹操、曹仁、吕蒙、徐晃、潘璋等。
如果只从与关羽对等的一线军事将领这个定位去考虑,吕布、纪灵、曹仁、吕蒙、徐晃这5位大概是关羽的死敌,他们都有能力打败关羽,并且都得到过实践的验证。
三国谁能打赢关羽?
谁能打赢关羽?
曹操,曹操不仅打赢关羽,还俘虏了关羽,并将其打的全军覆没,解襄樊之围徐晃击败过关羽,无需解释理由,败就是败,若找理由于禁三万多将士不战就擒,理由很简单,天连降暴风雨,汉江水猛涨,于禁的七军水都淹到脖子上了,无法生火做饭,这仗怎么打这只能算于禁时运不济,毁了一世英名,也不能说于禁就是个废物,但当了俘虏这是事实,永远改变不了。
再就是吕蒙边策反带布置,摧枯拉朽般的把关羽的劲旅消灭了个干净,布下地网,沿途设伏,此时关羽的赤兔马,青龙偃月刀再也发不了威风,结束了戎马生涯。不仅是败,是被挂了。
战埸瞬间万变,并非谁的武艺高强就能赢了战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很大的机会,例如火烧赤壁若无东风怎能取胜,在战争中唯掌握战的主动权,出奇制胜,靠的是指挥者智慧,运筹帷幄,一人的力量太弱小了,楚霸王武艺如何,一样自吻乌江,浑身是铁能打几条钉,这是常用来教育后人的,一根快子易折就是这个道理,团结才是力量!!
三国谁能打赢关羽?
不好意思,三国没人能能打赢关羽,我分析过,关羽历史上是三国第一。
我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话,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并且公认的是吕布在三国里是武力值第一的武将(先不说人品)。而马超被人的评价也是马超之勇不下于吕布,所以马超排到了第二的位置。至于典韦,死的比较早,最出名的要数宛城之战保护曹操撤退那次,也是最后一次。
吕布
备受争议的估计要数三国演义里三英战吕布那次,我们来看演义原文: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把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
张飞也就是说张飞先和吕布打了五十回合,没分出胜负,而后关羽上了,又打了三十回合没有把吕布打倒,请注意是没有打倒,关羽的武器是属于重型武器,八十二斤,出招非常缓慢,吕布就算接不住还可以躲过去。然后刘备上了,吕布招架不住,虚晃一下就找机会走了,也就是说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一块上吕布根本招架不住,是直接跑的。
也就是某些电视剧或者电影演的三打一打了很长时间,才让大家有了误解。至于马超,和张飞打了几百回合都没打赢,顶多算是平手。典韦呢,几乎没什么战绩,也就在荥阳救曹操的时候一打二,在宛城救曹操的时候一个人挡住了门,其余并无战绩,例如逐虎过涧纯属夸张,桂阳赵范手下鲍龍还射杀过双虎呢,不还是被赵云打的不知东西。
关羽
而关羽,先不说武力如何,起码杀过同等级别的将领,正史里颜良就是被关羽杀的,纵观吕布马超,同级别的根本杀不掉,马超打败过于禁,并未杀掉,虽然别人也杀不掉他们。正史关羽被称为武圣。中国古代有文圣和武圣,文圣是孔子,武圣就是关羽,可见关羽武力如何。
至于典韦
典韦出生在陈留,年少时便胸怀大志,而且有侠义心肠。当时同乡人刘氏与睢(sui)阳人李永为仇敌,典韦得知后便要为刘氏报仇,而后就埋伏在李永的门前等李永出来,一下结果了李永的性命,并且将李永的妻子也杀掉了。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是在写典韦有侠义,但是却也暴露了典韦的为人:不明真相,滥杀无辜。在没有搞清谁对谁错的情况下就将别人杀了。正所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起码也得听听李永怎么说吧。可典韦只听了一面之词就杀掉了李永,并且还杀掉了人家妻子。人家妻子碍着典韦什么事了,完全是个无辜吃瓜群众,可是也被典韦杀了。可以看出典韦的人品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历史上对典韦的描写主要是相貌魁梧,膂(lv)力过人,意思就是典韦长得高大,力气也大。除此之外,没了。当时典韦能一只手举起牙门旗,足以见得典韦力气很大。而且典韦用的是双戟,重达八十斤,和关羽武器是一个类型的,一旦挥舞起来没人能正面挡住。
曹操
《三国演义》上写过,典韦曾经逐虎过涧,相信不少人就会觉得能吊打老虎的就典韦一个了吧,这下应该能证明典韦武力过人了吧。但是《三国演义》上还写过,桂阳郡赵范手下鲍隆,一人吊打双虎。稀奇吧,双虎,还一下来了个双杀。也就是说杀老虎什么的完全是小儿科,连一个小将都能杀双虎,逐虎过涧有什么稀奇。
正史中唯一记载典韦的功绩是在战吕布时,当时曹操和吕布对战胶着,曹操便想组建先锋军突破吕布防线,典韦就在其中。典韦身穿重甲,手持小戟向前不要命的突进,一直跑到了离敌军防线剩五步的时候才投出小戟,一下一个,当场破掉了吕布军的防线。
这次战斗并没体现出典韦的武力如何,体现出的是典韦的勇。我们要注意勇和武力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我们经常会听到,谁之勇不在谁之下,意思是两人的勇气高低,而不是武力。典韦这次战斗体现的是盲目的勇,靠着不要命突破敌军防线只是匹夫之勇。
典韦死后,许褚接替其职位
再看宛城之战,典韦身为曹操的贴身侍卫,理应保护曹操的安全,这一点典韦做的完全没毛病。这和赵云保护刘备及其家人的安全是一样的。我们不要以典韦战死了来评价典韦的武力,之前也说过,典韦的武器八十多斤,一旦挥舞起来别人根本近不了身,正史上典韦的戟在手中,没被偷走。这样守住一个寨门,并且杀掉几十个人一般的武将都能做到。
正史对典韦的评价也就很一般,毕竟典韦没有战功,没有斩将记录,只是匹夫之勇和力气大,后世流传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宣扬典韦的忠心,借此来教育自己手下的将领。而排在典韦后面的关羽正史对其评价极高,后世称其为“武圣”,关羽和张飞被称为“万人敌”,典韦没有。
关羽
会有人觉得典韦死的早,十分不甘心,假如典韦多活几年的话会怎样怎样。典韦和郭嘉有点相似,这两人都是英年早逝,但是我们对其评价一定要客观,这两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不要以自己的主观思维来推测来假如以后并不存在的事情,用不存在的事情回过头来衬托这两人的厉害程度。死了就是死了,没有如果,历史是公正的,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正确对待历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