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马超投降蜀汉后再无战功?
马超满门除了自己和从弟马岱,其他100余口包括父亲马腾尽皆被曹操杀害。马超对曹操恨的咬牙切齿,深仇大恨至死未能得报,以至于抑郁半生,含恨而去,这个情况世人皆知。
但要说马超投降蜀汉集团后再无战功,这个说法就言人人殊,很难达到众口一词。这个问题,我详细地阅读了《三国演义》,进行了一番仔细分析和评估,绝对不可以视同儿戏。
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这是马超马孟起当时的内心,这虽然严重影响了他的寿命但是却并没有过多妨碍他建功立业。
葭萌关,张飞大战马超一天又挑灯夜战,还是不分胜负。刘备见马超如此英勇,心里喜欢,就和诸葛亮设计收服了马超。
马超归降刘备的时候,刘备亲自接入,待以上宾之礼。马超当时就受宠若惊,顿首拜谢刘备说:“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由此可见,马超和刘备的联合是多么的相得益彰。应该说,马超投降刘备以后还是功不可没的。他具体的战功有这些:
第一、刘备几乎兵不血刃进入成都,马超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超曰:“不须主公军马厮杀,超自唤出刘璋来降。如不肯降,超自与弟马岱取成都,双手奉献。”玄德大喜,是日尽欢。
超在马上以鞭指曰:“吾本领张鲁兵来救益州,谁想张鲁听信杨松谗言,反欲害我。今已归降刘皇叔。公可纳士拜降,免至圣灵受苦。如或执迷,吾先攻城矣!”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刘备自领益州牧》中关于马超劝降刘璋的情节。
在马超的威逼下,刘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牺牲,就顺利投降了。这就是马超投降刘备后的首功。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了。
刘备领益州牧后封马超为平西将军。
第二、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相持不下,马超带兵参加了战斗,杀得曹兵大乱。由于马超的拒守阳平关,曹操进退维谷,创造了“鸡肋”一词。
原来,马超、吴兰两军杀来,曹兵惊动。孟达引兵夹攻。马超士卒,蓄锐已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挡,曹兵败走。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
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的原话。所以说,汉中之战,马超也及时参与并立功。
第三、益州群臣联名上表请求朝廷封刘备为汉中王。马超在首位具名。
第四、刘备为给关羽报仇雪恨,攻打东吴,发动夷陵之战。刘备出发以前,安排马超和马岱协助魏延防守汉中。
第五、刘备去世,曹魏兴兵攻打蜀汉。诸葛亮安居退五步。其中有一路就是马超负责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退五路》中这样写的:
臣料马超积祖西川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先遣一人,星夜弛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此一路不必忧矣。
这就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汇报的原话。对于保家卫国,马超起了多大的作用?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古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六、诸葛亮亲征孟获,派马超坚守阳平关。看到没有?马超多次坚守战略要地阳平关。有马超在,诸葛亮南征北战就后顾无忧。
应该说,马超归降刘备以后,多数都是防守战略要地。他虽然没有像赵云一样在一线战场上发扬蹈厉,也没有像魏延一样光芒万丈,但是他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也不是一个普通将领能够相提并论的。否则,刘备称帝以后也不可能封他为“骠骑大将军”的蜀汉当时最高军职。
马超,马孟起名列五虎上将,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为什么马超投降蜀汉后再无战功?
题主这就乱说了,马超在投奔刘备后虽然只有短短七年时间,但至少立下三大功劳,在蜀汉阵营中罕有武将能有如此建树。怎么能说再无功勋?
一、逼降刘璋
建安十九年,在张鲁处郁郁不得志的马超决定投降刘备,刚刚投降就给刘备送来一个大礼——成都。此时刘备虽已围困刘璋多时,但是成都城内尚有三万精兵,粮草可支用一年。城中军民斗志高昂,刘备一时之间也难以攻下。但听说马超归降,刘备当即表示欣慰,认定益州可得。而马超一到,刘备便分兵令其驻扎城北。城中听说马超来了,摄于其威名,军心大溃,不出十日,刘璋出城投降。《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典略曰: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这是明确了马超与刘璋投降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马超是压垮刘璋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说,取成都,马超在刘备阵营中堪称首功。
二、汉中之战
刘备得益州不久,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曹操得陇望蜀,派张郃进犯益州。刘备命张飞在巴西打退张郃后,与曹操展开了为争夺汉中长达两年之久的汉中之战。此战,双方精锐尽出,曹操亲率大军至前线督战。因为原本兵就少,还有关羽驻扎在荆州的很大一部分军队,刘备在兵力上讨不到半点便宜,甚至可以说是处于很大劣势。益州已经是男子都上阵打仗,女子都押运粮草,全民皆兵了。而马超此时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长期在西凉经营,马超在西北羌族、氐族中有颇高威望,依靠这层关系,马超劝服氐雷定七部万余人策应刘备,这对刘备而言绝对是雪中送炭。不仅如此,马超自己在汉中之战也破费辛劳。他与张飞、吴兰、雷同等人从下辩到沮水,从建安二十二年十月到建安二十三年三月,五个月时间将曹军先锋牢牢牵制,到曹操主力抵达战场才退回,给刘备争取了很多时间。
三、领衔劝进汉中王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全境被刘备夺得,群臣上表劝刘备进位汉中王。此时,马超的重要性再次显现。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劝进表是由马超领衔而不是长期跟随刘备的诸葛亮、张飞等人。其实,此重任非马超莫属。因为劝进一事,一定要有身份地位的人领衔才能压得住场面,对外说也显得“名正言顺”。什么人才算有身份地位?刘备自己封的那些大小官员肯定不算。只有真正获得过汉朝朝廷封赐爵位的人才有资格。刘备阵营获得过汉献帝亲封官职并有爵位的仅有三人,刘备自己的左将军、宜城亭侯;关羽的偏将军、汉寿亭侯;马超的偏将军、都亭侯(此外如张飞的新城亭侯、黄忠的关内侯等都是刘备自己封的)。刘备自己进位,肯定不能自己劝自己。让关羽领衔不是不可以,但他远在荆州并肩负重任不能擅离,如果领衔之人不能在仪式上亲自到场也很滑稽。所以,马超就当仁不让了。加上马超世代缨勋,是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又有曾经雄踞一方的父亲马腾,自己还在潼关痛击曹操,这样的威名,确实不辱没了刘备这场进位仪式。这虽然不是战功,但确实是政治上的大功一件。毕竟曹操已经是魏王,刘备总不能一直顶着个亭侯的小爵位还妄图跟曹操并驾齐驱吧。
除了以上三件大功,马超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任左将军,与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后将军黄忠并为最高级武将。刘备称帝后关羽黄忠已死,马超更是以骠骑将军的身份成为武将之首(汉制,武将最高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蜀汉大将军空缺,张飞为车骑将军还在骠骑将军之后)。虽然没有再驰骋沙场,但因其与西凉羌氐的熟悉,由他镇守后方,确保蜀汉不会被这些少数民族侵扰,也是人尽其才。只是可惜因为身体不好,章武二年就英年早逝。
因此,马超凭借自己的威名、战功,和对西北的熟悉,在归顺刘备后依然是屡建功勋,绝不是题主说的那样。
为什么马超投降蜀汉后再无战功?
因为马超屡次公然抗曹,一气之下曹操杀光马超族人二百余口,《后汉书》记载“诛卫尉马腾,夷三族”,于是马超要与曹操死磕到底,为族人报仇,从公元212年到去世,马超所有活动轨迹只为两个字:报仇。所以谁与曹操为敌,他就投靠谁,当时凉州造反,马超兵败之余又失去了根据地,先是投靠了张鲁,两人喝酒拉呱感情好,马超一说到借兵打回凉州去,张鲁态度就暧昧了,于是马超重新寻找,既是曹操死对头,又有实力与曹操对抗的人物,于是刘备出现了。
图为平顺县藏兵洞遗址,当年马超反抗曹操围剿所修。公元215年,当时刘备正在围攻成都,久攻不下,马超前来投奔刘备,二话不说,就把成都打下来了,给刘备献了一份大礼,这一年马超39岁,正式来到刘备军中,成为手下将领,封平西将军。马超那时只为报仇,等了2年机会终于来了,公元217年刘备与曹操争汉中,马超作为先遣部队攻打武都,为主力部队攻打汉中作策应,可是在武都的曹洪曹休准备充分,马超、张飞再英勇也战败。
图为马公祠。虽然武都没拿下,但第二年刘备率领的主力部队一举拿下汉中,随即荡平汉中全境,马超也参与了其中,所以马超在夺取汉中的过程中,是立有功勋的,另外众人又联名上了《汉中王劝进表》,劝刘备进汉中王,而联名的名单由11位领衔者和100多位官员组成,而劝进表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马超,连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都在他后面,这个劝进表内容和名单在《三国志》有详细记载,马超进位汉中王后,升马超为左将军,如果马超这次没有功勋,怎么可能劝进表名列第一,怎么会封为左将军。
图为勉县的马超墓。前面说了,马超投靠刘备就是为了找曹操报仇,可是曹操在刘备当了汉中王6个月后就死了,仇人死了,马超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再未出现在战场上了,这过程中蜀汉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争,就是公元221年诡异的夷陵之战,但刘备是自己出征,魏延、赵云都没带,马超当时镇守汉中防备北方曹魏,更没有立功勋的机会了,话又说回来,这时马超已经拜将封侯,再来点功勋刘备都不知道赏点啥了,1年后马超病逝,年仅47岁。
为什么马超投降蜀汉后再无战功?
公元215年,西凉马超投靠了刘备。至此,蜀汉政权的“五虎将”终于聚齐了。
很多人认为,马超投靠刘备后,和刘备之间并不是君臣关系,而仅是一个依附的关系。马超也不是刘备帐下的将领,而是“客将”的身份。据此大家认为,马超在投靠刘备后没有受到重用的原因皆是本于此。毕竟,刘备曾是东汉末年最为著名的一位“客将”,也从来未受到过主将的完全信任,难道自己翻身做了主子,就会和他们不一样?
刘备 图片来自网络
马超与刘备之间究竟是“客主”关系还是君臣关系?据《三国志》记载:
“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从这段记载来看,马超是归降刘备的。因此,二人的关系就应该是君臣关系而非是依附关系。
刘璋投降后,刘备进入成都大肆封赏诸将。马超也获得了封赏:
“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从这段记载来看,马超已经成为了蜀汉集团自刘备左将军以下军职最高的一位将领了。要知道,在蜀汉集团内部,除了刘备当年被汉献帝封为左将军以外,就是关羽曾经被封为偏将军。而马超则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汉朝封为偏将军,在军职上和关羽并列。只不过爵位稍小,是都亭侯,仅次于关羽的汉寿亭侯。
汉朝侯爵分为三等五级,第一等是县侯。如袁绍被封为邺侯、曹操被封为武平侯;第二等是乡侯。乡侯分为两级,一是爵位前面带有地名的,如诸葛亮的武乡侯,另一种是不带有地名的,如都乡侯;第三等是亭侯,同样分为两级,一是带有地名的,如关羽的汉寿亭侯,一是不带地名的都亭侯。至于关内侯,严格来说并不算做侯爵。
马超在汉朝时就已经被封为都亭侯了,所以刘备就没有加封。但马超这个爵位可是汉献帝封赏的,其含金量远非刘备封的可比。由于马超的爵位低于关羽,又在劝进刘备做汉中王时排名第一,所以才引起了关羽的不快,引出了偏要入川与马超比武这一场闹剧。
从这段记载来看,马超接受了刘备的平西将军的封赏,就意味着他与刘备的关系不可能是依附关系,而是君臣关系了。
在《三国志》记载的马超“督临沮”这三个字中,却很有可能是陈寿的笔误或者是后人抄写的失误,或者说,是别有用心之人往马超身上泼脏水。如果马超真的镇守临沮,在关羽丢失荆州之时没有起兵救援,那马超的责任可就大了。
但其实是,马超归降刘备之后被任命的是“督临洮”才是真正的职务。马超久镇凉州,只有都督临洮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作用。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督临沮”三个字不应该出现在这一段中,而是应该在“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这一句话的后面。因为刘备占领汉中后,兵力已经疲敝不堪,根本无力支援在荆州方向的关羽作战。原本关羽主动在荆州挑起战事是为了配合刘备在汉中作战的,可是曹操退军后,主力部队并没有回许都,反而是来到了荆州方向。这样一来,关羽就有些吃不住劲了。而刘备也无力救援,只得委任马超为临沮都督,想要以此来向曹操传递一个信号,即蜀汉大军想要以马超为先锋,出兵北伐了。刘备的目的是想要通过马超在曹操心目中的威名来震慑曹操,并不是要真的派马超从临沮出兵支援关羽。
图片来自网络
马超入蜀汉后没有太大功劳在于不善于山地作战在汉中一战中,马超确实没有立下过太大的功劳。但这并不意味着马超作战不卖力,而是马超不善于山地作战。
善于指挥骑兵作战是马超的强项,潼关一役,曾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在很长时间内,马超就是曹操的梦魇。
但马超并不是一位全才,在汉中地区山地的作战中,他的发挥就显得弱了很多。而且,他本部的人马虽然骁勇善战,但都是西凉铁骑出身,和张飞帐下那些以“板楯蛮”为主体的军队相比,战功自然远远不如。因此,在汉中之战中,张飞的功绩是最大的,马超仅起到了一个配合的作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让马超的西凉铁骑如何爬山作战?
图片来自网络
马超未立大功在于刘备要雪藏他留待攻占凉州马超在汉中之战中虽然未立大功,但是刘备给他的政治待遇却并不低。
据《三国志》记载:
“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犁乡侯。”
从这个官职来看,刘备是要为下一步攻打凉州再做准备工作了,而主将毫无疑问的是马超。
凉州自古以来就是出好兵好马的地方,所谓是“精兵良马皆出西北”者也。曹魏政权之所以能够稳稳压住蜀汉和东吴一头,其实靠的就是西北的精兵良马。
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虽然把荆州放在了最为紧要的位置,但这仅是为了北伐的方便。因为自古以来襄樊地区就是天下的腰膂,从襄樊地区出兵北伐是最佳路线。但北伐有前提的,那就是在蜀汉政权拿下了益州和凉州之后,才会有北伐的实力。
在《隆中对》中有一句话非常不起眼,那就是“西和诸戎”。这也就是说北伐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获得西北诸戎的支持。得到他们的支持最少会有两样好处:
其一、后院稳定
其二、精兵良马可以为蜀汉政权所用。
而在蜀汉政权中,唯一能够获得西北诸戎认可的人就是马超。
先不说马超本身就具有西戎血统,就说他的勇力也是被西北诸戎所佩服的,不然也不会有“神威天将军”这个说法。而且,马超久在西凉,熟悉地理风物和人情。蜀汉政权要想取得凉州,以马超为先锋,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关于这一点,在汉中之战中,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就可以得到明证。因此,在刘备封马超为“领凉州牧”,就是为了在日后进攻凉州时由马超打先锋的重要安排。
在蜀汉政权内部其实早就有荆州和凉州哪个更重要的争论。按照诸葛亮的说法,自然是荆州排在第一位,凉州次之,而庞统则不认同。他以为荆州是个包袱,应该早日甩掉。不然,就会成为蜀汉和东吴将来争斗的焦点。
我们确实无法判定刘备如果主动放弃荆州会对蜀汉政权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是,荆州确实是蜀汉和东吴之间的一个在巨大的隐患。
诸葛亮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在漫长地等待中,马超终于没能熬得过这一年的冬天,终年47岁。
马超在后期战功不大并不在于他自身,而是在于蜀汉政权内部战略的纠结与矛盾。庞统虽然早死,但他的要先取凉州的战略思想必定影响了刘备,如果一切顺利,马超必定会在日后的战争中大放异彩。可惜,荆州陷落,关羽被杀,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的刘备率大军出川,最终败于夷陵,自己也死在了白帝城。
夷陵之败后的蜀汉由盛转衰,连自保都成问题,哪里还有力量发动对凉州的战争呢?
虽然诸葛亮在荆州失去后,也认识到了凉州在蜀汉政权中的重要性,因此屡屡北伐,其目的并不在于攻取长安,而是以攻为守,想要打下凉州,尽可能地为蜀汉政权多争取一些战略空间。这也是他为何屡屡阻止魏延出奇兵攻打长安的原因。因为诸葛亮知道,即便打下了长安,蜀汉政权不仅守不住,反而受到曹魏政权的全力反扑。以此时蜀汉政权的实力,根本抵挡不住。
可惜的是,马超早已经病死,诸葛亮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帮手,这也是诸葛亮在初次北伐的时候,路过马超坟墓的时候痛哭的原因。
好在诸葛亮遇到了姜维。姜维的本领虽然不错,但也不至于诸葛亮那么兴奋,他的兴奋不仅在于姜维是凉州“上士”,而是他终于找到了一位能够起到马超那种作用的凉州人。
图片来自网络
为什么马超投降蜀汉后再无战功?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
回答题主这个问题,仍然以《三国演义》为依据。马超在归顺刘备之前,可以说是叱咤风云、惊天动地;归顺刘备、被封为“平西将军”之后,却是很少提及、悄无声息。主要原因是:不是创业之将、没有赋予重任、身体状况欠佳。先把他归顺之前的事情回顾几个片段:
一是与操军的搏杀。第五十八回叙写的马超同曹军的搏杀,足见马超的神勇:马超“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马超、庞德、马岱引数百骑,直入军中捉曹操”;“(马)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操惊得马鞭坠地。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使枪搠来”;“马超箭不虚发,船上驾舟之人,应弦落水”。此时的马超,是何等神勇!
二是与许褚的搏杀。第五十九回详细叙写了二人的搏杀。“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言未绝,许褚拍马舞刀而出。马超挺枪接战。斗了一百余合,胜负不分。马匹困乏,各回军中,换了马匹,又出阵前。又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两军大骇。两个又斗了三十余合,褚奋威举刀便砍马超。超闪过,一枪望褚心窝刺来。褚弃刀将枪挟住。两个在马上夺枪。许褚力大,拗断枪杆,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此时的马超,是何等神勇!
三是同张飞的搏杀。第六十五回,对马超与张飞的搏杀进行详细的叙写。“马超曰:‘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大怒。两马齐出,二枪并举。约战百余合,不分胜负。……两个再战。玄德恐张飞有失,自披挂下关,直至阵前。看张飞又与马超斗百余合,两个精神倍加。……玄德谓张飞曰:‘马超英勇,不可轻敌。且退上关,来日再战。’”此时的马超,是何等神勇!
通过以上三个片段,足见马超的神勇。就是这样一个人,自从归顺刘备、被封为“平西将军”之后,就再也没有正面出现过。一直到他离世,仅有四次侧面提到了马超。最后一次,还是诸葛亮提到马超之死。第一次,是写到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刘备领益州牧后的一次任用。第六十五回中写道:“诸葛亮为军师,关云长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征虏将军、新亭侯,赵云为镇远将军,黄忠为征西将军,魏延为杨武将军,马超为平西将军。”
第二次,提到马超,是在封“五虎大将”的时候。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
第三次,在第八十五回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到拒西路之敌时,提到了马超:“臣料马超积祖西州人氏,素得羌人之心,羌人以超为神威天将军;臣已遣一人,星夜驰檄,令马超紧守西平关,伏四路奇兵,每日交换,以兵拒之。”
第四次,第九十一回,从诸葛亮口中,侧面知道了马超的离世。诸葛亮对请求出战的赵云说:“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为折一臂也。今将军年纪已高,倘稍有参差,动摇一世英名,减却蜀中锐气。”
马超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归顺刘备、被封为“平西将军”之后,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确实可惜。马超归顺刘备后的结果之所以会是这样,大概有这样三个原因:
一、马超不是刘备的创业英雄。他归顺刘备时,刘备的基业已经形成。马超只是在劝说刘璋时有些功绩。二、自身没有承担重任。马超归顺刘备之后,只是个“平西将军”。这时,西路已经没有什么战事,马超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三、马超的身体状况欠佳。如果马超的身体好的话,是不会在诸葛亮北伐之前就离世的。(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为什么马超投降蜀汉后再无战功?
我是海浮人,我来回答。
不是没有功勋,而是没有显著功勋。归顺刘备,与刘备合围益州,助刘备顺利取下西川。而后辅刘七载,为汉中太守,利用自身在凉州对少数名族的威信,为蜀国守住北方大门。可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为何杀得曹操丢盔弃甲,为曹操心腹大患的锦马超,在归顺刘备之后默默无闻?浮人来说说。
刘备对马超又敬又畏昭烈帝刘备为什么对手下马超又敬又畏呢?
这敬从何来,马超归顺刘备后,刘备如虎添翼,马超毕竟也是屡世公侯,马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时候,刘备还在织席贩布。当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就是让马超领衔全臣,向刘备上敬表。这足以看出刘备对马超的敬重。
那畏又从何来?马超毕竟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半世枭雄,虽然被曹操打败,投靠张鲁。但是投靠张鲁的时候,他却归降刘备,似乎有一点反复无常,刘备还是有点畏惧的。所以,马超在西川时,并不得刘备重用。马超也一直过着,畏手畏脚的生活。
说起畏手畏脚,说一例子吧。马超在西川为将时,当时刘璋旧臣彭羕在归顺刘备后,不得重用,被任命为边疆小吏,于是向同样命运的马超抱怨,结果马超为了向刘备表示忠心,向刘备告发彭羕。结果彭羕被处死。怕到极致,可见马超真的没有了当年的锐气了。
所以马超在刘备手下并没有建立功勋的机会。
归顺刘备时间太短,寿命不长一个有才能的人,一定要活得久,把自己的前辈熬死,自然出头之日就来了。比如司马懿,可以说活的够久了,把一些老成持重的人熬死,对付曹爽这种小辈就是很轻松了。
马超的寿命相对太过于短暂,终年只有四十七岁。马超于建安二十年,也就是公元215年,但是在章武二年就是公元222年就去世了。太过于短暂,就是在刘备称帝的第二年就已经去世,没有在蜀汉集团进一步发展,就匆匆的离去,卒于任上。
只能说,上天没有给他展现自己的机会。
浮人结语
一个不管怎样,经历了太多,总会被生活抹去棱角。马超半世枭雄,孤傲无比,但是经过父兄妻儿因为自己死去之后,或许,他的骄傲被慢慢抹去。也对,当时天下初现三分之势,为对抗大仇人曹操,他不投刘备,他又该如何?
没有等到诸葛亮北伐,他就已黯然退去。
我是海浮人,似乎在寻找什么,欢迎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