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外看来,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

我在日本工作过六年多的时间,工作期间经常和日本同事到国内来出差,当然是会做他们的向导,带他们去享受国内的各种美食。同时在国内的时候也经常接待来自欧洲、美国、韩国、中东的客人,带他们品尝中国的美食。虽然世界各国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上的差异,大家的口味有很大的差别,但是这些国家的人到中国以后普遍非常喜欢中国菜。

欧美国家都是以西餐来作为主要的菜品,西餐品种相比中国菜种类很少,制作方法单调,味道单一,因此和丰富的中国菜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中国菜菜系众多,地方特色菜更是举不胜举,烹饪方法多样,煎炒烹炸色香味俱全,口味繁多,令西方人大开眼界。而日本菜和中国菜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日本基本上没有炒菜,只有炖菜,而且日本菜的口味清淡,几乎不放什么调料,这些日本菜去短期旅游吃几次感觉比较新鲜,像生鱼片、天妇罗都感觉到特别的健康和美味,但是在日本天天吃的话就会感觉寡然无味,非常怀念中国菜。

韩国菜虽然海鲜也很丰富,而其他的也就是参鸡汤、泡菜、烤肉等,种类也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口味非常单一,所以韩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菜。

在日本同事来中国出差的时候,会让他们品尝各地的菜肴,日本人对北京烤鸭、四川菜、山东菜、粤菜都非常喜欢,粤菜的口味和日本菜有点接近口味比较清淡,不辣不咸。有一次带一个日本同事吃了北京烤鸭,其中有一个泡脚鸭爪,让他吃完以后感觉非常美味,然后他问是什么食材?告诉他是鸭掌 时让他大吃一惊。

在日本鸭掌鸡爪之类是没有人食用的,但是他吃了泡椒鸭掌以后彻底改变了他对鸡爪和鸭掌的看法,同时对每一道中国菜都是赞不绝口。

那次来中国出差,也是他第一次到中国来,所以对他印象非常深刻,本来他是一个个性比较内向不太愿意社交的人,但从此以后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经常主动邀我一起吃饭,回去以后还特地请我去中餐馆吃了一顿火锅以示感谢。

有一次在深圳陪几位来自迪拜搞投资的客户吃饭,请他们去吃了蚝味馆的烧烤,他们对蒜蓉烤蚝,烤茄子,烤韭菜赞不绝口,其中一位客人说他因为投资工作的关系,经常去世界各地出差,但是这次的蒜蓉烤蚝是他吃的最美味的一餐 。 虽然日本人平时不怎么吃辣椒,但是现在有一部分日本人却对四川菜非常的钟情,有一位同事,每次来中国必要吃一次地道的四川菜。

随着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中国菜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在日益扩大,在日本很多高端的中餐馆成为很多日本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但因为价格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能力去品尝。随着中国菜的影响力的加大增强,很多外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在我2010年去日本的时候,除了中国食材店以外,其他的地方根本看不到香菜,但是这两年日本几乎所有的超市都能买到香菜。

而且还有一部分日本人成了地地道道的香菜粉,甚至有日本的冰淇淋店开发出了香菜味道的冰淇淋。我的一位日本同事就是香菜铁粉,每次到中国来都要点一份香菜、咸菜和辣椒丝做的老虎菜。现在很多中国特色美食在国外非常火爆,小肥羊在日本发展很快,兰州拉面要排队。

虽然中国菜对大多数的外国人来说都是非常美味的,而且有些菜品摆盘精美让他们只顾拍照而舍不得下口。但对于一些西方国家的人来说,中国料理的风格和他们的传统饮食观念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中国菜中使用动物内脏,爪子蹄子和野生动物,

很多人还不能接受,中国菜做鱼很多采用整条煎煮,他们根本不会吐刺,虽然喜欢口味却望而生畏。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大陆地区还很少有中餐馆被评上米其林三星店,这与中国菜的知名度和规模是不相符的。这些都说明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影响力是很大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老外看来,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

胃是有乡情的。

因为曾经在几个跨国五百强工作过的原因,去过欧洲、美国、印度、韩国。去的时候开始都是吃公司食堂。最先去的就是英国,宾馆的英式标准早餐还是可以的,不好不坏热量高。中午被一个热情的苏格兰大汉领到食堂吃饭,打了很多样,刚吃第一口,就感觉吃了翔似的,马上要吐出来,看着苏格兰哥们憨憨的笑脸,为了中英人民的友谊,活生生的噎了进去,随后的情景就留给广大朋友们去猜吧,怎么想都不过分。白瞎了那味道十足的小甘蓝小胡萝卜,就拿水一煮,什么各种破布丁。

第二次去的是德国,不错,早上蜂蜜松子面包片,各种香肠,最爱吃生肉的,觉得好奇。中午单调点,上顿土豆和肉,下顿肉和土豆。

然后就利用双息时间由德国哥们带着去了法国,奥地利等等吧,别的方面就是好,咱单说食物,吃的全是正宗土菜馆,不好吃,也算不难吃吧,总之,特点是有,味道不足,或者怪味太足。

后来去了印度,印度餐馆的服务员对我说:先生,看你吃的太难过啦,要不要来点别的。再后来去了美国,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美国特色,天天对付汉堡,如果你哪天不吃香蕉,美国人会以奇怪的眼光看你。是啊,你得滑肠啊。

同样,外国的同事来咱中国这边,也有很多不适应,见过说喜欢我们食堂猪食的新加坡白人,也见过二米多高的波兰哥们拿着勺子皱着眉头,只吃点米饭,对菜明显很不理解。还有非要去外面买KFC的美国战友。

在来我们公司办各种事的老外回去前,我们都会带他们去喝一顿,反正能报销。一般都到有档次的特色菜馆,这个时候没见过外国人不说好的。最普遍的说法是菜式真丰富,就连那波兰哥们都笑咪咪的。

国外的菜我们一般认为不好吃或者较单调。我们的菜外国人也不一定喜欢,但胜在丰富,外国人总能找到一些他们爱吃的,当然前题是请客时你得会点菜,这是个学问。

至于说中国菜档次低,不是因为味道差,是因为装逼不够。法国曰本的因为装逼装的好,就被认为是高档货。等中国再发展个十年八年,然后在国外的中餐厅中,一道红烧鱼只取鱼肚子部分的一点肉,再用个大大的盘子盛,端上桌的话,肯定能忽悠老外十条红烧鱼的价钱。

高不高档全看气质啊!

在老外看来,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

有个外教在中国深圳,每周五晚上都会到我哥开的湘菜馆吃一次饭,把菜单从前到后看一遍,最后还是点同一个菜,一连吃了一年。

12年我哥在深圳一个工业城开湘菜馆,有近百种菜品供食客选择。湘菜味道做的挺好的,工厂里的男男女女都爱吃。渐渐忙不过来了,就让我去帮忙。有个老家甘肃的服务员姓苟,很幽默的小伙子。

有天一个三十四五岁的老外走进了我哥的菜馆,高鼻深目黄发。老外进来后坐在靠近门口的第一张桌子那里。小苟把一本菜谱送了过去,没有像往常一样等客户点好菜再回来,而是直接走回吧台。

小苟拿起点餐的卡片直接写了个“坩埚土鸡”。这道菜是洋葱和鸡肉快做成的,下边放个可以燃烧固态酒精的小炉子。一边加热一边吃,鸡肉的鲜香和洋葱的甜香,经炉火的慢慢灼炙合味,味道棒极了。

我看到客户还在看菜谱,并没有开口点菜,小苟却直接替客户点了“坩埚土鸡”,我就问小苟什么情况。小苟说不用等,他就喜欢吃坩埚土鸡。

我还是觉得最好等客户看完菜谱,自己点菜后再让厨房大厨做。

这位顾客用四五分钟把几十页菜谱详细看一遍,抬头用有些蹩脚的普通话说:坩埚土鸡一份。

绝了!小苟提前知道他要点什么菜,感觉好神奇。

下个周五晚上这个客户又来了,就像上次一样,这名外教又用四五分钟时间把菜谱详细看了一遍,抬头说:坩埚土鸡。[捂脸]

看他津津有味地把一坩埚土鸡肉吃得干干净净,我对坩埚土鸡的味道有了莫大兴趣。晚上让我哥也给我做了坩埚土鸡,味道确实好。

下下周五晚上,这位铁杆粉丝又来了,还是像上两次一样,把菜谱从前看到后面,一抬头说:坩埚土鸡。

就这样,每次来都会把菜谱看一遍,最后点的一定是坩埚土鸡。

后来他再来时,我和小苟就模仿他的语气偷偷喊:坩埚土鸡。然后替他点好菜让大厨做,他感叹我们做菜好快,还给我们竖大拇指。他不知道在他看菜谱时,我们俩前厅服务员就开始让厨房里做了。哈哈……

有一次这位外教又来了,小苟去送菜谱,我就去厨房给报了坩埚土鸡这道菜。

像往常一样,这位外教又把菜谱从前到后看了一遍,一开口喊道:小炒牛肉。

我去!这可把我和小苟整懵了,今天怎么回事!怎么换菜了,我们可是提前给你做好了坩埚土鸡啊,你可不能坑我们俩啊!

厨房里的几个大厨都开始取笑我们俩了,还说了句:总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你们俩这次算漏了吧。

我们俩正失望时,这位外教又把菜谱翻看一遍,一抬头喊道:坩埚土鸡。

哈哈,还是忘不了坩埚土鸡啊,厨房里几个大厨都被逗乐了,低头从传菜口远远看他。

几分钟后另一个老外走了过来,坐在外教对面。原来今天他带一个外国朋友一块来吃我们湘菜馆的菜呢。怪不得以前都是点一个菜,今天点了两个。

再后来,他们两个总是来我们这里吃饭,一个总是点坩埚土鸡,另一个大部分时间都点小炒牛肉。

菜品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一部分。悠久的历史可以造就两样东西,一个是语言的丰富程度,一个是饮食的美味程度。因为这两样东西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古代东西方有两个大帝国,一个是东方的中国,一个是西方的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要论菜品的美味程度,东方是中国菜,西方是意大利菜。这两个菜系味道多,菜品种类多,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在老外眼里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从这位每次都要吃我们的坩埚土鸡,吃了一年都不腻的外教,可以想象外国人有多喜欢中国菜。

在老外看来,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

我曾法国杜美斯公司打过一段时期的工,我的老板是位葡萄牙人,据他讲他曾经一直在南非金矿开采黄金的。由于他有长期地下隧洞的施工经验,因此公司把他聘为地下厂房、六个发电洞、主变等地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老板。虽然公司是国外跨国公司。但是,施工质量控制组具体工作者,都是招聘国内施工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次老板,听说我们要过中秋节,老板提出也要和我们一起过八月十五。其实我们长期在野外施工的人员,过节一般不太讲究。通常是在食堂买几个菜,有时在市场买点菜,自己炒几个菜。几个要好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几杯酒,热闹一下就算过节了。由于老板来,我特意买了一只兔子和两斤大肉,放在一起红烧,加上各种调料炖了2~3小时。兔子肉和大肉的飘香,好像充满了整个楼道。吃饭的过程🀄️,使我体会到什么是“食肉动物”,什么是“食草动物”。记得那天老板一点主食都没有吃,我炖了一大锅肉,大部分被我的老板吃了。嘴里除了说good,还是good。

在老外看来,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

也许我遇到的是假老外,因为我遇到的这几个,根本不喜欢吃中餐!

我读大学的时候,接待过一批参加中日文化交流的日本学生。这批日本学生对我们安排的中餐都是礼貌性地尝了一下,可能碍于情面,最终在他们带队老师的要求下,每人吃了一小碗白饭。我们这边的带队老师也不好意思,又给他们点了一大份红汤面,上桌后倒是一扫而光——我感觉他们不是喜欢吃,而是太饿了!

后来因为孩子读书的关系,接待过两位澳大利亚的学生。原以为这些孩子会像传说中的那样钟爱中国的美食,所以我这个全校著名的“大厨”准备要在她们面前好好露一手。在接待的第一天,我晚饭准备了清蒸鳜鱼、红烧肉、红烧狮子头等好菜,结果两个姑娘也是礼貌性地尝了一下,言不由衷地说了句“得丽舍斯”,就放下了筷子。好在她们对扬州炒饭表示出来兴趣,第一天没用饿着这两位国际友人!

第二天我转换思路,和她们包馄饨吃。我女儿一边给两位姑娘示范包馄饨的动作,一边介绍不同的馅料和味道。两位澳洲姑娘也是兴高采烈,全程欢声笑语。等到馄饨起锅以后,两位姑娘像吃饺子一样蘸着醋还就着可乐吃下了第一碗八个馄饨,第二碗是怎么也不要吃了。最后没办法,带她们去了附近的肯德基!

接下去的五天的晚饭,除了有一天是澳方组织者请交流家庭的孩子一起吃的酒店自助餐以外,其余四顿都是吃的肯德基!

自这次以后,再有外籍学生的交流我都会拒绝带回家接待。

在老外看来,中国菜到底有多好吃?

我说一句大家不爱听的话,多数老外并不喜欢中国菜!否则的话,不用我们出手,华人餐馆早就该把世界征服了。

可事实呢?

这个世界该咋样就咋样,是不是?

饮食习惯这种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影响的。

由于外国太多,我就挑欧美国家中的美国老外来说吧。

顺便插一句,哎,中国人啥都跟外国比,非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可才舒服,这种不自信的毛病啥时候能改改!难道非要所有老外违心的说一句,中国菜好棒,中国人真牛,你们才满意?

1、美国人的吃饭习惯是什么?

生食多,方便餐多,工业化食品多,肉食多,喜欢酸甜香辛,讨厌咸味。美国人普遍吃饭比较简单,就那么烤烤弄弄,再撒点盐,沾点酱汁就往嘴里送。至于早餐和午餐,要么就是吃从超市买来的现成的加热一下,要么就是吃外卖!

美国的饮食习惯受工业化影响很重的,严格来说,属于快餐文化,它不是那么讲究色香味俱全,仅仅就是填饱肚子、补充能量而已。

有人反驳我说,美国也有饮食多样化啊,我回答,你得看比例!80%的美国人都那样,看好了,是80%!美国大概只有西班牙人后裔地区和原来法国人后裔地区,稍微讲究点。

不过这种生猛,你敢吃么?忘了告诉你了,每年食物中毒和感染寄生虫的美国人剧多,很多都是生食惹得祸。

2、吃中餐的美国人多不多?

不多,多是来尝鲜的年轻人,还有当年尝鲜后来老来的回头客,对了还有华人!

事实上美国的中餐大多是经过了改良,就为了适应美国人的口味,更加酸甜,更加油糊糊,更加猛加香辛料,那种改良尺度会让你绝对想不到这是中餐,快成快餐店了。

而有正宗的中国菜的,多是纽约、洛杉矶、旧金山等等这种地方,因为那里高校多,留学生多,跨国公司多,华人上班族多。你甚至可以把国内各大大菜系搬过去,虽然美国人顾客不多,但是你架不住华人多啊!华人在吃喝上面的消费能力还是很恐怖的。

总结:

不要以为有几个美国人拍视频说喜欢中国菜,就认为所有美国人都喜欢中国菜。

真相不是如此的,中餐只是他们生活的补充而已。

为什么如此?

话语权的问题!

1、优秀的中餐厅一样有严格的标准,但是人家美国人不认,西方人非要米其林标准;

2、大部分美国人会故意说中餐不好吃,他们拒绝承认别人的美食;

3、口味和审美确实从小养成,不太容易改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