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出了多少将军?
六安是一块红色热土,仅共和国开国将军(含各县区)就有108名,他们多数都参加过艰苦卓绝的2万5千里长征,尤其是走出了上将洪学智,中将皮定均、杨国夫、李耀、张贤约、陈先瑞、林维先、徐立清、陶勇、梁从学、曾绍山、滕海清等等。今天介绍一下88年以后授衔的六安籍解放军将领,他们是:
△孙大发,安徽金寨人,解放军上将军衔。1945年11月生,1964年12月入伍。历任16集团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总后勤部政治委员。2007年6月20日被授予上将军衔。2019年9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邬江兴,安徽金寨人,解放军少将军衔。1953年9月生,生于浙江嘉兴,196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主任、中国巨龙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2001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
△袁家新,安徽霍邱人,少将军衔。1948年6月生,965年入伍,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兵第60师师长、步兵第58师师长、济南军区第67集团军副军长、济南军区第20集团军军长、河南省军区司令员。
△周开喜, 安徽六安人,1937年出生,曾任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90年晋升少将军衔。
欢迎大家补充介绍。
安徽六安出了多少将军?
在安徽六安出过的将军中,主要介绍6位六安走出的开国少将,他们是是六安人的骄傲和自豪。
宋文(1914—1995),安徽省金寨县人,1933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3师279团组织干事,军敌工科科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4次反“围剿”和苏家埠、七里坪等战役战斗。参加过长征,在西征中参加过枣阳、漫川关、子午镇、两河口等战斗。
抗战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连指导员,挺进团营长兼教导员,第5支队10团参谋长,第14团副团长,新四军第2师5旅14团团长等职。抗战时期,他成功指挥了淮北泗县张楼攻坚战,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和物资。
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5旅副旅长,华中野战军第6师16旅政委,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政委,豫皖苏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5军74师师长等职。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的三战;在围攻黄桥战斗中,歼敌12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和物资,受到华中野战军的通电表彰;参加过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战役。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华东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安徽省军区第二政委,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政委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6月29日在南京病逝。
齐勇(1915—1968),安徽省六安市人,1932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25军第73师219团连长,红四军第12师35团营长,军部交通队队长等职。参加过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129师教导团连长,晋东南游击第2支队支队长,新编第10旅28团团长,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34团团长,新四军第5师15旅45团团长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陕南军区第3军分区副司令员,江汉军区旅政委,湖北军区独1师师长兼政委。参加过中原突围、淮海战役、西南战役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北军区宜昌军分区司令员,中南军区海军万虎水警区司令员,南海舰队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年7月2日病逝。
李发(1913—1957),安徽六安人,1931年3月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11师32团机枪连排长,红25军特务营四连连长,红25军75师224团重机枪连连长,75师225团3营营长兼营政委,红一方面军30军264团团长兼政委,75师224团团长等职。
参加过六安独山战斗、苏家埠战役、七里坪战役,参加了过鄂豫陕边区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参加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直罗镇战役和东征西征等。
抗战时期,曾任延安抗大第4期5大队3中队队长兼教员,苏鲁义勇军第2总队副总队长,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山东纵队特务第一团团长,山东纵队第五支队参谋长,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参与创建平原游击根据地,参加沂蒙山地区反“扫荡”、反伪化、反摩擦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在胶东反“蚕食”、反“清剿”、反封锁斗争,粉碎日寇对胶东根据的大“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渤海军区第一、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参加过沧南、泺北自卫反击作战,参加胶济路中段战役、西段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渤海军区司令员,陆军第31军副军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3月25日,在厦门检查军政训练和军事设施时,不幸被特务暗杀。
杜彪(1914—1986),六安市骆家庵人,1930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六安县模范团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217团连长、师警卫营政委、217团参谋,第31军91师参谋,第217团连长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连指导员,抗大留守大队营长,八路军第129师新1旅1团营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29旅副参谋长,辽热军区第4纵队11师参谋长,牡丹江军区第11师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11师31团团长,第41军122师364团团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四野战军41军123师副师长,海军东海舰队厦门汕头水警区司令员,福建海军基地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参谋长,上海基地司令员等职。
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6年12月在上海病逝。
赵俊(1915—1994),安徽六安县人,1933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供给处指导员,红九军第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4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第5师13旅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参谋长,第6纵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24军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11月16日病逝。
张忠(1912—1982),安徽省六安市人,1930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31军排长,连长,红9军副营长,军委通信营营长,警卫团副团长等职,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随营学校大队长,第35团参谋长,第19团副团长,工卫旅第21团团长,新四军第5师教导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5师3旅副旅长,陕南军区第4军分区副政委,豫皖苏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18军52师副师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藏军区筑路部队司令部副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副司令员、区司令员,贵州省军区司令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2月7日病逝。
安徽六安出了多少将军?
六安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战争年代,这片红色土地上,共有30多万“皖西”儿女为国捐躯。
六安一共走出了以洪学智、皮定均等为代表的共和国开国将军108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将军之乡”。
红色六安景点简介六(lù)安,别称“皋城”,位于安徽省西部的长江与淮河之间,安徽省辖地级市。从纯粹的地理意义上来说,六安就是“皖西”。
六(音lù,不读liù)安。
六安走出了洪学智、皮定均等108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他们在六安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缅怀先烈、追忆历史的红色旅游资源和景点:
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独山革命旧址、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园、裕安区独山革命旧址群、苏家埠战役纪念园、金寨县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金安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张家店战役纪念馆、霍山县诸佛庵镇革命遗址等等,都是“皖西”六安留给我们的红色革命的遗址。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建成于1983年,展厅面积3750平方米,展出革命历史文物1200多件。主楼正面镶嵌的“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八个大字是邓小平同志的亲笔题名。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分为序厅、革命史展、将军展、洪学智生平事迹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今日金寨七个部分。
独山革命旧址群独山革命旧址群景区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景区内有9处革命旧址、1处六霍起义纪念馆、1处革命纪念塔以及龙井沟景区。独山革命旧址群景区是我省唯一、全国少有的革命旧址群。
独山创造了安徽省在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三个第一”:打响了六霍起义的第一枪、组建了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安徽红军第一游击纵队、建立了第一个工农民主革命政权——三区工农革命委员会。
独山镇共走出了16位开国将军,被誉为“开国将军第一镇”、“将军故里、瓜片故乡”。
金寨红军广场金寨红军广场是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烈士陵园合建而成,是一处集将塔、馆、堂、碑、墓园、广场融于一体的红色公共场所。包括广场、上山步道、牌楼、绿化、照明、挡土墙和雕塑等工程。
金寨县红军广场旅游景区包括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塔、红军广场、红军烈士墓园、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洪学智将军纪念碑等六个主要景点。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六安市九墩塘畔皖西烈士陵园旁,分为陈列展厅、接待厅、办公室、文档库房四部分。纪念馆的正面有一下沉式广场,广场西部矗立着一座16米高的烈士纪念塔。
纪念馆分别展示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皖西著名烈士、六安籍开国将军等内容。
安徽六安出了多少将军?
六安出过太多名人,光一个将军县金寨就出了很多将军。这其中,我最佩服的将军还是洪学智上将,今天就讲一个洪学智上将与其长女洪醒华的故事。
在革命战争年代,很多革命前辈为了不拖累部队,不得不将孩子寄养在当地老乡家。革命胜利后,有些革命前辈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后代,洪醒华便是这些幸运孩子中的一员,她尚未满月便被寄养在农民家中,直到12年后才重新回到父母的身边。
洪醒华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洪学智,洪学智将军出生于著名的“十大将军县”之一安徽省金寨县,从小家境贫寒,很早便参加了革命战争,后加入红军。在部队,洪学智作战勇敢,善于做政治工作,红军长征前就已经是红四军军政治部主任了。
长征时,洪学智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爱张文。在红军领导的撮合下,早就相互倾慕的两人结为革命伉俪,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婚礼上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顿疙瘩汤,但是两个人无怨无悔,携手相伴,为了革命事业勇往直前。
抗日战争爆发后,洪学智曾经担任过抗大分队长、分校副校长等职,为八路军抗日战争培养了不少革命干部。1939年,洪学智和张文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洪学智取名“洪醒华”,意为“中华民族觉醒”。初得爱女的洪学智还没有从高兴中走出来,便在敌人的包围下深夜转移。
为了在深夜之中穿越敌军封锁线,转移的部队全部马蹄裹步,母亲必须照顾好孩子,不得啼哭,以免声响惊动敌人。但是张文和孩子不幸从马上摔下,受到惊吓的孩子啼哭不止,在寂静的深夜显得格外嘹亮。
为了保障大部队的安全,洪学智几乎毫不犹豫地走到张文面前说:“把孩子留下吧!”从感情上来说,孩子那么小,谁都不舍得把孩子留下。但是从理智上来说,孩子如此啼哭不止,大部队就很有可能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无奈之下,洪学智夫妻就近找了一户人家,将孩子寄托在此,匆忙之中还对老乡说道:“如果我们牺牲了,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吧!”
最后,部队成功地穿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实现了安全转移。但是接下来多年的战争让洪学智夫妻再也没有机会回去找寻自己的骨肉。直到12年后的1951年,新中国已经逐渐稳定,难舍亲情的张文才抱着一丝希望来到孩子的寄养地寻找。
当年张文只记得寄养孩子的地方是东西房山,可是12年过去了,在茫茫大山寻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是张文没有放弃,根据孩子手臂上的胎记一处接一处的寻找。都说“军民鱼水情”,事情就是如此充满戏剧性,陪伴张文寻找孩子的小伙子,正好是当年寄养家庭的孩子,只是当年为了让八路军的后代有更好的条件,这家又给孩子找了一个有奶水的母亲白银翠。几经辗转,张文终于找到自己的长女洪醒华,并接回身边抚养。
总结:虽然父母曾经把孩子在外寄养12年,但是洪学智夫妻并未因此给孩子搞特殊,洪醒华自己也清醒地认识到,作为革命的后代,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她凭着自己的医术,主动到乡村去做赤脚医生,帮助无数百姓治疗病痛。后来又调任多家医院,还担任过医院院长一职。她曾经在基层医院,用十年的时间完成国家重点医学项目,创造了奇迹。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安徽六安出了多少将军?
六安,别称“皋城”,安徽省辖地级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六安之名始于汉武帝,取衡山国内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别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因舜封皋陶于六,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关于“安徽六安出了多少将军?”这个问题,翻看历史,我们可以得知安徽六安出现了很多将军,下面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
1.洪学智洪学智(1913年2月2日-2006年11月20日),安徽金寨人。1929年3月参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副师长、军区副司令、军区司令、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参加了长征、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等。
2.皮定均皮定均(1914年8月30日—1976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安徽省金寨县代家岭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红军大学上级指挥科副科长、步兵学校营长、教导师第2团团长、八路军第129师特务团团长、军分区司令员、支队司令员、纵队旅长、纵队副司令员、野战军副军长、野战军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中原突围、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3.杨国夫杨国夫(1905—1982)安徽省霍邱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9月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6月,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
4.李耀李耀(1911-2003),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兼政治指导员、营长兼政治委员、大队政治委员、兵站医院政治委员、科长等职,参加了香火岭、郭家河、瓦屋基、镇安、袁家沟口、独树镇、四坡村、西峰镇等战役战斗,参加了鄂豫皖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和红军长征。
5.张贤约张贤约(1912—2002),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野战军第6军政治委员兼迪化(今乌鲁木齐)军区政治委员。完成了剿匪、改造起义部队、守卫边防和参加新解放区建设任务。
6.陈先瑞陈先瑞(1914年-1996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军事指挥员,他四次转战陕南,为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红军的“陕南王”。
7.林维先1912年9月8日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夹河区九斗冲(今属安徽金寨)。1929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皖西北独立营、皖西北红军总医院、鄂豫皖红军总医院警卫排任通信员、战士、班长。
林维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 ,又名林新。
8.徐立清徐立清(1910.4.5-1983.1.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中国政治工作领导人,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委,八路军师政治部组织股股长、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纵队政委、旅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纵队政委,军政委、兵团副政委等职。
9.梁从学梁从学,幼时家贫,无钱读书,9岁起当放牛娃,后到地主家里学烧酒、做挂面。 1929年9月参加农民协会,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六安县红军独立团1营2连排长、党支部书记,红25军74师222团连政治指导员,红4军第12师34团1营3连副连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四次反“围剿”和苏家埠、商潢等战役。
10.曾绍山曾绍山(1914-1995) ,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1.滕海清滕海清(1909年3月2日 -1997年10月27日),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12.丁世方丁世方(1912年—1965年6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金寨人。在军旅生涯中,历任少共宣传部长、红四军总医院中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中医院院长、军委第三后方医院院长、南满安东军区卫生部部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西路军西征、临江战役等。
13.卜万科卜万科(1910.03-1969.0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省金寨县洪冲乡人。 红军班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参谋长、团长,八路军营长、副团长、团长,解放军副旅长、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 ,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长征,抗日战争,中原突围、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
14.于侠于侠(1915—2002)原名李顺堂。安徽省金寨县人,汉族。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15.王凤梧王凤梧(1901—1985.1.30),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01年生于河南省商城县丁家埠区南溪乡(现属安徽省金寨县)。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6.王远芬王远芬(1907年10月—1962年12月12日),男,安徽省金寨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加入农会和赤卫队,1930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1962年12月12日,在郑州病逝,享年55岁。
17.王奎先王奎先(1916—2003.4.27),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霍邱县孙岗乡汪岭村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胶东反扫荡战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哈尔滨、围困长春、平津战役、宜沙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等。
18.王海清王海清(1916—1989)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横塘岗乡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七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学兵连政治指导员,军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工作队队长,一二九师政治部民运部宣传科科长,冀南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编第九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二十七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19.方子翼方子翼(1917年-2015年3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省金寨县果子园乡佛堂坳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20.方升普方升普(1915年12月—1981年1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1.邓忠仁邓忠仁(1904年-1976年),安徽省金寨县人。1927年参加游击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吉安军分区副司令员、上饶军分区副司令员,江西公安总队副司令员,中南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副校长,第37文化速成中学副校长。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1976年病逝。
22.吕仁礼吕仁礼(1916.2—2011.4.14)安徽省六安市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三军九十九师二九七团连指导员、营长,红五军骑兵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十队区队长,山西决死第四纵队三十五团副团长、代团长,抗日军政大学三大队副大队长。
23.邬兰亭邬兰亭,(1917—2000),原名邬荣耀,1917年生于河南省固始县金家寨保(现属安徽省金寨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宣传员、少共书记、班长、连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斗争和南方叁年游击战争,为挫败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围剿”、夺取战斗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24.刘善福刘善福(1915—1973),安徽省六安市人,1915年1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70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6月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同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73年10月病逝,终年58岁。
25. 关盛志(1916年—2011年9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安徽六安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6.孙仪之孙仪之(1906年—1986年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安徽省六安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193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27.杜彪杜彪(1914~1986)原名杜化升,曾名杜惠全,今六安市骆家庵人,少将军衔。民国18 年(1929 年)参加六霍农民起义。民国19 年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并由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28. 王德贵王德贵(1914——2000)六安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十五军团教导营总支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兼军训部部长等职。
29.严家安严家安(1917——2000)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三十一军交通队排长等职。1962年晋升少将,后任二炮副司令员等职。
30.苏焕清苏焕清(1909——2003)霍山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军委总政治部巡视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任解放军总后勤部副参谋长等职。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