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屎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这是真的吗?

看到这个问题,很容易从字面意思让人理解动物羊粪的药用,这在中医古籍里少有记载,但用羊粪用作民间偏方也并不是没有。

但看图所示,这明显应该是南方比较多见的羊粪果,也就是乌墨树也叫山蒲桃的果实墨乌果,因为其成熟后长得像羊屎,所以又名羊屎果。

事实上,羊屎果自古就是一味比较好的中药,当然是真的。

羊屎果是山蒲桃或乌墨树的果实

羊屎果,又叫十年果,山蒲桃,野冬青果,是桃金娘科植物长青乔木乌墨的果实。

一般作为药用,在夏秋季采收果实,去柄晒干。果实未成熟的时候是黄色的,成熟以后是黑色或紫红色,晒干后长得很像羊屎,故而得名羊屎果。

乌墨树,以及其果实羊屎果,作为广东经常用到的中药材,始载于《罗浮志》,书中称:“蒲桃树,高二、三丈。其叶如桂。四时有花,从须无瓣,如剪出丝,长寸许,色兼黄绿。结实如苹果,壳厚半指,绝香甜。核与壳不相连属,摇之作响,罗浮涧中多有之”。

在我国南方,乌墨树主要是作为庭院绿阴树和行道树种植,也可作营造混交林树种,其果实可以作为鸟雀的食材,也可加工后做中药材,它的价值是非常高的。

文献调查显示,蒲桃的莲、果皮、种子、根皮、叶均可供药用:蒲桃莲功效为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温肺止咳,用于胃寒呃逆,肺虚寒咳,蒲桃壳可以暖胃健脾,补肺止嗽,破血消肿,主治胃寒呃逆,脾虚泄泻,久痢,肺虚寒嗽,疽瘤;蒲桃种子可以健脾止泻,主治脾虚泄泻,久痢,糖尿病;蒲桃根皮功能为凉血解毒,主治泄泻,痢疾,外伤出血;蒲桃叶可以清热解毒,主治口舌生疮,疮疡,痘疮。

而羊屎果,作为中药,性甘,味酸,性平。敛肺定喘;生津;涩肠。主劳咳;虚喘;津伤口渴;久泻久痢。可水煎汤内服,也可研末外用。

羊屎果的营养成分

羊屎果,乌墨的果子,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叶酸等,种子含蒲桃甙、叶绿素、脂肪油等物质,具有一定的药用作用,对生津止渴、拉肚子有一定的功效。

同时,羊屎果的种子还能提取出降血糖的物质,有着很明显的降血糖作用,食用后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羊屎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这是真的吗?

是的。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认为羊屎就是羊的便便,在这里得解释一下,羊的便便迄今为止并没有作为药材的记载。而题目中的羊屎是指一种果实,叫羊屎果,具有药用的功效。

羊屎果也称十年果、麻栗、山蒲桃、野冬青果等,它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乌墨的果实,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海南、云南等地。查阅古书典籍对羊屎果作为药材应用均有所记载。《台湾药用植物志》载乌墨“种植研末,治糖尿病、腹泻、痢疾。果实为胆汁腹泻之收敛剂,含漱治喉痛或搽头生轮癣,果皮为糖尿病特效药”,《广西本草选编》也记载“敛肺定喘,主治哮喘、肺结核、气管炎”。

体外实验研究发现羊屎果种子提取物能够降低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口服不影响正常大鼠的血糖水平。犬皮下注射水提取物,有显著而持久的降血糖作用。

中医认为,羊屎果性平味甘、酸,具有敛肺定喘、生津、涩肠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劳咳、虚喘、津伤口渴、久泻久痢等证。

羊屎果内服用量为6-15克煎汤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

目前羊屎果的研究并不多,其在糖尿病中具有降血糖作用有可能成为研究的一个方向,这有待更多的药物专家去开发研究。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用药依据,请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什么疑问或者观点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羊屎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这是真的吗?

应该是吧,貌似人类对动物的屎有一种蜜汁认识,比如老鼠屎就是传说的五灵脂,它的粪便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等药效。猫屎就厉害了,可以做猫屎咖啡,那味道别有一番滋味,是国际市场的抢手货。羊屎💩我还没听说过在中药里有什么作用,也许还没有被人们发现,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找到羊屎的作用

羊屎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这是真的吗?

谢谢悟空邀请

从目前的中药中还找不到羊屎,所以羊屎至少目前还不是中药,不论怎么宣传或说法,从论据上没有这味中药。

中药中有羊屎果、羊屎条花,这些都是植物药,不是羊的便便。

另外中药中的五灵脂非常像羊屎,但不是,五灵脂是复齿鼯鼠干燥粪便,用于瘀血内阻、血不归经之出血,如妇女崩漏经多、少腹刺痛、色紫多块等。

羊屎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这是真的吗?

作为中药的“羊屎”,绝不是动物羊的粪便,而是植物黑墨水的成熟果实,色黑、圆形,长得像“羊粪”,当地人把它叫“羊粪”,是一种当地药材有药用价值,具有降低血糖、清热化痰、敛肺平喘和解毒消肿的功效,当地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咳喘和疔疮肿毒(阴肿)等疾病。

羊屎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这是真的吗?

屎就是屎,还含有毒素,人还吃能量更高的食物,是不是人屎含很高能量,有点荒谬的言论。要用草药多得很,百草都是药,我反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