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曾经有一句鸡汤语录:

不要打扰别人的幸福!

诚然!玩收藏也是如此。

尤其是奇石这种“大多数时候可以不用花钱捡来”的品种,只要当事人自己玩得开心了,那就没对错可言!

至于怎么玩才是“正道”,本质上并无权威答案。

也许人家玩的不是图最后卖给别人,那么,“打磨了之后别人喜不喜欢”便不重要了——尽管我本人也建议采取“可玩的同时也不拒绝卖给别人实现收益”的做法!

但有时候,当你看见别人将“你以为应该保持纯天然状态”的奇石进行打磨的时候,认为那是“迷失了奇石收藏宗旨”的主观判断,是不见得完全正确的。

还是那句话,别人那样玩觉得更加快乐!

那便对他就是最“硬”的道理。

有些人的感觉、有些石头的外观加工了之后更为可爱

大自然是奇妙的,而人的思维又是智慧程度极高的。

当这2种文明碰撞出火花的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比如将石头进行更为“智慧”的再开发。

对于制作者,同样可以从中得到“劳动的快乐”;

对于购买者,也同样能够获得“全新不一样的新鲜感”。

——我们玩收藏也好、自己创作书画也好,收获快乐,不就是最为共性的“精神享受的本质”么?

至于加工打磨了以后的这个石头,是不是符合“另一种要求的奇石收藏者不喜欢加工”的要求,那也没有关系啊!

本来收藏的人,爱好都是多样化的,怎么可能,也永远不会呈现“大家都一样的玩法”。

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对于玩天然奇石,追求完美主义者的藏家来说,这是一种破坏奇石的行为,是万万不可的取。但是,凡事要区别对待,我认为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自有其道理。

有的奇石只有通过打磨、加工方能呈现精彩的一面,如广西草花石、北京金海石、广东浮源彩石、河南梅花石、荷花石、国画石等。这类石头大多数是需要开采的,开采出来后形成不规则的断裂面,不具备美感。加上这类奇石的色彩纹饰图案,只有通过打磨抛光上蜡后,方能够更清晰的呈现,其色彩也会更加艳丽。因此,对于这类开采出的石头,还是建议打磨加工的好,其价格要比卖原石高很多,并且在市场上比较畅销。

如今,受各方因素的影响,奇石市场出现疲软的现象,好多奇石有价无市,难易出手,但是工艺石还是有不错销路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妨把价值不太高的奇石进行打磨加工,可加工成工艺观赏石、茶盘、花盆、笔筒等实用器具,使积压的奇石通过这种方式销售出去,形成市场流通。石农小赵,捡了一院子的长江石,始终销售不出去,后来他就把那些品质不太好的奇石加工成花盆、笔洗等器具,竟然有了不错的收入。

墨守成规死路一条,市场需要变革与创新,把奇石打工打磨成工艺石出售,未必不是好的办法。

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好的石头就是自然艺术品。

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天然艺术品和人为工艺品是奇石的两种生命。

它们一个美在先天的发现,一个美在后天的发现。作为后天发现奇石,打磨加工的奇石,它的可复制性是它最大的缺陷。比如早些年的洛阳牡丹石、浏阳的菊花石、北京的金海石以及近几年炒的火热的马达加斯加玉髓,它们能够打磨出的画面大多接近,区别就在于石上图案的优劣。

不否定,确实存在一些打磨出来图案非常漂亮的石头,但是其图案毕竟是打磨出来的,人工打磨是可以根据石型及石头内部颜色的变化来控制图案的变化。所以,对于一部分奇石收藏者爱说,心中便有了一丝丝介怀。

但用于工艺品出售,万山觉得没有问题,毕竟打磨也是发现奇石之美的一种方式方法,它呈现出来的美主要也是源自大自然的打造,只不过进行了部分的人为干预。但只要是美的,是艺术的,便可以在市场中立足,但是万山觉得工艺石的销售,要明确告知买家是工艺石 ,是打磨石,只要买家接受就没有任何问题,而不能欺骗买家,将工艺石说成天然奇石。

赏石十年,跨过大半个中国,我是万山,关注我一起聊石头!

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简单区分便是,“打磨”后的石头无奇可称,称之为巧夺天工的手工艺术品比较合适,而奇石则不然它是经过上亿年自然风化鬼斧神工而自然形成的天然艺术品二者决不可混为一谈。

有人把奇石打磨加工成工艺石出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是晓楠,网上石馆《缶泉轩》,十几年间经手过200余吨各类奇石,欢迎石友们关注、交流。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市面上常见的工艺石,一般用的多是一些石料去加工。这些石料原石没有过多的观赏价值,通过抛光、打磨、塑形等人工手段去提升其观赏价值,这完全可以接受。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天然的奇石,很多人购买工艺石只是为了摆设装点家居或办公环境,人工处理过的工艺石完全可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这就足够了。很多工艺石原料也需要这样的人工处理,如北京金海石、辽宁林景石、广西草花石、河南牡丹石等等。

还有用一些品相不佳或者有磕碰残次的天然奇石去加工或雕刻的。比如用些卵石加工原石花盆,用些不出彩的松花石板料做茶台,用些磕碰的老皮戈壁石雕刻等等。晓楠觉得这样做也是非常好的,物尽其用变废为宝。

最后要声讨一些居心险恶之人,用一些人工手段将石料打磨造型或做出一些图案,并当做天然奇石出售,欺骗石友,以图暴利。将石料打磨造型或图案出售无可厚非,但冒充天然奇石出售,就是一种欺诈行为了。有一些没有奇石学识的爱好者拿到这样的人工“奇石”,听不进去任何客观的意见,总觉得自己的石头是稀世珍宝价值连城,造成一些石市乱象,实在令人头疼。

以上是晓楠的一家之言,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石友们多指正。如果想对各类奇石有更多的了解,请关注~晓楠聊奇石,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