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某个公司收购某个公司,可以不卖吗?

经常看的有的公司被收购,难道一定要卖吗?而且被收购了以后也还是老样子,基本还是那些人在管理,只是老板换了而已。如果一个公司跨行业去收购另外一个公司,怎么熟悉他们的业务,岂不是风险很大?

哈哈哈,有意思这个问题。

如果是上市公司,在同股同权的法制下,你不卖也不行啊。

如果非上市公司,那看你出多少钱啊,价格出得满意了,傻子才不卖!!!毕竟,卖一个公司赚钱的速度,要比经营业务赚钱快了不知多少倍~

经常看到某个公司收购某个公司,可以不卖吗?

谢邀。

根据您的疑惑,逐一回答。

1,经常看的有的公司被收购,难道一定要卖吗?

有些企业是主动求被大金主包养,有些企业则是被恶意收购。

如果企业的股权分散得很厉害,当大量流动股被某一方批量收购成为控股方。

这时候,非控股方是没有权力做出卖或不卖的选择。

2,被收购了以后也还是老样子,基本还是那些人在管理,只是老板换了而已。

没错,有些收购只是股东方的更替,与管理层无关,除非管理层同时是股东才会牵扯到利益分配。

3,如果一个公司跨行业去收购另外一个公司,怎么熟悉他们的业务,岂不是风险很大?

跨行业并购的原因有很多,股东方收购企业并不需要了解业务,只需要雇佣懂的人去经营就行了。

就好像BAT三家在各个行业都买买买,他们真的对每个领域都了解吗?

投资永远有风险,大不大取决于个人的承受能力。

补充一些内容:

1,兼并有时是为了强强联合,就好像漫威与迪士尼的合并,每一年MCU电影给整个迪士尼集团带来数亿的净利润(包含衍生产业),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

2,对于恶意收购,可以参考一部电影《门口的野蛮人》,之前万科的股权之争也是与之类似,对于股权结构分散的企业来说,这种情况就很常见。

3,有些企业自建立之初就是盼望着能被一棵大树庇护成长的,就比如同道大叔把自己的星座系列版权卖出,据说套现2个多亿,这就是个例子。

4,兼并对于收购方来说只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与情怀什么的其实没有太多关系。

经常看到某个公司收购某个公司,可以不卖吗?

理论上来说,只要收购一方能想办法买下被收购公司足够多的股权,成为具有实际控制力的控股股东,那么就由不得原管理层和股东了。但在实践中,被收购一方为了抵御收购,的确有办法在股权结构上设下防御措施。

其中最著名的一种防御方法,就是所谓的“毒丸计划”。

想象一下,如果股权是一块大蛋糕,收购方想要一口吃掉。而毒丸计划就是在这块蛋糕里“下毒”,收购方咬到这里,发觉情况不对,只能被迫把吃到口的蛋糕吐出来。

听起来很玄乎,具体如何实现呢?

一种方法,是在收购方已经购买了一定数量的公司股权后,公司大量低价增发新股,摊薄收购方的股权比例。譬如说,一个公司本来有一千万股,收购方花费大力气游说小股东或者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好不容易买下了两百万股。结果公司反手又增发了一千万,这样一来,本来已经持股20%的收购方一下子股权比例被打回到了10%,只能从头再来,付出高昂的成本再去重新收罗股票。

毒丸计划还有别的玩法,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让收购方继续获得股权的成本增加,知难而退。比如“负债毒丸”:公司在发现自己的股权被集中收购后,马上开始大笔借债,让收购方明白,自己继续下去的话,只能买到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给自己带来高昂的财务负担。被收购一方还可以抢在收购方之前,自己抬高价格高价回购公司股权,然后对自己公司已经掌握的股权标出让被收购方望而却步的高价,同样实现吓退收购者的目的。

毒丸计划,很多时候带来的后果是两败俱伤,但不得不说是一种实践证明有效的防御措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