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有何不同?哪种好?该如何选?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是临床上常用的消导剂,归类为消食导滞剂,以消食药物为主配伍组成,具有消食健脾、化积导滞功能,用于食积。食积病因比较简明,乃饮食失节,过饱伤胃,食物内停,阻碍气机,进而脾胃升降功能失司所致。临床以脘腹胀满、恶食、呕逆、泄泻为主要症状。越鞠保和丸为理气剂中的理气疏肝剂,用于肝气郁滞者。因此,三种药物的分类不同,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属于消导剂,越鞠保和丸属于理气剂。

三药的组方不同,保和丸组方为山楂(焦)、六神曲(炒)、莱菔子(炒)、麦芽(炒)、半夏(制)、陈皮、茯苓、连翘。加味保和丸的组方在保和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白术(麸炒)、厚朴(姜炙)、枳实、枳壳(麸炒)、香附(醋炙),厚朴、枳实、枳壳、香附有行气和胃、下气除满、消积化滞的功效。越鞠保和丸组方为香附(醋制)、木香、槟榔、六神曲(麸炒)、苍术、川芎、栀子(姜制)。

三药的功效和主治不同,保和丸具有消食,导滞,和胃之功效,用于饮食不节,食积中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腐吞酸,不欲饮食,大便不调。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肠炎、慢性胆囊炎见上述证候者。加味逍遥丸具有理气和中,开胃消食之功效,用于饮食内停或痰食内阻,肠胃气滞所致的胸脘满闷或痞塞,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泻下则缓,大便不调,或结或泄,纳食减少,嗳腐吞酸,舌苔厚腻;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小儿厌食症见上述证候者。越鞠保和丸具有疏肝解郁,开胃消食之功效,用于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气食郁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倒饱嘈杂,厌恶饮食,恶心呕吐,吐后症轻,嗳气腐酸臭,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总结一下,保和丸用于食积,加味保和丸用于食积和痞满,越鞠保和丸用于胃痛和痞满。

三药的药理作用不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保和丸具有抑制胃分泌、提高消化酶的活性,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加味保和丸具有抑制胃肠运动、提高胃蛋白酶活性和促进小肠吸收等作用;越鞠保和丸具有促进胃肠运动、促进胃分泌、镇吐作用。

最后,三药应辩证使用,饮食不节,食积中阻,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者选择保和丸,饮食内停或痰食内阻,肠胃气滞者选择加味保和丸,暴饮暴食,损伤脾胃,气食郁滞者选择越鞠保和丸。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有何不同?哪种好?该如何选?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这三个名字这么像,有什么不一样呢?很多人在选择时不知道选哪个好,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怎么选,什么情况下合适用哪个!

首先这三个都有保和丸三个字,所以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都具有保和丸的作用。那保和丸有什么作用呢?

保和丸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八味药组成,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作用。

这个配方组合可以简单的看成是二陈丸(半夏、茯苓、陈皮)+炒三仙(山楂、神曲、麦芽)+连翘、莱菔子,二陈丸具有燥湿健脾,炒三仙具有健胃消食,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莱菔子具有消食、降气、化痰,所以整个方组合,能够对于痰湿内蕴,食积内停出现脘腹胀满、嗳腐吞酸、食欲不振、舌苔厚腻的比较合适。

加味保和丸

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麦芽、白术、厚朴、枳实、枳壳、香附十一味药组成,具有健胃消食的作用。

这个配方组合,是在保和丸的基础上保留了二陈丸+炒三仙,少了莱菔子和连翘,另外加了白术、厚朴、枳实、枳壳、香附五味药。其中枳实、枳壳都是理气药,具有破气消积、下气的作用;厚朴虽然燥湿药,但也具有比较强的下气、消积的作用;香附是气中之血药,具有比较强的行气活血作用。所以比保和丸具有更强的消积、下气、消导的作用。由于加了这么多理气、行气药,所以加了白术,以防伤脾胃。但整体来说,加味保和丸具有健胃、消食,对于食积内停比较严重的比较合适。

越鞠保和丸

神曲、槟榔、苍术、木香、香附、栀子、川芎七味药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的作用。

这个配方组合看似和保和丸没多大关系,为何叫越鞠保和丸呢?其实用药和保和丸还是如出一辙的。越鞠保和丸相当于越鞠丸(理气解郁)+保和丸(消食导滞)。越鞠丸的组方是香附、川芎、苍术、栀子、神曲五味药组成,而我们说保和丸是二陈丸+炒三仙(燥湿、健脾、消食)。越鞠保和丸里含有苍术(相当于二陈丸)、炒四仙中的两味(神曲、槟榔),所以有保和丸之意。从越鞠丸方来看,越鞠保和丸相当于在越鞠丸的基础上加了槟榔和木香,加强了行气、消积、化痰的作用。所以整体来说,越鞠保和丸具有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的作用,对于气郁停滞,食多过饱,胃里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比较合适。

总结一下:如果是吃多了,导致了食积,但不算严重的,可以用保和丸;如果吃多了,食积比较严重,或者时间比较久,大便秘结的,可以用加味保和丸;如果不仅有食积,同时还有肝气郁结、气郁在内的话,可以用越鞠保和丸。

关注医路19秒,学习更多简单实用健康知识!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有何不同?哪种好?该如何选?

保和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组成,具有消食和胃之功,治大部分因食积所致的积证。方中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入脾、胃、肝经,尤善消肉之积;神曲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健脾消食,善消酒面之积;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有燥湿醒脾的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有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陈皮味苦、辛,性温,入脾、肺经,有理气燥湿和中的功效;连翘味苦,性微寒,入肺、心、胆经,有清热散结的功效;莱菔子味甘、辛,性平,入脾、胃、肺经,“食积即痰也”“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其有消食化积下气的功效。

从生理上讲,脾胃位于中焦,其位置非常重要,犹如国土之中原地带,属承上启下、由内及外之枢机要地。胃主受纳,食物入胃后,经过胃的腐熟,将水谷分清降浊,“清”者,由脾运化,分布全身;“浊”者,降至小肠、大肠,进一步消化后排出体外。脾胃位于中焦,是身体最显要的位置,具有通和、承接上下焦的作用。所以,《黄帝内经》上讲:纳食入胃后,水谷之精微经过脾气的游溢,四布全身。而长寿的秘诀,《黄帝内经》强调的就是“饮食有节”。

从病理上讲,饮食不节,伤及脾胃,则水谷不化,积于中焦。首先表现为脘腹痞满、呃逆、呕吐、腹痛、便溏等,进一步会影响全身,如倦怠乏力、精神萎靡、面色恍白,失眠多梦(胃不和则卧不安)。日久则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所以,《黄帝内经》上说,沉溺于酒色,不注意饮食起居,到了50岁身体就衰败了,谈不上什么长寿。

“和”,包括脾胃和、土木和(脾与肝和)、水土和(肾与肝和)、金土和(肺与脾和)等,这其中首要的就是脾胃和合。中安则大治,中乱则皆衰,中原之于全身,至重至要。

保和丸,就是保中和,中和乃大治,身体无恙。饮食乃天生大事。

食积之证有因饮食不节所致,也有因脾胃素弱所致,久病脾胃损伤亦可致。对于简单食积之症,用保和丸治疗就可以。若病情复杂或有许多兼证者,则需辨证施治。

保和丸是治疗食积的经典药物,传统的保和丸是每丸重9克的大蜜丸。成年人可以每次1-2丸,每日1-3次;小儿可以每次半丸-1丸,每日2次。

加味保和丸:保和丸去掉莱菔子、连翘,加厚朴、枳实、枳壳、香附、白术,加强了行气导滞的作用,尤其是可以增加肠蠕动以促进消化。

越鞠保和丸:越鞠丸亦为出自《丹溪心法》的名方,由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组成,具有行气解郁的功效,尤其适宜于食郁证。在越鞠丸5味药的基础上,加木香和槟榔2味药,增加行气消食的作用。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中医科谢晓隽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传航主任医师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有何不同?哪种好?该如何选?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这三者的名字十分相像,可能很多朋友也已经发现了,许多中成药的名字,都是很类似的,比如我们很熟悉的地黄丸,就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等等。

实际上,之所以会取相近的名字,主要原因在于不同的中药搭配,大多会有不同的功效。

比如六味地黄丸是六种药组成的,而后世在其基础上,通过中医长期的临床实践,再加上不断的增减化裁,又创造出多种新的地黄丸方剂,适应症也不一样,但大多具有养肝明目、养阴润肺、涩精止遗等功效。

由此其实也可以推断,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肯定是有一些相同点的,比如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都具有保和丸的作用。

而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都是在保和丸成分的基础上增减化裁,形成新的方剂。

接下来,咱们就来具体的对比了解一下吧。

保和丸

组成:主要是由六神曲、山楂、半夏、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麦芽组成。

功效:消食剂,消食、导滞、和胃。

适用症状:主要适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反酸烧心、食欲下降等症状。

主治病证:主治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升降失职,食积内停,脘腹痞满胀痛,恶食呕逆,嗳腐吞酸,大便泄泻恶臭,舌苔厚腻,脉滑。

主要用来保护脾胃功能和治疗食积所导致的消化不良,常用于急慢性的胃炎、急慢性的肠炎、消化不良或者婴幼儿出现的腹泻。

注意事项:

  • 最好是在饭后吃,对于脾胃的刺激性最小,药效的发挥也最好。
  • 服药期间要注意清淡饮食、戒烟戒酒、避免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在服药期间不能够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的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 服药三天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或者原有的症状加重,都要及时停药,然后咨询医生。
加味保和丸

组成:白术、茯苓、陈皮、厚朴、枳实、枳壳、香附、山楂、六神曲、麦芽、法半夏等11种药材组成。

功效:常见的健胃消食,帮助消化的中成药。可健胃消食,消痰利气,扶脾助胃,开胸快膈,消痞除胀,清热消食等。

适用症状:虚弱之人,腹内积聚癖块,胀满疼痛,面黄肌瘦,肚大青筋,不思饮食。常适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的患者使用。

主治病证:用于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

  • 服用该药物期间,避免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孕妇、对该药物过敏者禁止服用药物,小儿及年老体虚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该药物。
  • 不能在服药期间服用滋补性中成药。
  • 用药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以温热的食物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生冷的食物,禁饮酒与咖啡等,每天适量的运动,多注意腹部保暖。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的区别

保和丸与加味保和丸的主要区别在于两种药物的成分和功效。

  • 加味保和丸是由保和丸加减而来,加味保和丸中除了保和丸中的成分外,还添加了陈皮、枳实、香附白术、厚朴等其他多种中药材,成分更复杂。
  • 加味保和丸除了具有保和丸的消食、导滞、和胃等功效外,还可以帮助治疗腹泻、胃肠道消化不良等问题。
  • 保和丸在消食、化积、导滞等方面,功效要强于加味保和丸,主要治疗饮食不当导致的胃部不适。而加味保和丸在行气、消积、健脾、除湿等方面的作用比保和丸更强,更适合脾虚湿盛、食积不化的患者。
越鞠保和丸

组成:复方中成药,药物组成包括香附、木香、槟榔、六神曲、苍术、川芎和栀子。

功效:疏肝解郁、开胃消食等功效。

适用症状:主要是用于气食瘀滞所导致的消化系统症状,比如脘腹胀痛、饱食嘈杂、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消化不良等。

主治病证:主治气食淤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胀痛、倒饱嘈杂、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消化不良。

注意事项:

  • 忌生冷、硬黏以及难消化的食物。
  • 在服药期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生气和烦恼、恼怒。
  • 需要注意的是于脾胃阴虚的患者、湿热中阻、肝胃火郁、胃痛,还有痞满的患者要慎重使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慢性疾病的患者也要慎用。
  • 服药三天后,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出现新的症状,或者原有的症状加重,都要及时停药,然后咨询医生。

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的区别

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的主要区别,也在于两种药物的成分和功效上。

  • 药物成分上,越鞠保和丸是7种药材,而保和丸成分是11种药材。越鞠保和丸在保和丸的基础上有所增减。
  • 功效上,越鞠保和丸扶脾开郁,行气消食,清热化痰,而保和丸主治食滞胃脘证。
  • 越鞠保和丸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胃部消化不良效果较好。而保和丸,更倾向于单纯食积引起的消化不良。

综上所述,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这三种常见中成药,在药物成分与功效上,皆有区别,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是在保和丸药材成分的基础上加减而成。

三种药物并无好坏之分,只是所具有的功效是不一样的,比如保和丸主要用于食积引起的消化不良,而加味保和丸在行气、消积、健脾、除湿等方面的作用更好,越鞠保和丸对于肝郁气滞引起的胃部消化不良效果更好。

所以,对于具体用药,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由医生的处方指导下用药。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有何不同?哪种好?该如何选?

保和丸具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是治疗消化不良、食积不化的常用药物之一。 同样,也有两个“保和丸”,功效与保和丸相似,那这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保和丸

主要成份:山楂、六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

功能主治:消食,导滞,和胃。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欲饮食。

组成分析:保和丸由山楂、神曲等八味药物组成,组成中山楂消食健胃,能消一切食积,有善消肉食油腻积滞,为君药;神曲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主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诸症,莱菔子下气除满、消食化痰,善消谷之积,二药助山楂消化化积,共为臣药;陈皮、半夏行气化滞、和胃降逆,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清热散结,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化积、导滞之功,使食积得消、胃气得和、热清湿去,诸症自愈。

药物特点:保和丸以消食、化积为长。

注意事项:

  • 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 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2、越鞠保和丸

主要成份:栀子(姜制)、六神曲(麸炒)、香附(醋制)、川芎、苍术、木香、槟榔。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开胃消食。用于气郁停滞,倒饱嘈杂,胸腹胀痛,消化不良。

组成分析:越鞠保和丸中醋香附行气、疏肝、解郁,为君药,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川芎活血、行气、止痛,六神曲健脾和胃、消食调中,苍术燥湿健脾,四药配伍,能除气、血、痰、火、湿、食诸郁;木香健脾消食、行气止痛,槟榔消积利水、降气,以助消积之功。诸药合用,疏肝健脾、消食开胃,除肝气郁结所致诸郁。

药物特点:越鞠保和丸以疏肝解郁,除气、血、痰、火、湿、食诸郁为长。

注意事项:

  • 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 孕妇慎用;
  • 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

3、加味保和丸

主要成份:陈皮、白术(麸炒)、枳壳(麸炒)、枳实、厚朴(姜炙)、六神曲(麸炒)、麦芽(炒)、山楂、香附(醋炙)、茯苓、法半夏。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

组成分析:加味保和丸由保和丸化裁加减而来,方中陈皮、法半夏、莱菔子行气降逆,燥湿化痰,和胃止呕;神曲、山楂、麦芽消食化积健脾;厚朴、香附理气化湿;枳壳、枳实行气消积;白术、茯苓健脾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诸药合用,共奏消食化积、行气导致之功。

药物特点:加味保和丸消食化积,兼能健脾行气、化湿祛痰。

注意事项:

  • 忌食生冷食物
  • 孕妇慎服。

三种药物的异同

1、相同点

  • 三种药物组成中均含有神曲。
  • 三药均具有消食化积、行气化痰、健脾祛湿之功。

2、不同点

  • 三药之中,以保和丸消食化积、导滞之功最强。
  • 越鞠保和丸由越鞠丸加木香、槟榔而来,可健脾消食除胀,更侧重疏肝解郁,能除气、血、痰、火、湿、食诸郁,用于治疗气机阻滞、脾失健运、食积不化之证。
  • 加味保和丸由保和丸加减而来,虽无保和丸食积热邪之功,但行气消积、健脾除湿之力较保和丸更强,更适用于脾虚湿盛、食积不化的人群。

三种药物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情况联合促胃动力药物、促消化药物,如多潘立酮片、乳酶生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以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我是说药师老彭说健康,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保和丸、加味保和丸与越鞠保和丸有何不同?哪种好?该如何选?

保和丸收载于《丹溪心法》书中。为饮食轻伤的著名消导方剂。由山楂、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麦芽等组成。细末为丸,如梧桐子大,一次1丸,一日3次。功能消食和胃,主治食积停滞。症见胸脘痞满,腔胀时痛、嗳腐吞酸、厌食呕恶、大便泄泻、脉滑。本方用于饮食过度,食积内停、胃失和降、气机不畅,以消食化滞之法治之。

方中山楂为主药。以消一切饮食积聚,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辅以神曲消食健脾,更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消食下气,并长于消麦面痰气之积,三药同用,可消化各种饮食积滞;佐以制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散结;麦芽消食力佳,诸药合用,食滞得消,胃气得和,其性平和,故有“保和“之称。保和丸适宜食积不甚者,以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恶,苔厚脉滑为其要点,为正气未虚者而设。

加味保和丸由保和丸原方去莱菔子、连翘加白术、香附、厚朴、枳实、枳壳等组成。行气力更强,长于健脾益气、开胃消食、化痰利气,证见偏虚弱,面黄肌瘦,不思饮食,腹大胀满等症状。

越鞠保和丸由朱丹溪方越鞠丸中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加槟榔组成。重在于解气、血、湿、食、火、痰等六郁证。功能行气解郁。长于行气消食解各种郁证。证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诸症。本药只适宜六郁实证,虚证郁滞不宜单独使用。

三种保和丸均有主证,其一方适宜轻症;其二方适宜偏虚症;其三方适宜六郁积滞症,故应对其症状选择用药,并非是哪种更好或不好,用药如用兵,丝丝入扣,辨症用药才是关键。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点赞。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