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餐后高血糖?
健康人胰岛素分泌正常,餐后血糖上升和下降都很平稳,没有剧烈的波动,餐后血糖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不易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而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异常,有时餐后血糖会突然升高,随之又快速下降,很容易引起餐后高血糖或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不严格控制饮食,餐后血糖快速升高,严格控制饮食,又容易出现低血糖,进退两难。
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应控制在10.0 mmol/L以下,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而且可以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那么如何控制餐后血糖?孙药师今天就教大家三招:
1. 饮食调整:首先,应减少糖和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如果吃了土豆、山药、芋头、藕等富含淀粉的蔬菜,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总量不变。其次,增加粗粮、薯类、杂豆等食物的摄入量,可以用这些食物代替主食,因为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可延缓葡萄糖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延缓餐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最后,将肉、蛋、奶、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绿叶蔬菜、菌菇等富含膳食纤维以及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脂肪酸的食物配合主食一起食用,最好先吃菜,后吃饭,这样有助于减慢胃排空速度,延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速度,从而延缓餐后血糖上升。
2. 适当运动:运动不仅可以降低血糖,还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升患者幸福感,孙药师建议糖尿病患者餐后1小时以后,可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游泳等均可,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每周累计达到150分钟,对于降低餐后血糖大有裨益。
3. 药物治疗:当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时,可以启动药物治疗,孙药师为大家推荐的主要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有: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这类药物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段吸收,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短效磺脲类促泌剂如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这类药物通过快速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餐后高血糖;格列奈类非磺脲类促泌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这类药物同样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降低餐后高血糖;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阿格列汀、利格列汀等,这类药物通过促进肠道分泌胰岛素,降低餐后高血糖;短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赖普胰岛素等,这类药物餐前注射,也可以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
总之,餐后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运动,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
参考文献: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如何应对餐后高血糖?
在血糖领域,或者说糖尿病领域,与两个概念,大家都非常重视,一个是空腹血糖,另外一个是餐后2小时血糖。血糖的测定是现阶段医学界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抽静脉血或者末梢血测量都是可以使用的。正常人的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一般是3.9-6.0mmol/,而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不超过7.8mmol/l为正常。
一般说来,空腹血糖指的是8-10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测得的血糖,多数是早晨测得的血糖数值。而餐后血糖值得是患者进餐后测得的血糖数值。在餐后血糖中,餐后2小时的血糖数值是医生们最为看重的。近年来更多的医生和研究认为,餐后血糖的敏感性高于空腹血糖,对于糖尿病的漏诊率低;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是糖化血红蛋白更加敏感和准确的预测指标。
所以说很多人重视餐后血糖的管理,也在询问如何能够控制住餐后血糖。其实,对于餐后血糖的管理,如果是1型糖尿病,那血药在科学饮食的基础上使用胰岛素,这没什么说的。而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尤其是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来说,要注意饮食的科学性,同时要注意增加体育锻炼,控制好体重,必要的时候使用降糖药物。在很多降糖药中,有些降糖药以降低餐后血糖而闻名,比如说阿卡波糖、二甲双胍等等。具体到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应该吃什么降糖药,这就要看具体情况了,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降糖药。因为有些降糖药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以上就是我对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一些粗浅认识,但是说到如何控制住餐后血糖,这真的是一个大学问,有时候一切努力都做了餐后血糖还是不好,这时候就让人很沮丧。所以,控制好餐后血糖需要医生、患者共同努力。
如何应对餐后高血糖?
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经高达10.4%,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而我国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近一半表现为“单纯餐后血糖升高”。作为餐后血糖升高的重灾区,我国患者更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常规的目标值是≤10.0mmol/L。对于新诊断、病程较短、年龄较轻的患者,为了更好地预防并发症,餐后血糖需要达到更为严格的目标值,应控制在7.8mmol/L 以下,同时不能低于4.4mmol/L。
那么如何控制餐后血糖呢,患者除了保证睡眠,减少情绪大起大落,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外,生活习惯上首先要做到“管住嘴、迈开腿”,按照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从加强运动、控制饮食着手。糖尿病患者均衡膳食,控制精细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豆类、富含纤维素的全谷物,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优质的动物蛋白及蔬菜,食盐每天控制在6g以内,戒烟戒酒。同时每天进行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是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慢跑、游泳等运动,每周不少于150分钟。运动项目和远动量可以根据自身的年龄、病情以及身体承受能力适当调整,运动前后加强血糖的检测,注意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在以上措施仍不能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时,就要合理使用降糖药物了,尽量避免或延缓餐后高血糖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主要有:
1、ɑ-糖苷酶抑制剂:以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为代表药物,餐前或餐中咀嚼,主要有胀气、腹泻等不良反应,小剂量起始会减少不良反应。
2、短效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短效磺脲类及格列奈类,名称常常为“格列**”和“*格列奈”,降糖作用持久,但容易低血糖。
3、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新型降糖药物,常常命名为“*格列汀”,降糖平稳,单用不增加体重。
4、注射剂常用的主要有速效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等,还有新型的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或艾塞那肽),都是皮下注射。
总之,餐后血糖在糖尿病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定要积极管理生活习惯,通过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等多方面齐抓共管,尽量避免餐后高血糖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苏州科技城医院 孙晓鸣、药事网成员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如何应对餐后高血糖?
很多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表现为餐后高血糖,但是空腹血糖还是可以的。这大多数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或分泌延迟等造成的。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不太一样。
胰岛素抵抗
大多数胰岛素抵抗的人都表现出肥胖或超重,通过合理的减重,血糖也是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这也就是被很多人宣称“糖尿病可以被治愈”的原因。但是,这群人要合理减重,减重后要健康生活,否则也会很快必需通过药物治疗才能控制好血糖的。
胰岛素分泌延迟
这种情况,在饮食上可以做到如下几点:
(1) 主食适量,粗细搭配:主食可以搭配一些杂豆,这样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波动。
(2) 餐前半小时吃点富含蛋白质或者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下一正餐中要适当减去这个加餐的量,餐前半小时吃点富含蛋白质或者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产生餐前负荷的作用,减缓餐后血糖波动。
(3) 蔬菜的量一定要是主食的2倍: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波动。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根据餐后血糖上升的情况,选择合适餐后运动的时间及运动量,这样就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但是,不论上面哪种情况造成的餐后血糖高,如果通过饮食、运动,血糖还是控制不好,就建议采取药物治疗。毕竟,高血糖时间太久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如何应对餐后高血糖?
进餐后,食物在肠道内消化吸收,如果食用含淀粉类较高的食物,就会很快在血管内形成较高的血糖浓度。正常人由于胰岛素功能正常,能迅速把血管中的葡萄糖运输到各组织细胞中提供能量,不会引起高血糖而致的其他疾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数量不足或反应机能缺陷,血管中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浓度而导致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就要采取一定防治措施:
1、服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注射胰岛素,使用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等。
2、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维持血糖在一定的浓度,避免血糖较大波动。
3、食用含糖内较少的食物,增加食用薯类、蔬菜、水果的比例,适量食用鱼、蛋、奶等,降低单糖及双塘的摄入量。
4、适量运动,增加机体消耗能量,降低血糖。
通过以上措施,达到维持餐后血糖在相对较低的一个浓度水平,从而起到减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最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何应对餐后高血糖?
餐后高血糖是我国居民糖尿病主要特点之一,空腹高血糖和餐后高血糖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的微小血管如周围神经病变手麻脚部发麻或是大血管的病变如心脑血管的发生率都息息相关,如果处理不好餐后血糖就容易导致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餐后高血糖是指餐后1-2小时的血糖,控制的严格目标是小于7.8mmol/L,宽松的目标是小于10mmol/L。那么如何控制餐后高血糖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改变饮食结构:
如果您每餐吃的总量比较大,并且这里面还有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小米或是玉米等占的分量还比较大,能较快被吸收。并且含有较少量的可溶性纤维如一些粗粮、燕麦,则会导致显著的餐后高血糖。所以需要调整每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少吃多餐,并增加可溶性纤维的摄入能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二、改变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调整给药时间、给药剂量或是品种)
可以延长胰岛素和开始用餐的时间间隔,或是调整餐前胰岛素的剂量,如果您目前注射的是短效的普通人胰岛素,可以改成速效的胰岛素即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吸收更快,起效也更快,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或是将普通胰岛素注射时间与用餐时间改为餐前半小时而不是十五分钟。使其发挥疗效的时候与血糖高峰相吻合。
如果您应用的事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方案可以增加里面速效胰岛素的成分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如预混胰岛素30R,改为预混胰岛素50R.
三、增加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口服降糖药物:
以降低餐后血糖为主的口服降糖药物如阿卡波糖,饭前第一口饭嚼服,阿卡波糖主要是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可以抑制小肠壁细胞上面一种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延缓一些糖类的降解,主要能使来自碳水化合物的葡萄糖的降解和吸收速度变缓,从而降低餐后血糖和平均血糖的数值。同类药物还有伏格列波 糖和米格列醇 。
四、其他类降糖药物
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 抑 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延缓胃排 空 、增加饱腹感和减少进食 量而降低餐后高血糖。
或是格列奈类的降糖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起效快,也可以降低餐后血糖。
或是DDP-4抑制剂,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降低餐后血糖。
总之:餐后血糖的管理我们需要引起重视,针对不同情况给与相对应的处理,通过血糖监测,调整饮食结构以及改变胰岛素的种类或是注射时间,或是加用控制餐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物,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要注意个体化,根据自身的情况及血糖水平进行调整,不可盲目遵从一种方案。
参考文献: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