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二甲双胍什么时候吃?对肝有影响吗?为什么要肝肾功能齐全才可以吃?

二甲双胍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线降糖药,它作用机制独特,不是通过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而降低血糖,而是通过降低肝糖原输出,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而达到降糖的目的,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并可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同时还是联合用药时的基本药物,可与胰岛素和其他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增强降糖作用,减少胰岛素用量,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上使用的二甲双胍主要有普通片、肠溶片和缓释片三种剂型,普通片口服后在胃肠道迅速释放,在局部浓度较高,可刺激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应选择餐中或餐后服用,以食物作为缓冲,可有效减轻胃肠道反应。肠溶片不在胃中释放,而是到达肠道释放,缓释片在胃肠道缓慢释放,都可有效减轻胃肠道反应,为了不破坏肠溶片的肠溶衣,肠溶片最好在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服用,为减少胃肠道反应,达到缓慢、平稳的降糖效果,缓释片应选择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

二甲双胍口服后主要通过胃肠道吸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不竞争肝药酶,在体内不发生降解,因此,其并没有肝毒性,也不会造成肝损伤,肝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按照常规的剂量服用二甲双胍,但是肝功能损伤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可降低乳酸盐的清除能力,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因此,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正常上线3倍或严重肝损伤患者应避免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在体内主要以原型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泄,本身对肾功能没有损伤,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引起二甲双胍在体内蓄积,可能会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小于45的患者,应禁用二甲双胍。总之,二甲双胍不会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肝肾功能不全可能增加乳酸酸中毒风险,因此,要求肝肾功能齐全才能服用二甲双胍。

总之,二甲双胍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糖药,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二甲双胍主要有普通片、肠溶片和缓释片三种剂型,为预防胃肠道反应,普通片应选择餐中或餐后服用,肠溶片应选择餐前半小时至1小时空腹服用,缓释片应选择晚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二甲双胍本身并没有肝肾毒性,但是肝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血清转氨酶高于正常上线3倍或肾小球滤过率低于45,应禁用二甲双胍,肝肾功能正常,可按照常规剂量服用二甲双胍。

参考文献:

盐酸二甲双胍片说明书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

降糖药二甲双胍什么时候吃?对肝有影响吗?为什么要肝肾功能齐全才可以吃?

二甲双胍是一种降血糖药,具有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耐受力,降低基础和餐后血糖的作用。二甲双胍的作用机理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口服抗血糖药,它可减少肝糖的产生,降低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且可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与磺酰脲类药物不同的是,二甲双胍不会对2型糖尿病患者或正常血糖的患者产生低血糖。二甲双胍治疗后,胰岛素分泌保持不变,而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及每日血浆胰岛素水平。

普通片呢,因为二甲双胍刺激胃肠道,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胃灼热等,又因为半衰期比较短,在胃内吸收,小肠也有吸收,所以建议在餐中或餐后服,需要多次服用;肠溶片,是在普通片的外面包裹了一层肠溶衣,在胃中不溶解,减少了对胃的刺激。餐中或餐后吃,在食物的影响下胃酸可能被中和一些,肠溶片可能会溶解一些,就达不到保护作用了,所以建议空腹吃,多次服用;缓释片呢,属于长效制剂,一天一次,患者具有很大的依从性,有些药效达不到24小时,建议服2次,餐中餐后服用。

二甲双胍不通过肝脏代谢,主要通过肾脏代谢。本品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12h内约排泄90%,半衰期为1.7~4.5h,肾功能减退时用本品可在体内大量积聚,引起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某些乳酸性酸中毒患者合并有肝功能损害,有肝脏疾病者应避免使用本品。因为肝脏本身有疾病时会影响乳酸清除,否则造成乳酸酸性中毒,而并不是二甲双胍对肝有什么毒性。所以需要看肝肾功能是否正常。在正常的用量用法下,不会对肝肾造成损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