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事实上,三国时期出现过许多惊艳绝伦之辈,但最能打动人心,最令人震撼的人物非汉昭烈帝刘备莫属!纵观刘备一生,完全就是屌丝逆袭的征途,比网络中的小说还令人震撼!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大多数人已经被现实磨平了棱角,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敢再奢求曾经的梦想,然而刘备却屡败屡战,年过半百,仍矢志不渝,燃烧梦想,令人震撼!每次看到刘备的经历,体会到那种岁数越大,越对现实无力的感觉,总会热泪盈眶,震撼于刘备的坚持!像刘备这种灵魂在梦想中燃烧的男人,现实中已经不多了!

出身底层

说起刘备,总有人会说他出身算不上差,毕竟他是中山靖王之后,还被汉献帝认为了皇叔,然而事实上,刘备的这个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号,就是虚名,没有任何用处!整个东汉天下,汉室的后裔实在太多了,保守估计也有几十万,像刘备这种家道中落的刘家后人,根本没啥值得炫耀的!另外,“皇叔”这个名号,乃是三国演义送给刘备的,正史中的刘备根本没有得到这个名号。说白了,站在汉献帝的角度,刘备就是个落魄的远房亲戚,八竿子打不着,怎么可能认刘备做皇叔,要是认了刘备,那天下几十万刘姓后人,岂不都是汉献帝的皇叔了?

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号,根本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这一点,从他以“织席贩履”为业,没钱读书还得靠资助便可以看出!可以说,刘备就是一个实打实的底层,和我们大家是差不多的!他之所以有后续的一系列成功,并非是因为家族庇佑,而是他自己努力拼搏出来的!

白手起家

刘备家里穷,被迫以织席贩履为生,但他这个人又比较喜欢玩乐,史书中说刘备喜欢声色犬马,结交豪杰,翻译成我们现代话,就是说刘备这人不务正业,经常去和社会上的混混一起玩,说白了,刘备就不是很多家长眼中的好学生,相反,他是那种比较叛逆的坏同学!不过如果大家只看到这层表面现象,那就太低估刘备了,因为刘备之所以喜欢声色犬马,就是为了打入当时的上流社会,之所以结交豪杰,就是为了吸引人才,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点,我们从刘备后续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来!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带人参与平叛,立下战功。历史中的短短一句记载,其实隐含了许多的东西。首先、刘备家里那么穷,怎么可能拉出一支队伍?其次、刘备织席贩履为生,怎么可能上阵砍人,他哪来的本事?结合刘备前面喜欢声色犬马、结交豪杰的特点,我们便可以得到答案。

喜欢声色犬马,刘备能够和上流社会的人一起玩,这些人的资源更多,所以刘备能够得到金钱资助,结交豪杰,能使得刘备名气增大,团聚一批社会型人才,就这样,刘备就拉起了一支队伍,而且这支队伍的组成是混社会的,会打架,比黄巾军那群农民厉害多了,所以说刘备才能在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立下战功!

不得不说,刘备这个人,虽然穷,但是脑袋还是非常有想法的,他是个有梦想的人!看看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混社会的,也有混上流圈子的,可几个人有刘备这种认知,知道为自己的事业打基础而不是浑浑噩噩的享乐?

大业初成

刘备因为战功被封为安喜县县尉,算是摆脱了老百姓的身份,开始走上了官途,然而没多久,朝廷就要裁撤他的官职,令他非常愤怒,于是他在痛打督邮后,直接弃官而走。再后来,刘备辗转投奔了公孙瓒,被封为别部司马。在公孙瓒处,刘备表现非常出色,无论是敌人袁绍还是内部的百姓,都对刘备评价非常不错

兴平元年(194年),曹操进攻徐州陶谦,刘备前去救援,受到了陶谦的赏识。陶谦去世后,刘备走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巅峰,成为了徐州的主宰者!

到此为止,刘备的经历也就是个正常的奋斗历程,虽说也是不容易,但肯定算不上令人震惊,因为像刘备这种情况的人,并不稀缺。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则让刘备的经历,一次次地震惊了众人!

辗转流离

得到了徐州后的刘备,原本应该是再接再厉,持续做大,争夺天下的,但吕布的出现,却将刘备的梦想给浇灭了!

吕布偷袭曹操的兖州,把曹操搞得很惨,不过最终曹操还是翻盘了,把吕布打崩了,无处可走的吕布,只能投靠刘备。而刘备这边呢,秉承着喜欢结交豪杰的特点,念及吕布和自己都是出身底层,准备拉吕布一把,一起争夺天下,所以把吕布留了下来。哪知道吕布不甘于人下,趁刘备外出作战,直接偷袭了徐州,把刘备搞得非常惨!

《三国志》:先主与术相持经月,吕布乘虚袭下邳。下邳守将曹豹反,间迎布。布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海西……先主求和於吕布,布还其妻子。

当时刘备正带着军队在外面作战,突然听到后方被袭,老婆孩子被俘虏了,都要气炸了。而他手下的那些军队,听说老巢被袭,也没了战心,出现了大量的逃亡,把刘备搞得非常狼狈,据说刘备军队困顿的时候,上顿不接下顿,都出现了被迫吃人的情形,可见当时的刘备被吕布坑得有多惨!站在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此时应该是对吕布恨得牙痒痒了,应该去投奔曹操,跟曹操一起攻打吕布,然而刘备却并未如此,他竟然主动向吕布求和了,令人惊讶。

事实上,从刘备不投曹操,转而向死敌吕布求和的这个操作,我们便可以看出刘备的与众不同了,这才是真正的枭雄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吕布见刘备认怂了,把他安排在了小沛。没多久,刘备又招募起了一支军队,实力开始恢复,这令吕布非常不爽,于是吕布又率军进攻了刘备,最终在曹操的斡旋下,刘备和吕布暂时恢复了和平。后来吕布又一次进攻刘备,刘备无奈,只能投靠了曹操,没办法啊,实力再强也禁不住吕布的连续打击啊,吕布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削弱刘备的实力,可刘备怎么愿意自断臂膀呢?所以刘备只能忍痛投靠曹操了。

在刘备和曹操的联合围攻下,吕布最终战败被杀,但原本属于刘备的徐州,也落到了曹操的手中!曹操对刘备还是非常赏识的,想要将刘备收为己用,但刘备有自己的梦想,他不愿意,最终刘备离开曹操,抢夺了徐州,又被曹操击败,辗转投靠了袁绍!袁绍和曹操相争,落于下风,所以刘备又再次转投了荆州刘表,也正是在荆州刘表处,刘备算是过了几年安生日子。不过从刘备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沉迷于安乐,他仍然心存梦想!

《九州春秋》:备作上客数年,尝于坐中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流涕还坐。表问备,备曰:“昔年尝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生肉,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立,是以悲耳。”

此时的刘备,已经四十来岁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四十来岁的人已经被生活压弯了腰,眼睛里已经失去了年轻时的光彩,整日都是财迷油盐,压根就忘了梦想,说一句“麻木”其实也毫不为过,然而刘备,却发出了髀肉之叹,感叹老之将至,功业不立,仍然在为如何建功立业而烦恼,令人敬佩!说实话,不管刘备最后有没有成事,就他这种不认命,不服输的精神,就已经比我们大多数人厉害得多了!现实中的很多人,三十来岁就已经失去了梦想,被生活击败,向生活低头了,可叹啊……

终成大业

刘备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不灰心,为了吸引人才,刘备向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诸葛亮低头了,请求诸葛亮出山相助,就这种尊重人才,不顾自身脸面的行为,有几人可比?现实生活中有几人愿意向一个小辈请教?

有感于刘备的真诚,不服输的精神,诸葛亮出山为刘备做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成功地帮助刘备创建了蜀汉基业。遗憾的是,就在刘备取得汉中大捷,实力更进一步,可以和曹操真正的扳手腕之时,孙权开始害怕刘备了,做出了偷袭关羽,抢占荆州的决定。

汉中大胜后,其实刘备已经基本完成了隆中对的策略,接下来就是等待天下生变,然后两路北伐,进攻曹魏了,而汉中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年曹操就去世了,这正是天下生变之时!可就在天下生变之前,实力迅速膨胀的刘备,却遭到了孙权的忌惮,孙权担心刘备在击败曹操后,会挥军南下,扫灭东吴,毕竟荆州的关羽处于长江上游,且有一支强大的水军,东吴的长江防线对于刘备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所以说,在孙权和曹操的联合围剿下,最终关羽兵败被杀,荆州易主。

奋斗了这么多年,眼看大业将成,却被孙权当头一棒,刘备自然不甘心,于是他挥兵伐吴,结果在夷陵之战中大败,损兵折将,最终郁郁而终。而就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一席话再次震撼了众人!

《三国志》: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是个明君,那就好好辅助,如果刘禅不行,那你就自己干吧。反正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必定能够安邦定国,匡扶汉室,成就大业!说实话,看到这句话,很多人认为刘备是在故意试探诸葛亮,认为刘备假仁假义,但本文却认为,这是刘备临终前的肺腑之言,他是至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没有忘记匡扶汉室的目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诸葛亮才会如此感动,数次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姜维才会坚持北伐,即便刘禅自己都投降了,姜维仍然想复国,继续匡扶汉室。这都是被刘备的理想、坚持所感动的、激励的啊!

结语

三国中最令人震撼的人物,非刘备莫属!他20多岁起事,30岁功业初成,40岁功业尽失,50岁重新创业,60岁登基称帝,62岁丧命白帝城,临死前交付自己的事业,这种矢志不渝,坚持梦想的行为,感动了天下中的许多人,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之下,一群又一群的人才团聚在他的身边,为汉室的复兴发光发热!

事实上,很多年轻人都看不上刘备,认为刘备虚伪、阴险、狡诈,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喜欢刘备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能明白刘备的不容易!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才三十多岁,就已经对自己的生活、事业、理想,甚至肚子上的肥肉麻木了,然而刘备呢?人家直到四十七岁遇到诸葛亮前,仍然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但人家根本就没有灰心,一直在渴望建功立业!谁说人到中年万事休?看看刘备,人家才刚刚上路呢!而这,也正是刘备最令人震撼的地方!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公孙瓒。

公孙瓒之死,让豹眼很震撼,颠覆了豹眼的三观。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出自《刘宽碑阴》 ,《三国志》等文史多作伯珪),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01

艰难地踏入仕途

公孙瓒本是贵族子弟,但因为母亲出身卑微,他在家族中很没有地位,也得不到赏识和举荐,只得充任州郡书佐小吏。

但公孙瓒并没有因此堕落,反而是逆势崛起,志向高远,加上运气很好,他一步步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他的奋斗经历,是非常好的励志故事。

起初,公孙瓒因为相貌俊美、声音洪亮,得到了太守的赏识,邀请他做了自己的女婿。在岳父的资助下,公孙瓒与刘备、刘德然等一起,共同跟随同乡涿郡人、九江太守、经学大师卢植学习。又拜在汉朝宗室、名臣刘宽门下作门生。这些求学经历,为公孙瓒以后的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后来,公孙瓒在涿郡太守刘其(一作刘基)手下任御车。刘其犯法被发配交州,公孙瓒敢于违法乔装成兵士沿途护送。途中刘其获得赦免返还,公孙瓒归来后因为此德行被举荐孝廉,升任辽东属国长史。从此,公孙瓒正式踏上了仕途。

02

威震边塞内外

公孙瓒带领数十名骑兵巡逻边塞,遇到数百名鲜卑骑兵,果断率领骑兵杀入敌阵,杀伤数十人,自己损失过半,但幸免一死。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也不敢轻易越过关塞。此后,公孙瓒被升迁为涿郡涿县县令。

184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征调三千精锐骑兵给公孙瓒,让他率领征讨渔阳张纯,立下战功,升任骑都尉。

此时,辽西郡蜀国乌桓首领贪至王在公孙瓒的征讨下,率众归降,公孙瓒因而升为中郎将,封都亭侯,进驻辽西郡蜀国。

188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在辽东属国石门大战,大败张纯,张纯抛弃妻子儿女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被丘力居包围,经过激战,双方士卒死伤大半,都粮食消耗殆尽,迫使丘力居远走柳城。朝廷因此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都亭侯,又兼任属国长史。

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塞。他经常率领数十个善于骑射兵士,骑着白马,左右为翼,号称“白马义从”,攻击来犯的鲜卑骑兵。由于惧怕公孙瓒的勇猛善战,鲜卑再也不敢进犯。公孙瓒以强硬的对抗慑服边塞游牧民族,稳定了边塞。

此时,朝廷派遣宗正刘虞出任幽州牧,却主张以安抚政策对待游牧民族,刘虞上报朝廷撤掉驻防军队,只留下公孙瓒统领万余步骑屯驻右北平。由此,公孙瓒与刘虞之间产生了嫌隙。

189年,张纯被其门客王政杀掉,并把首级送给刘虞。刘虞因为安抚游牧民族有功被授予太尉之职,封襄贲侯,不久又迁为大司马。公孙瓒也被升为奋威将军,封为蓟侯。

03

总督北方四州,达到人生巅峰

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东北),聚众三十多万,欲与黑山军联合作乱。公孙瓒率领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军,斩杀三万余人。黄巾军丢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渡过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缴获车甲财物无数,公孙瓒威名大震。

公孙瓒好战,这与一向主张怀柔政策的刘虞产生了矛盾,而且不断激化。

193年,公孙瓒击杀刘虞,得到了整个幽州。并挟持了朝廷的使者,强行得到了总督北方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四州的授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势力。

公孙瓒从一个出生卑微的书佐小吏做起,经过几年的南征北讨,屡屡击败企图南下侵扰的游牧民族,平定势力强大的黄巾军势力,立下赫赫战功,不断得到朝廷的奖赏和升迁,最终成为强大的军阀诸侯。

公孙瓒为稳定边塞,平定内乱做出了重大成就,也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了巅峰。

04

连战连败,一蹶不振。

公孙瓒杀掉刘虞之后,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

公孙瓒的前期作为,还是相当励志的,声誉颇佳。但得到幽州之后的所作所为,就是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这恐怕与公孙瓒的家庭出身不无关系,被鄙视、压抑的太久,一旦得势就会有强烈的报复心理。这是公孙瓒先天不足的性格缺陷,也给他最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192年,袁绍采纳逢纪反客为主之计,占据了冀州牧韩馥驻守的冀州之后,开始了与公孙瓒的对战。初期交战的结果,双方互有胜负,形成均势。

195年,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人率领幽州兵马想为刘虞报仇。燕国阎柔被推举为乌丸司马,召集鲜卑、乌丸等汉、胡共数万人马,与公孙瓒所安置的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大败公孙瓒,斩杀邹丹。

乌桓峭王也率领其部落与鲜卑骑兵七千余骑,迎接刘虞之子刘和及袁绍部将曲义,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杀二万余人。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等郡各杀公孙瓒所设置的长官,与鲜于辅、刘和联合,攻打公孙瓒。

公孙瓒屡战屡败,于是逃回易京坚守。

两军相持一年多,曲义粮尽退兵,公孙瓒趁势出击,击败曲义,尽得其辎重。

公孙瓒又临易河挖十余道战壕,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土丘上又筑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长,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把左右的人全部赶走,七岁以上的男人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在内,以备食用。

公孙瓒又让妇人练习大声,使声音能够传出数百步之外,以此来传达命令。

这个的确好玩,亏得公孙瓒能够想得出来这个妙法,简直就是奇才啊。

公孙瓒与世隔绝,龟缩在城堡里,逐步疏远了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也渐渐疏远了。从此之后,很少出来打仗。

这让人大跌眼界,那个只带领数十”白马义从“,就敢于跟剽悍的游牧民族交战,驰骋边塞,威震塞内外的公孙瓒,现在变成了连七岁以上的男人都惧怕的缩头乌龟,着实令人震撼。

05

自掘坟墓,引火自焚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跟他释和,公孙瓒没有答应,反而增加守备。于是,袁绍大军攻打公孙瓒外围的部属。

但公孙瓒不派兵救援,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待救援而不肯自己力战。现在我不派兵救他们,被困的将士就会自我激励,努力奋战。”呵呵,这个好有道理哦。

等不到救援,公孙瓒的部将或投降或者逃走,很快袁绍就攻打到了公孙瓒的城门前。

公孙瓒派遣儿子公孙续向黑山黄巾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军冲出重围。最后接受长吏关靖劝谏固守待援,企望袁绍粮尽退兵。

199年,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赶来救援。公孙瓒与公孙续约定以放火为号,夹击袁绍,但被袁绍截获了书信。袁绍将计就计,设伏兵击败了出城攻击袁绍的公孙瓒。公孙瓒又回到了城内,再也不敢出来了。

于是,袁绍挖掘地道到了城楼下,毁坏公孙瓒的望楼,逐步进攻到公孙瓒居住的中央土丘。

公孙瓒料定必败无疑,于是杀掉了妻妾、姐妹等妇人,然后引火自焚。袁绍割下了公孙瓒的首级,派人送往许都。

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的公孙瓒,就此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豹眼读过许多三国的人物传记,像公孙瓒这样的奇葩人生,还真没有见过,这令豹眼大为震撼。

公孙瓒也曾是很有作为的战将,也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最后却堕落到了这种地步。

究其原因,在豹眼看来,还是卑微的家庭出身导致了公孙瓒性格的缺陷,过度的自卑心理致使其产生了强烈的报复情结。看似是胸有大志,其实是狭隘的人生理念作祟,只想出人头地,作威作福。一旦实现了这个目标,就变得寡恩少义,锱铢必较,睚眦必报,报复一切,一副小人得志的丑态。

再次面对困境时,就失去了以往的斗志,而是以消极颓废的心态面对,与世隔绝,听天由命。

公孙瓒前后截然相反的处事态度,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其本性使然。

仔细品味这段历史,对于感悟人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很有教益,值得深思。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提到震撼二字,视觉上的震撼当属八十万将士的赤壁之战,不可思议的震撼当属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如果说到最震撼的一个人,我认为非“常山赵子龙”莫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赵云七进七出救少主

关羽与赵云同为蜀国五虎上将,并且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每次讨论到赵云强与弱,总是要和关二爷,关羽去做对比。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 关羽

提到关羽,那就是武力的化身,忠义的代表,有不少佳话。温酒斩华雄让众人知道刘备有个武艺超群的兄弟,怒斩颜良文丑再次证明了自身武功天下第一,关羽为了寻找大哥刘备,保护皇嫂离开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最终找到刘备,尽显忠义之情。

  • 赵云

论武力,可谓与关羽不向上下,但是除此以外,赵云堪称是能文能武,如果关羽是优秀,那赵云只能用完美二字形容。

1、七进七出,武力超群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提起赵云首先想到的便是长坂坡这个地方,长坂坡这个地方刘备和曹操打了起来,结果刘备战败,刘备最后仅剩下赵云、张飞、诸葛亮几十个人,在跑的过程中,赵云不见了,当时就有人跟刘备说,这时候赵云跑了肯定是怕了,倒戈了。但是刘备坚信:“子龙不弃我也”其实赵云是单枪匹马闯入曹军,七进七出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及儿子刘婵救了出来。

舍身救主公的妻子与儿子,在被敌军重重包围之际,赵云砍倒了曹军两面大旗,杀死了五十多位将领。这体现了赵云的忠肝义胆,也体现了赵云的武力超群,如果赵云与关羽对决,绝不会占下风,可能还会赢。

2、以天下为己任

论武力肯定不能称之为完美,在赵云平定益州的时候,曾建议刘备将田宅还给百姓

赵云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

此建议刘备当即便采纳了。

关羽和张飞在殉职之后,刘备想要攻打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但是赵云建议刘备不要讨伐吴国。

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曹魏之后,东吴孙权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已经去世,但其子曹丕篡夺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

此次刘备不像上一次一样,这次没听,最后大败,最后刘备病逝,刘禅继位,赵云又辅佐刘婵,在北伐过程中由于马谡不听诸葛亮指示,私自上山,导致战败,赵云殿后,最终军队得以保全。诸葛亮想要把剩下的绢布分给赵云部队,而赵云缺说我们打败了,岂敢再拿奖赏。对此诸葛亮大加赞赏。

赵云算是鞠躬尽瘁,最后病逝。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总结】

刘备说:子龙浑身都是胆

李贤说:智勇兼全。子龙可谓有古大臣之风。

乾隆说:使如赵云所言,居河、渭上流,以伐逆寇,汉事未必无成。

纵观赵云一生,无论在军事上还是在政治上,他对蜀国的贡献都不容小。他俩扶幼主,保证了蜀汉后继有人;他汉水前单骑退兵,使曹操心惊胆战,他西蜀劝谏分田,保住了百姓的利益;他箕谷独自断后,老将也不失神威。

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还是国家大计上,赵云都有参与,并且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武力超群,忠肝义胆,一心为民着想,蜀军中,没有第二个人可与赵云相比。不愧是“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吾乃常山赵子龙”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我的一个人是貂蝉。

1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老谋深算,权倾朝野,又有吕布辅佐,“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说明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

2董卓与吕布的组合,是无敌组合,奠定了董卓一统天下的实力,东汉王朝,成了名副其实的董家王朝,似乎已成定局。董卓对吕布说,“吾登九五,汝当总督天下兵马”,可见董卓对做皇帝,已信心十足。

3司徒王允用连环计加上美人计,粉碎了这对无敌组合,先是把貂蝉送给董卓做妾,又暗里许给吕布为妻,使董卓和吕布之间有了夺妻之恨。

4然后,王允略施小计,貂蝉用几滴眼泪,就让吕布杀掉了董卓,可以说吕布杀董卓,貂蝉起了关键作用,貂蝉的几滴眼泪,改写了历史。

5三国演义中最震撼的一个人,非貂蝉莫属,因为貂蝉的几滴眼泪,灭了董卓,才有了续写轰轰烈烈的三国演义的可能。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三国演义》里让人震撼的人很多,但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张飞。

张飞让人震撼之处并不在于他豹头环眼,相貌凶顽的外表,也不是他性烈如火,声如雷霆内在气质,而是他过人的担当能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早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当时吕布连斩数将后其他再无人敢上,都只有逃跑的份,唯独张飞冒死迎战吕布,并不是张飞强于吕布,而是大敌当前他有一种不可退却,勇于赴死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下他与吕布独战五十回合,关羽刘备相继出战才联手打败了吕布。

刘备兵败当阳,赵子龙救了阿斗逃出,曹操率一大帮猛将追击,赵云在路过当阳桥时遇张飞,张飞立刻为赵云断后。他独立桥头,抗拒曹操千军万马。当时曹操身边武艺接近张飞的将领就有数人,何况还有军士数千人,但居然没有人敢过桥。张飞声如巨雷毫无畏惧,如同神一样的存在。他没把曹操放眼里。结果终使曹操率军退走。

张飞爱憎分明,一生从未有过背叛。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遇到张飞,张飞以为关羽背叛了刘备,上马提抢就要拼命,后弄明了情况才言归于好。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杀害,张飞终日哭啼,报仇心切更胜过刘备,导致心智混乱,乱打部将,后被部下暗杀,实为可惜。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赞赏的是张飞。

《三国演义》小说里最震撼你的一个人是谁?

毫无疑问是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出师一表正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或为巜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不用《三国演义》,诸葛亮自己一篇《出师表》就赢得了杜甫,陆游,文天祥等的评价,古人云,读《出师表》不落泪的人不忠,诸葛亮的事迹,人格本就是千古一贤相!

何况罗贯中更是孔明粉,三国演义用了大量章节来描写诸葛亮:赤壁之战,诸葛亮一个人舌战东吴群儒,使得孙刘联盟抗曹战线形成,借东风,草船借箭,呼风唤雨;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完胜自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周瑜;夷陵之战,劝刘备不听没上前线,刘备被火烧连营后,诸葛亮的八阵图又几乎困死陆逊;白帝城刘备托孤,阿斗尊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七擒孟获,南定后方,北出祁山,发明了木牛流马,用离间计收了青年姜维;马谡失街亭后,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五丈原点七星灯向天借命!!!死孔明吓走活仲达,留下锦囊计马岱杀了有反心的魏延!罗贯中对诸葛亮存在的事迹一个也不漏,没有的添枝加叶,在千古贤相墓础上升华了一个妙事如神,上懂天文星相,下晓发明布阵…的神仙诸葛亮…

这样的诸葛亮不震撼,还能有谁震撼?!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