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情况会怎么样?

在正史中,自从刘备打赢汉中之战,魏蜀吴三方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变化,东吴受到威胁,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攻打荆州的。而在演义中,剧情就不一样了,关羽如果答应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曹操很有可能遭受巨大损失!三国局面会彻底改写!

正史中

在真正的历史上,孙权为何会背弃盟约,攻打荆州?其实主要原因并不是关羽不愿意把女儿给孙权,主要原因是刘备集团实力迅速膨胀,远超东吴想象,东吴害怕刘备集团进攻,所以才会进攻荆州,达到全据长江的目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刘备集团还比较弱小,曹魏比较强大,所以虽然刘备耍手段占据荆州,孙权都还是忍住了。因为曹操势大,孙权需要刘备这么个盟友,而且此时的刘备集团对东吴形成不了威胁。然而,这一切在汉中之战过后都变了。汉中之战刘备直接击败了曹操,展现了超强的实力,这就让孙权感到十分担忧了,因为刘备集团和曹操不同,刘备手下有水战人才,他们是可以跨过长江来进攻东吴的。如果说此时的孙权还是担忧,那刘备自称汉中王,就使得孙权如坐针毡了!

刘备称王的举动标志了他有想要一争天下的雄心,而很显然此时的刘备也初具实力了。刘备集团想的是隆中对策略,从荆州、汉中同时出兵北伐。然而孙权这边想的却是这样的:刘备想要争夺天下,现在的实力肯定是不足的,必须进一步扩大实力。而从曹操手中抢地盘很明显非常困难,那么刘备会拿谁开刀?很明显是东吴!以刘备集团在汉中所表现出的实力,东吴很难打败他,所以孙权必须趁刘备集团现在虚弱,夺取荆州,达到全据长江的目的,这样才能解除东吴的危机,使得刘备集团无力打入东吴腹地!

综合来看,孙权选择偷袭荆州其实就是因为惧怕刘备集团的进攻,他是为了保障东吴的利益才这么干的和关羽拒绝联姻没啥关系,就算关羽联姻了,孙权一样会进攻荆州,到时候反而会把关羽弄得里外不是人!

演义中

三国演义中的剧情和正史大不一样!不过也是因为刘备称王才引发了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当曹操听说刘备称王后,想要起兵攻打,而司马懿则建议联合孙权一起进攻荆州,这样刘备就会救援荆州,汉中守军必会减少,曹操可以趁机夺取汉中。曹操采纳了司马懿的建议,而东吴在得到曹操的联盟请求后也是犹豫不决,一方面荆州方面的刘备军确实对东吴是个威胁,但另一方面曹操才是最大的那个死对头,所以说孙权还是摇摆不定,最终才决定采用联姻的策略先去探一探关羽方面的口风。

演义原文:瑾曰:“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吴侯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此诚美事,请君侯思之。”云长勃然大怒曰:“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遂唤左右逐出。瑾抱头鼠窜,回见吴侯。

孙权看关羽如此无理,且对东吴抱有很大的敌意,于是下定决心,同曹操结盟,谋划进攻荆州。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关羽进攻樊城,孙权趁机偷袭荆州,最终荆州丢失,关羽被俘身亡,刘备实力大减,失去了一争天下的实力。

按照演义中的剧情和说法,如果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其实孙权还是倾向于结盟刘备,拒绝曹操的!而如果真的是这样,曹操将会极为头痛。因为在演义中,关羽进攻襄樊,本身就是刘备为了震慑东吴,希望东吴不要和曹操结盟,而此时东吴主动放弃和曹操结盟,那关羽就没必要去攻打樊城了,荆州不会丢失,刘备方面也可以安心休整,恢复实力,毕竟汉中之战耗费甚大。魏蜀吴三方就这么和平相处一段时间,不久就会收到曹操病逝,曹丕继位并篡夺汉室江山的消息,这就是诸葛亮隆中对所说的天下生变时。

经过这么久的恢复休整,刘备集团实力大增。当面对天下大变时,他肯定是会趁中原动荡,出兵北伐。而这一次,刘备准备妥当,必定能取得大的成绩!当然了,在北伐之前,诸葛亮肯定会和孙权那边商量好,东吴要从合肥出兵北伐,这样的话汉中、荆州、合肥三路北伐,曹魏将很难抵挡,最终被击破,向北迁都。刘备将成为天下最强势力,到时候就看诸葛亮如何替他规划了,胜利者很有可能是刘备,匡扶汉室也不是不可能的!

结语

在正史中,如果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将不会改变结局,荆州还是会被偷袭。而在演义中,如果关羽答应联姻,形势将会大变,荆州不会丢失,反而曹魏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其实这一切都导火索并非是关羽拒绝将女儿嫁到东吴,而且刘备在汉中之战后贸然称王!刘备称王的这个举动让曹魏和东吴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才会连带着产生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情况会怎么样?

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孙权的求亲,那么孙权和刘备就会结成更加可靠的政治联盟。荆州也不会丢失,关羽水淹于禁、庞德率领的七路大军后,还能把曹仁镇守的樊城给打下来。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孙权派出使者向关羽替他儿子求亲的经过:

曹操率领大军和刘备的大军在争夺汉中的战斗中,曹操被刘备的部下魏延射中了人中,折了两颗门牙。在撤兵的过程中被马超等几路大军追杀,是锐气堕尽。曹操的军队是昼夜回撤,一直跑回京兆,才放下心了。汉中之战,以刘备胜利而告终。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受文武官员拜贺为汉中王。子刘禅,立为王世子。是大封群臣,然后修表一道,派出使者送到许都呈给汉献帝。汉献帝是个傀儡,曹操先看了奏表,大怒说:"织席贩履的小儿,也敢称王,我必兴兵剿灭。"这时司马懿出班道:"丞相息怒,刘备借荆州不还,孙权多次索取不回,甚是恼怒,不如派出使者到东吴,游说东吴攻打荆州。刘备肯定率领大军前去增援,到时丞相可兴兵攻打汉中,使刘备首尾不能相顾,大事可成!"曹操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派出使者到东吴。

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后,设宴席款待曹操的使者。然后召集文武百官商量怎么办,谋士顾雍说:"虽然是游说,但是也有道理;今派人把使者送回,约会曹操,首尾相击;一面派人过江探云长的动静,方可行事。"诸葛瑾说:"某闻云长自到荆州,刘备娶与妻室,先生有一子,次生一女。其女尚幼,未许字人。某愿往与主公世子求婚。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孙权用其谋。

如果关羽答应了和孙权的联亲,那么关羽就不能说出:"吾虎女岂能嫁犬子乎!"这样的话了。应该改成:"我非常的高兴,荣幸之至"。然后大摆宴席款待诸葛瑾,最后是东吴和蜀汉两家政治联盟更加巩固。关羽率领大军水淹于禁、庞德大的七路大军后,又把曹仁镇守的樊城给打下了。

这时刘备率领大军从汉中杀出,刘备率领的大将有赵云、张飞、马超、黄忠、魏延、马岱等等。到那时曹操真有被刘备灭掉的可能。

但是历史不允许假设的,关羽没有答应这门亲事,有他的考滤。关羽怕孙权把他的女儿做为人质,以后讨要荆州做为谈判的*筹码*。但是关羽不应该说出:"吾虎女岂能嫁犬子乎!"这样激怒孙权的话。这就等于把孙权推送到曹操的阵营里了,又为自己树立一个强敌。曹操的和孙权联合起来,关公是腹背受敌,那有不败的道理。

关羽手中的一把好牌,让他自己打的稀烂。

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情况会怎么样?

谢谢邀请!关羽若将女儿嫁给孙权的儿子,历史将会改写:孙刘两方将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虽然孙刘双方有矛盾,最低孙刘两家一时半时不会打起来,关羽也不会死得这样惨,张飞也不会死得这样快,也不会有夷陵之战,刘备也不会烧伤致死。这就是说,桃源三结义的三个人都在,魏蜀吴的历史将是另一番景象。诸葛亮、法正的主张也是孙刘联合,共同抗曹。俗话说,棋错一步,满盘皆输。从此,蜀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情况会怎么样?

谢邀:

三国时期的激烈冲突,复杂尖锐,各自为营,互想霸权的斗争中,以儿女亲情是摆脱不了战争的。就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为妻,双方也一样算计,朝思暮想的争夺仇杀。

<孙子兵法>开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建功建国,安身创业,岂有亲疏之分。

荆州,西周以来就是秦楚相争。东汉末年刘表据守时,孙坚攻打过,曹操也犯此州,三国时荆州就是虎狼之地。关羽失荆州,蜀汉失去了中部北伐的支点,诸葛亮六出祁山,成效甚微,可见荆州之重要。

再说孙权,一代霸主,自然雄心壮志,有统一天下之心。本性多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孙策的后代均被他一一问罪,自己的亲妹,因战争需要弄计嫁给刘备为妾,陆逊是孙策之婿,虽功劳卓著,也难逃猜忌,罪名自不难寻,使陆逊忧愤而死。

在两国相争的情况下,象孙权这样的霸主会因儿女之亲绕过关羽吗?显然不会。何况关羽是当代名将,机会来了杀之少一劲敌。

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情况会怎么样?

大凡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三国时期,关羽镇守荆州,在刘备得汉中,称汉中王之际,悍然发动了北伐曹魏的襄樊之战,在关公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时,孙权却背弃孙刘联盟,从背后捅刀子,致关羽功亏一篑,败走麦城,父子被俘斩于临沮。

有的说关羽毁败,是因为关羽没有很好执行诸葛亮“东和北拒”之策。对关羽没有很好执行这一政策,在《三国志•关羽传》中也有记载:“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典略》中也载:“羽围樊,权遣使求助之,赦使莫速进,又遣主薄先致命於羽。羽愤其淹迟,又自己得于禁等,乃骂曰:’铬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权闻之,知其轻己,伪手书以谢羽,许以自往。”还有关羽在襄樊之战时,因擒获于禁军三万多人,缺少粮食,关羽就擅取江东湘关米粮以作军资。《三国志•吕蒙传》载:“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从这三点,可以看出,关羽确实没有很好执行东和孙权之策,屡屡惹怒孙权,导致了孙权的背后捅刀子。

那么如果关羽能很好执行东和孙权之策,将女儿许配孙权之子,孙权难道就不背后捅刀子,夺取荆州了吗?其实不然。荆州是四战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早在刘表据荆州时,东吴就想得荆州了。鲁肃为孙权谋划的榻上策,就提议孙权据江东,取荆州,与曹操二分天下,然后再徐图一统。赤壁之战后,孙权拜周瑜为南郡太守,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周瑜就上疏孙权,将刘备扣留江东,不要借荆州给刘备。但为了孙刘联盟,孙权没听周瑜的。鲁肃是孙刘联盟的维护者,正是在他的一力撮合下,刘备取得了荆州六郡,有了安身之地。刘备曾许诺取得益州后归还荆州,但刘备取得了益州后,并不归还荆州,这让孙权很恼火,就命吕蒙西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亲率大军自益州前去争夺,又命关羽出师援助。在此千钧一发之时,曹操进军汉中,刘备不得已,与孙权讲和,平分荆州六郡,达成了湘水划界。据《三国志•吕蒙传》载,吕蒙接替鲁肃后,曾劝孙权说:“’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俢恩厚,与羽结好。”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权派使求婚,吕蒙、陆逊厚结讨好关羽,都是在麻痹关羽,让关羽放松对东吴的戒备,从而好乘势夺取荆州。东吴深知关羽骁勇,硬着攻夺荆州,那是下下之策,最好的办法就是趁关羽防备薄弱之时,兵不血刃迅速占领荆州。其实东吴结好关羽,献媚关羽,一直都在等待这一机会。孙权求婚,只是结好关羽一策,关羽一旦答应,不但东吴以此胁持关羽,更让刘备疑惑。从这里也可看出,关羽也是深解东吴之心的。但是,关羽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擅自发动襄樊之战,不该放松对东吴的警惕,不该慢待威吓糜芳、傅士仁。

因此说,即使关羽答应了孙权为其子求婚,也不会改变东吴欲取荆州之心,东吴依然会乘机袭取荆州,以达心愿的。

如果当初关羽答应将女儿嫁给孙权儿子,情况会怎么样?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都记载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当时孙权派使者去荆州,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这样一来,如果婚事达成,关羽就和孙权成了儿女亲家。可是,让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关羽不但没有答应孙权的请求,还把孙权的使者痛骂了一顿。关羽还故意说什么,虎女安嫁犬子,将孙权视为狗,肆意羞辱了孙权。

孙权在得知关羽的答复后,也是十分愤怒,在心里下定了武力夺取荆州的决心。于是,在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关羽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的伏兵擒获,立刻被杀。

后来有人说,关羽在当年如果答应了孙权的请求,和孙权成为了儿女亲家,丢失荆州的一幕就可能避免。可是,说这话的人不想想,在当时刘备的夫人还是孙权的妹妹。这也没有挡住孙权出兵湘水,夺取荆州南部三郡的举动。所以说,关羽将女儿嫁给孙权,也不可能阻止孙权夺取荆州的野心。

那么,孙权向关羽提亲,究竟有什么目的呢?我们知道,孙权是三国君主中,在外交方面权谋最高的人,他通过外交把其他两方玩弄于股掌之上。先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再联合曹操夺回荆州,再向曹丕称臣打赢夷陵之战,最后又与蜀汉联盟对抗曹魏。通过外交手段,让孙权占尽了便宜。

这样做派的孙权,他向关羽提亲自然是暗藏着他深深的目的。孙权的目的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想要拉拢关羽。关羽是刘备手下最强的武将,他深受刘备的信任,独掌荆州的军政大权,镇守荆州。关羽拥有超群的军事能力,善养士卒,他训练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中就包括对东吴威胁很大的精锐水军。

再加上关羽镇守的荆州,地处东吴的长江上游。如果关羽摆脱了北方的曹军威胁,就完全有能力对东吴进行攻伐。这一点,是东吴君臣最担心的。在鲁肃的时代,吕蒙就专门问鲁肃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并为鲁肃出谋划策,让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说他非昔日之吴下阿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孙权还是想先以外交手段来解决。

以联姻的手段来解决外交问题,是孙权的一种惯用的手段。在与曹操对抗的时候,孙权依然和曹操保持着姻亲的关系。这使得孙权拥有外交上的便利。向关羽提亲,也是孙权故技重施,想要拉拢关羽,改善双方的关系。

第二个原因是孙权使用的离间计。在当时,关羽独自镇守荆州,这虽然体现了刘备对他的信任,从另一方面来看,关羽所处的位置也是高处不胜寒。越是位高权重,越是容易遭到主公的猜疑。

深知权术的孙权自然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他向关羽提亲,当然有这方面的用意。他知道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如果要向关羽提前,正常情况下应该先得到刘备的认可。可是孙权直接绕过刘备,去和他手下的大将结亲,这种反常现象,肯定会引起刘备君臣的猜疑。这样一来,关羽在刘备阵营中的处境就会很尴尬。孙权也就顺利的破坏了刘备君臣之间的关系,在刘备君臣之间打入一个感情的楔子。

第三个原因是孙权使的苦肉计。其实,孙权心中也知道,关羽同意结亲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他在提亲的时候,也是在赌关羽的态度。因为孙权需要一个借口,来激励东吴群臣,为夺取荆州做准备。

在当时,经过了湘水之争,刘备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了荆州。在这种条件下,双方基本上比较公平的解决了荆州的争端,双方的群臣也都比较认可这种结果。可是,孙权的心里,并不满足这种结果,他要的是整个荆州。

为了这个目的,他就要师出有名。他在向关羽提亲的时候,就从关羽的性格推测,关羽绝对不会答应,并可能会恶语相向。这是因为关羽为人十分自傲,看不起江东君臣。他动不动就骂东吴君臣是江东鼠辈。再加上关羽对他的女儿归宿也早有打算,那就是虎女必配龙子。他的女儿只有刘备的太子才配得上,怎么可能许配给孙权的儿子。因此,孙权向关羽提亲,在关羽看来,无异于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他怎么可能不破口大骂呢?

这样一来,孙权就达到了他的目的,那就是借关羽之口,激怒东吴群臣。于是,在对关羽的同仇敌忾之下,东吴的群臣团结了起来,誓要向关羽报仇雪耻。这样,孙权借着自己受辱之事,为东吴夺取荆州找到了借口。在日后夺取荆州的过程中,东吴群臣对关羽毫不留情,擒杀了关羽。

从孙权向关羽提亲的目的,我们就能够看到,他是对关羽不安好心的。他并不是为了两家和好而提亲,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而提亲。无论这三种目的达成了哪个,孙权都是为了武力夺取荆州做准备的。所以说,关羽无论答应不答应孙权的要求,都无法改变孙权夺取荆州的决心。

如果关羽答应了孙权提亲的要求,关羽的处境将更加糟糕,荆州的丢失将会更快。如果关羽答应了提亲,孙权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目的就都达到了。孙权可以用关羽的女儿作为人质来要挟关羽,让关羽在一些地方做出让步。同时,孙权也可以利用这件事大做文章,离间刘备和关羽的关系,来让关羽遭受刘备君臣的质疑。

这样,刘备在荆州的防务肯定要陷入混乱。就算是关羽和孙权翻脸,可也会无济于事。由于他和孙权的姻亲关系,大家都不会再对他像以前那么信任。这样,如果东吴和刘备在荆州发生冲突,关羽的指挥就会失灵。那样一来,孙权就根本不需要等到关羽出兵襄樊的时候,他可以在刘备阵营内部发生变故的时候,就强行出兵夺取荆州。

至于说关羽的女儿,在孙权的眼里,和荆州相比不值一文。孙权在夺取荆州后,关羽如果不投靠自己,他无非让儿子休弃关羽的女儿,给自己的儿子再娶个妻子罢了。我们从孙权对待他的妹妹这件事上,就能够看到这一点。

当年孙权为了拉拢刘备,他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丧妻的刘备。可是,因为双方对荆州的争夺,关系变得十分紧张。孙权于是决定向刘备索取荆州,在此之前,孙权接孙夫人回东吴,还险些带走了刘备的嫡子刘禅。幸亏赵云、张飞及时赶到,才夺回了刘禅,可孙夫人则一去不复返。不久之后,双方就发生了湘水之争,刀兵相见。由此可见,孙夫人都没有能够阻止孙权夺取荆州的野心,那么关羽的女儿又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结语: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能够得到结论,孙权向关羽提亲是包藏祸心的。不管关羽答不答应这门婚事,都会中了孙权的计谋。如果关羽同意了孙权提出的婚事,并不能改变孙权夺取荆州的野心。同时,还会给关羽带来一系列的麻烦,给荆州的防务带来混乱,让孙权夺取荆州更加容易。

因此,关羽拒绝孙权的提亲是明智的,他看破了孙权的阴谋伎俩。只是关羽自身的性格问题,过于自傲的他对东吴君臣大肆侮辱,还是中了孙权的计谋。可这是关羽的性格所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