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如果当了宰相,会比王安石、司马光更成功吗?
我认为有可能。苏轼如当宰相,其政治功绩会超过司马光,不见得会超过王安石,但新旧两党的争斗不会那么激烈。
苏轼的才能和成就不仅仅是文学、书法方面,他首先是一名北宋官员。21岁时,苏轼进京应试,做《刑赏忠厚之至论》,获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和称赞,名声大噪,进而入仕。从政以来,他先后任密州、徐州、湖州、杭州、登州、扬州等八州知州,任职期间,抗洪水,修城墙,建堤坝,救济百姓,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多政绩。在海南儋州,兴办学堂,使海南文人打破一百多年来从未及第的情况,破天荒及第。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破天荒一词从此而来。
王安石是著名的改革家,宋神宗期间两次拜相(1070——1074年,1075年启用,旋又罢相),他和同党们使新政实施15年,新政虽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达到了富国强兵目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繁荣景象。尤其是在1073年,在王安石指挥下,对吐蕃之战,拓地2000余里,是北宋军事史上的空前大捷,是北宋开疆拓土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对西夏,也建立起了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扭转了北宋积弱积贫、经济困窘、国防堪忧的局面。
司马光主要的成就反映在学术上,是用了15年时间著成了《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他在1086年去世前当了一年零两个月的宰相,尽废王安石新法,恢复旧法,使王安石在1086年5月郁然而逝。总体来说,司马光的政绩并不突出,废除新法后,无有效政策方针,新法积累的财富在几年中耗散殆尽。尤其是把神宗朝时军民努力从西夏收复回来的土地无偿还给西夏,苟且偷安。
笔者认为,苏轼若能当宰相,其政治业绩超过司马光是无疑问的,不敢说能取得王安石那么大的政治业绩,但至少不会激起新旧那么大的党争。理由如下:
首先苏轼具备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治品格和能力。三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想改变北宋积弱积贫、内忧外患的局面。三个
人都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原则性强,宁折不弯。三个人都生活节俭,为官清廉朴素。其中王安石和司马光不好女色,都不纳妾。三个人都勤政爱民,尤其是司马光和苏轼,深受百姓爱戴。这几点,是合格政治家必备的品格。
其次,苏轼与王安石和司马光还有一些不同:
一是苏轼和王安石一样有地方执政经验,成绩斐然。而司马光受恩师庞籍照拂,成长过程太单纯、太顺利,独当一面的工作经验和实际行政的工作历练太过缺乏,当宰相不是上佳人选。虽殚精竭虑,但苦无相应政策措施,亦难有大为。而苏轼有地方工作经验,任知州时有措施,有实效,如其当宰相,必会有一些举措和方法。
二是苏轼的治国理念更本着从实际出发。他和王安石甚至早期的司马光都赞同改革。王安石人称“拗相公”,改革激进,又不能变通,一意孤行,不能革除改革弊端。当然,北宋的政治背景确实需要重疾下猛药,但起了药效需要收一收时王安石并不回头。司马光起初本着新法有益的并不废除,然而,在当宰相后,变得不再宽容,尽废新法。而苏轼则不同,他更能从实际出发,新法实施时看到了新法的弊端,新法尽废时为新法鼓与呼,因此,为新旧党所不容。如苏轼当宰相,他定会采取渐进的稳步的改革,其作用虽不如新法般迅速见效,凭苏轼的政治才能,必会取得效果,也不会导致这么激烈的新旧党争。
历史没有给才气冲天的苏轼以更大的机会。他比司马光小18岁,比王安石小16岁,在王安石、司马光于1086年先后逝去后,受皇帝旨意给他俩做制词。他晚于他俩15年于1101年逝去。王安石、司马光逝去后新旧党争依然激烈,苏轼一贬再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最后北归路上于常州病逝,冲天才气归于逝水。
北宋时期,群星璀璨,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文人学士熠熠生辉,范仲淹、王安石等在政治上取得了突出业绩。而苏轼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名字之中依然出色,拂去千年历史尘埃,苏轼超越了历史上绝大部分名字,成为一个不朽的历历可数的存在。
历史不容假设,苏轼没有当宰相,固然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憾事,而正是他政治上不如意,一贬再贬,才锻造了他的心性,使他不仅成为北宋时期文坛领袖,更成为旷世文星,千古奇才。个人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如是而已。
苏轼如果当了宰相,会比王安石、司马光更成功吗?
不一定,而且不确定性的概率比较大,才华盖世的文人和纵横俾阖的政治家完全是两码事。艺术才情和政治的无情风马牛不相及。古今历史均有成例!
苏轼如果当了宰相,会比王安石、司马光更成功吗?
不可能。
苏轼如果当了宰相的话,不可能做的比王安石司马光更好。
从他的一生坎坷的仕途来看,他在做官这方面没有天分。
做官先做人,要讲究策略,需要审时度势,需要平衡各方势力,这些都不是苏轼所擅长的。
一个不适合当宰相的人当了宰相,那对于整个国家民族,后果是灾难性的。
案例参考李煜,宋徽宗。
苏轼如果当了宰相,会比王安石、司马光更成功吗?
未必
苏轼如果当了宰相,会比王安石、司马光更成功吗?
据苏轼留下的千古绝唱,他老人家应该当丞相,而不是当宰相这是大才小用,假如宋朝多用苏轼,寇准这样的安邦治国良才,恐怕不会垮,
苏轼如果当了宰相,会比王安石、司马光更成功吗?
文学家不一定适应政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