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浮世绘,算是日本的历史特色文化产物吗?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浮世绘当然算日本的特色文化产物。“浮世”是日本的佛教术语,含有“及时行乐”的意思 。
浮世绘起源于日本的江户时代,也就是十七世纪初期,距今已经有400多年,当然它的历史跟中国的国画是无法比的,国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最初,浮世绘流行于京都和大阪,主要是作为建筑物的装饰,画在墙壁和屏风上,主题有四季景色、各地名胜、历史掌故、民间故事等,还有表现特定行业妇女形象的,叫做“春画”。浮世绘题材很广,有学者说浮世绘就是江户时期的百科全书。
浮世绘是随着日本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仅在日本受到欢迎,甚至一度影响了西方的油画。如法国的莫奈就收藏了大量的浮世绘,并且在他的画中也出现穿和服的女子。
江户时代也就是中国的明清,其实日本的浮世绘有一些是受到中国版画的影响,比如《芥子园画传》。
日本的浮世绘,算是日本的历史特色文化产物吗?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我有些从心底里瞧不上岛国的艺术,尤其是像源自于花街柳巷的浮世绘。但不得不承认,海岛之上的那个邻居,总能化腐朽为神奇,给世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浮世绘是日本极具特色的风俗画,从技法来讲,属于版画的范畴,也存在手绘的情况。这一艺术形式起源于江户时代,在历史纪年上,大约为公元1603至1867年。不过,这也是个大体的时代,很难说浮世绘诞生于哪一年。
从诞生的社会背景来看,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为装饰日本风月场而出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在一些花街柳巷之中,屋内的隔断、墙壁等处,皆装饰有一种充满世俗情色的绘画,宛如春宫图一般。
这些绘画的内容,大多数都是描绘的歌妓。绘画的风格大胆、裸露并富有情色意味,是浮世绘最大的特点。当然,在浮世绘中,也有表现历史故事、风俗民情的内容,只是,在画风上也难免给人一种花街柳巷的感觉。
浮世绘不仅在日本流传很广,而且对周边国家,甚至是欧洲的绘画艺术也有较大影响。不得不承认,岛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起来,势头还是很猛的。岛国人民的脑子很活,善于将身边的事物利用起来。据说当时进行国际贸易时,有些商家在选用包装时,便将浮世绘作为装饰图案。
具有东方特色的浮世绘,漂洋过海抵达欧洲后,很快备受推崇。而一些画家也被浮世绘所吸引,并且从中吸收了有益元素,以充实自己的绘画作品。
其实,那些如雷贯耳的艺术家,比如梵高、莫奈、毕加索、马蒂斯、高更等等,都曾学习和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的内涵,并尝试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中。
作为一个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比较开放的国度,像浮世绘这种具有花街柳巷韵味的艺术,自然会有很广泛的市场和强大的生命了。当然,客观地讲,岛国的浮世绘在技法和特色上,也着实有值得称道之处。
日本的浮世绘,算是日本的历史特色文化产物吗?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浮世绘的“浮世”是佛教用语,指世俗社会。顾名思义,浮世绘就是指体现普通人民生活的的一种绘画形式。
浮世绘起源于江户时期,在这一时期日本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阶层,而与之相生的自然还有“平民文化”,浮世绘就是平民文化中的重要代表。
浮世绘可以算作是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包含各种内容,自然风景、社会时事、歌舞美女应有尽有。浮世绘还第一次将日本的大众文化介绍到了国外,一些学者认为浮世绘几乎是唯一纯正的日本艺术,是日本独立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日本很多传统文化比如茶道、弓箭,都深受中国影响。
浮世绘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菱川师宣,他将浮世绘从文学的附庸(插画)中独立出来,并且强化了浮世绘的日本特征。
由于深受人民喜爱,浮世绘生命力也很强。在十八世纪,一些日本画家吸收了西方的绘画技巧,使浮世绘在艺术上更有突破,比如著名画家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与此同时,日本浮世绘也对西方美术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后印象派画家比如高更的作品里都鞥能看到浮世绘的影子。
艺术的互相促进交融,也是浮世绘能够流传不衰的原因之一。
感谢阅读。
日本的浮世绘,算是日本的历史特色文化产物吗?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是。浮世绘不仅是日本的特色艺术,在一段时间内的欧洲人眼中,浮世绘甚至代表着东洋艺术。
人们最熟悉的浮世绘作品,大概是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
然而浮世绘并不只是我们看到的这一隅。
“浮世”,来自佛教用语,佛教中的本意是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但“浮世”一词在日语中出现的时候,就暗含艳事和放荡之事的意思。“浮世绘”,最初是指描绘人世风情的画作,有些类似风俗画。
浮世绘最初由两种画作发展而来,一种是本土装饰画,一种是图书插画。这些装饰画多为壁画或屏风画,内容大多为风景名胜和美人,极具本土气息。而插画则是版画,受之前宽永风俗画影响。宽永风俗画受到我国明代木板插图本影响。后来的浮世绘在形式上继承了这种风俗画,绝大多数浮世绘作品都是版画。
浮世绘,以菱川师宣出版独立绘本为出现标志。
在内容上,菱川师宣深受明代春宫画作影响。可以说,早期的浮世绘作品,大多都在描绘情色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有着传统色恋文化,一方面也源于幕府管理不当。后来随着社会需要,出现了以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浮世绘,以风景为题材的浮世绘,以外国事物为题材的浮世绘等等。
而浮世绘在创作用色上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最初的黑白,到红色。再在红色的基础上融入金粉和其他颜色,最终发展出我们更熟悉的多彩“锦绘”。
后来浮世绘随着日本出口商品进入欧洲,吸引了一大批欧洲艺术家的注意力。从莫奈、梵高、毕加索到德彪西。浮世绘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等特点被欧洲艺术家学习吸收,深刻影响了欧洲文艺,尤其是绘画的发展。
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生活的写照,更是人类文艺发展史上一颗亮丽的明珠。
日本的浮世绘,算是日本的历史特色文化产物吗?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说起日本浮世绘,一幕幕花街景,一幅幅春宫图,就在眼前浮荡。日本把高雅玩出低俗,也能把低俗玩成艺术。浮世绘就是雅俗兼容的日本风俗画,号称"江户时代⼤百科全书"。
中国元素到了日本手里就会被玩出新花样、新高度,就像真的是他们自产似的。不过日本人承认这事,这点确实比韩国人强。
1.日本民俗艺术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独特的风俗画,浸染了浓郁的江户时代的生活风情,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是一面反映时代风貌的镜子。
①浮世绘的诞生
社会催生文明,文艺打先锋。江户时代(1603-1867年),资本主义在日本萌芽,商业和经济快速发展,也催生了市井文化浮世绘。
以皇室贵族和宗教为代表,日本出现大量华贵堂皇的宫殿、道观和寺庙建筑。为追求装饰和审美效果,就请画师为建筑物添彩,包括装饰室内屏风和其他物件,主要以极具民间感染力的民俗风情为主题。资本发展带动建筑发展,于是日本民间出现一批专门为建筑作绘的画师。早期浮世绘诞生。
这是艺术产生的一种方式。早在古希腊时,建筑艺术带动雕刻艺术,然后出现绘画艺术,最后又传到西方世界。同样,浮世绘也是古代日本发展下的自然产物。
②浮世绘版画的诞生
浮世绘最初只是"肉笔浮世绘"(用画笔彩绘),现在我们所知的浮世绘多是版画艺术。
作为感性市井艺术,浮世绘走俏日本民间,适用范围扩大,绘画题材多样。画师们用画笔在墙壁、梁柱、家具、窗框等物体上作业。绘画复杂,耗时耗脑耗力,工作量陡增,画师赶工期赶得吃力,意味着革新的到来。
于是,小木匠加入团队。木匠先制作模板,画师再涂上颜料。匠师合一,印刷量产,浮世绘创作效率大增。版画(日语"锦绘")创新,让浮世绘快速占据日本民间艺术市场,都市包围农村,最终风靡全国。我们今天所见大多是这种版画,也有少数手绘。
2.浮世绘的风格和题材浮世绘初以表现市井生活和世俗文化为主题,日常生活、人物、风景和剧演,从诞生方式到创作内容,都属典型的花街柳巷民艺。
①浮世绘艺术风格
浮世绘加强艺术装饰效果,画法简练,线条简洁,平面造型,二维空间,不使用阴影表现。伦勃朗的明暗技法、维米尔的光线运用,在浮世绘上都看不到。风景画似中国写意水墨,最有代表性的要属"神奈川冲浪里"。
这种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充满市井气息的创作题材,拉近了艺术和大众的距离,浮世绘最终成为日本民族艺术。
②浮世绘题材
题材丰富多样,有美人绘,风景绘,花鸟绘,役者绘,武士绘,玩具绘,漫画绘,历时绘,时事绘和春宫绘……单独说下人物绘。
日本人非常擅长围绕女人创作各种艺术,实在是世人之共识。美人绘以年轻貌美的女子为主题,又以妓女和招牌女郎最常见,也偶有街头女子,主要表现⼥性的妩媚风情。
美人绘和役者绘属于人物绘的著名代表。役者绘又称歌舞伎绘,描绘对象为歌舞伎演员名角,类似今天影视和戏剧的宣传海报。其他又有武士绘、相扑绘等人物绘。
尽管浮世绘题材繁多,但美人绘和歌舞伎绘题材还是处于统治地位。
3.浮世绘、唐绘、春宫图建筑催生绘画艺术,日本不是原创;浮世绘风俗画,日本也不是原创。日本本土另有一种民族艺术叫"唐绘",观其名知其意。
①日本民艺"唐绘"
约在十世纪,日本出现了一种新的民族绘画艺术,风格上刻意模仿大唐风俗画,内容上刻画日本本土风情,比较类似唐代韩滉和南宋李嵩的作品。这就是日本"唐绘"。
大唐盛世,歌舞文艺发达,连唐明皇都是艺术家,艺术这玩意深受上流阶层追捧。于是日本画师就开始模仿唐画,并讨好本土贵族,于是就诞生了"唐绘"。
浮世绘后来借鉴唐绘艺术。以美人绘为代表,我们发现它有唐仕女图的特点,比如女人雍容风情之姿、大脸盘子……
②"春宫图"从大唐走向日本
最初,浮世绘作为建筑装饰艺术,并非以艳俗为主题,而是相当有格调。后来日本人先对仕女图下手,又对"春宫图"下手。
江户时代初期对应中国明朝后期,以唐寅为代表的画家们创作了不少"春宫图",如《竞春图》和《乳姑图》。后来这些艺术传到日本,对浮世绘开拓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日本浮世绘果然越来越浮,越来越不正经,最终走向"情色"巅峰……
4.浮世绘堕落成"情色艺术"浮世绘从高雅到雅俗共赏,再到低俗标签,有创作本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误解。
①"情色文化"的影响
江户时代200多年来,资本主义日渐繁荣,也滋生繁荣的市井文学。或许是要和大明巨著《金瓶梅》隔海斗情,日本出现大量"情色文学",无疑刺激了浮世绘的创作发展。
19世纪初,日本的发达催生了享乐主义,也带动世俗文化的繁荣。浮世绘的创作思想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绚丽已经不能满足民族口味,日本人要艳俗。于是艳俗的热浪把之前的高雅格调拍死在海滩上。
日本人不要装饰效果,他们要心理效果。浮世绘终于走向正道☞ 情色和欢爱主题,日本最擅长这玩意,从此如洪水猛兽一发不可收。
②"浮世"的时代概念变化
"浮世"本指"虚无缥缈的世界",是佛教概念,万事皆空,人世缥缈,"色空一如"。
在追逐放浪不羁的19世纪,浮世一词在日本发生了概念偏差,被贴上放荡和世俗的标签。也许只是日本人自我暗示,浮世绘完美地向"情色艺术"妩媚转身。
尽管浮世绘沦为"情色艺术",但日本人在追求技艺的路上从不含糊,浮世绘可谓艳俗而高级。日本人对待这玩意尤其讲究。
小编结语世界文化分东西方两大主流,日本浮世绘诞生并流传,说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①在形式和内容上,浮世绘都有借鉴中国绘画,无疑增加了国人对浮世绘的接受度。
②西方油画和浮世绘都注重色彩的运用。梵高钟情浮世绘,向日葵和小景系列上,明亮色块和鲜明轮廓的运用可见浮世绘的影子,也可对比梵高《星空》和《神奈川冲浪里》。
③浮世绘刻画日本本土风情,所以根植民间;紧跟时代节奏,紧抓民族心理,所以生命力顽强;版画创作,浮世绘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任何社会现象的背后,都归为文化本质,艺术是最典型的代表。外来文化必须融入本土文化才能生存发展,又如中国狮文化,融入了世俗观念(石狮)和民俗文化(舞狮)。
日本人把最拿手的"情色文化"和浮世绘结合,浮世绘走向巅峰。人家说那叫风俗画。
名作"神奈川冲浪里",熟悉吧?
日本人玩文化就是有一套,任何外来文化到了他们手里就脱胎换骨,玩出新高度。浮世绘和晴天娃娃都源于中国文化,但全世界都知道那是日本民族文化。我们一些国人则以原汁原味的洋文化为荣……
毕加索曰: 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小编也曰: 莫因洋皮囊被勾走灵魂。丢了民族文化,就丢了民族灵魂。
日本的浮世绘,算是日本的历史特色文化产物吗?它是怎么流传下来的?
没看到这个题目之前,我不知道什么“浮世绘” ,据资料介绍: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主要描绘风景及百姓的风俗人情,多为多彩的版画。也有手绘的作品
浮世绘顾名思义:“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在佛教里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因此浮世绘即描绘世间风情的画作。浮世绘画师以狩野派、土佐派出身者居多,这是因为当时这些画派非常显赫,而被这些画派所驱逐、排斥的画师很多都转向浮世绘发展所致。
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大量生产,价钱廉宜,并易于购买。起初,市场上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再加印黄和绿,在日本绘画史上打开了新的局面
浮世绘不仅是江户时代最有特色的绘画,而且还由于它对西方现代美术的推进作用而闻名世界,在西方甚至被作为整个日本绘画的代名词。当时西方的前卫画家,如凡高、高更、克里木特、溥纳尔、毕加索、马蒂斯等人都从浮世绘中获得有意义的启迪,如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把握有很大的启迪。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