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应该说诸葛亮和刘备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使得诸葛亮只能跟随刘备,做他的大管家,而不能够成为一路诸侯。

首先诸葛亮号召力没有自己的班底

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自然是要有一大票人才。可是这些人为什么要归附诸葛亮呢?总不见得,因为你长得帅吧?很明显,在当时对于这些人才而言,有更好的选择。

我们来看一看,同时代的几位三国英雄的班底,曹操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的起家的队伍都是自己曹家和夏侯家的兄弟,这些人构成了曹操的核心力量。

再加上后来曹操控制了汉朝朝廷,这使得他在群雄中的号召力急剧增高,人才可谓是纷至沓来,投靠到曹操这里,直接就是中央级别的公务员,那个吸引力可以说是杠杠的。

而江南的孙家也不简单,孙坚时期的几个部下都忠心耿耿,在讨伐董卓时期打出了自己的威风,使得孙坚的名气暴涨。而小霸王孙策更是不谈了,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特别擅长拉拢南世族,这时的孙家在江南站稳了脚跟,成为了江南才子投靠的不二人选。

其实刘备也不差,他有汉室宗亲这块牌子,以及自己标榜的汉朝忠臣的人设,也是他吸纳人才的一大利器。

而诸葛亮,他的家族在这个时期之前并没有太多的亮点,而且他出道的时间又太晚,自己的知名度又不算太高,只能算荆州当地网红,没有全国影响力。所以就算他成为主公,招揽不到人才,他依然是扑街的命。

再者诸葛亮在个性上也存在缺陷

诸葛亮刚正不阿,眼睛里容不得沙子,这种在道德上有洁癖的人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领袖。这使得他的用人标准无法做到任人唯能,只能做到任人唯贤。

这在和平时期可以,但是在大争之世,这套标准就行不通了。在这个时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而不能着眼于别人的缺点,用的是人才,而不是圣人。

不仅如此,诸葛亮事必躬亲的性格也是他成功路上的拦路虎

诸葛亮这个人,从骨子里就看不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人,认为事情与其让他们去做,被他们搞砸,还不如自己辛苦点,大事小事一肩扛。他的性格弱点,被司马懿充分利用,最终活活被司马懿拖得过劳死。

作为一个君主,要懂得什么时候让权,让手下们自由发挥,什么时候收权,控制手下们的野心,在这种一张一弛之间,又把国事安排的妥妥的,而不能像诸葛亮这样既当门将又当后卫,中场,前锋,这非得累死。

所以诸葛亮如果成为君主,应该不会取得太大的成绩,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在这个乱世躬耕于南阳的原因了吧。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历史没有如果,但站在“如果”的角度,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取得的成就一定要比刘备大得多!

说到刘备,在人们的眼里他几乎已经成了三国时代忠厚仁义的化身,在丝语看来他只不过是不懂得权变的迂腐,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做表面文章的“假仁假义”。

我们都知道打江山无外乎攻城略地,可以说上天也对刘备不薄,然而就因为他所谓的仁义却一次次与“江山”失之交臂。第一次,陶恭祖三让徐州而不受,使刘氏集团失去拓疆开土的根基;第二次,诸葛亮多次劝说他依计袭取荆州都不“忍心”,再次失去立足取天下的大好时机;第三次,诸葛亮从东吴求婚于关羽之事中看到荆州的危机,提议刘备用人替换关羽守荆州没有得到采纳,以至于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并不听诸葛亮等的劝阻举蜀汉全国之力攻吴兵败托孤,导致蜀汉由鼎盛迅速衰弱。

上述任何一次都是关乎刘氏集团发展乃至生死存亡的大好机会,都被刘备轻易放弃了,如果换成诸葛亮就会完全不同。

第一次,接受陶恭祖的徐州,尽得“其地”,尽享“其利”,不仅自身的发展有了依托,多了一份可以依靠的人财物资源,更大的影响是为自己增加一份打天下的筹码,减去了曹操至少两份以上争江山的资本,接下来完成取荆州,占益州的目标就要容易得多,快捷得多了,三国立足的时候,蜀汉和曹魏情况就得调换个儿,甚至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

因此,可以说刘备是成也“仁义”,败也“仁义”,刘备最后不能一统天下,都是他所谓的仁义惹的祸,如果换了诸葛亮自己做主公,他的成就一定要比刘备大得多,乃至可以一统天下。

最后,再说一遍:历史没有如果,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如果”发现或找到历史或历史人物本身存在的不足,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找到有用的东西,避免走不该走的弯路。

您说是么?希望丝语的回答可以解决您想要解决的问题,满足您的要求。期待您更多的关注、阅读、留言和分享!🙏🙏🙏🙏🙏🙏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最令人佩服的当属诸葛亮、关羽和曹操这三位人物了!只有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才会如鱼得水,逐渐扭转了不利局面!

这样看来诸葛亮先生的本领,要远远的超过刘备了!那么假如让诸葛亮脱离刘备搞单干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这样说吧?假如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也拉起一支队伍,试图参予到汉末逐鹿天下的饕餮盛宴中去的话,或许他将一事无成!

或许有人会不同意这种判断,认为以诸葛亮先生的雄才与谋略,是具有争夺天下的资格的,似乎应该至少可以称霸一方吧?实则未必!其原因大致有两个。

首先是:汉末天下虽乱但汉室正统尚在,因此各路诸侯,虽尽可在自己的地盘上为所欲为,但却不能抛弃汉臣旗号!所以已经在各地扎根的军阀们,无不是借助于其汉朝地方官吏的身份起家的,各处地盘都已经被他们瓜分殆尽了!

在各地皆已有主的情况下,即使是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在一无兵马、二无钱粮、三无地盘、四无号召力的情况下,他又如何能够起兵创业,又能去抢夺谁的地盘呢?

其次是:诸葛亮本来就不是个有野心的人,他的毕生志愿也不是搅乱汉朝,而是想要成为重安汉室的忠臣!只是因为受到当时形势所制,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辅佐的主公,所以才宁肯躬耕于南阳,也不愿意因仓促出山而错扶了庸主!

假如不是因为刘备能折节下士三顾茅庐,而且刘备又有那大汉皇叔的名号,更兼两人都有重兴汉室的共同政治理念,因而能够志同道合的话,那么诸葛亮也不会出山相助!

综上所述:本题所做的诸葛亮自己做主公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诸葛亮是既不能做,也不肯做的!应该说是诸葛亮的辅佐造就了刘备的蜀汉基业,同时刘备的信任与重用,也造就了诸葛亮这位千古贤相!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这实在是个恶毒的问题,是对丞相严重的不尊重。

千百年来,我们仰慕丞相,歌颂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治理下蜀国百姓安康,路不拾遗;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算无遗策;也不仅仅是因为他身长八尺,容貌甚伟;甚至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掌国十年,家无余财的清正廉洁。

最主要的,难道不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君臣相知,生死相许吗?难道不是拼将一死筹三顾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义吗?难道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肝义胆吗?

丞相虽得其主,未逢其时,以他的智慧,怎么会不知道以一州伐九州的结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声声震耳发聩的呼喊,一个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身影,,不屈服于命运,那一个个奋斗不息的英雄,永不服输的英雄,不正是三国人物魅力之所在?

如果丞相自己当主公?那这一切都变味了。君臣相知,如鱼得水成了笑面虎,阴险狡诈。丞相治国事无巨细,政令皆出于丞相府,就算自己当主公也不过如此。而且这样一来,一直引以为傲,团结人民的大义也荡然无存,北伐还有什么意义?这样做和曹贼,司马老贼,又有什么分别?来日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历史是不容假设的,但可以分析。诸葛亮如果自己当主公,那么成就会如何呢?

实际上成就可能并不会大,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第一,诸葛亮性格有缺陷。

虽然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也算得上一个政治家,但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有称霸天下的动力和勇气。从他初出茅庐辅佐刘备,到实现三分天下的目标,不论在任何时候,他都不愿冒险,孤注一掷。而纵横捭阖、大开大合,却正是一个做帝王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诸葛一生唯谨慎。”作为一个瞻前顾后、事必躬亲、事事力求完美的人,智商虽高,却也总是会与机遇失之交臂。陈寿评价他:“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司马懿说诸葛亮:“亮虑多决少。……多谋而少决。”因此,也可以直白的说,诸葛亮是杰出的二把手,却不是一个好的一把手。

第二,诸葛亮缺乏自己的班底。

这一点,从诸葛亮出山开始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关羽对诸葛亮很敬重,但这份敬重,多少是看刘备的面子。张飞自始至终,都是不太看得起诸葛亮的。蜀国的其他将领也是如此。说实话,真正能跟诸葛亮推心置腹的人,在蜀国并没有几个。他的老对手司马懿评价他“好兵而无权”,即是佐证。一个做大事的人,缺乏自身的人格魅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文武班底,完全靠自己单打独斗,最终一定是功败垂成的。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依附刘备,没有自立门户、单打独斗的主要原因。

第三,蜀国的实力不行。

三国鼎立之时,蜀国的实力是最弱的,不但在地盘上没法跟魏相比,经济上与吴也相差太多。所以入川之后,蜀国只能偏安一隅,战略上处于守势。傅玄说:“诸葛亮……入无余力,出有余粮,知蜀本弱而危。故持重以镇之。”诸葛亮的北伐,之所以折戟沉沙,说到底也是实力不济。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刘备没有能力一统天下,诸葛亮同样不行。

第四,诸葛亮身份卑微。

这一点在今人看来并不重要,但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刘备出身帝王世家,虽然他的天子后裔身份存疑,但毕竟姓刘,也有很多人认可他的身份,这在注重封建正统观念的当时,是一个极大的优势,成为号召天下强有力的基础。曹操孙权的出身也不差,至少算是官宦之家。相比之下,诸葛亮出生布衣,来自社会最底层,所以缺乏政治号召力是可以理解的。

正因为这些原因,诸葛亮即使自己当主公,也很难做出什么大的成就。#我要上头条。# #三国# #历史冷知识# #历史趣聊# #历史# #军师#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他的成就会有多大?

如果诸葛亮自己当主公,成就不会大,甚至说很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点,没有雄厚的背景。

在古代,没有背景的人是非常不容易成就事业的。

诸葛亮只是隆中的一介布衣,祖上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兄长诸葛瑾时下也只是江东的普通谋士。

曹操的家族是世代为官,并且都是高官;刘备是皇室后裔,虽说隔了好多代,但也是上了族谱的,是很正统的;袁绍是四世三公的后裔,更是声名显赫;还有其他的诸侯,都是有很雄厚的家族底蕴的。

没有背景,就没有号召力,那诸葛亮要拉起自己的队伍就非常困难。

第二点,没有适合他当主公的土壤。

前面说过,他没有正统的背景,那么以什么名义来争夺地盘呢?

十八路诸侯打董卓,是以董卓欺君罔上,祸乱天下的理由,才各自拉起队伍;而袁绍打曹操也是以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其他亦然。

那么诸葛亮有什么理由来做一方的诸侯?既是做了,谁能听你的?没有威望啊,笼络不了民心,也得不到将士们的支持。

第三点,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他不会有大的成就。

诸葛亮的性格是事必躬亲,基本上从来都不放心别人。

大家知道,大事小事如果都是自己一个人干,那这个主公得多累啊。

而这就是诸葛亮最大的弱点,凡事总是不放心,劳心劳力,这也是司马懿和他打仗,总是不和他正面冲突,老是和他耗时间的原因。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行事风格以后,就知道诸葛亮是劳碌命,肯定寿命不长。于是自己天天自己“左三圈,右三圈”地锻炼,保养得相当好,终于耗死了诸葛亮。

综上所讲,诸葛亮不适合当主公,即使做了主公,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