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减肥比较健康科学?

本人想减肥,可是饿急了实在控制不住。以前120斤现在140,想减掉20斤。太难了。

感谢邀请。

最科学健康安全又不反弹的减肥方法也只有最传统的 - 控制热量摄入的方法,当然,任何减肥方法都必须结合运动,不然瘦身效果可能会不明显。控制热量法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算出自己每日需要耗费的总热量,然后摄入的热量在其之下就能够达到能量的负平衡,能量不足的话,身体会分解脂肪供能,因此能够达到瘦身的目的。算总热量需要知道自己的基础代谢耗能(BMR)和每天活动耗能情况,然后通过公式能够算出。

女: BMR = 655 + ( 9.6 x 体重kg ) + ( 1.8 x 身高cm ) - ( 4.7 x 年龄)

男: BMR = 66 + ( 13.7 x 体重kg ) + ( 5 x 身高cm ) - ( 6.8 x 年龄 )

但我们日常不可能就躺着不动啊,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会根据每个人运动情况的不同,分别有不同计算公式,可以量自己的运动状况来计算一下自己所需的总热量。

几乎不动 = BMR x 1.2

稍微运动(每周1-3次运动)总需 = BMR x 1.375

中度运动(每周3-5次运动)总需 = BMR x 1.55

积极运动(每周6-7次运动)总需 = BMR x 1.725

专业运动(2倍运动量)总需 = BMR x 1.9

如果算出了自己每天所需的总热量,在总热量的基础上减少500~1000大卡的热量,就能够达到能量负平衡,不过前提条件是,营养成分要分配合理,按照膳食指南的比例,我们该吃多少还是要吃多少,这500~1000大卡的热量推荐在主食和肉上做文章,比如之前吃的是畜肉,以后就减少畜肉增加鱼虾和禽肉,热量会减少,比如以前吃两碗饭,现在改一碗。其实,只要不吃零食的话,很容易减少这500大卡的热量。

不过最好是配合适当运动减肥,运动可以提高我们的基础代谢耗能,基础代谢耗能是耗能最大的部分,这需要我们身体机能旺盛,肌肉丰富,锻炼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

怎么减肥比较健康科学?

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让我们的体重和体型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说别的,现在在我们生活中胖人比例越来越高,即使没有达到肥胖的标准,我想很多人肚子上都有一定的赘肉,对于这些赘肉带来的美观问题也都很苦恼。其实,您可能还不知道,这些赘肉还会带来健康问题。

说实话,对于大部分轻度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通过减肥就能让疾病改善。国外研究显示,体重下降10公斤,血压可以降低10-20mmHg,胆固醇可以降低10%-20%,血糖可以降低1-2mmol/l,心脏负荷降低20%,10年心血管风险下降35%!

减肥最好的方案,就是运动。我推荐给大部分普通人的方案,是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经典方案:中等强度运动每天20-30分钟,每周5次。中等强度运动相对于高强度运动,最为安全有效,能够大幅度提高心肺功能。坚持下来,您的体重一定会降低,血压、血脂、血糖都会得到改善。

怎么减肥比较健康科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谢邀。

减肥怎么才健康科学,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1.吃比运动重要

是的,你没有看错。当然,老夫不是让你节食。千万不能节食,节食没用,掉的基本都是水分和肌肉。维生素、蛋白质、优质的脂肪、碳水都应该是要满足的。但是核心是:

少吃糖!少吃精加工主食!不吃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少吃盐!晚上少吃且早吃!

2.运动要持续

是的,单次的话,最少要有40分钟或以上的有氧,配合10分钟左右的力量。如果能搭配点HIIT的训练就更好了。

而每周保持3次或以上这样的运动。

想要看到效果,至少2-3个月时间。

3.早饭要吃好

早饭吃好了,早上有杯黑咖啡,那就是相当好了,提高一天的代谢。

4.目的要明确

光是为了美可能未必够。

多看看穿不下的衣服,看看自己的体检指标。。。

为了健康和美以及口袋里的钱,我想你的动力就强了。

如果觉得有用,您就给点个赞、粉个好友呗。

大约花费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毕竟,我辣么萌~

怎么减肥比较健康科学?

大家好!我是珍妮新活馆,感谢邀请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减肥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女性都尝试过很多方法,吃减肥药的,拼命健身的,不吃主食的,各种办法都尝试过了,效果不明显,坚持不下来,控制不住美食的诱惑。

告诉大家一个恒久不变的真理,减肥过程中的自律和坚持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把自己的减肥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从145斤减到110斤,花了3个多月时间减了35斤,厉害吧!

首先你要先了解自己属于什么体质,不能千遍一律参照别人的方法,但有些方法是适合大部分人的。

所以必须从多方面来入手:

(一)饮食习惯

平时吃的菜一定要少油少盐少糖,不吃辣和炸等肥腻的食品,不喝饮料,例如:碳酸饮料和奶茶等,多喝温白开水,促进排毒。

进食时间要规律,早餐9点前,午餐13:00点前,下午茶16:00点前,晚餐7:30点前,之后就不能吃任何宵夜了。

1、早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

参考餐单:

燕麦片+鸡蛋+水果

五谷粥+鸡蛋+水果

麦包+鸡蛋+水果

可以加一盒低脂牛奶或豆浆。

2、午餐:

米饭或馒头一个拳头大小(约200g)红肉适量,蔬菜多吃,豆腐、箘菇类适量。

3、下午茶:

一杯酸奶+果仁或一根香蕉(其他水果也可以)

4、晚餐:

白肉(鸡、鱼)适量,蔬菜(青瓜、南瓜、土豆、淮山等)

(二)运动

有氧运动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每天上午或傍晚快步走40分钟,大约6000步,或者慢跑30分钟,可以轮流进行,运动前后一定要做好放松运动。

如果抽不出时间,下班时可以提前一站下车,快步走回家,平时工作时有意加快速度走路,老板还认为你行动力强效率高呢哈哈……

(三)生活习惯

一定要在11点前睡觉,有些人一直减肥减不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熬夜,熬夜的危害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它会破坏免疫系统,造成内分泌失调,所以每天要保证7到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有条件的可以休息半个小时。

(四)保持愉悦的心情

每天要保持愉悦的心情,稳定好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要从正面去解决,平时有不开心的事情要和亲人、朋友倾诉,不要憋在心里!

我就是这样成功减去35斤的,恢复了美好身材后那感觉太美好了,漂亮的衣服可以穿了,身体也好!

现在我除了进行有氧运动,平时看电视看手机或工作间隙,就举举矿泉水瓶,增加身体紧致度,别小看这些小细节,真的很有效果呀!

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吧!美丽时尚的漂亮衣服等着你哦⊙∀⊙!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通知删除,谢谢!)

怎么减肥比较健康科学?

感谢邀请,十分荣幸!每一位减肥人士必须要懂得营养学,才可以科学系统的减肥,只有这种减肥方法,越减越健康。不然一定会减成亚健康状态,虽说是能减下来,但是反弹率相当高,而且减肥药对肠胃伤害特别大。我们人是靠七大营养素组成的,每天吃的食物转化以后都是营养素。肥胖的人是由于吃的营养素不均衡才导致肥胖。我们每天吃的最多的就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可以转化成糖分,糖分在体内可以转化成脂肪。但是碳水化合物遇到维生素以后,维生素可以将碳水化合物转化成精力,也就是说体内维生素充足的人基本就不会发胖,因为他的脂肪被维生素转化成了精力。当然要排除外因导致的肥胖,如大型麻醉导致的肥胖和大型手术导致的肥胖。而且蛋白质,钙,维生素和脂肪,可以参与人体的各种建设性的生长修复和新陈代谢。所以减肥的人首先要补充均衡的营养素才可以科学的减肥。不然减肥是越减越不健康。这是我这些年调理的实际经验,供各位参考!

生活现象,健康调理,儿童成长,术后恢复,请关注健康精华。

怎么减肥比较健康科学?

减肥要在饮食的食材上控制,高热量的东西少吃,比如油炸食品、饮料等等。如果对于吃什么没办法控制,那就在饮食速度和摄入量上控制。

首先,要科学饮食

不管是什么季节,通过适量的多吃蔬菜水果和精肉来保持营养均衡的减肥方案是最理想的。像一些减肥方案里说的“只吃水果”是不可取的,现在的水果含糖量普遍很高,通过大量水果来减肥会让减肥人士出现营养不均衡,一些营养缺失,血糖偏高等现象。

对于减肥人士,可以选用一些低能量菜谱,如每天摄入约200-300克谷物,午餐及晚餐前1~2小时吃一份低糖水果或蔬菜,例如苹果、香蕉、番茄、玉米、胡萝卜、红黄辣椒等,约100克;用鱼虾类、家禽类代替红肉,如牛羊肉,每天100克,晚餐尽量不吃肉。

鸡鸭去皮,少吃内脏;每天6-8杯白开水,饮料以绿茶为主;不吃零食等等。而且除了管住嘴,还要加强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健身操等。月减重量一般控制在2-3公斤,待身体适应了现在的饮食和运动量后,再逐渐进行下一步计划。

其次,还要进行行为干预,也就是通过改变日常饮食习惯和心理来达到辅助减肥的目的。很多减肥人士的苦恼就是无法抵御没事的诱惑,看到吃的就会兴奋。

他们吃东西的速度也普遍比较快,这样就会多吃掉很多东西,实际上已经饱了,但是饱腹感稍稍延迟,当发现自己吃饱了的时候,已经“撑”了。那么,该怎么改变饮食习惯呢?

下面给出几条建议:1、延长吃饭时间,匀速的吃,每顿饭要吃20分钟以上;2、进入嘴里的饭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一半;3、每次一小口,细细咀嚼至少5下以上再吞;4、喝东西的水杯和嘴巴成45度角,小口的抿;5、饭前半小时喝一杯水或者吃两个西红柿、半根小黄瓜等低糖的蔬菜水果。

一开始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些困难,但减肥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想要达到如鱼得水的境界,不仅要管住嘴巴,适当增加运动,也要同时配合行为干预,改变生活习惯,从源头上矫正饮食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和想法,这样才能在美食面前学会选择,既满足了自己的胃,也达到了减重瘦身的目的。这种一箭双雕的办法,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养成一种习惯,一定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