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联手?本是好兄弟为何成了敌人?

张献忠和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杰出领袖,两人在初期就相识,只不过当时李自成只是闯王高迎祥手下的闯将,而张献忠已经是独立的起义军领袖,号称“八大王”,论地位李自成还是要低于张献忠的。两人后期曾一度联合作战,是亲密战友兼好兄弟,但在崇祯十六年后,两人分道扬镳,成为敌人,甚至一度在汉中地区兵戎相见,至于原因则是“天无二日”、“一山不容二虎”。

张献忠和李自成曾经也是好兄弟

明朝末年,频频出现天灾,人们本来就生活困难。而关外清军自立政权,并频频入关抢掠,所以朝廷需要不断对关外用兵,国库空虚,贪官横行,朝廷不断增加赋税,迫于无奈的农民只能揭竿而起,从而掀起了明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

李自成和张献忠

在起义军的高峰时期,其一度攻陷明朝的中都凤阳,并烧毁了凤阳的明皇陵,也就是朱元璋父母祖先的陵寝,而当时的起义军中最为厉害的便是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的部队,当时的闯王并不是称王,而是绰号,而李自成当时只是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就在凤阳,李自成认识了张献忠,两人成为兄弟,当时的农民军势力弱小,需要抱团取暖,所以彼此关系都很好。

之后朝廷震怒,派遣孙孙传庭、洪承畴等剿灭农民军,作战中高迎祥阵亡,李自成接替高迎祥成为闯王,在明朝大军的围剿之下,各路起义军伤亡惨重,李自成仅剩下十八骑逃亡于商洛山中,而张献忠更是直接投降明朝,被安置在湖北省谷城县。

在农民起义军最低谷的时候,李自成和张献忠秘密会面,并约定同时起兵,当时的形势来看,两人都处于事业低谷,朝不保夕,所以只有并肩作战才能共同抵抗强大的明军,所以两者曾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

张献忠和李自成反目成仇

随着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共同起兵,李自成进入河南地区,攻占洛阳,杀福王,数次进攻开封,并打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政治口号,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加入,短短一年时间,势力发展到数万人的部队,取得了攻占天下的资本。

李自成进攻河南

而张献忠在湖北地区起兵,和当时驻扎湖北的左良玉作战,牵制了明军力量,和李自成配合作战,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先后攻陷了湖北、湖南的大片土地。

随着两人势力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明朝末年最大的两支起义军,尤其是在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攻占襄阳,改名襄京,建立政权,两人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李自成建立政权后,对昔日的其他农民军领袖也进行了杀害,例如当时的另一只农民军领袖曹操罗汝才(曹操是绰号),投奔李自成后,也在崇祯十六年被杀害,所以李自成排除异己的做法已经昭然若揭。

也正是在此时,李自成和张献忠彻底决裂,成为争夺天下的对手,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为了避免和李自成的直接交锋,在李自成建立政权、经营中原的同时,张献忠进攻四川。

张献忠和李自成的结局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于同年进攻北京,崇祯皇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不过李自成在攻入北京后并不得人心,明朝关宁总兵吴三桂联合清军,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退出北京,清军和吴三桂军队紧追不舍,李自成接连败退,不得不退出西安,流窜至湖北,后在九江被清军突袭,李自成大败,只身逃亡至湖北九宫山地区,被当地地主武装击毙。

九宫山李自成殉难处

在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的同时,张献忠在成都登基,建立大西政权,年号为大顺,和李自成分庭抗礼,甚至两方在汉中地区陈兵,兵戎相见,不过随着李自成的快速溃败,清军在南下过程中也直接进攻了在四川地区的张献忠,张献忠亲临前线据敌,被弓箭射中身亡。

从此这两支明末最优秀的农民军将领均退出历史舞台,而其建立的两支武装却在南明对抗清朝的战争中大放异彩,留下了许多经典感人的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