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一定要修复的盆底肌吗,该如何修复?
我产后恢复的很快,但没想到在产后42天检查的时候,盆底检测是YD前壁膨出Ⅱ度。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我的前壁膨出状态消失了,手检肌力Ⅰ类肌、Ⅱ类肌都从2级恢复到满值的5级。检测出问题后就对这方面做了很多功课~
盆底肌损伤是什么?
形成原因:
1.怀孕时子宫重量增加、身体分泌松弛素、腹部鼓起使重力轴线前移等因素都会使盆底肌受损
2.另外肥胖、慢性咳嗽,激烈运动(举重、长期搬重物)等也会造成盆底肌受损 特别提醒:顺产、剖腹产都会出现盆底肌受损的问题 重大危害:盆底肌松弛可能造成产后漏尿、子宫脱垂、YD前后壁膨出、X生活质量下降、腰肌劳损等影响
如何判断要修复?
1.产后42天检查
2.盆底门诊
修复时期:
黄金期:产后42天——6个月
理想期:产后6个月——1年半以内
女性要利用好产后恢复的黄金时期,在42天-六个月之内,各项身体指标均属于严重失衡状态,所以要抓住时间。
盆底肌修复去哪做?
我是在我们市里的妇育保 健 院做的盆底肌修复,大夫给开了一个疗程 程,总共十次的盆底肌修复,110元/次(!!其他额外的配件:探头,润滑油,电极片需要自费,一共380元,去住院部一楼生活服务中心买)
如何在家护理? 凯格尔运动: 凯格尔运动通过自主性收缩训练,能提升盆底肌肌力,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的功能。为了避免错误的盆底肌锻炼,初期还是建议跟随专业的软件去科学合理的锻炼,在手机里下个G动,它会根据你自身的情况匹配科学的锻炼方案,每日有锻炼提醒,而且可以随时随地的锻炼,坚持做凯格尔运动可以有效改善漏尿、膨出、脱垂的问题,增加紧致,提高X生活质量。
产后修复我还做了哪些?
还要注意饮食调整和充足的休息,使身体更快的恢复 富含胶原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产后身体会气血虚,加上月子里又要起夜喂奶,我还低血压头晕了几次,后期开始每天一碗海参粥或者花胶炖奶,尤其鲜炖花胶属于深海厚胶,含有较高的胶原蛋白,更加鲜嫩,有助于产后身体修复、补充气血 富含水分和膳食纤维的食物
产后一定要修复的盆底肌吗,该如何修复?
盆底肌是承托着我们女性盆腔器官的一组肌肉,当这些肌肉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盆底肌功能障碍,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压力性尿失禁等问题,所以盆底肌修复非常重要。
造成盆底肌松弛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怀孕和分娩。从怀孕的时候开始,盆底肌就开始受到逐渐增大的子宫的压力,加上胎儿羊水,这些都会让盆底肌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分娩会让加剧盆底肌的损伤。
不过首先,分娩后我们的身体会自己首先逐渐恢复,增大的子宫会在产后迅速收缩,胎儿通过的产道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到接近产前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也可以自己配合做一些运动,来帮助促进盆底肌的恢复。
目前有些确切临床依据的帮助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的锻炼,首先推荐的就是凯格尔运动。他可以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改善压力性尿失禁,以及子宫脱垂等问题,只要坚持练习,就可以看到效果,非孕期女性也可以练习。
如果自己不太会找到你的盆底肌,可以做一下夹断尿流的动作,或者买个阴道哑铃辅助练习。如果盆底肌功能障碍比较严重,也可以配合专业产后康复机构的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效果更好。
产后一定要修复的盆底肌吗,该如何修复?
盆底肌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是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中结缔组织最容易受到损伤,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盆底肌损伤会导致阴道松弛、压力性尿失禁,性生活不满意、反复泌尿感染例如尿频尿急等。如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日后还可能伴有子宫脱垂、膀胱和尿道膨出、尿道内括约肌关闭不全等并发症。所以,产后是需要修复盆底肌的,那么产后该如何修复盆底肌呢?
1.瑜伽练习:可以在产后选择练瑜伽。先选择一些幅度较小的练习,一个月左右以后就可以练习一些幅度较大的动作了。
2.缩肛和缩阴运动,每天做2到3次,每次200下。做的步骤是:吸气,然后在呼气过程中紧闭肛门,同时,紧闭尿道口,感觉像憋尿。活动阴道周围的肌肉,一松一紧,一张一弛。坚持数分钟,然后缓慢放松,千万不要一下子松懈下来。放松臀部和大腿,将注意力集中在尿道口。这些训练就可以有效的帮助锻炼肌肉的耐力。不管是坐着还是躺着,都可以做的。
3.仰卧起坐:做仰卧起坐时候臀部会一收一紧,可以帮助锻炼盆底肌肉。
4.产后也需要注意适当多吃些黄芪,西洋参等药物补中益气,多吃绿色的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预防便秘,避免大便过度用力有助于产后盆底肌的修复。 所以,产后女性一定要科学的进行恢复锻炼有助于修复盆底肌,平时也注意不能受凉,不能用冷水洗头,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好处。
产后一定要修复的盆底肌吗,该如何修复?
首先说说盆底肌
通俗地讲就是女性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女性的盆底由肌肉、韧带、神经和结缔组织组成,其中结缔组织最容易受到损伤,女性妊娠、分娩的过程会对盆底肌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
盆底的韧带及筋膜等结缔组织构成的盆底板,就像一张“吊床”,把尿道、阴道、膀胱、子宫以及直肠等脏器紧紧吊住,具有控制排尿、排便,支持盆腔脏器,维持阴道紧缩度和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等多种功能。
其次,盆底肌损伤的危害1.漏尿?
盆底肌松弛虚弱了,控尿就变得困难。特别是大笑、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尿液不自主的流出,有时还伴有尿频尿急。有些产后妈妈说,自从生完孩子都不敢出门。出门前都要查好附近的厕所,就怕没忍住漏在裤子上,心好累。
2.子宫喜欢“钻空子”
虚弱的盆底肌给了盆腔器官下垂的机会,比如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盆底肌越松弛,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就越大。每种脱垂都不是愉快的体验,会不舒服,会尴尬,会疼。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来解决。
3.生孩子还会导致性冷淡吗?
盆底肌松弛的女性,往往都不“性福”。松弛虚弱的盆底组织降低了性快感,难以达到高潮。对膀胱、直肠的控制力不足,可能带来尴尬。盆腔器官脱垂,甚至导致性交痛。
4.好像没以前自信了
痛苦的困扰与尿失禁相伴,不敢提重物,不敢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不敢抱自己的宝宝。由于隐私,只能选择了长期默默忍受。焦虑、尴尬和沮丧等各种不良情绪随之而来,严重影响正常的自信心和人际交往。
5.还会影响下半生的幸福
在女性绝经后,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发生率高达50%。也就是说,每两个绝经女性里面就有一个患有尿失禁。
剖腹产也要做盆底肌修复吗?在怀胎10月的过程中,胎儿的重量和对内脏的挤压,都会造成盆底肌的过度疲劳,而生产的时候,虽然剖宫产宝宝没有对盆底肌造成进一步的撕拉损伤,但是妈妈的身体在宝宝成熟分娩时,宫颈口也会自动进行不同程度的松弛张开来配合生产。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将会像其他肌肉一样无法避免的慢慢松弛,很容易在我们50岁后会出现不可逆转的尴尬境遇!
最后,给大家介绍几种简单的挥发方法1、呼吸运动
去枕平卧,双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肌肉尽量收缩,呼气时尽量放松。
2、提肛运动
做收缩阴道肛门的动作,明显感觉会阴部肌肉向头侧收缩,之后尽量放松为一组。
3、臀部运动
吸气时臀部及骨盆底肌肉收缩,呼气时放松。
4、抬头运动
吸气时下巴尽量上抬,呼气时下巴尽量向胸部靠拢。
5、腿部运动
吸气时一脚底平贴床面曲腿,脚后跟尽量靠近臀部,呼气时缓缓将腿伸直。然后换腿,动作同前。
产后一定要修复的盆底肌吗,该如何修复?
感谢邀请和关注,我是【奕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孩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产后康复更是不容忽视的大事,尤其是高龄产妇,产后身体的全面恢复非常地关键。
而产后42天是产妇身体康复治疗的黄金期。专业孕产专家表示,产后康复基本是三个方面:盆底肌修复、子宫复旧和形体恢复。
然而,很多产妇生育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恢复形体,尽快瘦下来,尤其是看到那些女明星们产后迅速复出,身材却依然纤细,就像怀了个“假孕”,所以很多人却往往忽视了产后对盆底肌的修复。
其实,盆底肌修复对于健康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产后做盆底肌修复对女性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在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外,很多动作是可以在家自行练习的。
为什么产后盆底肌修复这么重要而且非常有必要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对我们的身体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01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就是盆骨底部的肌肉群,处于前后的耻骨、后方的尾骨以及两侧的坐骨结节之间,像一个吊床。它承托着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固定脏器位置并维持其生理功能,如:排尿排便、阴道紧缩度等等。
很多女性在产后会产生尿频、尿失禁、漏尿、尿潴留、子宫脱垂、阴道松弛,阴道壁膨出、性功能障碍等问题,都跟盆底肌有脱不开的关系。形象通俗地说,盆底肌又像一个水龙头,管理着尿道、肛门,具有控尿控便功能。
但如果盆底肌受损、变形,便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从而会出现一些相应的功能障碍。而妊娠和分娩导致的盆底肌功能障碍会导致尿不尽、漏尿、便秘、阴道松弛等,这些症状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如果产后能及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盆底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以上症状。
如果是未生育的女性,提早地锻炼盆底肌,让盆底肌力达到5级以上的状态,这样经历怀孕十月、分娩后,盆底肌受损程度就会比较低。产后再进行专业的盆底修复,那么盆底肌功能就会非常好。
02为什么产后做盆底肌恢复非常有必要?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和生育有关的盆底功能筛查状况患病率为 50.00%。意思就是每两个人已育女性就有一个人患有因为盆底功能不健全而引发的疾病。
盆底肌损伤不是都能自行恢复的,有些情况不但不能恢复,还有可能加重。
调查研究表明,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最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这里奕妈要强调一点:产后做盆底肌修复可以有效的改善盆底肌肉的力量,但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去做盆底肌修复。
具体要不要做,建议妈妈在产后42天去医院做个产后复查,经过专业的盆底肌功能的检测之后,如果显示盆底肌功能出现下降,比如咳嗽或者打喷嚏时会漏尿,或者外阴坠胀、腰酸、反复性的阴道炎等,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建议妈妈最好做盆底肌康复训练。
03产后盆底肌修复常见的误区。误区一:很多妈妈会出现一个认知偏差,认为产后盆底肌松弛只有顺产的妈妈才有,不关剖腹产妈妈的事,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经过顺产的妈咪才需要做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剖宫产的妈咪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因为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原因,除了分娩,还有其他的原因。
尽管顺产是造成女性盆底肌肉松弛的主要原因,胎儿经过阴道分娩出,一般出生的婴儿头部的直径约有9-10厘米,即分娩时阴道要扩张到9-10厘米(正常阴道直径为2.5厘米)。
经过出生孩子的挤压,阴道扩张明显,盆底肌肉受到彻底破坏,弹性明显下降。对于这一点,大家很容易理解,但因此就单纯地认为只有顺产才会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观点是错误的。
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康复。因为怀孕时,在孕激素松弛素的作用下,盆底也会变得松弛,随着胎儿的慢慢长大,胎位下移,盆底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挤压。
分娩后,随着胎儿的娩出,部分韧带松裂,“弹簧床”弹性变差,无法将器官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脏器脱垂等。所以,顺产和剖腹产的女性产后都需要做盆底功能评估。
误区二:把盆底肌康复留到二胎再做。
很多妈妈以为,反正都是修复,等我生完二胎再去做修复也一样的,更省事呢。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分娩对盆底肌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很多二胎妈妈说:“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都没像现在出现那么多问题。”那是当然,生一个怎么能跟生两个比较。怀一胎时肯定比怀二胎时年轻,身体也相对好一些,很多孕妈在怀二胎时明显比之前怀孕辛苦。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怀孕对于盆底肌的慢性损伤,在二胎时就x2了。甚至有的二胎孕妈说:我怀孕后期打个喷嚏就出现漏尿,之前可没发生过。特别是一胎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性障碍的,如果不及时康复,在二胎孕中,症状容易加重。
04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何时做?怎么做才更有效?1. 产后42天及时做一个全面的盆底肌功能检查。
建议产后妈妈都做一个盆底肌肉功能的检查,了解自己的盆底功能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一般医生会先进行问诊,了解产妇是否出现过打喷嚏或者咳嗽时不自主漏尿的情况。
然后通过普通的妇检,观察产妇有无阴道膨出、宫颈脱垂等,必要时再进行盆底肌力测评。盆底肌力测评的结果正常应该在3-5级之间。不过,多数产后新妈妈的盆底肌肉力量只有0-2级,需要做相应的康复训练。
2. 缩肛运动,改善阴道不同程度的松弛。
每天早晚二次反复200次以上,做缩肛运动。平时生活中都可以进行,不在于次数的多少,有时间就可以进行上述锻练。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盆底肌的张力就会大大改善,阴道周围肌肉也就变得丰实、有力,阴道松驰症状有所改善。
PS:奕妈小贴士,这个可以在喂奶或者躺床上玩手机时做,一次做个5-10分钟,很管用的,我当时也是这么做的。
3. 凯格尔训练。
吸气放松盆底肌;呼气收缩尿道、阴道及肛门。每次缩紧不少于3秒,再慢慢放松。每次做15~30分钟,每天2~3次。反复训练并要求肌肉产生疲劳性。
4. 屏住小便。
在小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屏住小便几秒钟,中断排尿,稍停后再继续排尿。如此反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练后,可以提高阴道周围肌肉的张力,阴道就变窄了。
5. 盆底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越早训练,效果就越好。如果不做任何训练,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肌肉变得松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到了中老年后,很可能会出现轻中度压力性痉挛或不同程度的压力性尿失禁,有的甚至发展到子宫脱垂。
总结:综上所述,妈妈们该知道盆底肌对我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了吧?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呀,产后检测、评估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妈妈们产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自己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不然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你以后的生活呢。
我是奕妈,职场妈妈&自由撰稿人,家有一枚可爱小暖男,专注宝宝护理、教育、成长知识分享,欢迎有经验的妈妈在评论区发表不同观点,一起借鉴,育儿路上一起成长。(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产后一定要修复的盆底肌吗,该如何修复?
之前写了篇「腹直肌修复」的文章,很多宝妈纷纷后台留言表示对「盆底肌修复」的关注。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和妇产科医生交流之后,今天Dr.X 就来说说「盆底肌修复」的问题。什么是盆底肌?盆底肌有什么用?女性盆底肌肉弹性十足,有着「弹簧床」的美誉。主要有2种肌肉构成,深层肌肉占70%,属于持久肌肉,帮助持久性强直收缩,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表层肌肉占30%,属于快收缩肌,可以快速短暂的收缩,控制大小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生理功能。表层肌肉承担重要的任务,但却非常脆弱。产后出现尿频、便秘、阴道松弛的问题时,身体就已经向你发出警告,你的盆底肌出现问题了,接着就会出现漏尿、子宫脱垂、尿失禁、子宫化脓等。盆底肌为什么会松弛呢?怀孕确实会导致盆底肌肉松弛。女性怀孕时腹腔压力和盆腔脏器的重力,导致腰部向前突出,腹部相应亦向前,加上子宫重量日益增加,盆底肌肉也就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所以,无论选择顺产还是剖腹产,都请控制好自己的体重。产后42天复查时,很多医院会建议新妈妈们做盆底功能测试。主要评估盆底肌肉收缩强度、能否对抗阻力、肌肉收缩持续时间及疲劳度、对称性、重复收缩能力及快速收缩次数。阴道收缩压则表示阴道浅深肌层的综合肌力水平。简单来说,当测试肌力≤3级时,说明盆底肌出了问题,需要治疗。有哪些方法可以修复盆底肌呢?① 常规运动【凯格尔运动】(提肛运动)如忍大小便般收缩肛门及阴道,能感觉到肛门及阴道肌上缩,收缩并上提肛门10秒,再放松10秒是标准动作,妈妈们也可尝试快速收缩肛门,再放松,重复20~50次。这套运动,产前就可以做起来,可以有效预防盆底肌在生产过程中的损伤。② 仪器修复一般常见于医院,采用「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一般产后42天,恶露已排尽即可开始。但每周2次,每次15~30分钟,10~15次为一疗程。必须专门抽出时间去医院才行。③ 阴道哑铃什么是「阴道哑铃」?这个小球,由医用级硅胶制成,球形结构完全放入阴道,露出个小尾巴,是方便使用完后取出。将最轻的 1号阴道哑铃置入阴道内一个指节深,然后站立起来进行收缩放松运动。注意不要用腰腹和臀部的力量收缩放松。如果您采用正确的收缩方式,哑铃是会有上升的感觉的。每日锻炼1至2次,每次15~20分钟。坚持锻炼一周,如放松时阴道哑铃都不从阴道中完全脱落出来,即可更换更重的阴道哑铃,依此类推直至最重的5号哑铃。阴道哑铃最好在医院购入。有患者拿着网购的阴道哑铃来给我看,最轻的哑铃都比医院的5号哑铃重。如果一开始就使用这种哑铃锻炼,会加剧盆底肌损伤,起反效果。「缩阴」有没有用呢?随着「盆底肌修复」被重视,各大微商又开始活(zuo)跃(yao),「缩阴」这个概念开始广泛流传,每个宝妈的朋友圈大概都有几个「缩阴专家」。首先,阴道的弹性非常惊人,出现产后松弛并不是阴道的问题。盆底肌肉无力,影响了阴道平滑肌的控制能力,不能像以前那样收缩自如。再说,所谓的「缩阴药」,大多分为口服和外用,什么药物经过口服肠胃吸收,还能再作用于阴道?而外用药更是非法添加雌激素和抗菌药物,不仅对盆底肌修复没有效果,反而会打乱菌群平衡,诱发各种阴道炎症。且不说目前没有任何经过临床验证的缩阴药物,就这些简单包装的三无产品,你也敢用?Dr.X说:在中国的大多数家庭里,生完孩子之后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了。同时也由于观念相对保守,医生、产妇和家人,都不太关注产后女性的盆底肌修复。才出现了很多产后漏尿、子宫脱垂影响家庭生活的问题。然而,女性首先要关心自己,才会有家庭和谐。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