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在续航里程,怎么都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电动汽车的行驶品质肯定是要优于燃油车的。扭矩更大,能耗更低,能量转化效率更高,更安静,行驶也更平顺。所以,我们比较纯电和插混,先从这方面入手。我们以汉DM和汉EV来举例。
汉DM,纯电续航里程:80Km,超出续航里程后的时候可以发动机参与,当混动车开,随时可以加油,不存在续航焦虑问题。
汉EV,纯电续航里程:605Km,超出续航里程必须充电,快充半小时,可以恢复80%的电量。
想比较两车优劣,我们需要模拟不同的用车场景。
1、行程在80Km以内,两车都可以纯电行驶,行驶品质没有任何区别。短途的插混车型完全可以当纯电开。双方战平。
2、行程在80Km以上,550Km以下。(纯电车说续航605,你绝对不敢开到600再去找充电桩,所以留50Km续航找充电桩算是正常操作。)这样的距离,汉DM一般这样开:纯电30Km后,出了市区,就用混动经济模式跑,一直开到目的地40Km左右看剩余电量切换纯电。而汉EV则正好完成行程,不过需要目的地这里能充电,否则还要开出去找充电桩。
这种情况下,行驶品质当然还是纯电更好,但超出80Km一般就直接上高速了,高速行驶,纯电车耗电会很快,而且高速上风噪胎噪是噪音的主要来源,发动机噪音反而是其次。其实就舒适性来讲,差别并不大。这种形成范围差距主要在经济性方面。按照550Km算的话,汉DM百公里6个油,耗油30升(50KM算纯电续航和纯电车相抵了),成本在180元(油价6元算)。而汉EV我算你在家里的桩充的,一度电5毛钱,76度电用了72度,成本36元,两者相差144元。总体来讲汉EV在经济性方面胜出。
3、超过550Km的长途,对于汉DM来说,情况没变,仍旧是当不能充电的混动车开,百公里6个油而已。而汉EV则比较尴尬了,比如说1000Km的路途,中间至少需要充电三次,如果是冬天的话可能就更尴尬了。现在高速上充电桩很多,设施算是很齐备了,无需太过于担心,但就怕遇到高峰。比如说春节、黄金周,车一扎堆多少充电桩都不够用。真遇到充电排队的情况,您就知道什么叫“纯电爹”了。
就一般家庭而言,大部分用车场景都是这样:平时上下班代步,周末假期偶尔出门自驾。大多数家庭用车一般一年也就一万来公里,平均到每天的话也就30Km左右,日常使用,插混车型的80Km续航足够了。偶尔跑跑长途,花点油费也可以接受。
而纯电车型也可以应付大多数场景,尤其是在80——550Km的情况下,对比插混车是有优势的。但是跑长途有明显的短板,续航焦虑的问题短期内看来是无法解决的。如何选择,其实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像是汉EV有600Km的纯电续航,而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出过300Km的范围,超过续航里程的地方人家就不开车了,选择EV车型也没毛病。
总结起来,插混车是可以完美取代燃油车的,拥有更好的动力,更低的用车成本,而且没有续航焦虑。而EV车型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续航里程内很香,而长途遇上了特殊情况,那就是爹。所以,同价位下,我是推荐DM版的,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纯电有优势。
1、两地通勤,比如说在A城上班,住在B城,一天往返200多公里,而且充电比较方便,这正好是纯电的优势,用车成本很低,也不存在续航问题。
2、省内巡店,一样是单程在500公里以内,各地都可以充电,如果选DM车型的话油耗成本会高得多。
3、有备用车,纯电车只作为城市代步,如果出去自驾游有燃油车可用,无需开纯电车跑长途,这也可以选择纯电。
其实这几种场景都有一个共同点,大于DM车型的80Km纯电续航,又在纯电车的续航里程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纯电的优势。
这只是我们用汉EV和汉DM作比较,其实插混车和纯电车相比,价格方面也有差距。最便宜的插混车好像是13万,应该是比亚迪秦DM,虽然普适性更强,但是毕竟价格相对比较高。而最便宜ID纯电车……像是五菱的mini EV,才两三万,完全是以前老年代步车的价格。
还有欧拉黑猫白猫和好猫(欧拉好猫感觉特别适合女孩子开),虽然这种小型车、微型车安全性存疑,但是光是市区代步的话是没问题的,尽量不要上高速,甚至连快速路也悠着点。车太小了,不出事还好,出事别指望那个小车身能给你什么保护。
最后总结:
1、低价位买纯电车,代步没问题,用车成本极低。
2、预算够得着插混的价格,推荐插混,除非你用车环境比较特殊。
3、特斯拉、蔚来、唐EV这种高价电动车,实用性和性价比都不高。
4、电动车发展很快,反过来想,目前的产品还不够成熟。而插混车已经可以全面取代燃油车了。所以说想买燃油的,只要你预算够都能买插混,可是买纯电的,您至少图个便宜方便吧?像是现在30万以上的纯电,个人感觉都是韭菜。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这个问题要分开从几个角度来看:
1、 从实用性来看,混合动力会更贴近现实生活。由于国内现在的充电桩还未全面普及,并且电池的续航能力有限,想要跨市跨省的长途必须首先规划好里程,因此,油电混合动力综合起来实用性更高,不管是卡罗拉双擎的混动模式,还是宋DM的插电混动,都能够在保证行驶里程和方便出行,混动无疑是实用性更高。
2、 从费用价格来看,混合动力的成本较低。虽说电动车能够在车库里进行长时间充电,但是在外连续行驶长途的时候,必须在充电站进行快充,时间长了至少需要1个小时以上不说,最重要的是充一度电就需要1.7元的成本,这平均里程下来要比燃油贵上好几倍,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很难承受。
3、 从环保的角度来看,纯电动是更为优秀。对于环境影响的程度来看,确实是纯电动有绝对的优势,因为混合动力终归还是以燃油为主,其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自然还是难于避免的。
4、 从驾驶角度来看,纯电动具有燃油车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方面要算静谧性,电动车由于是由电机驱动,其发出的噪音和震动都会比燃油机小很多,因此,乘坐在车内能明显感觉到舒适性提高了不少。另一方面就是动力充沛,电动机类似于超快的无极变速,通过增强电流值来增大输出功率,这样就比发动机通过燃烧的能量转换效率高。因此,未来电动车的加速能力和舒适性将会是挑战现有传统燃油车的另外两大法宝。
总的来看,电动汽车在隔音降噪动力驾驶的性能方面以及对环境的高等级保护都是相较于燃油机有不错的优势,但其由于技术的限制,无论是充电桩不多,还是电池续航里程太低,都是很利于现在汽车的使用。因此,现阶段豆哥还是推荐混动车作为过渡,要买纯电动的可能对于在北上广深大城市里跑跑市内的朋友比较适用。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本人刚好是同时拥有燃油车,插混车型的车主,刚入手一个月的唐dmp,原来还有一辆汉ev四驱旗舰版,对这一方面感受很深,我也总结了下我的使用体验,分享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当然本人因为是喜欢自驾游,所以和你的使用途径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适用场景原来开汉ev的时候,如果是市内行驶的话,基本上是半个月充一次,毕竟550公里的续航,实际上也能跑450公里左右,在市内行驶完全足够,而且车库里就有充电桩,很方便,当然出行成本也确实很低,一毛钱一共就可以搞定。
但是如果是出行超过300公里以上,并且是高速公路,而且碰上冬天的话,那么不是节假日还好,可以在高速服务区充电一次,但是如果是节假日确实很郁闷的,总的使用体验还是挺不错,驾驶感受也比燃油车更好。
如今我开的是唐dmp四驱旗舰版,215公里的纯电续航,如果是在市内或者出行半径不超过120公里的话,我基本就是纯电出行,而如果要长途的话,还可以加油,还是很方便,相对而言,混合动力车的使用场景,适用范围更广。
日常费用保险费啥的都差不多,也免购置税等等,但是保养上要相对频繁些,费用也要高一些,而且一些零配件更换上也会多一些,而纯电动车的话,基本就是检查和更换一些油液,很省事,也不容易出故障,省心。
最后总结下,如果是家里只有一辆车的话,建议就选择混合动力的车型,如果是有油车,那么就随自己喜好了。但是不管是买什么样的车,记住一定要买大品牌的,销量高的,千万不要图便宜,买一些小众的,到时候品控难以把控不说,最主要的是实际使用体验上可能会变得很糟糕。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根据使用场景。
如果有家用充电桩必须纯电,目前的电车续航中枢都在500左右(2019年的埃安,北方夏天能跑400出头,冬天250左右,新生产设计的车应该会更好),通勤每天50公里的话,基本上一周没问题。
中短途出游的话也没啥问题,单程300公里以内应该是比较舒适的自驾区间了吧,超过300的中间
补一次电,应该也OK。
所以有充电场景,没有长期长途需求纯电合适。
插混,拿比亚迪的插混来说,目前最热,一车难求,一等就是几个月。但是偶尔还有动力受限影响,虽然出现的个数非常低,但毕竟还是有可能性,其他的插混觉得没啥可看的。
建议优选纯电,当然没充电环境的话,那就选插混吧,动力强,没有续航恐惧,油耗好低,面对如今那么贵的油价,这个没的说。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要买就买纯电、插混、纯油吧
混合动力虽然能省一点油,可是电池等增加的价格就够用纯油的车用好几年了,再加上维护等的一些费用,感觉纯油更好!
另外,混动做得好的就本田丰田等日系品牌,国产品牌的技术还是差挺远的。
所以纯油、电动车会更好一点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哪个好?
看你车子用在哪里了?纯电动因为充电桩普及度,充电速度还有续航里程都会成为一个缺点,如果纯代步的电动就没多大问题。电车有电车的优势,免购置税,后期使用和维护成本低,在油价被垄断的我们国家还是有优势的。混动适合要开四百多公里,或者过年过节回老家的,因为路上堵车是经常的事,充电时间长,队伍长,即使换电随着电车普及会不会供应不上也是个问题,主要还是看用途。但电动车最主要的是玩的电子设备,不要追求太多的操纵乐趣,是享受的不是去折腾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