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打着兴复汉室的刘皇帝倘若真的打进许都、灭了吴魏,面对曾是汉献帝的刘协,他会怎么做呢?

你看刘备称帝的时候的情况就知道了,其实都是做做样子,假装不想当皇帝,然后诸葛亮率大臣求着他当,甚至还用了计谋,刘备要是得了天下,估计不会自己亲自动手让汉献帝退位,可能又会是那班大臣逼着汉献帝把位置给他,或者汉献帝自己主动给他。

古代都是家天下,曹丕逼着汉献帝让位,那叫篡权,刘备让汉献帝让位给他,性质就不一样了,那个性质就属于他们自己家里的事情了,史书上可能不会说刘备篡汉,会说,汉献帝的叔叔夺了汉献帝的位置。

就像明朝一样,朱棣把朱允炆的位置夺了,史书上不会说明成祖篡明,而是说朱允炆的叔叔把他的位置夺了,首先这种性质就变了。

从刘备平时的性格来说,他肯定是不会去主动逼着汉献帝退位的,但他又想当皇帝,咋办呢,估计就会是刘备在蜀中称帝时那种,诸葛亮率文武大臣求着他当皇帝,然后这帮大臣用计也好,劝说也好还是用别的办法,会让汉献帝把位置让出来的。

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汉献帝自己想通了,觉得自己当这个皇帝也会是个傀儡,刘备也不是外人,也是汉室宗亲,把位置给他,汉室不会灭了,自己还能保命,主动把位置给他。

《三国演义》里,打着兴复汉室的刘皇帝倘若真的打进许都、灭了吴魏,面对曾是汉献帝的刘协,他会怎么做呢?

当然,伪装是不会少的,备不会公然反目废除献帝。缓称王是每个伪君孑的上策。

《三国演义》里,打着兴复汉室的刘皇帝倘若真的打进许都、灭了吴魏,面对曾是汉献帝的刘协,他会怎么做呢?

又是一个假设性的提问。既然是假设,那答案就是各不相同了。因为答案都是凭借着答题者的猜测来回答了。这些答案的差别无非是看哪个更接近了。但我告诉你,所有的答案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包括我的答案在内了。

假如,刘备在平定巴蜀之后。这么说吧,假设刘备在夷陵猇亭大获全胜。如此,东吴将再无可抗衡刘备的力量了,要知道,陆逊所带领的是当时东吴最后一支力量了。刘备获胜后。必然为复仇而灭吴。吞并东吴后。刘备和曹魏就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此后,刘备会兵分两路,执行诸葛亮的恢复汉室的策略。鉴于当时关羽张飞都已经不在了。而刘备的主要力量还在汉中一带。如此,荆州合肥一带由刘备委派的将军,假设这个将军是黄忠和霍俊。由他们带领着东吴的降将为镇守防御的力量。这一路以防守为主。而刘备自己则带领马超赵云等人为攻,先进攻长安。在平定长安后,陈兵函谷关。此后,两路大军齐头并进,兵发洛阳。洛阳一旦攻下来。在攻下洛阳城后,曹魏余孽挟持汉献帝死守王宫,做最后的抵抗。刘备的军队继续攻打皇宫。在双方的战斗过程中,汉献帝莫名其妙的死了。为了给汉献帝报仇,刘备军全灭洛阳城内的曹魏余孽。刘备面对汉献帝的尸体,大哭不止,甚至是哭晕在大殿上,而且是晕过去好几次。后来在众大臣的劝解下,刘备加封汉献帝为什么太上皇之类的大位,之后,刘备登基称帝。大赦天下。同时鲸吞曹魏一方的城池土地。洛阳陷落,曹魏政权覆灭。曹魏一方的残余势力成了一盘散沙。随着刘备军的到来,曹魏一方的城池闻风而降。天下是为大定。这是最好的结局。次一点的结局就是攻下洛阳后,汉献帝没死,还被刘备发现了。就会是刘备诸葛亮极为尴尬而又极为头疼的事情了。这就是他们要面对汉朝真正的统治者,哪怕是傀儡。但至少名义上的统治者。汉献帝刘协。这个时候。刘备会怎样做?汉献帝会怎样做?我想,这其中最美好的结局自然就是识趣的汉献帝自觉的举行禅让大典,自动将帝位让给刘备。而刘备也会哭哭啼啼的进行三辞。但刘备的内心必然会说,刘协呀,合作愉快。这是次要的好结局。再次一点的结局就是刘备在拿下洛阳后。不跟皇帝见面。甚至是匆匆忙忙的见上皇帝一面。然后找个理由外出。因为还有许多曹魏的余孽还在为祸人间,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来解救黎民于水火。刘备走后,曹魏余孽(真假单说)趁着洛阳防御空虚,对汉献帝进行行刺或暗杀。哪怕是叛乱。总之是汉献帝没有等到刘备的凯旋归来就撒手人寰,寿终正寝了。于是,刘备开始作秀模式。之后,叛乱被平息,杀害汉献帝的真凶满门抄斩。接下来刘备在诸葛亮等人的苦鉴甚至是死鉴下,极不情愿而又无可奈何的登基称帝了。总之一句话,别想着刘备会辅佐汉献帝。想都别想。就算汉献帝不死,刘备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他提前寿终正寝的。谢谢。

《三国演义》里,打着兴复汉室的刘皇帝倘若真的打进许都、灭了吴魏,面对曾是汉献帝的刘协,他会怎么做呢?

如果刘备真的打进许都,灭了魏吴,那么他一定会自己做皇帝,而不会心甘情愿把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汉献帝。

首先,刘备自小就有大志,他在少年时,与同伴在村口玩耍,指着好像车盖的桑树对小伙伴们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华盖车是皇帝才能用的车,刘备以此为指,其心理当然是对帝位的羡慕。与他的先祖刘邦见到秦始皇车架发出,大丈夫当如此也的感慨,心理相似。

其次,刘备的两个儿子,义子叫刘封,大儿子叫刘禅,两个名字连起来,就是封禅。谁封禅过,秦始皇、汉武帝,一般的帝王都没有资格封禅,都是做过非凡功业,开疆拓土的君主。刘备以封禅作为自己儿子名字,其称帝之心昭然若揭。

第三,刘备是在曹丕篡位后称帝的。曹丕称帝后,全国流传汉献帝遇害,仅半年刘备就急不可待称帝。作为一方雄主,刘备对汉献帝是否遇害消息是有能力辨别的,但却不待问题澄清就急于称帝,无非是害怕汉献帝活着消息传开,以后的戏不好演。而且在刘备称帝问题上,蜀汉也不是意见统一。大臣费诗公然反对,却被因此被贬。可见,刘备称帝的欲望,已经容不得任何阻挡,听不得任何反对声音。后来,在夷陵战败后,东吴使臣也指责刘备,曹操父子篡位,刘备作为汉室宗亲,不出兵讨伐而是自己当皇帝,实在令天下失望。史载刘备听了“甚惭恧”。可见在其内心还是有点心虚。

《三国演义》里,打着兴复汉室的刘皇帝倘若真的打进许都、灭了吴魏,面对曾是汉献帝的刘协,他会怎么做呢?

分析一下汉献帝,被曹操挟持以领诸侯,最后又被曹丕逼迫退位,这说明刘协这个人没有实权,只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扶不起的阿斗,没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假若刘备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灭了魏吴,那么以刘协的才能,他最终还是让刘备当这个皇帝。

《三国演义》里,打着兴复汉室的刘皇帝倘若真的打进许都、灭了吴魏,面对曾是汉献帝的刘协,他会怎么做呢?

首先分析刘备的性格特点。

刘备和宋江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假好人,真虚伪,嘴上说着不要不要,内心却不老实。

所以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参考《水浒传》这一段:

晁盖已经很明确的立下遗嘱谁能杀了射他箭的人谁就是山寨之主,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为何没做山寨之主。你看宋江的做法:

第一步,假意让卢俊义做山寨之主。做做面子活儿.

第二步,安排李逵等人起哄表示不服,除了宋江做大哥,其他人谁都不服。

卢俊义是聪明人,没有办法,李逵等人的起哄也侧面反映了卢俊义在梁上并没有权威。

最后宋江顺利登上老大的位置,把晁盖的遗嘱抛到九霄云外。

同样的:

刘备如果灭了吴魏,他自己内心是肯定不会让位给汉献帝的。这时候他估计也会玩宋江这招,假装让位。然后其他人不服。张飞挺适合的,哈哈,毕竟都是一个人演的。最后刘备顺利当上皇帝。刘协哭着喊万岁,内心骂刘备的娘。

喜欢我,可以关注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