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曾经被魏将乐进击败,你觉得是真是假?

乐进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史书记载他容貌短小,胆识过人。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在曹操南下荆州后,乐进就被留在了南方防线。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看到他和关羽、孙权都曾交过手,还留下了胜利的记录。那么,乐进击败关羽的记录是真实的吗?

一、乐进击败关羽的记录。

乐进在随曹操南下荆州后,就再也没有回到北方。他参加了赤壁之战后,就被曹操留在了荆州。在荆州的这一段时间里,他主要的任务是留守襄阳。在曹操攻打孙权时,他又来到淮南地区。曹操撤军后,他与张辽、李典守卫合肥,取得了著名的逍遥津战役的胜利。

在乐进镇守襄阳时期,他曾经击败过关羽、苏非等人,迫使他们撤走,还降服了南郡的山区里生活的少数民族部族。他还讨伐刘备任命的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将,大破敌军。在刘备入川后,乐进还曾经攻打荆州。刘备因此向刘璋请求支援,要求回荆州救援关羽。

从乐进的人生轨迹和作战经历来看,他在荆州地区作战时,确实与关羽有过交集。可是让我们感到有趣的是,在关羽的传记中,我们根本就看不到乐进的名字。那么,乐进击败关羽的战绩究竟是真是假呢?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隐情呢?

二、乐进在荆州的战斗历程。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乐进在荆州地区的战斗历程,就会发现,他与关羽作战并获胜的战绩是真实的。如果按照荆州地区的形势变化,我们可以把乐进在荆州的作战历程,分为三个阶段。那就是镇守襄阳阶段,对阵刘备阶段和对阵关羽阶段。

我们知道,在赤壁之战后,曹操率领军队主力回归北方。在荆州,他派曹仁守卫江陵,作为抵御孙刘联军的主要据点。周瑜为了完成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倾尽全力对江陵发起进攻。双方争夺了一年之久。在这个阶段,留守襄阳的乐进,就担负起保证曹仁后方安全的责任。

为了夺取江陵,周瑜动用了刘备的手下关羽、张飞。其中关羽作为刘备水军的主将,担负起“绝北道”的任务,也就是从北方包围江陵,切断襄阳到江陵的交通线的任务。这样,关羽就必然要和乐进发生冲突。乐进击退关羽的战斗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曹仁在坚守一年后放弃了江陵,转而守卫襄樊。从此襄樊就变成了曹魏抵抗南方进攻的重要据点。由于曹仁是荆州地区的主将,那么乐进就归属曹仁指挥。在刘备借得南郡后,就与襄樊的曹军直接面对。乐进击败杜普、梁大的战斗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在刘备率军入川后,关羽坐镇江陵,成为襄樊敌军的主要对手。在这个阶段中,没有记载乐进的战绩,但是在刘备向刘璋的求援信中,我们可以看到乐进的身影。刘备向刘璋说乐进和关羽相拒于青泥,如果自己不去救援关羽,乐进一定会大败关羽,侵犯荆州的边境。从这一方面看,乐进作为关羽的劲敌,一直活跃在荆州战场上。

三、乐进战绩的真相。

不过,如果我们认真评价乐进的战绩,就会发现他的战绩是真的,但是包含着很大的水分。他击退了围攻江陵的关羽,却没有阻止曹仁的撤退。他击破了刘备的部下,却没有阻止刘备继续占据临沮和旌阳。至于他和关羽相拒于青泥,连他自己的传记都没有记载。从这一方面来看,乐进取得的胜利都是些战术上的胜利,对当时的形势几乎没有影响。

这是因为乐进的地位较低,手中的兵力不足造成的。在曹操的指挥系统中,他始终重用的是他自己的亲族将领。在三个主要战区中担任主帅的,分别是汉中的夏侯渊,荆州的曹仁和淮南的夏侯惇。其他的五子良将虽然能力强,但也仅仅是他们的部将。

因此,在整个荆州战区,最高的统帅是曹仁,乐进不过是他手下的部将而已。我们知道,在襄樊之战时,作为战区主将的曹仁手中才只有七八千人马。由此可知乐进的兵力是如何有限了。在逍遥津之战的时候,整个合肥城中,张辽、乐进和李典三位将领兵力的总和,也就才七八千人。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乐进手中的兵力很难超过三千人。这也是乐进只能取得一些战术性的小胜利,而无法影响大局的原因。在赤壁之战后,他在保护襄阳到江陵的交通线的时候,能够击退关羽,主要是因为关羽手中的兵力是刘备的看家本钱,不愿意轻易损失的原因。至于他打败的刘备手下,更是一些不入流的将领,水平和兵力有限。

刘备向刘璋的信中说道的乐进的青泥之战,其实是一种夸大其词。这是因为刘备来到益州很长时间,在广布恩德,收服民心后,认为条件已经成熟,准备起兵夺取益州。为此,刘备要寻找借口与刘璋决裂,并对刘璋发起进攻,于是乐进的进攻就成为了刘备的借口。

乐进和关羽的冲突只是一种战术性的冲突,关羽完全可以抵挡住他的进攻。而且事实证明,在刘备夺取益州的战斗中,乐进也从来没有对荆州造成过威胁。但是在刘备写的信里,乐进的进攻就成了决定荆州生死存亡的事件,自己必须要回荆州进行救援,否则关羽就无法抵挡住乐进的进攻。

于是刘备借此理由提出要撤回荆州,还向刘璋索要一万人马和大批物资。原本刘璋把刘备请来是为了进攻张鲁,还对刘备百般优待。可是这么长时间没有见到刘备和张鲁打过仗,还要回荆州。不但如此,刘备还要索取更多的兵马物资,这让刘璋情何以堪。于是刘璋只给了刘备四千人马,物资减半。这让刘备抓住了理由,煽动部下,发动了夺取益州的战役。

结语:

我们看乐进的传记,会发现他有与关羽交手的记录,还取得了胜利。而且在刘备给刘璋的信中,也把乐进当成劲敌,说什么自己如果不亲自回荆州救援,乐进就会在青泥打败关羽,进而侵略荆州的边境。其实,如果我们对那段历史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真相。

乐进确实击退过关羽,那是在赤壁之战后为了保卫襄阳至江陵的交通线发生的战斗。当时关羽为了保存实力,不愿意和乐进死拼而退走。至于刘备对刘璋信中所说,只是为了寻找攻打益州的借口所做的夸大之词。因为乐进兵力有限,所以他取得的只是些战术性的胜利,并不能影响大局。那些所谓的战绩,只不过是无关紧要的小胜利罢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关羽曾经被魏将乐进击败,你觉得是真是假?

关羽曾经被乐进击败,这个记载是在《三国志.乐进传》中,有可能是真的。记载如下: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

当然,“击败”这个词,其实看你怎么理解。比如说,乐进带着五千人防守,关羽带三千人来进攻,最后攻不下走了,乐进消灭了关羽殿后的几百人,这个也叫击败。显然,这个击败含金量就比较低了。

实际上,这一时期“击败”关羽的曹魏将领是很多的。对他们而言,单个人传记中因此增加了击败关羽的光环,但整体却是一场丢脸的闹剧。

为何如此呢?

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9年。在前一年,刘表病死,曹操进兵荆州,冬天爆发了赤壁之战,曹操败退回许昌,留下几个大将镇守荆州。接下来,孙刘联军反攻荆州。刘备往长江南岸,攻略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东吴周都督亲自挂帅,围攻荆州的核心重镇——由曹仁把守的江陵(南郡)。

结果,刘备没多久就把江南四郡全部拿下来,周都督则被曹仁堵在江陵,进退两难。于是刘备增援周都督。

(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反攻作战示意图)

怎么增援呢?刘备和张飞跟着周瑜,加强正面对曹仁的进攻。派关羽带领一支部队,迂回到南郡的北面,截断北方曹军对曹仁的增援。

这条策略也很正确。曹仁守江陵,除了本部有曹洪、徐晃等名将,更可怕的是背后是曹操给予的增援。只要北方的援兵源源不断,周瑜要拿下江陵就没那么容易。

所以,先来个斩草除根,切断曹仁的后路,这样曹仁必然不敢再硬挺。

于是,关羽也不管强敌如林,带着兵马,就逆着汉水抄袭曹仁的后路去了。

曹仁正在前面和周瑜打得紧张,一看关二居然跑来抄我后路,赶紧向曹操求援。曹操也赶紧调兵遣将,对付关羽。

乐进对关羽的“胜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

除了乐进外,还有其他将领也在这个任务中刷到了功绩:

《徐晃传》

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文聘传》

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看上去,乐进、徐晃、文聘都对关羽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但是最终结果如何呢?

《孙权传》写了:

仁委城走。权以瑜为南郡太守。

就是说,乐进为代表的曹魏众将,纷纷面对关羽大胜、立功,但是曹仁还是弃城而逃了。争夺了一年的南郡,最后落到孙刘联军手中。

还有一位曹军大将,李通。他比较清晰完整地记录了江陵之战的全貌。

之前,他是汝南太守,距离江陵老远。他的任务,是千里迢迢跑来,帮助曹仁打通退路,免得被关羽和孙权前后夹击,包了饺子。

《李通传》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通道得病薨,时年四十二。

最终结果:李通成功地破了关羽在曹仁背后布下的包围圈,从而使得曹仁一军得以胜利放弃江陵,退回襄阳,而没有被包饺子。

作为代价,英勇战斗的李通将军,牺牲了。

所以,乐进击败关羽,大概率是真的。同时的代价是南郡被孙刘联军给拿下来了。

关羽曾经被魏将乐进击败,你觉得是真是假?

这就是赤壁之战后,江陵之战里,传说中的绝北道。

当时具体情况是,周瑜率众攻打江陵的曹仁。而此时作为盟军,关羽在附近打游击,帮助周瑜骚扰曹仁周边的文聘、乐进、李通等人,以防这些人驰援曹仁。

这些战斗过程在曹魏将领的传记中有记载。

和乐进的战斗

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

——《三国志·乐进传》

和文聘的战斗

与乐进讨关羽於寻口,有功,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又攻羽辎重於汉津,烧其船於荆城。

——《三国志·文聘传》

和李通的战斗

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通率众击之,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仁军,勇冠诸将。

——《三国志·李通传》

与徐晃、满宠的战斗

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於汉津,与曹仁击周瑜於江陵。

——《三国志·徐晃传》

可见关羽先后在汉津、寻口、襄阳等地出现,和曹魏多名将领有过交锋,并且均被曹魏诸将击退。

然而,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情:这些人的战略目的是援助曹仁消灭周瑜。

从这个战略角度来看,这些人都被关羽的游击战给牵制住了,只有徐晃突破了关羽的封锁,来到了曹仁身边。但似乎他也没能对战局有所帮助,曹仁最终还是被周瑜击败,不得不北撤。

而在这个过程中,文聘、乐进、李通等人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从消灭周瑜转变为接应曹仁撤退。最后,曹魏诸将中也只有李通表现出色,击退了关羽,和曹仁成功会师。

综上,关羽在这一战虽然在场面上多次被击退,也没有取得什么战果,但对于整个战场的意义重大。他在游击中,能有效地阻止曹魏众将对曹仁的增援,大大减轻了周瑜攻打江陵的压力。可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关羽曾经被魏将乐进击败,你觉得是真是假?

古代打仗,战胜或被击败很正常,但这个“败”不代表败军没有一战之力。

眼见打不过,我退走。敌方就说是击败敌人,我们当然就是战略性转移。

打仗难在杀人。

关羽厉害在哪?他的战绩。擒于禁、斩庞德,整个三国有几个?击败一军之主容易,但抓住一军之主就很难了。

斩将夺旗历来是第一等军功,为何?因为它最难啊。

五子良将中,乐进应该是名副其实的猛将,其余四人其实还是偏于指挥型大将。整篇乐进传,多见“先登”、“击”、“走”等字样,可见他的勇武是很强的。

关羽前期本来就处于弱势,被打败不意外。历史不是演义,乐进击败关羽不是因为俩人阵前交手,而是乐进率领大军赢了关羽大军。

乐进击败关羽既然不算什么大事,也就没有造假的必要。毕竟西晋初年的关羽,远远达不到后世武圣的地位。

关羽曾经被魏将乐进击败,你觉得是真是假?

乐进击败关羽一事记录在《乐进传》:“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不过《关羽传》里没记。

至于说这事是真是假,我个人认为是真的,乐进和关羽交锋应该是在曹操南征失败后,乐进在襄阳镇守,和镇守在江陵的曹仁一起守住既得的荆州之地,互为犄角。

而关羽可不止和乐进打过,还有曹将李通、文聘、满宠等人,当时曹仁和周瑜相持在江陵,而作为孙权盟友的刘备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派了关羽“绝北道”。

也就是封锁住寻口、汉津等襄阳和江陵之间的通道,以断绝两地的沟通和救援,顺带截断曹仁的退路。

可是关羽最后还是失败了,一是由于孤军深入,二是因为兵力过少,加上赤壁一战曹操水军损失严重,可是陆军实力还保留着,最后才会被满宠、文聘、乐进等人击退,但也不是击败,至少关羽也保持着一定的兵力全身而退了。

所以乐进击走关羽一事是可信的,当然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多人出力的结果,而关羽“绝北道”的失败,也给日后荆州地区的不安定埋下了隐患。

关羽曾经被魏将乐进击败,你觉得是真是假?

关羽被乐进击败是关羽主政荆州时。

213年,庞统在雒城战死,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入川增援刘备,留下关羽糜芳傅仕仁潘睿马良等以关羽为主镇守荆州。诸葛亮临走时给关羽:‘‘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八字守荆州方针。

当时的荆州,曹操方占有南阳襄阳和半个江夏。孙权方只占有江夏郡治及附近,刘备方占有江陵南郡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刘备又析南郡改油江口为公安设郡。荊襄九郡变成了十郡,刘备得七曹操得两个半孙权得半个江夏。

关羽主政荆州后,失去了刘备诸葛亮张飞的制约,立即将八字方针弃之脑后。在213年至215年三次攻打曹操占有的半个江夏。这三攻江夏第一次败给文聘,第二次败给乐进,第三次败给文聘乐进联手。这就是关羽两次败给乐进的战事!

关羽攻江夏的举动,虽然打的是文聘乐进,也没有获胜。但孙吴方面立即感到了关羽的威胁,对保有半个江夏有了紧迫感,孙权要保证江夏的安全就只能夺取长沙以保证江夏的联通。因此孙权在214年以接回孙夫人的方式警告刘备关羽,双方可能不再联盟。但刘备诸葛亮法正对孙权接回孙夫人的举动根本不放在心上,甚至诸葛亮法正还暗自高兴,怂恿刘备另娶。关羽仍然在215年第三次攻打江夏。216年孙权出兵南四郡,一个月内夺取长沙桂阳零陵,迫使刘备与孙权分荆州。这样孙权交回零陵,获得桂阳长沙和半个江夏。曹操仍占有南阳襄阳和半个江夏,刘备获得江陵南郡公安武陵零陵五郡。

三攻江夏关羽偷鸡不成反而失去两个大郡,更使得孙权对收回荆州有了更大的危机感,为以后袭取荆州埋下了伏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