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纹章,中国的家族标志是什么?

欧洲的各大家族城堡有自己的盾徽,离我们近的日本有家族的纹章,咱们中国为什么没有类似的族徽呢?

略看了一下题中很多人的回答,似乎都喜欢拿那个图腾来说事。所以我出来说一说。

大家要失望了,那个图腾并非古物,只是根据一些资料进行创造的,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大有的创作物。算是一种有趣的,蕴含了部分真实内涵的美术作品。

引用一段访谈:

北京科技报:您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有什么依据吗?王大有:我在创作姓氏图腾的时候,主要依据甲骨文、金文和楚国的《鸟虫书》还有在一些出土文物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族徽。鸟虫书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的文字,它使得实用性的文字增加了很强的可观赏性。还有就是口口相传的神化传说,但没有考古依据。

所以,再别把那东西拿出来说是自己家的家徽图腾了,当代人的艺术抒发而已。

实际上,没有任何的文献或者实物证据,表明中国自氏族社会以后,拥有各自区分的徽标这种东西。当代加入了艺术家自我考虑的东西更不可能被当做图腾印记,真要找,还不如从原生的甲骨文和金文等象形文字的原初上去寻找。

中国从家族封建时代以后,就没有家族标志了。因为,天下只有一家,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家天下的格局,规定了“你们都是天子的家奴、屋子里的物品”,“官员们帮助皇帝放牧他的牛羊牲畜”。认得天子的龙图腾就行了,整那么多其它的东西做什么?

当然,龙不仅仅是天子的徽章,只是被“家天下”的集权制度给攫取了。实际上这个图案属于全部的华夏人民,某种意义上是中华的共同纹章。

家天下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不允许出现不同于自己的东西。早期的家族徽章之流,早在周朝就消亡了。

而初期的族徽其实和文字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自春秋开始下来的姓氏,多是以国、以城、以地为姓氏,也算是一种继承。

所以说,理论上,汉字本身就是一种传达了家族信息的徽标。尤其是早期时候,姓、氏区分鲜明,底层百姓难得有姓氏的时候,文字更能凸显出自己徽标印记。

在门阀士族兴盛的年代,所谓的家族徽章也没有大行其道。中国人本质含蓄又浪漫的文化似乎对如何彰显出自身的家族,拥有非常强大的自信和逻辑——倘若家族足够显赫,还用到处吹嘘什么名头打广告么?

例如出了“至圣先师”的孔家,在齐鲁一地渊远流长,哪个朝代不封供一番?

还有三国魏晋的那些名士,报出名号,皆以地名为前缀,圈内人一听,就能连猜带度的明白对方是寒门还是士族,是名门还是小派。

知道族谱的人,应该都明白有“字派”,这也是一种隐含的“家族标志”。不光表现了传承,还能表明位置。几个大的字派一对拢,就是最初分开家时的渊源。

所以,我们虽然很遗憾的,没有在中国的历史中找到关于家族图腾的只言片语,却并不代表每个家族们没有曾经出现过自己的分辨方法。只是这些东西随着历史的前进而被稀释成了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就如同华夏民族从黄河边的一个小部落,大而化之成为如今的模样。曾经区分他们氏族的花纹,也已经成为人人都烙印在精神里的东西。

欧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纹章,中国的家族标志是什么?

中国的家族纹章,即是这个家族的姓氏,后来它们演变成了汉字。根据上述图案,并非只有专家才能够看出这个家族的祖先起源,这些图案往往代表了他们家族的图腾或职业等其他特性。

比如:韩氏与董氏、田氏注定是从事农耕生产,韩氏家族至少已经学会使用畜力耕作;熊氏、黄氏、龙氏则分别以他们的姓氏中的动物作为图腾;谢氏与张氏开始使用弓箭;白氏、孟氏、崔氏、周氏天性向往自由,希望自己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于天际;万氏和朱氏对昆虫保持着密切的兴趣。

秦灭六国后,类似日后的欧洲和日本那样的世袭的家族势力开始崩解,大一统的王权和郡县制的实行,在未来的两千多年中,统一始终是华夏大地的主流状态,在任何一个分裂的时代,统一也是君主们唯一的终极梦想。

简单地说,之所以中国古代史上,家族纹章没有发展空间,是因为缺乏欧洲或日本的土壤。在古代欧洲和日本,更多的时候王权较弱,封建诸侯家族(也可以理解为村长)权力较强,不管是响应君主出兵对外作战还是干脆互相拼杀,家族们在盔甲服饰或旗帜武器上,必须有所区别,盾徽和纹章才应运而生,后来在它们的基础上直接衍生出国旗国徽的概念。

大一统的王朝不需要家族纹章,甚至会打压家族纹章的出现,那将被视为对君主权威的挑战。这是外在压力。

另外一个方面,中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直接导致大家族姓氏的人口太过庞大,张王李赵遍地刘,同姓相见,实在是没有宗亲的感觉。这还不算,倘若某大姓有一个家族纹章,必定会出现烂了大街的现象,达官显贵的标志,出现在贩夫走卒,乃至乞丐娼妓身上,实在是有损家族的堂皇与威严。所以,纹章的产生和延续,事实上也缺乏内在动力。

欧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纹章,中国的家族标志是什么?

看到回答区有人拿出什么“姓氏图腾”说事,这东西其实就是现代人搞的美术字,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可笑还被这么多人当真。族徽的本质是文字,并不是图画。族徽在中国古代确实是存在的,但主要存在于商代和西周时期,背后是有着氏族社会作为纽带的,等到春秋时期氏族开始解体,族徽也就消失了。再往后的家族并没有普遍的徽号,这个是和西方有所区别的,但是以“姓氏”的形式流传了下来。

族徽对外的表现其实就是“氏”,每个氏就是一个社会单位,所以又叫“氏族”。比如孔子祖上是宋国,也就是宋氏,族徽是宋;到孔父嘉这代被灭族,孔父嘉子孙逃到鲁国,以孔父嘉字为氏,建立孔氏,族徽是孔。但是战国时期血缘氏族解体,族徽作为族的辨识标志就不需要了。姓在当时本来是血缘标志,比如孔子族徽不管是宋还是孔,子姓都不变。因为氏族的解体,姓和氏的区分也不需要了。

流传下来的姓氏秦、齐、楚、赵、韩、燕、魏这些主要是先秦的“氏”而不是姬、嬴、芈这些“姓”,而其从父不变的性质又像是“姓”。所以今天姓氏合一,而族徽不存在了。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欧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纹章,中国的家族标志是什么?

族徽或者家徽,学术上称为纹章,主要作用是进行区分。

欧洲盾徽是在12世纪,由封建领主和骑士在战场上开始广泛使用的。

贝叶挂毯上所描绘的骑士盾徽,图源:维基百科 Bayeux Tapestry

封建时代到来之后,领主们也开始选择属于他们自己的象征符号。在封建时代的大战役中,成百上千的战团参与其中。战士们的装备差异,因为兵装制造者们更频繁的技术交流,以及战团中普遍采用的、缴获后即收归己用的制度,也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盾牌上使用的颜色和符号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也更倾向于使用更多的颜色和几何形状的组合。

公元十二世纪西西里王国国徽,使用了色带+动物的符号组合

从13世纪开始,这种盾徽开始不局限于在战场上使用,而是成为一种欧洲上层社会家族所使用的旗帜或标志,一代传一代。尤其是那些有权使用盾徽的人,在法律或社会习惯上,开始逐渐演变为国家权力。之后教堂的神职人员也开始使用盾徽,接着是小镇用于镇民识别,以及大学及商贸公司这类皇家特许的机构。旗帜是由盾徽发展而来的,旗帜学和纹章学的艺术是非常相近的。

蒙福特伯爵家族徽章

德国家族盾徽查询(公益机构):https://www.ancestry.de/familienwappen

雷根斯堡南方制糖厂1926年的盾徽商标,图源:SÜDZUCKER<img src="//s3.pstatp.com/wenda/wenda_web/static/style/image/loading_a788ad0.gif" _src="data:image/svg+xml;utf8,<svg xmlns=" http:="" www.w3.org="" 2000="" svg"="" width="191" height="167">"/>著名的英国剑桥大学校徽也是一枚盾徽

在21世纪,大量机构及个人仍旧在使用盾徽;比如很多欧洲城市和大学都有关于如何使用盾徽的指引,并且将其作为商标保护。很多社团也帮助设计并注册个人盾徽。在某些国家,比如英格兰和苏格兰,持续数个世纪仍旧保持与当时所授予的盾徽相同的纹章格局并持续管理至今。

日本的理由与欧洲类似:

(更新:评论区有人指出日本家纹的诞生早于德川幕府,已放入精选评论供大家参考)

在室町幕府的时期,幕府将军开始让守护大名管治一国,直到中后期,武士势力抬头,爆发了应仁之乱,很多守护大名的势力被战国时代的大名取代。之后,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基本确立领主的体制,其后到德川幕府创立时,大名的分封大致上已经完成。

这些顺从江户幕府的大名,在他们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程度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自决权,让他们发展城内或城下町,拥有一个细小的国家的功能——大名常被称为“藩主”,而其家臣则称为“藩士”;而一些有势力的大名们,也会在主藩内也设立“支藩”,支藩的藩主通常是由主藩藩主的重臣(例如“家老”)或血亲担任。相对于诸“藩”,德川幕府的直辖领称为“天领”。

藩通常会以藩主的居城(藩厅)命名,例如上杉氏以米泽城作居城,一般被称作为米泽藩,而附近的伊达氏,在仙台城作居城,称作仙台藩。但是如果藩的领城占有一国大多数领地甚至是多于一国的领地,通常会以国名作称呼,例如前田氏的加贺藩、岛津氏的萨摩藩、以国名作称呼。在当时,最大的藩领是前田氏的加贺藩,拥有超过一百万石的石高,拥有了加贺和能登两国。

以“藩”称呼当时拥有一万石以上大名的领国,是由当时的儒学者开始的——中国古时周天子分封领地给国让诸侯们自治,概念是要服从天子;同样地,日本的大名们也要服从于幕府将军,因此便称这些领国为“藩”。但江户幕府的正式体制中没有“藩”这一设计,大名“藩主”间交流也不用“藩”的名义,而是以“某某家中”称呼。虽然在江户时代初期,并非是正式的制度名称,所以只限某一部分人在使用,在元禄年间之后也只是到处可以看见的这样的称呼的程度。直到明治时代正式成为公有的制度,这个名称才开始被广为使用。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废藩之前的总数共有276藩。

为了辨识众多的藩国,日本发展出了类似欧洲纹章的“家纹”,比如:

图源:维基百科图源:维基百科

至于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徽章(更新:评论里有人说战国时期诸侯是有徽章的,已放入精选):

周朝分封天下,每一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名字,且不同于欧洲因使用字母所导致的国名冗长,中原诸侯的国名辨识度高且简短有力,最多使用两个汉字就可以区别彼此。无需借助颜色、色块、象征物的帮助。

把汉字放到旗子上,简单易识,搞定

中国大一统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共主”观消灭了地方层级互相做区分的必要性,既然没有“敌我”,“天下为一家之天下”,互相区分也就失去了意义。

即使在日后国家分裂的乱世,中国也再没有经历春秋初期那种“千百国共存”的社会,最多不过五代十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上百个诸侯、日本两百多个藩国在数量上有显著差异,从实情出发,标识不需要做的过于复杂,甚至一直延续周朝的传统也可以满足需求。

春秋末年,图源:百度

欧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纹章,中国的家族标志是什么?

图腾是一种历史,是一个家族的精神象征,在西方和日本各个家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徽章,人们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以及来历,但是在中国像徽章这样的东西,其实也是有的,只不过我们都将其进行了异化,这就是今天我们中国人“姓”的由来。

现在很多人羡慕西方人有族徽或者类似的家族标记,在我们中国古代也是有家族标志的,比如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都有各自明显的标志。

比如当时的赵国就以玄鸟作为自己国家的徽章,据《史记》记载,赵氏起源于嬴氏,是舜帝的女婿伯益的姓,后来又生了大费,这个人在舜帝时期“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由于赵氏的祖先善于调训鸟兽,于是就以玄鸟作为自己的族徽,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起源和出生,因此在战国时期,不管是秦国嬴氏还是赵国的赵氏都是以玄鸟作为自己国家的旗号。

此外还有楚国,楚国的图腾就比较高大上了,春秋时期楚国的图腾比表牛,那就是凤凰,春秋时期著名诗人屈原曾经在一首诗中写道“青鸟凤凰日高远兮,燕雀乌雀朝堂堂兮”,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志向高洁。

在这里屈原为什么要把自己自比为青鸟凤凰,就是因为屈原是楚国贵族,与楚国王室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因此他是有资格自比凤凰的,而其他非楚国王室的人就不行。

因此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族徽,甚至连没有建立国家的士族也都有自己的族徽,这也族徽基本上都是跟自己本族的来历有关,或是以上级诸侯赐予的姓作为族徽,或者由自己的官职作为族徽。

但是这些族徽在秦朝以后,就全部被异化成文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中国人的“姓”的由来。

秦朝一统天下,结束了中国诸侯分封的时代,取而代之的则是郡县制度,从此图腾就成为了中国皇室的标志,其他士族从此再无资格使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从此中国便开始走入了大一统时代,而皇族的标志就由此成为中国的唯一图腾象征,其他士族从此失去了自己使用自己族徽的权利。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士族为了保存自己的传统,同时也是中国文字的发展,士族人就开始逐渐将自己的族徽异化成自己的姓,贵族们出行的时候把自己的打出来代替族徽使用,

因此我们有时候会在反映中国古代题材的影视剧里,能看到将军或者官员的倚仗出行的时候里面会有自己的姓的主要原因,这其实就是一种传统的延续。

贵族们之所以这样做,主要原因就是要避皇室的忌讳,以示对皇族的臣服和尊重,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有势力要造反时要另树旗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此西方人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因为在欧洲的历史上除了古罗马时期有过一段短暂的统一历史,其他时期的欧洲,一直都处于分裂状态,这才是造成欧洲族徽众多的主要原因。

而中国历史上长期都是大一统时代,因此仅有皇室才有资格拥有图腾,其他士族只能以自己的姓为图腾,这就是东西方文化有所区别的地方。

欧洲和日本的各大家族有自己的盾徽和纹章,中国的家族标志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因为文字体系的不同。

人类最初出现文字都是象形文字。比如古埃及的文字,或者玛雅文字都是如此。但是这个文字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无论是学习上,书写上,传播上。

于是腓尼基人就把这些抽象的文字提炼出符号,变成字母。于是人们就变成我说既能写,大大简单了传播成本,这就是表音文字。

但是中国因为东亚的封闭性,在象形文字这条路上继续探索,把象形文字提炼出了偏旁部首,变成了今天的方块字,这就是表意文字。据我所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表意文字的民族。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家族徽章呢?很简单,我们可以用文字替代。中国的汉字够多,随便找一个就能代表了自己。而日本欧洲就不行,日本的假名文字,也是拼音文字。要想表达清楚,必须写一长串,而而中国一两个字就足够了。而徽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快速标识,拼音文字显然不能胜任,所以他们就用不同的图案,来标识自己的不同。

这就是中国不用徽章的原因!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