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邓艾走阴平小道灭掉蜀汉外,古代其他历朝历代是通过什么方式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
有一句历史上的俗语,“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皆定蜀后定。”四川,在中国的统治者眼中,是个十分重要的地区。这里四面相对封闭,成都平原富庶,物产丰富,可以自给自足,是一个割据的好地方。
因此,一般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时候,大多都到了天下其他地区都统一的时候。这时,统一四川成为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步。
灭掉四川割据政权,一般有两个战略方向。一个战略方向是北方,从关中方向越秦岭而下,一个战略方向是东方,逆长江而上,进入成都平原。
至于怎么样具体的去灭蜀,就要看进攻方的战略态势,和战略部署了。有的采取其中的一路方向,有的采取两路配合的方式。下面分别举几个例子。
采取一路方式灭蜀的战例有:
1、北方南下的方式。
秦灭蜀之战。秦国时,秦惠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从石牛道南下,灭亡蜀国、苴国和巴国,控制了巴蜀广大地区。
邓艾灭蜀之战。邓艾趁蜀汉的主力被钟会牵制在剑阁之机,偷渡阴平,灭亡了蜀汉。
2、东方沿江西上的方式。
三国刘备取蜀之战。刘备利用西川刘璋求援之机,率领军队沿江西上,进取西川。随后,诸葛亮、张飞和赵云率领援军,再次沿江西上,最终夺取了西川。
桓温灭成汉之战。公元346年,东晋桓温率领晋军沿长江西上,攻打当时割据四川的成汉。成汉主李势战败投降,成汉灭亡。
采取两路配合灭蜀的战例有:
刘秀灭蜀之战。刘秀在消灭隗嚣集团后,既得陇又望蜀,兵分两路进攻割据蜀地的公孙述。一路南下,一路沿长江西上,最后在成都城下决战,灭亡了公孙述。
宋灭后蜀之战。赵匡胤派遣王全斌、王仁瞻为北路南下,刘光义、曹彬为东路西上,仅用了六十六天的时间就灭了后蜀。
最后,我们再单独的说一说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是如何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
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军队企图割据大西南。它以胡宗南部防守四川北方山地,以白崇禧部防守东线,阻止解放军进军两广。
在这种态势下,毛泽东指示,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先插入敌后,完成包围后再往回打,解放大西南,全歼国民党军主力,不使其逃跑。
在毛泽东的指示下,解放军以18兵团在北,佯攻吸引抑留国民党胡宗南主力于秦岭一线。而二野四兵团归四野指挥,大迂回兜击云南,切断敌外逃之路。二野主力则采取大迂回动作,直出贵州,切断四川之地逃跑之路,会同北路18兵团歼灭四川之敌于成都平原。
在毛泽东的正确指导下,只用了五十七天时间,人民解放军就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歼灭敌人近百万,解放了西南数省的广大地区。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辉煌战例。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您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除了邓艾走阴平小道灭掉蜀汉外,古代其他历朝历代是通过什么方式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
北宋王全斌灭孟昶走的是两路分兵的路线,宋军釆取的是以堂堂之阵,从四川的东西两面夹击的方式,主力攻克剑阁直取成都,逼降了后蜀君臣。
明朝时,洪武大帝朱元璋,调派大将汤和等,也同样是从四川的东、西两路,分兵合击直捣成都,迫使明夏政权投降的。
清朝时,大将豪格统兵围剿张献忠。使张献忠陷入同时和南明军队以及清军作战的不利态势。为了寻找出路,张献忠作出了主动放弃成都,大西军分四路突围转移的决定。
不料就在此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留守川北的大西军将领,叛变降清了。不仅如此,他还主动为清军做起了带路党,并出谋划策。
结果张献忠因为轻敌冒进,而被清将用冷箭射杀。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张献忠率领的大西军崩溃了。清军也得以一路直扑成都等川中要地,并得以扫除了抵抗力量的阻击,攻占了四川。
除了邓艾走阴平小道灭掉蜀汉外,古代其他历朝历代是通过什么方式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
古代的统一王朝,在灭蜀时或兼并天下时,用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修炼内功,使自身民富兵强。如此不论是灭蜀,还是并天下,都是手到擒来。
我们古代的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就是通过商鞅变法,使自身民富兵强之后灭巴蜀、并天下的。
我们古代的第二个统一王朝汉朝,也是通过内政治理,使自身民富兵强之后,才开西域、败匈奴的。
我们右代还有如隋唐等朝,依然是通过内部修为,才使自身强大的。
综上所述古代历朝历代,都是通过修炼内功使自身民富兵强,才灭蜀、并天下、控大漠的。
除了邓艾走阴平小道灭掉蜀汉外,古代其他历朝历代是通过什么方式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
西安关中是汉人明朝的伤心地,明朝实际亡于陕西。
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
1、朱标去过西安即死,朱元璋大为惋惜,认为西安风水不好。
朱标是朱元璋的亲骨肉,朱元璋亲自指定的太子人选。朱标不死,明成祖朱棣很大程度上也不会反建文帝。
2、朱元璋远见卓识,果然,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3、明末西安人张献忠,屠川作《七杀诗》: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清末入川的,只有张献忠一批人马,和吴三桂所部清军。
吴三桂虽然降清,但却是“复君父之仇”(崇祯死于李自成),誓对南明政权“不忍一矢相加遗”。
张献忠试图“坚壁清野”倒是极有可能。
除了邓艾走阴平小道灭掉蜀汉外,古代其他历朝历代是通过什么方式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
宋朝灭孟昶采取的是分兵合击的方法,北路、东路同时进攻;刘秀入蜀,朱元璋入蜀皆是采取一路经过汉中从北面强攻,一路走荆州逆流而上,通过两面夹击,让蜀中政权顾此失彼,最终灭亡。
除了邓艾走阴平小道灭掉蜀汉外,古代其他历朝历代是通过什么方式灭掉四川割据政权的?
在中国历史上四川或者称之为蜀地,在历史上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挺大的,由于这个地方地形崎岖而且易守难攻,所以通常都会成为一些割据势力的据点。
四川第一回进入大家的视野,那应该是在战国时期避雨时,秦国为了拓充自己的实力而选择进攻巴蜀两国,利用巴蜀两国之间的矛盾介入到两国战争,并且最终一举灭了这两个国家,将整个属地全部尽归其有。
在这之后,秦国派出李冰父子开始治理巴蜀之地的水患,创造出了闻名中外的都江堰,由此整个成都平原旱涝保收,成都平原也成为了天府之国,这给了那些割据势力能够自保的一个资本,有了粮食你才能够守住自己的地盘儿。
但是这个时候巴蜀两地仍然还是一个关外之地,人们认为这是秦国为了刘芳自己的作业放去的地方,直到刘邦凭借着巴蜀两地丰富的资源一举逆袭成为天下的共筑。以后有诸葛亮的《隆中对》开始,大家一致认为巴蜀之地是帝王之地,是天府之国,所以巴蜀之地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开始明白了,所以针对如何攻破这个铁王八,让很多军事家都感觉头疼。
简单来讲,进入到巴蜀之地有三条路,其实东南西北都可以走,但是更加西方的青藏高原大家都明白由于海拔上面的差距,所以一般来讲没人会走这条路,只剩下了东北南,这三条路线向南这一点大家可以去看一下,解放战争里面蒋介石曾经说过要想守住四川,(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必须得保证云南的安全,因为云贵高原其实在地市上来讲还是要高于四川盆地的,通过这条路线也可以找到一条进入四川盆地的办法,并且居高临下能够对四川盆地内部的守军形成。高度上面的差距,利用高度势能转化成为动能冲击敌人。
解放军在解放四川的战役里面,首先便是从云南开始入手,然后才慢慢的开始解放四川。
在这之前当然也有很多办法,比如说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在三国末期,当时的魏国的将领邓艾便是从硬屏这个地方偷偷地进入到了四川盆地,并且打到了成都平原拿下的程度,这也是一条经典的攻略,四川盆地的一个作战战略,但是这一条战略随着邓艾这一次行动的成功开始慢慢地被其他的四川割据势力警惕,因此在这之后很少有人能够再次沿袭着邓艾这一条进攻路线获得成功。
除此以外,当时的四川盆地其实也害怕来自于东方向的进攻,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水路,我们都知道水这个东西是会沿着阻力最小的一条路径前进,所以沿着水路进逼四川盆地这个作战战略是可行的,而且也有人实践过,除了三国时期的魏国在消灭蜀国的作战行动里面仅靠陆路以外,其他的历史时期想要消灭四川盆地内部的割据势力,就必须得依靠水路。
当然其实邓艾的这次作战成功也是归根结底为当时蜀国的综合国力实在是跟不上消耗,否则派出一支小部队防守硬屏这条小路那邓艾就不可能成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