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我是历史笑春风,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的答案是,关羽失掉荆州是必然的,但是他的大意也是失掉荆州的原因之一。
早在鲁肃和孙权刚一见面的时候,鲁肃就和孙权提出了东吴未来的发展方向。那就是“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孙权接纳了这个建议,并把它当作东吴的战略方案予以实施。
而诸葛亮和刘备见面,诸葛亮也提出了刘备集团的战略方针,《隆中对》。在《隆中对》里,诸葛亮的建议是占领荆益二州,外结好孙权,待天下有变,刘备带领路人马出秦川,令一上将带领一路人马出宛洛。刘备也接受了这个建议,把它当作自己集团的战略方针予以实施。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双方的方案里,双方的需要发生了冲突。那就是荆州的归属问题。东吴需要占领荆州,作为自己安全的保障。而刘备需要占领荆州,作为自己进行北伐的出发地。如果这个矛盾解决不了,双方必然会发生矛盾。
在赤壁之战后,周瑜为了实现竟长江之极以据之的方略,专意南郡。在和曹仁经过长时间的血战后,占领了江陵。而刘备则南下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这样,东吴的南郡处于曹魏和刘备之间,而刘备被东吴包围,双方的态势都不好。
为了完成《隆中对》的构想,刘备向孙权要求借南郡来为北伐做准备。在鲁肃的周旋下,孙权答应了刘备的要求。但是,不久孙权就后悔了。因为南郡地处长江上游,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没有南郡,孙权的战略计划就不能完成,就无法安睡。
而刘备则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他出兵占领了益州。孙权得知后感到十分的生气,因为刘备阻止自己去占领益州,刘备到去捷足先登了。这个时候,战后荆州刘备占有五个郡,而孙权却只占有一个,实在不公平。孙权决定向刘备索回荆州,但遭到刘备的敷衍推脱,说得到凉州才还。
孙权一气之下出兵湘水,双方险些火拼。正值曹操进军汉中,刘备害怕益州有失,遂与孙权和好,以湘水为界,平分了江南四郡。刘备自以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但是他不知道南郡在孙权心中的地位,孙权不得到南郡是誓不罢休的。
然后孙权又攻打了淮南的曹魏的重地合肥。谁知道,被张辽以七千人马打败了自己十万大军。在逍遥津还险些丧命。于是,孙权又把目光转向荆州。
这个时候鲁肃已死,吕蒙接替了鲁肃的位置。吕蒙是主张武力夺回荆州的。在《三国志吕蒙传》中,吕蒙是这样向孙权建议的:
蒙乃密陈计策曰:“(今)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强壮时图之,一旦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就这样,孙权和吕蒙定下了武力夺回荆州的决策。孙权也因此向曹操请降,并和曹操订下姻亲,为下一步袭击关羽做准备。
而刘备集团对此竟然没有一点察觉,刘备诸葛亮关羽之流还在做着结好孙权的迷梦。真是刀架在脖子上还不知死。而关羽也如同以往一样,对东吴轻视无礼。在孙权试探求婚的时候,居然骂出虎女安嫁犬子的话,根本不顾一般的礼仪,引起东吴上下的同仇敌忾。
在进军襄樊的时候,关羽还是对荆州的防御做了准备的。但是,当吕蒙装病,让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接班,陆逊向关羽写信卑词奉承后,关羽竟然失去了警惕。他把守卫的军马大部抽调到襄樊前线,使得后方空虚,给东吴偷袭创造了可乘之机。
最不可原谅的是,曹操为了让关羽与东吴火拼,估计把东吴要偷袭荆州的消息泄露给关羽,关羽竟然犹豫不愿意回去。不重视自己的根本之地,麻痹轻敌到了这种地步,怎能不败!最后,关羽落得个败走麦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擒杀的下场。
从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在东吴已经定下武力夺取荆州的决策后,关羽的荆州就无法保住了。因为离东吴近,离西川远,蜀汉无力争夺荆州是明显的事。荆州迟早要丢,只是缺少一个导火索而已。但是,关羽的麻痹轻敌,处事大意,犹豫失误,也是丢失荆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关羽不但大意失去了荆州,而且还把刘备给搭进去,刘备失去理智为他报仇,举国几十万大军伐吴,被东吴大都督陆逊放火烧军营,几乎全军覆灭。从此蜀国的国运是元气大伤,刚刚崛起就衰退了。
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关羽没有执行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总体规划设计,不但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还把蜀国的百年大计给耽误了。下面把关羽大意失荆州的经过再赘述一遍。
关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虽然刘备总是打败仗,但是关羽从来没有背叛过刘备。后来刘备得到荆州作为根据地,就让他最信任的二弟关羽来镇守,自己就带着诸葛亮等人到益州去了。
后来关羽率兵进攻樊城的曹仁,曹操派于禁、庞德去救援,关羽水淹七军,斩杀庞德,于禁投降。此战后,关羽名声大震,附近的许多的城镇都脱离曹操的管辖,投奔关羽了。曹操也真的害怕了,想迁都远离关羽。后来司马懿等众谋士建议派人离间孙权和刘备之间的联盟关系,让孙权去和关羽撕杀,曹操觉得可行。
话说孙权派遣使者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求婚,这是好事,可以巩固蜀、吴两国的联盟关系。但是高傲狂妄自大的关羽说了一句:虎女怎么能配犬子乎*?孙权提亲不成,反而遭到了一顿污辱。关羽你再利害也是蜀国的一个大将军,而孙权是东吴的国君?孙权是对关羽是恨之入骨。南郡太守糜芳、将军傅士仁平时经常遭到关羽的轻视和辱骂。关羽出兵后,两个人负责后勤物资保障,并没有达到关羽满意,关羽扬言回去后要收拾这两个人。他两很害怕,正好孙权暗中派人联系他们,于是他们就决定投降东吴。
亲蜀国的鲁肃死后,对蜀国强硬的吕蒙当上了大都督。吕蒙上书孙权说*:关羽现在进攻樊城,却留下很多的精鋭的军队在荆州,怕的是我们从后面偷袭。主公现在对外宣布我病危,然后让没有什么名声的陆逊接替我,关羽就会相信,他会把驻守荆州的军队调到前线去,我们趁机就能拿下荆州了*。孙权认为是好办法,就同意了。
于是东吴就造势说:大都吕蒙病危了,由陆逊接替大都督的职位。陆逊上任后,给关羽写了一封讨好的信。大意是说:关将军以前独自一人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现在水淹七军,捉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把魏王曹操都吓得要迁都了,在大将军您的面前,我就是一个无名的小卒,请上将军多多的关照!东吴和蜀国永远是友好邻邦*。关羽看后,是哈哈大笑,说:*此等小儿不足为虑*?于是把驻守荆州的几万精鋭大军调出,去攻打樊城去了。
吕蒙秘密的到达浔阳后,把精兵都埋伏在大船里,然后招募一些老百姓摇撸,命令士兵化妆成商人,日夜兼程,把关羽布署江边几十个报警用的烽火🔥台的士兵们,全部抓起来。而关羽却不知道。
东吴的军队偷袭荆州成功后,对城里的老百姓非常的好,军纪严明。吕蒙的一个亲兵偷了老百姓的东西,被吕蒙就地正法。吕蒙还带些礼品慰问当地的老人们,安抚投降士兵们的家属,很快就收买了当地人的民心。在前线的荆州兵们都无心恋战,跑了很多人。后来吕蒙带兵追到江陵,关羽见到大势已去,只好逃往麦城,再走到漳乡。手下的士兵们军心已散,抛弃关羽四散而逃,很多人都投降了东吴。吕蒙派朱然和潘璋堵住关羽的退路,俘虏了关羽。
关羽父子被俘后,关羽是宁死不降,并破口大骂孙权,于是被斩首。此后不久吕蒙是真的病死了。
关羽一世英名毁于自己的狂妄自大,而且还把刘备给搭了进去,最主要的是把诸葛亮呕心沥血设计的统一全国的千秋大业给彻底的毁于一旦了。
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我认为「不是」
关羽真正失败的原因是没有一个得力的副手。如果守卫江陵的不是糜芳,而是某位得力的副将,那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因为江陵城经过关羽多年经营,不说是固若金汤也可以算的上是铁索铜关。如果守将全力防守,那么进攻方势必会陷入持久战。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江陵不陷落,那么就是另外一种形势了。如果将士们知道自己的妻儿被吴军包围,深处险境的话,那么战斗力就会急剧上升。孙子兵法上讲归师勿遏。这时关羽的军队回援,里应外合的话,吕蒙的军队是必败的。更何况吕蒙的统帅才能本来就不如关羽。他只是凭借袭取荆州成名,几乎没有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正面对抗的话,根本不是关羽这种沙场老将的对手。吕蒙自己应该也知道这一点,估计如果这种请况出现,他应该会识相的立即撤军,避免和关羽军接触。之后的形势还是会很微妙。如果关羽军团完好无损的话,那么以当时刘备如日中天的形势,如果刘备进攻关中,赢面是很大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图片来源网络
归根结底,关羽失败的原因还是手下人才不足,没有忠勇可堪大任,能够独挡一面的副手。这其中重要的原因还是刘备入蜀的时候损失超过了预想,不得不抽调荆州军团的骨干。使得关羽手下人才凋零。大胆试想一下,如果赵云作为关羽的副手,那么凭借他一贯忠勇的表现,应该能保证江陵万无一失。可是这也仅仅是想象。
其实关羽已经把手里面的一副烂牌打出了高水平,这已然证明了他具有卓越的指挥才能。
喜欢我内容的帅哥美女点赞关注吧。
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关羽并非是大意失荆州,应该说他在荆州留的部队并不少,只是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实在无法预计,这个最大的责任恐怕还是刘备用人不当。
关羽在北伐襄樊的时候,吕蒙乘机夺取了荆州,很多人把此归咎于关羽过于大意。不过实际上关羽自孙刘两家以湘江为界瓜分荆州以后,由于吴军和南郡仅有一江之隔,所以关羽对此并非没有防范,不仅沿江设置了斥候监视吴军动静,在荆州留下的部队并不少。
即使在吕蒙称病以后,关羽也仅是“稍撤兵”增援樊城,还是留下了相当的部队驻守荆州。后来陆逊仅在宜都、房陵、南乡、秭归等地就招降了数万人。而江陵是蜀汉在荆州最大的据点,又关押了3万魏军俘虏,守军肯定也不会少。如果说糜芳率军抵抗的话,以吴军的攻城能力看,是难以短时间内攻克江陵的,一旦关羽回军,吕蒙的行动将以失败告终。但是糜芳却什么都没做,直接投降了吴军。
而按照《三国志·关羽传》和《吴录》的说法,更是说糜芳和傅士仁先和孙权勾结,之后东吴才出兵偷袭荆州。所以关羽失荆州的关键,在于糜芳和傅士仁的叛变。特别是傅士仁,他是留守荆州的蜀汉集团最高长官,叛变以后荆州留守的蜀军群龙无首,这也是后来被陆逊快速各个击破的重要原因。
而糜芳作为蜀汉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为什么会突然叛变,这个众说纷纭。《三国志·关羽传》的说法是关羽一向轻视他,加上北伐襄樊期间糜芳供应物资迟延,关羽扬言“还当治之”。所以糜芳恐惧会被治罪,因此叛变。而《吴录》则是说因为南郡城中失火,烧毁了大批军器。关羽责备糜芳,糜芳畏惧,因此和孙权勾结。
综合来看,就是关羽和糜芳的关系一直一般,而糜芳犯了错,被关羽骂了,然后惶恐不安,于是主动和孙权勾结,或者是被动的在吴军兵临城下叛变。
所以能力不足,又忠诚度有问题的糜芳当南郡太守,这个是关羽失荆州的关键。但是糜芳是刘备亲自任命的南郡太守,又是蜀汉集团元老,关羽显然也不可能随便将其撤职,这个最大的责任,就只能怪刘备用人不当了。
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关羽丢失蜀汉方掌握的荆州三郡地盘,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意了。
当初刘备入川,选择关羽镇守荆州,给他的基本指导方针就是联吴抗曹。但是最终关羽却丢了荆州,他的“大意”可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辱骂孙权婚使史书记载,关羽镇守荆州时,孙权曾经派人提亲,想让关羽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按说孙权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对孙刘联盟并无损害,处理得当反而有一定的好处。
对关羽而言,人孙权的妹妹可是嫁给你的主公刘备的,俩人是妹夫跟小舅子的关系。他儿子娶你女儿,也不会辱没了你。然而,关羽是怎么做的?
羽骂辱其使,不许婚。
固然,关羽拒婚可能有自己的正当理由,但是不可否认,这里面也有他孤傲性格的因素。即便不想结亲,也可以找个委婉的理由回绝吧,比如说已有定亲,何必去撕破脸呢?
果然,孙权大怒。
2·任用傅士仁、糜芳傅士仁,史书记载不多。糜芳,本是刘备的“从龙之臣”,很早就跟随刘备闯事业。当时糜芳为南郡太守,傅士仁驻守在公安。
这俩人本归关羽统管,但是关羽性格骄傲,像马超黄忠这样的人,他都看不上眼,何况是傅士仁、糜芳呢?所以,这俩人心里对关羽也很不满意。
关羽北伐襄樊的时候,曾经命令傅士仁糜芳供应物资,但是俩人没有完成任务,关羽放出话来: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你们?!
这就尴尬了,要么直接治罪撤换他们,要么先忍着回来再说,为何一定要在关键时候吓唬他们呢?人家可还在关键地区守着呢。
结果,傅士仁糜芳内心不安,所以后来投降了孙权,导致关羽后院失火。
3·轻信吕蒙陆逊吕蒙与关羽隔江相望,关羽在北征襄樊时,内心还是忌惮吕蒙的,所以给后方的公安、江陵留了不少兵力。吕蒙一看这不行,没有下手的机会啊!刚好,自己一向体弱多病,远近皆知。于是,吕蒙跟孙权一起唱双簧。
吕蒙故意装病,孙权调他回家养病。并且派遣年轻的陆逊来接替吕蒙。
陆逊上来以后,立刻给关羽写信,说自己对关羽是仰慕得紧,希望关羽能多多指教。
关羽心中大喜,觉得没有后顾之忧了,就大量从后方抽调兵力,奔赴前线。
于是,孙权一方抓住时机,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得手,并最终导致关羽的覆亡。
我们说,关羽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这件事上,犯了很多不应该的错误,不仅自己兵败身亡,也导致刘备集团实力大伤以及孙刘联盟的破裂,实在非常可惜。
关羽真是大意失掉荆州的吗?
关羽大意失荆州是很多人的共识,认为关羽为人太傲、太自负,既然要围攻襄樊,为何不好好保护大本营荆州,最后导致荆州失守,自己最终也被杀害。但是我认为,荆州失守的主要责任不在于关羽,主要责任在于刘备,其次是诸葛亮。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以下理由:
【一】刘备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
1.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官方行为而非个人行为。一方面是关羽在自己大哥夺得汉中,成为汉中王时,想在荆州这边策应大哥给大哥一个惊喜,而且也是为了 实现诸葛亮在隆中所确立的战略路线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关羽发动襄樊之战,不可能是关羽自己头脑一热自己决定的,必然会上报刘备备案的,也就是说关羽围攻襄樊是国家行为,是经过朝廷批准同意的,刘备和诸葛亮是知晓并同意此事。
2. 用人不当。刘备在攻打汉中的时候,他自己的大本营是留谁驻守的呢?是诸葛亮,因为刘备知道自己在前方拼杀,后方老巢要是被人端了,那就是进退两难了,所以他特意留下军师诸葛亮驻守。刘备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在批准关羽实施襄樊之战的时候,为何不为关羽派遣一员能够镇守住荆州之地的大将,而是眼睁睁看着关羽在前线打仗,荆州却由一个既无德又无才的麋芳来镇守,难道就因为他是自己的小舅子就这么放心。而在这个时期,赵云正处于空档期,没有什么重要的军事任务,为何不派赵云前去驻守,如果赵云去驻守,那蜀汉的结局也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而麋芳在吕蒙到来之后就投降了,保命要紧。
3. 刘备的盲目乐观。在关羽围攻襄樊的时候,此时三国势力全部投入进来,魏蜀吴三家大作战,而魏国和东吴参战的都是一把手,曹操和孙权都是亲自带兵指挥作战,而刘备在干嘛呢?他在他的新王府中优哉游哉呢!既不到前线去亲自指挥,也不派大将去驰援,盲目的认为关羽能够抵挡住魏和东吴的两方抵制,最终关羽兵败,最终被东吴所杀。
【二】诸葛亮的连带责任
如果说刘备是盲目乐观,用人不当,但是诸葛亮作为军师,如此智慧的卧龙为何不提醒刘备应该做好驰援荆州的准备工作呢!
所以,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虽然直接失荆州的是关羽,但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刘备,这也就在一个方面解释了为何在关羽死后,刘备不顾国家的未来,毅然倾全国之兵去攻打东吴为二弟报仇,因为关羽的死他有太大的责任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