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是相反的吗?怎么感觉刘备是软弱的性格而曹操厉害?是这样吗?

并非是题主所认为的那样,曹操和刘备的性格都差不多,手段也都差不多,行事也差不多。要不然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就不会说,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他们正因为性格相似,才会惺惺相惜。

感觉刘备性格软弱那是《三国演义》带给大家的印象,为了小说情节进行的艺术加工,不能当真的。

刘备和曹操一样,都是带兵打仗的人。都战斗在战争的第一线。官渡之战,曹操亲自带兵火烧乌巢,大破袁绍。定军山之战,刘备亲自带兵火烧曹军的鹿寨,阵斩夏侯渊。

曹操打仗智计百出,无往不胜。刘备打仗也用智,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刘备对曹操的手下说,曹操来了,我避他三分,你们这些人来一百批我都不在乎。

曹操对人狠,忤逆自己的,比如孔融,不管你是不是名门高族,照杀不误。刘备一样狠,占西川,杀了张裕,诸葛亮求情,刘备回答说,芳兰生门,不可不锄。

曹操对人诈,睡觉杀人,发粮借人头。刘备也一样,杀车胄袭徐州,赖荆州不还,袭取刘璋益州。

总之,两个是一路货色。只不过曹操还留点脸面,死后让曹丕代汉。刘备得了益州,就赶快自立汉中王,不认汉献帝的任命。

两个都是枭雄,没有什么两样,只是能力有高低而已。

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是相反的吗?怎么感觉刘备是软弱的性格而曹操厉害?是这样吗?

谢邀。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烽烟四起,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这时谁能削平割据势力,结束战乱,还民众一个和平环境,谁就是天下之英雄。

自古以来,兵者诡道也,用兵之人当机立断,该行则行,这中间容不得假仁假义,更容不得妇人之仁,所以古语才有“一将成名万骨枯,帝王脚下尽骷髅。”的说法,因为帝王也好,名将也罢,他们的责任就是平息战乱,消灭战争,还民众以和平,才是他们的大义,所以为大义也就顾不上“万骨枯和尽骷髅。”了。

刘备倒好,你出兵西川就是和刘璋争夺地盘去了,要争夺地盘就得打跑刘璋,这是连傻子都知道的事情。所以庞统向刘备献计,乘刘璋带张任来涪城劳军时,将刘璋张任捕而杀之,各地守军皆会望风而降,西川将一鼓而下。

但刘备却假仁假义放跑刘璋,再找茬和刘璋闹翻发兵大举向雒城进攻,使得西川燃起战火,双方死人无数,川民流离失所,庞统也在雒城小道中箭身亡,所以瞧刘备行事,实在是个伪君子。

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是相反的吗?怎么感觉刘备是软弱的性格而曹操厉害?是这样吗?

东汉末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朝政严重腐败,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又称黄巾起义。当时各诸侯以剿灭黄巾军起义为借口,独霸一方,拥兵自重。从而掀起以各诸侯为主的军阀混战局面。东汉王朝政权名存实亡。

当时在众多军阀连年混战情况下,三只优秀的军阀队伍脱颖而出。一个是以曹操为首的曹魏阵营,他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以及强大的综合实力排名首位。以刘备为首的蜀汉政权和以孙权为首东吴政权两方实力则基本相当,均落后于曹魏阵营。

我们先来说说蜀汉政权一把手刘备。刘备虽说一直以皇室宗亲而自居。其实他只不过是那种非常边缘化的没落贵族而已,说白了就是和皇室那种八竿子打得着的亲戚吧。

早期刘备家庭生活非常艰苦,父亲不幸早亡,刘备和他母亲一起做些小生意来维持生计。艰辛的生活环境塑造了刘备坚毅,隐忍,不屈不挠的性格。题主所说刘备性格软弱应该不太恰当。刘备完完全全是一个创业皇帝,说其性格软弱,完全不合逻辑。

和刘备兴成鲜明对比的曹操则出生于优越的家庭之中,他的父亲在东汉朝中身居要职。怎么说也是那种比较显赫的家庭出身。曹操性格高调,工于心计,是那种只在意结果的一类人。不盲目的感情用事。对人对事比较客观。

就两个人相比较而言,没有软弱和厉害之说法。刘备早期的韬晦之计只不过是一种力量的积蓄。是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远大理想所采取的一种隐忍的战略战术而已。而曹操由于自始至终处在优势地位,性格上必然以高调为主。这和厉害没有直接关系。

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是相反的吗?怎么感觉刘备是软弱的性格而曹操厉害?是这样吗?

谢谢邀请 。

不才散发弄舟爱看古书,最喜从人物心理性格、当时环境逻辑,探究古人古事。 就你所问,就我所看各资料有限,试答刘备与曹操性格方面的一些拙见,姑且言之,姑妄听之。

先说刘备。

一说起刘备,多读罗贯中《三国演义》小说的读者,脑中一定会浮现这样一个形象:仁慈、善良,有时还抹鼻子挤眼哭两声。俨然三国群雄中一副孱弱外相。国人向来多同情弱者。罗氏这一春秋笔法,为刘备吸粉神助攻了一笔。几人读罢演义,无不为刘备未能一统而扼腕。

然则,参各史料,推究真实的刘备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呢?

有四字可概括:刚毅、执著。刘备前半生颠簸流离、东飘西荡,一直想成大业,未言放弃。这表达出刘备此人,绝不是偏弱的性格,而更是一位铮铮铁骨的硬汉。

多少个苍慌避难的时节,多少个枕戈待旦的夜晚,刘备哭过吗?没有,刘备气绥过吗?没有。这种矢志不渝向前的性格,你说他不是硬汉,谁还是!

《三国志-先主传》载: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整一个沉稳、内秀的大哥范儿人物。年轻人争相依附,说明什么?刘备此人自带气场,会为人会来事。关羽、张飞誓死跟随,尤其关羽其间还有弃曹归返,足见刘备绝是个硬汉,行事令人敬佩之人。他先后归附曹操、袁绍、刘表,这几位人主,都未敢把刘备示为小弟,多是以敬礼以待。想来定是刘备面上,定有一股大志向、不卑不亢,让人一看就是不愿屈居人下甘当小弟的气场。

罗贯中从正统明君的角度刻画刘备,笔墨间自当多添了些仁善、偏柔的描幕。严谨说,乱世中,刘备与诸雄争锋,当属枭雄。如果性格软弱,绝不可能成为一方霸主。成大业着,自古性弱者鲜有。刘备为得西川,不惜与同宗反目,哪里能看到他的心柔呢?

另外,刘备风霜雪雨大半生,个人武力值和军略也不会低于常人,就算起先不及,多年摸打滚爬中的实践,也会熏陶出一位练家子来。博望坡败夏侯惇、汉中告捷,就是刘备亲力亲为指挥拿下的。抛开《三国演义》中偏弱至善的描写,我们应该能感到,刘备其实也算是马上打天下了,最终抢得天下三分之一份,绝对应该是个真爷们、硬汉形象。并象心志奇大,也可以说是野心,一直怀图王霸业之念。

重读《三国》,我们更应该注重刘备内心里那种坚定不挠,执著不渝向前的精神,值得今人学习,励志借鉴。

再说曹操。

这哥们是够冤的,被罗贯中一枝笔涂了个黑帽子扣在头上数百年:汉贼、奸相。没办法,评书话本小说演义,抬一个就得压一个,有了矛盾冲突才能出现戏剧化张力。

随着现今文史知识的普遍率飞升,人们更看重个性方面的追求与审视。曹操对社会正能一面的性格,越来越被人们认知。抹黑的不实之处,得到了不断质疑和推翻。

有人秉承演义中奸臣的观点不变,有人娇枉过正,直追曹操为一代豪雄,一时反映到曹操身上的性格,是各人各见。

那么曹操属于哪种性格呢?

他属于多重性格,即心胸广大与狭小,可以对立在胸,心狠与柔也可并存于心。世上还真有这种人,看似种种对立不溶的矛盾特征,却又能时常并存于品性中。

曾有文说,多重性格的人适合戏剧表演,当演员当艺术家。想来曹操若能穿越到今朝,说不定能发展成为一位实力派巨星。

在曹操多重性格之上,还有一份智慧与一份才情加持。智慧让他在汉末群雄争霸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博流激进的演出;才情让他登高长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才情让他挥槊高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讨董卓、灭吕布、讨袁术、败袁绍、下荆州,折赤壁,一路行来,性格也在磨励中有所变化。年轻时,他不畏强权,五色棒惩过不法之徒;他血气热肠,孤军直追董卓,险遭命丧。那时的他可以说是一心报效朝庭、建功立业。他最大的心愿是死后,墓前立碑上书‘’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足矣。

后来与诸强争战,不断认清各路人物,外表忠汉,内私己图的嘴脸,尤其随着孙权、刘备的不断阻抗,内部政敌的诽议拆桥,他发现前进的道路愈发艰难。踌躇之时,内心中与刚烈血性对立的一面,柔软松驰的那一面,难免袭上心头,压过浸蚀着往日曾有的缕缕豪情。这份柔软让他自多一份自慰:那么多人私欲满怀,我还执著些什么。这份柔软又是负能的,让他不断更多的去消靡,我奔劳一生,图什么,阻止了东家称王,西家又冒出来,有谁又知我苦。我是不是也该为自己为曹氏多考虑考虑了。

称王,面对昔日最佳战友荀彧的不解,谁知曹操又生了几多白发。称王,如何理好与汉献帝之间往后的关系,谁知曹操又有几日难眠。

重读《三国》,我们更应该多看看曹操亦有儿女情长的那一面,少一些时人评他是乱世之奸臣的成分在心。我是爱看古书的散发弄舟,欢迎关注交流赐教。

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是相反的吗?怎么感觉刘备是软弱的性格而曹操厉害?是这样吗?

作为三国时代的枭雄,刘备和曹操经常被拿来做比较,总感觉刘备性格软弱而曹操专横,事实是如此吗?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首先,大家对刘备、曹操的认识大都是从小说《三国演义》来的,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的思想非常明显,为此他极力把刘备刻画成一代“仁主”,把曹操丑化成乱世“奸雄”。在儒家传统思想看来,“仁主”形象必然是谦谦君子,性格温和,这符合中庸之道,所以刘备给人的感觉是性格软弱。而儒家传统思想眼中的“恶人”必然是欺上瞒下,专横凌厉,违背了一切的仁义,所以曹操就显得霸道。

其次,刘备和曹操的资源背景不同,决定了他们采取的手段不同。刘备出身卑微,学人家打天下的时候毫无势力,大半辈子都在东躲西藏,寄人篱下。所以可以这样说,他连专横的资本都没有,只能卑躬屈膝,收买人心。而曹操发家早,底下将领谋士一大堆,早早打败袁绍统一北方,这过程必然要求他做事果断杀伐,军法严明,所以让人感觉性格完全和刘备不一样。

最后,刘备不完全是软弱,曹操也不完全专横。刘备的性格准确来说是坚忍,忍常人之不能忍,而一旦爆发起来,令人战栗。当初关羽、张飞被害,刘备爆发了,不顾一切要征讨孙权,不管谁劝谁求都不听,专横独断,结果被陆逊火烧连营八百里,损失相当严重啊。这时的刘备还是那个谦谦君子吗?而曹操却常常显露他温情的一面。他最爱才,为了关羽,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送钱送人送马;长坂坡爱惜赵子龙之才,下令不许对其放暗箭,成就了赵云一世英名,令人赞叹。

由此可见,罗贯中在极力抹黑曹操时,也掩盖不了他身上的光芒。

刘备和曹操的性格是相反的吗?怎么感觉刘备是软弱的性格而曹操厉害?是这样吗?

刘备和曹操性格不是绝对的相反

我们在当下去看历史上的人物,会主观的给他们安上一个“人设”,比如刘备和曹操,他们两个人的区别就是,刘备表现出的人设就是“仁厚之人”;而曹操就是“奸臣”、“枭雄”这样的人设。

刘备在历史上的出场——发展——结束,一整套流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刘备是个好脾气,对待别人,刘备都是把能做到的礼仪都做到位,做什么事都是谦恭有礼,对待百姓,刘备也是以“仁”行事。

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再看曹操,他就不一样了,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点也让曹操的形象和刘备直接的区分开了。曹操在性格上有个形容词叫做“生性多疑”,对人和事都抱有怀疑,而且曹操对于自己的怀疑从不心慈手软,因为怀疑而杀人的行为,曹操也没少去干。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虽然曹操和刘备处事风格、性情上有着差异,但是他们两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谋划,各自在那乱世之中发展自身势力,而后逐步崛起。刘备和曹操,归根结底,是同样的人,只是两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刘备并非软弱,他们二人也不好去评价谁更厉害

在东汉末年时期,刘备虽然也是主公,但总给人一个感觉,就是刘备不那么威严,处事上相对于曹操也有些妇人之仁,但这只是刘备给人的感觉,并非他真的是性格软弱。

刘备是一方势力之主,乱世中崛起的人物,性格软弱可成不了这样的人,该杀人的时候刘备同样也没有心慈手软,如果说在那个时候,刘备有机会能够杀曹操,那么刘备也绝对不会犹豫。

至于刘备和曹操他们俩人谁厉害还真不好去评价,因为他们之间也是争斗不少,双方各有胜负,谁也没有把谁彻底的消灭掉。曹操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刘备建立了蜀汉,其他的如谋士、武将等方面,也都是相持状态。绝对的评价他们两个人谁更厉害,还真不好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