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是真的吗?
老人的骨折,特别是脊柱骨折,髋关节骨折,对老人的伤害是最严重的!
在我的医院附近,经常有人请我去看骨折的老人,因为年迈的老人身体状况比较差,经不起搬动,儿孙紧张,不敢随便动,让我去看的意思,一是看看有没有治愈的希望,二是如果可以治疗,指导如何搬运。三是已经放弃治疗,但老人太痛苦,让我出出主意,能否减轻老人的痛苦。
有些老人,我去看的时候,已经起了褥疮,个别褥疮里还已经长了虫子,有些烂了好几块。有些发生了严重的肺炎。有些泌尿系感染,还有的双下肢浮肿严重,有脑梗塞的,大多数是受伤后长期卧床引起,还有些老人自己住一个屋子,满屋子都是大小便的味道。
其实也不是子孙不孝顺,而是老人家不能动,一动就呻吟,有些哭的很大声,他们不敢给老人家翻身,因为一翻身就疼得厉害,家人也是手足无措。但是,不翻身活动,刚才所提到的那些并发症很快就发生了。
本来老人家身体就不如年轻人,受伤的打击,更加影响他们的身体状况,疼痛不能活动,老人晚上无法入睡,每天的折磨,对身体是一种巨大的考验。血液循环因为没有活动而变得缓慢,所以容易引起四肢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容易引起心梗和脑梗。因为难翻身,肺部的痰没法排除,咳嗽也痛,积痰容易发生肺炎,还有大小便很难清理干净,容易发生泌尿系感染,褥疮是因为无法反射,皮肤压久了,发生坏死,然后就是感染,这也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消耗。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并发症,饮食问题,吃不下饭,便秘等等!
因为这些并发症的存在,所以髋部骨折,以前被叫做“临终性骨折”或者“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腰椎骨折和下肢的其他骨折影响小一点。但急性损伤的伤害,对身体的打击,脂肪栓塞,出血等等,也是很严重的,老人家的身体恢复能力不够强,很多就一蹶不振了。加上没有科学的护理,导致很多老人家熬不过这一关。
就算熬过了这一关,身体状况也大打折扣,后面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可能性也大了很多。寿命受到影响也很正常。
现代骨科的发展和护理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经济水平的上升,交通的便利,大家观念的改变,让很多老人得到及时的救治,挽救了无数的老人。特别是人工关节和微创技术的日新月异,快速康复理念的普及,更是骨折老人的福音。
通过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老人得到康复,不过,个别还是还是出现了并发症,导致无法康复或者死亡,只是几率比以前已经大大的降低了,相信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升,会有越来越多的老人得到正确的治疗。
不要让老人在痛苦中走完人生,要让他们的人生最后一段路,走得有尊严!
有人说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是真的吗?
我们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说xxx老人在厕所摔倒了,骨折了,半年之后,就听到xxx老人去世的消息。
为什么老人骨折后,寿命就会大大衰减呢?是不是每一个骨折的老人寿命都会衰减呢?我今天为大家解答这个疑惑。
为什么很多老人只要骨折,往往半年或者一两年内都会去世呢?这主要跟骨折引起的并发症有关系。
我们知道,老年人由于钙流失严重,因此骨头比年青人要更加“脆”,摔倒后就更容易断。尤其是大腿、小腿、手臂等四肢更容易骨折。加上老年人的愈合能力较差,因此骨折后康复的时间也比年轻人要长。
因此当老年人的大腿、小腿、股骨头、腰椎等处骨折之后,必然需要卧床休息,而且是长时间的卧床休息,这个时间有多长,三个月到半年。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床上趟那么久,各种并发症就来了。
1.褥疮
当骨折的老人长时间卧床时,背部、臀部等处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会出现缺血坏死,形成褥疮。褥疮的杀伤力很大,可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与护理的水平有关,子女能不能做到每天多次给老人翻身?说实话,很少有子女能够坚持做到每小时定时给老人翻身的
2.坠积性肺炎
这是导致骨折卧床老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躺的久之后,很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加上老年人本身各器官的功能已经减弱,所以很容易引起全身多器官衰竭,出现死亡。
当然,现在医疗技术已经有进步,很多时候采用手术治疗骨折,使骨折老人可以早期下床,减少了并发症的出现。另外,如果注意护理的话,也是能够帮助骨折老人渡过鬼门关的。
有人说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是真的吗?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来看:1.如果仅限于轻微骨折,或是上肢等不影响下床活动的骨折,其实对于老人的寿命影响不大;2.对于脊柱、下肢等严重的骨折,搁在几年前,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各种微创技术的进步,有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手术,现在成为了可能。
以胸腰椎压缩骨折为例:来科里住院的患者,对于60岁以上老年人或者停经大于10年的女性,我们都会建议查一个骨密度,目的就是了解老年人骨质疏松情况,大多数都会有骨质疏松,对于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都会建议进行相关治疗。特别对于南方人来说,冬天阴雨天气占据了绝大部分,阳光稀缺,骨质疏松高发。老年人骨头脆性增加,轻微外伤,甚至弯腰捡东西都可能引起胸腰椎的骨质疏松压缩骨折。
以往来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之后腰背部疼痛剧烈,翻身起床等改变体位是尤为明显,需长期卧床,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加之患者年龄大,外科治疗风险高、难度大,术后仍需长时间卧床,各种并发症随之而来,致死致残率高。
1.褥疮 长期卧床带来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肢体骨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等受到压迫,时间长了会导致缺血甚至坏死感染,形成褥疮。
2.坠积性肺炎 患者长时间卧床,运动减少,可造成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减少,痰液慢慢聚积不易咳出,继而导致坠积性肺炎 。因此临床上常常看见护士小姐姐每天会给病人翻身、拍背,都是为了尽量避免出现以上两种并发症。
3.肺栓塞 患者长期卧床还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继而形成静脉血栓,尤以下肢为甚,栓子一旦受到挤压脱落,会引起肺栓塞等致命风险。因此对于术后的患者,不论年龄多大,我们都会鼓励其多活动下肢,不能主动活动者,家属也要配合按摩。
而现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PKP)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压缩骨折手术及术后风险:手术为局麻,患者有任何不适可以随时停止,整个手术时间半小时左右,术后效果明显,第二天即可自由活动、出院。
因此,只要不是特别严重、不能手术的老年骨折,再不像以前一样影响寿命了!
有人说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是真的吗?
“快乐的小大夫”为您解答。欢喜关注
老人骨折,一般就寿命不长,到底对不对?
听我收两个案例,一个是70多岁,平时身体很好,没有什么基础疾病,遛弯的时候被绊倒,出现股骨颈骨折,到医院全面检查后,身体指标正常,做手术后,顺利恢复,依然坚持每天健身。
还有一位患者是60多岁,是脑梗后遗症,一侧肢体活动不灵,在上厕所的时候,摔倒,入院检查,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天气变化经常咳嗽。考虑患者身体情况,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但是患者本人和家属非要手术,结果术后肺感染,心衰没有救治过来。
70多数的手术没事,60多岁的却没有坚持住,根本原因还是患者身体素质和健康情况决定的。
但是人的年龄大了,骨质疏松,身体机能下降,磕磕绊绊的容易出现骨折,如果骨折身体经过手术的打击,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肺感染,褥疮等,这些都会影响患者的寿命。
但是如果患者一直身体很好,平时注重健康,年龄虽然大了,依然可以有年轻人一样的身体,如果不注意,年轻人的身体依然可以很差。
所以不论年轻年老,都要饮食健康,生活规律,适当锻炼,特别是老年人,定期体检,如果有病就要听医生的规律吃药。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骨折,都影响寿命的!
“快乐的小大夫”每天为您推送健康医学知识,分享病例,不要忘记点击右上角关注呦!有人说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提的不严谨,如果是老年人的腕部骨折、前臂骨折甚至是更轻微的手指骨折就要命了肯定不现实。一般来讲真正影响老年人寿命的骨折通常是脊柱、髋部以及下肢的一些严重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一旦没有给予好好治疗,骨折后一年生存几率仅仅是50%,所以也号称是“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什么脊柱以及髋部等这些骨折会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呢,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些骨折会使老年人卧床,长时间的卧床会给老年人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三种并发症是血栓、肺内感染和褥疮……这三种问题哪一种一旦严重之后都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
为什么会发生这三种情况呢?老年人一旦骨折必须长时间的卧床,整个身体机能就会有明显的下降,血流速度也会变得明显减慢,而本身老年人,血管多数就存在一些原有的问题,比如动脉硬化静脉、血管狭窄。血流速度变慢以后就会加重血栓形成的风险,尤其是静脉血栓,因为静脉血栓是回心的,如果出现了血栓的栓子脱落,那么栓脱落的栓子,随着血流回到心脏就会诱发心梗,如果回流到脑部就会诱发脑梗,如果回流入肺脏,就会出现肺梗塞,这都是致命的疾病。
为什么卧床的老年人会出现肺内感染呢?这是由于长时间的卧床,肺部就会有体液、渗出沉积到肺底部,而肺部本身就是一个与外界相通的器官,这些积液和渗出会导致细菌的侵入,诱发肺内感染。如果有些老年人本来肺部就已经存在了老化的问题,那么这肺内感染的情况可能会越发的加重,长时间的感染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发热、食欲下降,久而久之会导致老年人出现恶病质的状态。
什么是褥疮呢?就是当我们平卧的时候,由于受到体重的刺激,身体一些骨骼比较突出的部位,比如足跟、我们双侧的髋部、骶尾部以及背部,会因为长时间的受压而导致血运的缺损,出现坏死。如果面积小还是可以处理,但是由于老年人本身身体素质就比较弱,非常容易导致这种褥疮的广泛存在,很可能会出现继发的感染,最终始于褥疮。
所以如果把题主的问题变成一些导致老年人卧床的骨折会缩短老人的生命,是真的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情况是真的。所以在以往的认识当中,如果是老年人身体素质比较差,年龄比较大,一旦发生了骨折,我们尽力要采取保守治疗,但是现在的理念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是老人出现了导致卧床的骨折,还是建议要冒一定的风险进行手术治疗,这样可以使老人早期的下地活动,避免由于卧床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缩短老人的寿命。而且随着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很多老年人在髋部骨折术后一周左右即可以下地行走,一个月左右以后就可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完全可以达到生活自理的状态。
如果大家关注网络上的相关报道的话,会发现全国各地很多医院,都为9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髋部骨折的股骨头置换手术,而且获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虽然我们不可避免的会看到一些负面的新闻以及一些老年人做了手术出现意外的情况,但是整体来看,出现这种问题还是手术治疗的办法,老人才会获得最大的收益。
在这里也要给年轻人以及中年人一点建议。大家都知道老年人容易出现骨折,这是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了比较重的骨质疏松。那么中年人和年轻人如何预防老年骨质疏松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还没有出现骨质疏松的时候,将我们的骨骼补得棒棒的。所以建议年轻人和中年人要运动起来,最好要做一些负重运动,比如慢跑、举哑铃。建议一定要增加钙的收入,尤其是一些身体易于吸收的钙的收入,比如鲜奶酸奶。平时不要长时间的待在屋子里,一定要积极的参加户外活动。尽量不要嗜酒、嗜烟,健康的生活状态会带给我们棒棒的骨骼,这样在进入老年生活的时候,骨骼才不会变得那么脆,那么容易骨折,也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或者说是特别好的老年生活。
以上就是对题主的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讨。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或点个赞吧,谢谢了!有人说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是真的吗?
老人骨折后,一般寿命不长,这种说法我支持,为什么?可恨我当年不知道。
我不是医学专家,所以不对自己说过的医学原理负责,我仅仅说发生在我家人身上的个案,希望大家引以为鉴。
几年前,我外婆年纪很大了,80多了,但是身体还很好,大致算是耳聪目明,能为家里人做饭,她老人家喜欢为家里人做饭,看着儿孙吃她做的饭菜。
她老人家有一个坏习惯,坐凳子坐床喜欢坐很浅的一个边。有一天早上,发现她坐在床边动弹不得,原来是凌晨起来坐在床边滑到地上了,老年人骨质疏松可能,就大腿骨骨折了,两条大腿骨都骨折了。
也许动作轻,不太疼,老人家不想麻烦别人,就一直在床边坐着,等到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几小时了,赶紧送医院。
这种情况当然要做手术,骨科,但是据说医生委婉地暗示也许不要做手术会更好些,可惜当时在场的人没有很明白的,也没有听懂医生的暗示,医生也是个不太好扮演的角色,动辄惹祸上身,所以就准备紧急手术了。
手术大体还算顺利,但是几乎就在手术做完当天,我外婆就去世了,懂医学的朋友们到这应该就能猜到原因了。
对,多器官衰竭。
老人身体机能不强,经不起这种大手术,手术虽然顺利,但是术后恢复很难挺过去。
后来医生跟我们说,这种情况,如果慎重包扎,不做这种大手术,老人坐着轮椅,应该可以活得更久。。。
泪目。。。
她老人家的去世,有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无知啊,想到这里就心碎。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